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语文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同步检测(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抵.万金折戟.( ) 铁未销.()谩.有()蓬.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浑.欲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我报路长嗟日暮 B.东风不与周郎便C.自将磨洗认前朝 D.报君黄金台上意4.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是()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B.“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C.“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一体。
5.李清照是_______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三、语言运用8.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三句话。
例句: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课堂同步作业试题及答案

25《诗词五首》一,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折戟欲辩燕脂抵万金 B.角声塞上提携玉龙 C.红旗二乔铜雀晓雾 D.殷勤长嗟蓬舟日暮答案A辩→辨。
2.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春望》——杜甫——唐代B.《赤壁》——杜牧——唐代 C.《雁门太守行》——李贺——宋代 D.《渔家傲》——李清照——宋代答案 C 李贺是唐代诗人。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3)九万里风鹏正举。
( )答案 (1)设问 (2)夸张、比喻(3)夸张解析答题时,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甄别。
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自问自答,是设问。
同时,要注意有的诗句不止使用了一种修辞。
1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后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答案 D 李清照所作之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2.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
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A.②③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答案 A “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突出悠远和自在;“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表现出寂寞和淡然;“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桂花”有馨香,静夜空山显得空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语文版

维度A 基础知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刈麦》的作者白居易,是唐代早期著名诗人,子乐天。
B《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于其作者——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所囚禁的船经过零丁洋时,有感而发,写下的这首诗。
C《己亥杂诗》选自《定盫全集》,作者龚自珍,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D《山坡羊》是明代张养浩所作的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
2 下列词语注音正确的是:A刈(yì)麦荷(hè)箪(dān)食B岁晏(yǎn)折戟(jí)C定盫(àn)璱(sè)D 踌(chóu)躇宫阙(jué)3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童稚:小孩子。
丁壮:青壮年男性。
B岁晏:年底。
零丁:孤苦的样子。
C落红:落花。
浩荡:无边无际。
D照汗青:照耀史册。
四周星:四周都是星星。
4 下列诗句与原句一致的是:A家田输税尽,曾不事农桑。
B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山河破碎风飘絮,零丁洋里叹零丁。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伤心秦汉经行处。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在空格处填写合适的句子。
6 诗中“周郎”、“二乔”分别指谁?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维度B 阅读能力训练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 解释下列词语:起:惶恐:零丁:9 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对比 B对偶 C比喻10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维度C 探究应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2018-20佃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 17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共11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1)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Xi o ng ku a _ _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2)这座桥修建于公元 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 xi o ng z_i _____ 。
(3) 至懈放的时候,桥身有些 c d n sn 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 复了青春。
【答案】(1)雄跨 (2) 雄姿 (3) 残损【考点】汉字或汉字拼音,中国石拱桥【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
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 写法,不要写错字口:(1)跨”易错写成 胯”【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形声字、同音 字、形近字。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记载 横跨 陡峭 就地取才B.杰作支撑智慧长虹饮间C.雄姿古朴恢复 入都要道D.胜景序慕陡坡卢沟晓月【答案】C【考点】 形声字字形辨析, 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中国石拱桥 【解析】 【分析】A 项, 才”应为材”;E 项, 间”应为涧”;D 项,慕”应为幕”。
【点评】冋音字的考查主要是鉴别音冋而形不冋的字的读音,常常是 一音多字”的形式。
对于冋音字,要随时留意它们经常和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子表意的一项是( )。
A.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B.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 这些桥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D. 《水经注》里提到的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案】C【考点】中国石拱桥,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解析】【分析】其中”是指形式多样,许多惊人杰作的桥中间,去掉其中”表达意思不受太多影响,其他词语不能去掉。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语文学习主要靠平时积累,积累最好的方法就是打步步推进的阵地战,小偏整理了《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车马喧(xuān)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2)问君何能尔尔:如此,这样(3)悠然见南山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4)山气日夕佳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5)浑欲不胜簪浑:简直4.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
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5.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
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6.(枣庄中考)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7 诗词五首语文版课后练习一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7 诗词五首语文版课后练习一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为篱下(lí)人不寐(mèi)锦帽貂裘(qiú)B、鬓微霜(bìn)千嶂里(zhàng)秋容如拭(shì)C、莽红尘(mǎng)塞外声(sài)霹雳弦惊(pì lì)D、麾下炙(huī)右擎苍(qíng)羌管悠悠(qiāng)【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它描写了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展现了云南淳朴自然的民风,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B、科幻小说《喂,----出来》一文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对一个神秘莫测的洞和“填洞公司”火爆生意的叙述,揭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漠视,告诫人们不保护环境,其结果必将受到灭顶之灾。
C、萧乾的《吆喝》是用地道的京白来写的,它生动地介绍了旧北京街头小商小贩的各种叫卖的吆喝声,富有浓郁的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层层铺垫和烘托,展示了诗人的穷困愁苦,进而推己及人,发出了忧国忧民的感叹。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唐朝诗人王维出使到边塞,被眼前的奇异风光所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
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军中也对这奇异风光作过描写,其诗句是:“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诗词五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应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簪()燕脂()..携带戟。
尹()。
秦()长湖。
2.解释下列单词。
(1)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在陶渊明的《饮酒》中,以问答形式表达的内心平静可以远离喧嚣的句子是。
(2)《春旺》中的这首诗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燕门知府行》中,暗示官兵有一种“风吹,水凉,壮士不归”的豪烈自豪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民的骄傲中,诗人翻阅了旧的经文,提出了新的观点。
他用九万英里的风力把船吹到三座山上。
这首勇敢而境界崇高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病态判决的错误修改之一是()a.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
(将“首个”移至“获批”前)b、在西班牙东南部阿尔梅里亚的海滩上发现了一只搁浅的海豚,但游客争先恐后地与它合影,导致它死亡。
(删除“原因”)c.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广州的“第一站”。
(在“国内外”后面加上“旅客”)d.《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不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且数量在增加,展现着大国的经济实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习题课件语文版(1)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下列各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待到重阳日,还来旧菊花。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通过对边塞秋季奇异风光和战地艰苦生活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 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 《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3.结构图解
4.重点聚焦 品味名句的妙处。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妙处在于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 工巧。启示我们: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 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的境界。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妙处在于诗人因自身遭受痛苦而推己及人,想到更多人的痛苦,进而抒发了只 要使别人免除受苦,自己宁肯受苦的思想感情。“安得”一句,表现诗人的理 想和愿望。这种希望也是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的理想。
(二)(江西中考)(阿凡题 1069339)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 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 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 (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分析诗歌的意境【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1)描绘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答题要具体。
【答题指导】描述画面+景物氛围特点+作者感情01 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挂罥.(juàn) 塘坳.(ào)突兀.(wù)鸡黍.(shǔ) 羌.管(qiāng) 人不寐.(mèi)场圃.(pǔ) 唇.焦(chún)2.词语积累——下面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忍.能对面为盗贼(狠心)B.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C.还来就.菊花(靠近)(农民散养的土鸡)D.休将白发唱黄鸡..(解析:D项中的“黄鸡”指代时光流逝。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饱含哲理的一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壮志未酬、思念故乡的心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苏轼在《浣溪沙》中发表感慨,表现作者虽身处困境但仍力求振作的句子是: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5.语言运用——下列各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文化积累——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过故人庄》中诗人去的地方是农庄,诗中写的是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也是农事,因此本诗可以称作是一首田园诗。
B.《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
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应了“鸟鸣山更幽”一说,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C.《渔家傲秋思》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整首词表现了将士们的思乡哀怨和渴望归家之情。
D.《游山西村》描绘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农家的淳朴与热情好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7.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辑古诗】(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
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望》杜甫《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示例:《思亲集》《思乡集》。
(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品诗句】(2)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
此联既写美景,又蕴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字写出了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了愁的程度。
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
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
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写寄语】(3)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示例:有的澎湃激昂;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灿烂盛开。
02课内精读(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8.作者首先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然后写群童抱茅的场景,而令诗人最痛苦的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其中“丧乱”是指安史之乱。
但诗人在自己经受痛苦磨难的时候,却能够推己及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表现出他的崇高理想与博大情怀。
9.品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号”表现了风吼的声音之大,“卷”表现出风的力度之大。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如麻”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雨之大,屋漏之严重,让人无处容身。
10.“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与“老无力”相照应。
“我”叹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以及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11.“自经丧乱少睡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从眼前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12.作者在描写田家的景色时,描写近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描写远景的诗句是“青山郭外斜”。
13.请赏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这两句诗表现了宾主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
窗前是空旷的打谷场和碧绿的菜畦,在这样宽敞清新的环境中饮酒,谈论着农家话题,有着浓烈的田园情怀。
14.根据全诗的具体内容,简述这首诗表达的中心观点。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谊,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问题。
1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16.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为什么?“足”字既表现了丰收年景农民生活的富足,又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
17.颔联所描述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此联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四)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
18.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19.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在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0.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表达效果。
示例一: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将军与战士都生了白发,心中都隐忍着血泪,借此来表达在漫长的戍边生活中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采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将悠悠不绝的羌管声的动与遍地浓霜的静相结合,来描绘边关的冷寂,抒发了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从听觉描写与视觉描写的角度入手,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与遍地白霜的景象,暗示将士们彻夜难眠,表现了他们思念家乡的情怀。
示例四:采用相互映衬的写法,用霜满地映衬将军白发,用羌管悠悠映衬征夫泪,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五)阅读《浣溪沙》,回答问题。
21.这首词前有一段小序,表明了什么?交代写作背景,表明这是一篇游记诗。
2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所展现的画面。
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清澈的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干净,没有泥的小路。
23.下阕反问句“谁道人生无再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点?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旷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03拓展阅读(一)阅读《山行》,完成练习。
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mí wú):香草名。
24.“春风窈窕绿蘼芜”中的“窈窕”一词用得好,为什么?“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5.结合全诗,说说“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农家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练习。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6.请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例,赏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本诗语言平淡自然而又富有情趣。
这两句诗写耕作生活,“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叙家常,语言平实不见丝毫修饰。
同时,“带月荷锄归”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逸兴,于平淡中又富有情趣。
27.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本诗中哪句诗与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本诗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隐居躬耕,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人生志趣。
(三)阅读《寿阳曲远浦归帆》,完成练习。
寿阳曲远浦归帆[元]马致远夕阳下,酒旆①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①酒旆(pèi):酒旗,挂在酒店门前用来招徕顾客。
28.“酒旆闲”一句中“闲”字用得好,为什么?“闲”即悠闲之意,体现了酒旗悠闲垂挂的状态,传神地表现了酒店日落人去的宁静闲适,表达了作者对闲适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9.请任选一个写景角度对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示例一: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描摹了远处的夕阳、归帆和近处的酒旗、流水、落花、茅舍、断桥鱼市等,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示例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动态的夕阳西下、渔船归航与静态的酒旗闲挂、茅舍向晚等景物相结合,渲染了安闲静谧的和谐氛围。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