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K-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合集下载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 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3.3 最大可信事故
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3.4 重大事故
指导致有毒有害物泄漏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漏事故,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危险物质
表 1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级)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物质
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地区




4.2.3.2 一级评价应按本标准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4.2.3.3 二级评价可参照本标准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4.3 评价工作程序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 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 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物质由于化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作功,引起的爆炸。分散的可燃性蒸气的突然或缓 慢燃烧形成的气雾爆炸;在有限空间内混合可燃气体爆炸;反应失控或其他工艺反常所造成压力容器爆炸;不稳定的固 体或液体爆炸,均属化学爆炸。 3.14 急性中毒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 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表 1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 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 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
表 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II
HJ 169-20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
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对于有特定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的建设项目,本标准规定的一般性原则适用。 相关规划类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30000.1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18 部分:急性毒性 GB 30000.2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28 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 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94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 号)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50题)1、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确定生活垃圾焚烧厂与敏感对象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A.有害物质泄漏B.可能的事故风险C.大气污染物的产生与扩散D.滋养动物(蚊、蝇、鸟类)【答案】 D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A.改扩建项目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只包括现有工程与拟建工程占地B.改扩建项目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现有工程与拟建工程可能影响的范围C.输送管线应以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200m为调查评价范围D.输送管线应以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300m为调查评价范围【答案】 B3、不需要预测主要污染物的长期浓度贡献值的污染源类别有()。

A.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B.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C.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D.消减污染源【答案】 A4、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需()。

A.调查与分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B.调查与分析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C.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D.调查分析改扩建项目新、老污染源【答案】 C5、下列污染物中,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是()。

A.甲硫醚B.甲醇C.硝基苯D.苯胺【答案】 A6、下列废物中,适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有()。

A.医疗废物B.生活垃圾C.火电厂脱硫石膏D.电镀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答案】 C7、某新建城市快速路包含1.2km隧道工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按项目()计算其评价等级A.隧道主要通风竖井及隧道出口排放的污染物B.快速路沿线通行车辆尾气C.快速路沿线产生的颗粒物及通行车辆尾气D.隧道主要通风竖井或隧道出口排放的污染物【答案】 A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等级的划分,需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

3
HJ 169-2018
环境风险潜势
Ⅳ、Ⅳ+



评价工作等级



简单分析 a
a 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 出定性的说明。见附录 A。
4.4 评价工作内容
4.4.1 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调查、环境风险潜势初判、风险识别、风险事故情形分 析、风险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等。 4.4.2 基于风险调查,分析建设项目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环境敏感性,进行风险潜势的判断, 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4.4.3 风险识别及风险事故情形分析应明确危险物质在生产系统中的主要分布,筛选具有代表性 的风险事故情形,合理设定事故源项。 4.4.4 各环境要素按确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分别开展预测评价,分析说明环境风险危害范围与程度, 提出环境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 4.4.4.1 大气环境风险预测。一级评价需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和事故发生地的最常见气象条件,选 择适用的数值方法进行分析预测,给出风险事故情形下危险物质释放可能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范围 与程度。对于存在极高大气环境风险的项目,应进一步开展关心点概率分析。二级评价需选取最不 利气象条件,选择适用的数值方法进行分析预测,给出风险事故情形下危险物质释放可能造成的大 气环境影响范围与程度。三级评价应定性分析说明大气环境影响后果。 4.4.4.2 地表水环境风险预测。一级、二级评价应选择适用的数值方法预测地表水环境风险,给 出风险事故情形下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三级评价应定性分析说明地表水环境影响后果。 4.4.4.3 地下水环境风险预测。一级评价应优先选择适用的数值方法预测地下水环境风险,给出 风险事故情形下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低于一级评价的,风险预测分析与评价要求参照 HJ 610 执行。 4.4.5 提出环境风险管理对策,明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4.4.6 综合环境风险评价过程,给出评价结论与建议。 4.5 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HJ/T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GB/T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GBZ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 508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代替 HJT 169—2004) (可复制)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代替 HJT 169—2004) (可复制)
附件 1
HJ 169—2018 代替 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10-14 发布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 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表 1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 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 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
表 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风险调查
风险源
环境敏感目标
简单分析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危险性
环境敏感性
风险潜势为Ⅰ
风险潜势为Ⅱ~Ⅳ
风险潜势为Ⅳ+
考虑调整
风险识别
风险源项
风险类型
可能扩散途径 可能影响后果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风险源强
模型选择
参数设定

风险预测与评价
环境风险管理 评价结论与建议
图 1 评价工作程序
4.3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II
HJ 169-20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
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对于有特定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的建设项目,本标准规定的一般性原则适用。 相关规划类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第十章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在世界环境史上发生过多起震惊世界的重大污染事件。

在众多事故造成的而环境污染事件中影响最大、后果最严重的是美国联碳公司在印度的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的甲基异氰酸泄漏事件,造成2000多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0多万人受伤。

这些环境污染事件使人们认识到: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均与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泄漏密切相关。

因此人类社会开始关心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对环境造成危害的评价问题。

风险评价是估算不可预见事件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的方法学,环境风险评价只是其中一部分。

从风险评价的发展历史看,由于化工、石化等行业在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和运输中,存在潜在危险严重,并可导致重大环境污染和巨大直接经济损失等环境风险问题,从而产生了独立的新兴的学科——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中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R[危害/单位时间]= R[危害/单位时间]×R[危害/单位时间] 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为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提高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更有效地防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为此,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用于建设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导则,该导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标准制定,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度和方法。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某企业污水主要污染物为TP和TN,污水排入一中型水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应采取数学模型()A.零维数学模型B.狄龙模型C.平面二维模型D.拉格朗日余流模型【答案】 B2、(2018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推荐的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中,中型车的总质量(GVM)为()A.1.5tB.2.8tC.3.5tD.12t【答案】 C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

A.污染物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排放源排放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有规划的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答案】 C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关于大气环境风险范围确定的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环境风险一级评价范围为距建设项目边界不低于5km的区域B.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5km的区域C.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建设项目边界不低于3km的区域D.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3km的区域【答案】 A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不属于推荐的预测与评价的主要方法。

A.数学模式法B.专业判断法C.类比调查法D.物理模型法【答案】 B6、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对拟议规划的概述不应包括()。

A.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B.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C.规划目标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关系和协调性分析D.规划期限、范围及实施保障【答案】 D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户外声传播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屏障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B.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C.距声源较近处可忽略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大于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答案】 A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原则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K
(资料性附录)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表K.1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完成情况
风险调查
危险物质
名称
存在总量/t
环境敏感性
大气
500m范围内人口数_______人
5km范围内人口数_______人
每公里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人口数(最大)
_______人
地表水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F2□F3□
环境敏感目标分级
S1□
S2□
S3□
地下水
地下水功能敏感性
G1□
G2□
G3□
包气带防污性能
D1□
D2□
D3□
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
Q值
Q<1□
1≤Q<10□
10≤Q<100□
Q>100□
M值
M1□
M2□
M3□
M4□
P值
P1□
P2□
P3□
P4□
环境敏感程度
大气
E1□
E2□
E3□
地表水
E1□
E2□
E3□
地下水
E1□
E2□
E3□
环境风险潜势
IV+□
IV□
III□
II□
I□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简单分析□
风险识别
物质危险性
有毒有害□
易燃易爆□
环境风险类型
泄漏□
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
影响途径
大气□
地表水□
地下水□
事故情形分析
源强设定方法
计算法□
经验估算法□
其他估算法□
风险预测与评价
大气
预测模型
SLAB□
AFTOX□
其他□
预测结果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最大影响范围___m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最大影响范围___m
地表水
最近环境敏感目标_____,到达时间______h
地下水
下游厂区边界到达时间_____d
最近环境敏感目标_____,到达时间______d
重点风险
防范措施
评价结论与建议
注:“□”为勾选项;“_____”为填写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