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合集下载

核电厂安全与管理课程设计

核电厂安全与管理课程设计

核电厂安全与管理课程设计1. 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不断发展,核电行业安全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视。

核电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高度危险的行业,核电厂作为核电行业的核心载体,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

同时,核电厂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因此,核电厂安全与管理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课程设计目标•理解核电厂的特殊性,了解核电厂的安全管理标准、法规和流程;•掌握核电厂安全事故的预防、应急和处理方法;•培养核电厂安全防范意识和管理能力。

3. 课程大纲3.1 核电厂的特殊性1.1 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1.2 核反应原理及流程 1.3 核电厂的组成和结构1.4 核电厂对环境的影响3.2 核电厂安全管理标准、法规和流程2.1 国家安全标准 2.2 安全生产法规 2.3 厂级安全管理制度 2.4 安全管理流程3.3 核电厂安全事故的预防、应急和处理方法3.1 事故原因分析 3.2 事故应急预案 3.3 事故后果评估 3.4 事故后的处理方法3.4 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和管理能力4.1 安全意识教育 4.2 安全防范措施与实践 4.3 安全管理能力培养4. 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核电厂安全管理标准、法规、流程、安全事故的预防、应急和处理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4.2 实践教学采用模拟、考察、案例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核电厂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 评估方法5.1 平时考核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考核标准,进行平时的评估,占总成绩的30%。

5.2 期末考核采用考试和实践操作两种评估方式。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实践操作占总成绩的20%。

6. 教材•《核电厂安全管理手册》•《核电厂安全法规与标准》•《核电厂事故案例分析》•其他相关教材和资料。

核电厂安全设计原则

核电厂安全设计原则

核电厂安全设计原则核电厂安全设计原则,说实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枯燥?要知道,咱们生活中其实接触到核电厂的机会少之又少,像我们普通人对这些东西了解的多吗?可能没几个会去深究。

可说实话,这事儿真的不简单,毕竟一旦出点问题,那可真是大事儿。

咱们要谈的就是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能决定生死存亡的设计原则,听起来挺沉重,不过别急,咱们尽量聊得轻松点,毕竟这事儿,虽然说复杂,但也可以聊得有趣些。

首先得说,核电厂不管怎么样,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安全第一”。

嘿,不用说,这个“安全第一”是老生常谈,但你要是了解核电厂的运作,才知道它有多关键。

就好像你去开车前,最先想到的应该是系安全带一样,核电厂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任何可能出现的风险,甚至是那些非常非常小的概率。

你想想,这东西一旦出问题,可不是你在家门口摔了一跤那种小事儿能比的。

所以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得考虑周全,层层加固,像穿了好几条保险带似的,哪怕有一条出现了问题,其他的保险带也能“撑得住”。

这也是为啥核电厂这么多的冗余设计,冗余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让你可以有个“备份”,要是主系统坏了,副系统马上补上,甚至可以“自动”补上,不给你留丝毫机会。

再来就是“防止人为失误”。

咳,这一点更是重要了。

你要说人类能完美无缺地做事,那就太天真了。

就算是最聪明的工程师,最牛的设计师,也不可能做到没有差错。

设计时,人为错误的防范可是重中之重。

这就像你做饭的时候,心急想快点煮熟了,可偏偏锅里溢出来了,结果火苗不小心烧到旁边的布,结果火灾一场。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核电厂设计上有很多“自动防护”的措施,比如说设备如果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己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立刻检查,别等问题恶化了再后悔。

这种设计其实可以说是“防患未然”,就是让一切潜在的危险都在你没察觉之前就被抑制住了。

还有一个设计原则,叫做“容错性设计”。

嘿,说到这个,我忍不住想起大家都知道的那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犯个小错误呢?就算是最顶尖的技术,也总有出问题的时候。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运行安全规定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运行安全规定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运行安全规定1. 引言核电是一种高风险的能源产业,安全是核电厂设计和运行的首要考虑。

本文将介绍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运行安全规定的相关内容。

2.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2.1. 设计安全目标核电厂设计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核电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安全运行,防止核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减少辐射泄漏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设计安全目标包括:•核电厂要符合国际核工业安全标准,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标准和规范。

•核电厂的设计要满足防范自然灾害的要求,如地震、飓风、洪水等。

•核电厂的设计要满足防范人为失误和恶意破坏的要求,如设计防护屏障、安全控制系统等。

2.2. 设计安全防护屏障核电厂设计中的安全防护屏障是为了保护核反应堆和核燃料储存设施,防止辐射物质泄漏,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常见的设计安全防护屏障包括:•厚重的混凝土外壳,以承受外部冲击和防止物体撞击。

•多层隔离系统,用于防止辐射物质的泄漏。

•安全控制系统,用于监测核电厂运行状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2.3. 设计防范自然灾害核电厂的设计要考虑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飓风、洪水等可能对核安全产生威胁的灾害。

设计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包括:•在选址时要注意地质条件,避免在地震和洪水等高风险区域建设核电厂。

•对核电厂进行地震工程设计,确保核电厂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安全稳定。

•在厂房建设中考虑防洪措施,如建造抗洪堤坝、设置防水设施等。

2.4. 设计安全培训和演练为了提高核电厂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需要进行设计安全培训和演练。

设计安全培训和演练的内容包括:•设计人员必须熟悉核电厂设计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设计人员需要了解核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并学习适当的应急处置措施。

•定期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设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3.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3.1. 运行安全目标核电厂运行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核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安全稳定,防止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减少辐射泄漏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核电厂设计安全

核电厂设计安全
为了使防止或缓解事故的安全设备高度可信,设计应达到:①多重性,各安全功能必须满足单一故障准则; ②多样性设计以减少共模失效;③冗余系统应独立地触发及实物分隔布置;④设备或系统的失效应使核设施处在 安全状态;⑤在可靠性设计中,计及设备停役的影响。
考虑人因
必须在各个设计阶段及运行要求的制定中,系统地考虑人机接口及人的因素。
设计应由一组与设计者分立的人员提供独立的验证,以研究设计是否达到安全要求及安全目标。设计者应与 运行者保持密切的关系,从而了解设计的各项细节是否有效,设计是否满足运行要求,并且适合于今后采用的运 行规程。当然,设计是否满足安全要求,还必须要有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的评价。
谢谢观看
纵深防御
设计必须适当地应用纵深防御原则,使核电厂系统具有多级保护和多重屏障,以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失控释放, 并保证可能导致重大放射性后果的失效或综合失效的发生概率极低。
纵深防御保证个别失效或差错可得到改正或补救,甚至对于极不可能发生的多重失效的综合,也能减缓对公 众造成的危害。按纵深防御设计的安全系统,重点在于保持三个基本功能:控制核功率、冷却燃料元件及包容放 射性物质。纵深防御措施包含事故预防及事故缓解两个方面,主要注意力放在事故预防上,并要求在各种状态下 都要有缓解措施(见纵深防御原则)。
(3)必须提供减少放射性物质释放可能性的手段,并保证在运行期间任何释放都低于规定限值,在事故工况 期间低于可接受限值。
系统和部件的可靠性
设计必须保证核电厂能可靠、稳定和方便地运行,其主要目的是必须能防止和缓解事故。
为保证功能的高度可靠性,对于与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必须予以极大**。
凡属可行,设备必须按照适用的、经认可的标准设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设计必须是此前在相当使用条件下验证过的。对于 所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必须加以鉴别和评价,以确定其适用性、恰当性和权威性。

核电厂安全设计教材课件

核电厂安全设计教材课件
紧急联络机制
建立紧急联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快速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应急设施与装备
应急电源和照明
提供可靠的应急电源和照明设备,确保在事故状态下能够快速启动 并保持照明。
应急通风系统
设计应急通风系统,确保在事故状态下能够及时排除有害气体,保 持空气流通。
个人防护装备
为员工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呼吸器等,以降低事故 对员工的伤害风险。
04
核电厂安全运行管理
Chapter
运行人员培训与授权
培训计划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运行 人员具备足够的核安全知识和操
作技能。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涵盖核电厂系统、设备、应急响 应等方面。
授权管理
建立授权管理制度,对运行人员的 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只有合格 的人员才能参与核电厂的运行管理 。
人员培训与演练
加强核电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 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 能力和水平。
信息反馈与沟通
建立信息反馈和沟通机制,及 时了解核电厂的安全状况和问 题,加强与安全监管部门的沟
通和协作。
THANKS
感谢观看
限制潜在事故后果原则
限制潜在事故后果原则是指在核电厂安全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限制潜在事故的影 响范围和后果。
在核电厂的安全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限制潜在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后果。例如,设 置安全壳、建立应急电源等,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同时,应定期进 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得到保障。
03

安全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的核安全管理制度,明 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各
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中文 核电厂安全 设计

中文 核电厂安全 设计

IAEANo. NS-R-1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相关出版物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第三条的规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受权制定或采取旨在保护健康及尽量减少对生命与财产的危险的安全标准,并规定适用这些标准。

国际原子能机构借以制定标准的出版物以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的形式印发。

该丛书涵盖核安全、辐射安全、运输安全和废物安全以及一般安全(即涉及上述所有安全领域)。

该丛书出版物的分类是安全基本法则、安全要求和安全导则。

安全标准按照其涵盖范围编码:核安全(NS)、辐射安全(RS)、运输安全(TS)、废物安全(WS)和一般安全(GS)。

有关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计划的信息可访问以下国际原子能机构因特网网址:/standards/该网址提供已出版安全标准和安全标准草案的英文文本。

也提供以阿拉伯文、中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印发的安全标准文本、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术语表以及正在制订中的安全标准状况报告。

欲求详细信息,请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联系(P.O. Box 100, A-1400 Vienna, Austria)。

敬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的所有用户将其使用方面的经验(例如作为国家监管、安全评审和培训班课程的基础)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以确保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继续满足用户需求。

资料可以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因特网网址提供或按上述地址邮寄或通过电子邮件发至Official.Mail@。

其他安全相关出版物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适用这些标准,并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第三条和第八条C款之规定,提供和促进有关和平核活动的信息交流并为此目的充任各成员国的居间人。

核活动的安全和防护报告以其他出版物丛书的形式特别是以安全报告丛书的形式印发。

安全报告提供能够用以支持安全标准的实例和详细方法。

国际原子能机构其他安全相关出版物丛书是安全标准丛书适用规定、放射学评定报告丛书和国际核安全咨询组丛书。

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印发放射性事故报告和其他特别出版物。

核电厂安全设计教材

核电厂安全设计教材

核电厂安全设计教材1. 引言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因此,核电厂的安全设计是确保核能安全利用的关键步骤。

本教材旨在介绍核电厂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策略。

通过系统地研究和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核电厂安全设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设计和评估。

2. 核电厂安全设计的重要性核电厂安全设计的目标是确保核能的安全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并降低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危害。

核电厂安全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重大事故的潜在影响核电厂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对人员、环境和财产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

核电厂安全设计需要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2 可持续发展需求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核电厂安全设计需要确保核能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未来能源需求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 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要求核电厂安全设计需要符合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其他相关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指南,用于指导核电厂安全设计。

3. 核电厂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核电厂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考虑各种潜在风险和事故情景,采取预防、抵御和限制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最小化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危害。

3.1 预防原则预防是核电厂安全设计的首要原则。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和材料,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预防许多事故的发生。

预防原则还包括安全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

3.2 抵御原则抵御原则是指在事故发生时,核电厂能够承受或减轻事故的影响,并保持事故控制和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

抵御原则包括设备韧性设计、备用系统和紧急预案等。

3.3 限制原则限制原则是指在事故发生后,限制事故的扩散和危害范围,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伤害。

核电工程安全方案设计

核电工程安全方案设计

核电工程安全方案设计一、前言核电工程是一项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的工程领域,其安全性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核电工程的安全性,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方案,并严格执行。

本文将从核电工程的特点、现状、风险评估、安全管理、事故预防与应急准备等方面,设计核电工程的安全方案。

二、核电工程的特点1.高风险性:核电工程是核能利用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辐射危险和核辐射污染可能性,一旦发生核辐射事故,将会对周围地区以及全球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技术含量高:核电工程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严苛的技术要求,需要各种高科技设备和材料的支持。

3.长周期:核电工程的建设周期长,运行周期也长,需要长期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监控。

三、核电工程安全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核电工程安全状况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也不乏一些安全事故和风险事件,如福岛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这些事故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我国目前拥有的核电装机容量也在逐步增加,核电工程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四、核电工程的风险评估1.设施安全:对核电工程的建设、设施以及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要求。

2.操作风险:对核电工程的运行维护过程中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确保操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

3.外部因素:对核电工程的外部环境,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因素进行评估,确保核电工程在遭受外部因素影响时仍能够保持安全操作。

五、核电工程的安全管理1.依法依规:核电工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确保其建设和运行符合规范要求。

2.技术创新:核电工程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核安全技术水平,减少风险。

3.培训教育:对核工程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六、核电工程的事故预防与应急准备1.预防措施:建立完善的事故预防机制,如定期的安全检查、技术隐患排查、风险评估等,预防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核电厂附近居民因核电厂运行而遭受癌症死亡的风险不应超 过由其他原冈造成的 癌症死亡总风险的0.1%
v 应用局限
– 风险相关准则涉及社会其他风险,需要有可靠而充分的统计 数据
– 计算方法本身的不定性也很大 – 因而目前还未用作正式的管理准则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源项相关准则
v 提出:意大利、瑞典的安全目标
– 对核电厂事故设定一个放射性物质释放总量的限值, 而不管这些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小。
– 在95%置信度下严重事故工况下核电厂向环境释放 的放射性物质总量,除惰性气体外,不应超过堆芯 放射性总装量的0.1%。
– 满足这一准则的核电厂的严重事故不会造成早期死 亡,也不会有不能承受的土地污染后果
v 应用局限 – 相当于假定释放量大于限值的那些事故,实际上是 不可能发生的,或者说是不允许发生的
v 功能隔离 为防止线路或系统的功能受到相邻线路或系统的运行方式或故
障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独立性可在系统设计中通过功能隔离或实体分隔实现。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故障安全原则
v 又称失效安全原则 v 内容
– 核电厂安全极为重要的系统和部件的设计,应尽可能贯彻故障安全 原则
• 易于损坏的安全相关电气或机械部件,设计必须遵循失效安全的原则 • 寿命短的设备,设计必须是失效安全原则 • 控制系统失效应能引起停堆
v 定期试验、维护、检查的措施 v 固有安全性的设计原则 v 运行人员操作优化的设计 v 运行经验的系统反馈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冗余性原则
v 又称多重性原则 v 适用于安全系统 v 内容
– 设计中留有冗余度,即系统是双重或多重配置的,单一部件 的失效不会使整个系统失去功能
v 作用
– 一套设备出现故障或失效是可承受的,不致于导致功能的丧 失
v 人因的影响
– 在异常工况下,操纵员若能采用正确的行动,对未 明情况下反应堆安全可作出重要的贡献
– 操纵员若未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即动用安全设施或采 用了错误的应对措施,对核安全是很大的威胁。
v 人为差错导致的后果
– 核电运行史上发生的异常事件(从较小事件直至严重 事故) 的最重要教训之一,它们经常是人的错误操 作或干预的结果。
效的故障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设计基准事故准则
v 最大可信事故
基于纵深防御的 思想
v 以设计基准事故为基础的安全评价确定论评 价法
v 以概率风险理论为核电站安全评价概率安全 评价
基于风险的思想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设计基准事故
Engineering Safety Feature, ESF
v 阻止事故的发展
v 运行管理要求
– 启用核电站安全系统 – 加强事故中的电站管理 – 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安全壳厂房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第四道防线缓解事故(缓解)
v 目的
– 针对设计基准可能已被超过的严重事故 – 保证放射性释放在尽可能低的程度 – 保护包容功能
v 设计要求
– 制定事故管理规程(SAM) – 制定防止事故进展的补充措施和规程 – 制定减轻严重事故后果的措施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固有安全性设计原则
v 设计上要充分采用固有安全性 v 固有安全性能在异常工况下使堆内链式反应自动趋于
中止或有效地带走堆芯热量 v 比如,在压水堆设计中
– 负反应性温度系数和多普勒系数的自然安全性 – 靠重力、蓄压势和承压构件等非能动安全性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运行经验的系统反馈
和检查的要求。堆补水、余热排出、应急堆芯冷却、
安全壳喷淋与冷却剂最终热阱系统的要求
V
8
反应堆安全壳。密封性、贯穿、隔离与试验的设计基
人所受全身剂量不应超过0.25 SV,且甲状
v 根据美国联邦法腺规经受1的0C碘F照R射l0剂0量的不定超义过3,Sv核; 电站分 为三个区域
– 隔离区 (EAB) :厂区周围的管辖区域
– 低人口密度区 (LPZ) :隔离区的外围
– 到居民中心的距离(DPC):至少应等于从反应堆到 低人口密度区外边界距离的1.3 倍,若涉及大城市, 这个距离必须更大一些
v 运行管理要求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第五道防线应急计划(应急)
v 目的 – 万一发生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且有放射性外泄, 启用厂内外应急响应计划 – 在严重事故工况下保护厂外公众免受过量的辐射 – 努力减轻事故对居民的影响
v 运行管理要求 – 每个核电厂均应制订应急计划 – 能对附近居民实行屏蔽、疏散、供给药物 – 并对食物进行封锁,使损害降到最小限度
– 统计表明,人为差错是系统失效的主导因素。
v 运行经验的系统反馈
– 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运行经验的系统反馈有利于改 进系统设计和运行规程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运行人员操作优化的设计
v 从安全观点出发,厂区人员的工作场所和工作 环境必须按人机工效学原则进行设计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剂量表述准则
事故后两小时内,位于隔离区边界处的个
v例
– 在某一特定功能可由任意两台泵完成之处,设置三台或四台 泵。为满足多重性要求,可采用相同的或不同的部件。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多样性原则
v 多样性
– 为执行某一确定功能
• 设置多重部件或系统 • 这些部件或系统具有不同属性
v 获得不同属性的方式
– 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 – 不同的物理变量 – 不同的运行条件 – 使用不同制造厂的产品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第三道防线防止事故扩大(保护)
v 目的
– 限制事故引起的放射性后果 – 通过提供工程系统缓解事故,是对于前两道防御的补充 – 它专门用于对付那些几乎不可能发生但从安全角度又必须加
以考虑的各种事故。 – 限制和尽量减少放射性释放量
v 设计要求
– 配置必需的专设安全设施,以便对付预期假想事故 – 保证多道屏障的完整性 – 确保停堆系统的可靠性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独立性原则
v 独立性
–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防止发生共因故障或共模故障,系统安全 系统各个冗余支之间,通过功能隔离或实体分隔,实现系统布置和 设计的独立性。
(1)保持多重系统部件之间的独立性; (2)保持系统中各部件与假设始发事件效应之间的独立性
例如,假设始发事件不得引起安全系统或安全功能的失效或丧失 (3)保持不同安全等级的系统或部件之间适当的独立性; (4)保持安全重要物项与非安全重要物项之间的独立性。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通用设计准则
美国相关核电的法规中包括有“通用设计准则(GDC)”
组别
准则数
内容
I
5
质量保证和防御外部事件的总要求
II
10
多道裂变产物屏障保护及固有安全、安全裕量、仪表
与控制要求
III
10
保护系统和反应性控制系统,其功能与容量要求,冗
余、多样、可靠性及可试验性要求
IV
17
流体系统。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的质量、断裂预防
– 检测和纠正偏离正常运行状态
– 保护装置、系统
– 安全裕量(多重、设备分级)
v 第三道防线防止事故扩大(保护)
– 多道屏障
– 专设安全措施
– 停堆系统
v 第四道防线缓解事故(缓解)
– 严重事故管理
v 第五道防线应急计划(应急)
– 居民屏蔽、撤退、供给药物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第一道防线预防事故(预防)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多道屏障
v 燃料芯块 v 元件包壳 v 一回路压力边界 v 安全壳 v 放射性保护区
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 的四道屏障
1km 安全壳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单一故障准则
v 定义
某部件出现故障时,它的功能能保证
v 安全系统的冗余原则 v 多样性原则 v 失效安全原则 v 独立性原则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核电厂安全设计总原则
v 纵深防御基本安全原则
– 多级防御 – 多道屏障
安全原理
v 单一故障准则
v 设计基准事故准则 系统设备的可靠性
设计准则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中的多级防御
v 第一道防线预防事故(预防)
– 设计偏安全
– 质量保证系统
– 安全标准
v 第二道防线监测事故(监测)
v 我国
事故后无限长时间内,位于低人口密度区 外边界处的个人所受全身剂量不应超过
– 隔离区:半径在5000m.2左5S右v,且甲状腺经受的碘照射剂量不超
– 低人口密度区:半径过为3Sv5~10公里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风险相关准则
v 提出:美国的安全目标
– 核电厂周围由核事故造成急性死亡的人均风险,不应超过美 国人值常可能遭受的各种其他事故下急性死亡总风险的0.1%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2020/12/10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第二章 核电厂安全设计
v 2.1 核电厂基本设计原则 v 2.2 核电厂安全设计要求的改进 v 2.3 核电厂安全系统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2.1 核电厂安全设计原则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核电厂安全设计原则
v 安全设计总原则 v 辐射安全准则 v 基本设计原则 v 基本设计准则 v 质量保证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基本设计准则
v 通用设计准则 v 核设备安全分级
第二章核电厂安全设计
通用设计准则
v 与核电厂有关的设计建造还有专门的准则、标 准和规则。
v 美国60年代按纵深防御原则提出的设计准则, 是各国准则的基础。
v 美国相关核电的法规中包括有“通用设计准则 (GDC)”,定性地描述了基本安全要求。GDC共 五十余条,按内容可以分成六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