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鸡兔同笼优质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能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解法的巧妙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在学习中进行尝试、比较、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研究成果,增强明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圆形纸片、小棒若干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的欲望,同时引出课题)头戴大红袍,身披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打一动物)

3、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鸡和兔各有什么特征。(目的是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预设:鸡和兔各有一个头,鸡有两只脚,两只翅膀,兔子有四只脚。)

4、出示《孙子算经》上的“鸡兔同笼”问题。并请学生说一说什么意思?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问题。有的同学已经在计算了,说说看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为了计算更简单,老师对题目中的数据做一下改动,出示例1

(设计意图:“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我第一次出示的尝试题把原题中的数据改小了,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景

1.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从题目中你们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捕捉隐含信息)(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鸡和兔共8只,鸡和兔共有26条腿,同时捕捉隐含信息:鸡有2条腿,兔有4条腿。)

(二)猜想验证

1.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

2、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探究。尝试验证猜测。

(老师参与其中,启发、点拔,师生互动。)(针对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有体验、有收获、有感想。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弄清“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策略,亲历多样化解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4、观察表格,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多一只鸡就少一只兔,鸡和兔的总只数一直是8只。

预设2:发现每多一只鸡少一只兔,就少两条腿。

预设3:,多一只兔子就会少一只鸡,增加两只脚。

预设4:这种方法需要把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数量大的时候太麻烦。尝试寻找更简单的方法。

(三)尝试假设法

1、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对于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2、学生汇报方法。

预设:全是鸡的时候是16条腿,题目要求26条腿,这样笼子里就少了26-16=10条腿,为什么会少了10条腿呢?(把兔当了鸡在算。每只兔少算两条腿,那把几只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10÷2=5就是兔的只数,8-5=3

(只)鸡

②、思考:假设笼子里都是兔该怎样求?同桌口头完成。并与全班分享。

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三、巩固应用

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先说一说谁相当于“鸡”,谁相当于“兔”,再计算。

(1)龟鹤问题: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112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船乘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大胆猜测,勇于尝试,去寻找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列表法

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

脚:8×2=16(只)

少了:26-16=10(只)

兔:10÷(4-2)=5(只)

鸡:8-5=3(只)

假设全是兔:

脚:8×4=32(只)

多了:32-26=6(只)

鸡:6÷(4-2)=3(只)

鸡:8-3=5(只)

课后反思: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本节课主要是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这个题材,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重点在于研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上。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虽然帮助学生非常直观地理解了“假设法”的这种思维过程,但学生的思维过程只是停留在直观、表象的层面。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作用,将这一思考过程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解决这类知识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