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作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载体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辽宁省资源优厚,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我们应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改进不足,才能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并带动辽宁经济发展。

关键词:辽宁旅游业生态旅游辽宁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下,旅游业现已成为辽宁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是辽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但是与“旅游作为地区发展的经济支柱”这个构想还有很多的差距。

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应脱离陈旧的发展思想,积极创新,并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所以改善我省旅游发展问题,促进旅游对经济的贡献率增长变得尤为重要。

1.辽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现在已经成为带动辽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行业。

社会生产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旅游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都为旅游交通、住宿和娱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同时各等级的旅游景点、星级饭店以及各类旅行社都为辽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和较集中地服务体系。

但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同其他先进省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发展模式陈旧、地区间旅游发展不平衡、产品层次较单一等。

2.旅游发展的问题分析虽然政府已经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发展中各相关主体在主观上和客观上的相互制约与矛盾,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落后辽宁是著名的老工业省份,一直以来都以重工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撑,而旅游属于轻工业,所以与前者在发展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长期形成的发展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
16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鞍山市素有“钢都”的美誉,近年来,旅游业在这座城市里 得到蓬勃发展,以千山风景名胜区和玉佛苑为代表的核心景区为 鞍山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人次逐年增加,旅 游收入以20%的速度逐年增长。与此同时,这些核心景区在管理 和服务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成为制约其向前发展的瓶颈, 因此,探寻并剖析当前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成为 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近几年,千山、玉佛苑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2014年 “五一”小长假,千山共接待8万余名游客,玉佛苑共接待游客5 千余名,2015年“五一”小长假千山的游客量达到10.38万人次,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玉佛苑景区三天共接待游客8050人次,均比 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游客对两大景区的不满、抱怨甚至 投诉事件却日趋增多,景区的各种管理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多 数游客反映景区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较差,影响 了旅游体验的质量,给旅游经历蒙上阴影。因此,深入剖析鞍山 市核心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一、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主要包括两大景区——千山风景名胜区 和玉佛苑景区,这两大景区同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千山自然 风光优美,历史古迹众多,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达500余处, 以峰秀、石怪、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精华 景观主要有天成大佛、天上天、五佛顶、仙人台、无量观等。玉 佛苑主殿内供奉世界最大玉佛“释迦牟迡-渡海观音”,玉佛重 260.76吨,集七色为一体,色彩斑斓,光泽瑰丽,侧院罗汉圣地 内还有长达千米的五百罗汉洞(内有500罗汉的塑像)。
而引导不力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通往天上天景区的夹扁 石景点,多年来它一直饱受诟病。所谓“夹扁石”就是两侧巨石 相拥,中间只容一人通过,最窄处仅40厘米,然而因为沿途没有 管理人员的提示和疏导,上山的人想通过它下去,下山的人想通 过它上去,游客又都不肯错过这一被夹的体验,结果总是拥堵不 堪,每逢五一、十一小长假情形更加严重。这也成为许多游客对 千山不堪回首的回忆,对千山的美誉度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基于SWOT分析视域下鞍山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策略

基于SWOT分析视域下鞍山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策略

基于 SWOT 分析视域下鞍山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策略1.综述文旅康养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是在人们生活意识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了对文旅行业的需求。

而将健康、养生、休闲和旅游进行融合,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而鞍山拥有千山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四大理疗中心,热矿泥资源亚洲唯一的汤岗子温泉疗养区,世界的最大玉佛和东北最大的市区真山真水休闲公园。

近年来,如1953文旅小镇为代表的文化IP也陆续涌现出来,以红色钢铁文化、生态休闲为核心主题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这些旅游业态逐步形成为鞍山的文旅康养产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不仅为鞍山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得以显著的提升,充分发挥鞍山旅游产业的重要价值。

同时将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更为鞍山今后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创意和对鞍山红色钢铁文化的二次设计,把鞍山特色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后,构建的生态、生活、产业和文化有机融合的文旅康养产业链。

SWOT 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自身的态势进行深度全面的分析进而制定出科学发展战略的方法。

(1)SWOT 分析法全面具体地剖析鞍山旅康养产业所面临的优势( S) 、劣势( W) 、机会( O) 、威胁( T) ,并基于SWOT 矩阵的基础上制定发挥优势、抓住机会、避免劣势、降低威胁的对策建议,以达到合理有效地优化,从而提出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本地文旅康养产业。

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丰富文旅康养产业的研究成果,为其他地区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拓展了文旅康养产业的研究层面,丰富了相关理论研究。

社会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的加重,都会给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提出新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发展旅游康养、休闲旅游等,以满足人们对健康活力的追求。

康养产业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以迅速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

鞍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鞍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鞍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鞍山乡村位于中国辽宁省东南部,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文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鞍山乡村旅游也逐渐受到关注和发展。

这里有着浓厚的农村文化氛围,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在发展的过程中,鞍山乡村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旅游资源开发欠缺系统性,乡村服务设施跟不上需求,宣传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鞍山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本文将对鞍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鞍山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鞍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鞍山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不同乡村旅游资源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为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的发展建议,指导乡村旅游业的规划和实施。

研究目的也在于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乡村旅游体验,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鞍山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2. 正文2.1 鞍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鞍山乡村地处山区,自然风光秀丽,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鞍山乡村旅游也逐渐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首先,鞍山乡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适宜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如登山、徒步、摄影等。

其次,鞍山乡村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村落、传统手工艺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

此外,当地特色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如农家菜、土特产等都备受游客青睐。

然而,鞍山乡村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不便,住宿和餐饮设施不够完善,影响游客体验。

鞍山市旅游发展十一五(送审稿)规划

鞍山市旅游发展十一五(送审稿)规划

目录一、“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主要成就(二)基本经验(三)存在问题二、“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一)背景分析(二)优势分析(三)竞争分析三、“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四、“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重点(一)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优化产品结构(二)促进旅游要素均衡发展,完善产业体系(三)强化旅游对外宣传促销,拓展客源市场(四)扩大旅游区域合作联动,实现多方共赢(五)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六)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培育,转变增长方式(七)深化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智力支撑鞍山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十一五”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为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作出贡献的重要时期。

为加快旅游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鞍山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名市”的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主要成就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十五”期间,累计接待境外旅游者25.2万人次,年均增长17.28%;累计旅游创汇1.79亿美元,年均增长17.27%;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2960万人次,年均增长16.38%;累计国内旅游收入198.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8.66%;累计旅游综合收入213.08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6.12%。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全市新建旅游项目29个,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7.63亿元,其中,吸引外资1400万美元,吸引埠外资金2.9亿元,争取上级部门支持3700万元。

旅游业固定资产近80亿元。

全市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A级以上旅游区15处;旅行社72家,星级宾馆19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4万余人。

全域旅游导向下鞍山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导向下鞍山旅游发展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328全域旅游导向下鞍山旅游发展研究杨晓蕾 鞍山师范学院摘要:由于全域旅游模式可以优化区域内资源,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全域旅游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省市政府都开始积极尝试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模式。

本文以分析鞍山旅游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探讨鞍山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全域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鞍山旅游;全域旅游;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328-01一、鞍山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鞍山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现辖4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个县、1个自治县。

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因盛产岫玉,故而又有“中华玉都”之称。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堪称“世界之最”的世界第一大玉佛,有“东北明珠”之称的千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及岫岩药山风景区、海城白云山风景区三大自然风景区,有亚洲著名温泉汤岗子温泉。

有海城西柳服装市场、南台箱包市场、岫岩玉器市场等购物者的天堂。

有鞍山五环大酒店为代表的一大批高中档酒店。

有南国梨、牛庄馅饼等鞍山美食。

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是沈大黄金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与辽东半岛开放区的重要连接带。

哈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途经鞍山。

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需求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满足。

根据鞍山旅游政务网的最新资料显示,目前,鞍山拥有旅行社86家;A 级景区20家,其中4A 级景区2家,3A 景区10家;旅游专业村106家;星级农家乐55家;二星级以上酒店29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6家。

鞍山调研报告

鞍山调研报告

鞍山调研报告鞍山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鞍山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作为中国传统的工业城市,鞍山市一直以来都以钢铁和重工业为主要产业,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鞍山市也在逐渐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鞍山市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鞍山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面谈交流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鞍山市的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与当地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以及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鞍山市的经济指标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调研,鞍山市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鞍山市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发展力度,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创新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目前,鞍山市的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钢铁、汽车制造、新能源等多个支柱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另外,鞍山市还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支持和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服务业需求的增长,鞍山市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旅游等,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鞍山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已经成为鞍山市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四、发展建议基于对鞍山市当前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的调研,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特别是对高新技术和创新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加强对服务业的投入和培育,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物流和旅游等领域,提升鞍山市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和信息通信网络的发展水平,为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裴沛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8期鞍山市核心景区近年来旅游发展迅速,旅游接待量逐年增加,而在管理和服务上的问题却日益凸显。

主要问题表现在旅游发展短视、旅游引导缺位、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和旅游宣传促销不力,针对这些问题,鞍山市核心景区应做到重视重游,改一日游为多日游;改进旅游引导;完善解说标识系统,融文化元素于旅游商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开展互联网营销等。

鞍山市素有“钢都”的美誉,近年来,旅游业在这座城市里得到蓬勃发展,以千山风景名胜区和玉佛苑为代表的核心景区为鞍山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人次逐年增加,旅游收入以20%的速度逐年增长。

与此同时,这些核心景区在管理和服务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成为制约其向前发展的瓶颈,因此,探寻并剖析当前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发展现状鞍山市核心旅游景区主要包括两大景区——千山风景名胜区和玉佛苑景区,这两大景区同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千山自然风光优美,历史古迹众多,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达500余处,以峰秀、石怪、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精华景观主要有天成大佛、天上天、五佛顶、仙人台、无量观等。

玉佛苑主殿内供奉世界最大玉佛“释迦牟迡-渡海观音”,玉佛重260.76吨,集七色为一体,色彩斑斓,光泽瑰丽,侧院罗汉圣地内还有长达千米的五百罗汉洞(内有500罗汉的塑像)。

近几年,千山、玉佛苑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2014年“五一”小长假,千山共接待8万余名游客,玉佛苑共接待游客5千余名,2015年“五一”小长假千山的游客量达到10.38万人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玉佛苑景区三天共接待游客8050人次,均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游客对两大景区的不满、抱怨甚至投诉事件却日趋增多,景区的各种管理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

多数游客反映景区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较差,影响了旅游体验的质量,给旅游经历蒙上阴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目前各国各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加以发展。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基础,使鞍山的旅游业保持着良性发展势头,鞍山市“十一五”旅游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业的主要任务:到2010年,我市将接待国内旅游者1400万人次,收入117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2.5万人次,旅游创汇1亿美元;完成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2%。

就鞍山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本科研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一、鞍山旅游业的现状分析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鞍山市开始了旅游行业管理规范的工作,出台了若干管理规章和办法,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旅游路线猛增,接待旅游人数连年增长,鞍山的旅游业形成了良好势头。

1982年,千山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年, 产自岫岩哈达碑镇,重260.76吨的“玉石王”被运到鞍山,被雕琢成世界上最大的玉佛,并在风景优美的东山风景区兴建占地4万平方米,气势恢宏的玉佛苑。

经过“八五”期间的建设,鞍山市旅游产业体系已由过去的“三山三泉三佛三城”(即千山、药山、白云山;玉佛、千山弥勒佛、中会寺铜佛;千山温泉、东四方台温泉、汤岗子温泉;岫岩玉器城、南台箱包城、西柳服装城)脉络清晰的旅游框架,成功建设成为目前的以“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汤岗子温泉、中国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乡、中国钢铁之都”为主的五大主打品牌的旅游框架,旅游产品的整体品味有了较大提高,加快发展旅游业正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

鞍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鞍山市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光荣称号。

旅游资源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其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千山有唐、宋、元、明、清时代的五大禅林、九宫、八观、十二茅庵和木鱼石等315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与千山相连的“玉佛山”风景区有世界最大的玉佛。

市区南郊的汤岗子温泉疗养区有亚洲独一无二的热矿泥。

堪称“岫玉温泉伴钢都,千山叠翠入城来。

”鞍山现已成为辽宁省“金三角”旅游线的重点旅游城市。

(二)国家级旅游区逐渐增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6月14日正式批准发布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这一国家标准,这是旅游部门管理旅游景区景点的第一项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为四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级旅游区(点)”。

我市也根据该标准对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点建设进行分级规划建设。

鞍山现有10余个旅游A级景区(参考表1),并将AAAA级旅游景区(点)作为近期的精品来进行开发建设,增加对其的资金投入力度。

(三)特色旅游区域日趋完善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身性质和地域分布特点,鞍山现已形成了“鞍山及周遍县镇旅游区、鞍钢旅游区和岫岩旅游区”三大特色旅游区域,随着旅游业不断深化发展,三大鞍山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区,也将日趋完善。

1.鞍山及周遍县镇旅游区立足千山,玉佛苑,汤岗子温泉疗养区等一些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其特色是集中展示自然风光、宗教文化、温泉康复的独特魅力。

2.鞍钢旅游区特色以特大型国有企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依托,展示鞍山的古老而悠久的冶铁文化,亲身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岫岩旅游区特色是以满族民俗文化和玉石文化为主要内容,使游客亲身体验自然纯正的满族村寨生活,感受浓郁的满家风情以及到“玉都”购玉的无限乐趣。

(四)老牌旅游主线客源稳定老牌的旅游主线有两条,即以“鞍山一地旅游资源为旅游项目的鞍山一日,两日,三日旅游线,另外是同省内其他优秀旅游城市共同开发的周遍联合旅游线两条旅游主线,这两条旅游主线的推出,带动了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以线路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并且给鞍山的旅游业带来较稳定的客源。

1.鞍山一日,两日,三日旅游线。

如果你想充分了解鞍山,感受都市情怀,体验缤纷魅力的新特神奇之旅,可以选择三日游:D1玉佛苑—罗汉圣地—五龙宫(用斋饭)—千山大佛—无量观—中会寺铜佛—千山温泉游泳(住宿);D2赴岫岩,巨型玉体—玉都购物—品尝乡村风味—药山(住宿);D3赴海城,白云山—西柳服装城和南台箱包城购物—汤岗子龙宫温泉、热矿泥浴,返程。

2.周边旅游线路山水风光线—大连、营口、鞍山、丹东、本溪、盘锦、沈阳度假休闲游—葫芦岛、锦州、沈阳、鞍山、大连、营口都市风光线—大连、鞍山、沈阳(五)极具吸引力的“五大旅游品牌”鞍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根据资源的特点与优势,分阶段推出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结合鞍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世界第一玉佛、“民俗和玉石文化旅游”——中华宝玉之乡、“温泉度假旅游”——亚洲著名温泉(汤岗子温泉)、“山水风景旅游”——中国名胜千山、“钢铁文化旅游”——中国钢铁之都,等极具特点的旅游品牌。

目前鞍山市的市区、郊区和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几个圈层的休闲游憩带。

包括:玉佛山风景区;千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海城白云山风景区等。

2005年,鞍山市旅游行业紧紧围绕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鞍山的主题,按照创新求变、破解难题、提升质量、追求卓越的要求,不断推进由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变、由优秀旅游城市向优秀旅游名市转变的步伐,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工作任务,旅游业呈现出健康、协调、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5年,全市接待境外旅游者6.8万人次,旅游创汇494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7%;接待国内旅游者77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3%;实现旅游总收入57.25亿元,同比增长15%。

二、鞍山市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分析(一)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以及辽宁省旅游业的大发展,给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提出将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给予大力培育和扶持,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出台“假日”制度等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举措。

目前,我国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假日”旅游快速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领域的开放将进一步扩大,人员的流动将增多和加速。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研究分析: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

预计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1.37亿人次。

在今后的20年内中国入境旅游人数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4%。

出境旅游也将以14%的速度增长发展,2020年可达1亿人次。

2006年,鞍山市预计全市接待境外旅游者7.5万人次,旅游创汇54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9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3亿元人民币;实现旅游总收入6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

(二)有利的政策机遇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使“十一五”起好步、开好头,使我市旅游产业步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

1.区域合作格局初步形成经过积极争取和不懈努力,2005年6月,鞍山成为原东北四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的新成员,与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共同组成了东北“4+1”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我市是其中唯一一座非副省级城市。

联合体与长三角、珠三角旅游联合体构筑了我国从北到南的三大区域旅游联合板块,使我市旅游产品全面融入东北黄金旅游线路和全国市场之中。

此外,鞍山旅游还进入到沈阳经济区旅游合作板块和中国北方环渤海地区11城市区域旅游合作体,并与广州、宝鸡、无锡、天津、烟台、赤峰及日本尼崎和热海、韩国安山等国内外友好城市与旅游合作伙伴城市开展了一系列的旅游交流活动。

区域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为鞍山市旅游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鞍山市利用优势互补提高鞍山市旅游的发展步伐。

2.建成的两大客源带成效喜人打造“哈—沈—大高速公路客源带”和“京—沈高速公路客源带”是最近几年我市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重点。

围绕打造“两带”,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加强合作,联手出击,稳步推进。

2005年3月和6月,赴黑、吉、京、津、鲁、晋、内蒙等省、直辖市的17座城市开展了旅游大篷车宣传促销活动,行程近8000公里,发放宣传材料1.5万余份,接触旅行社900多家、2000余人,签订旅游客源互换协议1100多份。

鞍山旅游大篷车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播种机,鞍山旅游的风景线。

2005年4月至9月,市旅游局又与千山、玉佛山两大景区投资近200万元,在凤凰卫视和京、津、冀、吉、黑、辽等地的15个地方电视台播放鞍山旅游形象广告;在《中国旅游报》等报刊媒体刊登25次鞍山旅游彩色专版;在重点客源城市,通过晚报夹带方式,散发250万份鞍山旅游宣传小折页。

参加了中国国际、国内、北方旅交会、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沈阳国际旅游节等会展节庆活动;市旅游局举办了第七届鞍山全国百家旅行商洽谈会,邀请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29座城市的百余家旅行社来鞍考察旅游资源,强化业务合作。

通过大篷车促销开路、媒体广告强化、会展宣传跟进、企业合作拓展的宣传促销战略,提高了旅游组织化程度,打造“两带”工作取得实效。

2005年“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统计,这个范围的游客占来鞍旅游者总量的85%以上。

因此,两大客源带的形成,不得不说,它为鞍山市旅游业的发展又注入了新鲜的,强有力的生命力,是鞍山旅游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外部机遇。

三、鞍山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经过“十五时期”的培育,鞍山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旅游产品缺乏精品虽然旅游产品很多,但拳头产品少,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玉佛苑和二一九公园、郊区的千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汤岗子温泉旅游度假区、周边地区的岫岩药山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也就是处于经济亏损的境地。

即使在这几个游客较多的景点也存在着旅游内容单调和旅游项目设置不当的问题。

(二)项目开发缺乏特色目前,鞍山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

有专家认为国内景区建设有城市化、庸俗化的倾向,从而使各地的特点淡化,甚至消失。

鞍山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样的问题。

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

其实,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鞍山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

主要是生物景观资源、工业旅游资源、气候资源和人文资源,如满族风情、唐王遗址文化、古老的佛教文化胜迹、鞍钢钢铁工业之旅、千山仙人台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等。

虽然,鞍山市拥有“钢都”、“玉都”等美誉。

但对这些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三)相关产业支持不足鞍山旅游业的起步不算晚,但由于种种政策因素,产业政策不够配套和完善,对旅游资源、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服务企业等等的管理比较滞后。

此外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与交通、宾馆、饮食、商业、保险等部门关系非常密切,因而需要有大政策的观念,即制定政策时要好好考虑与其它产业的协调,目前这方面政策的制定工作也很缓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