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全套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5篇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5篇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1《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 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 品尝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尝雪后西湖的奇景。
2.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的精神世界。
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具有肯定情绪颜色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详细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忙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
2.讨论法与点拨法:本文文字较浅显,解释较具体,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学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文章写景时使用白描手法的特点和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以及淡淡的哀愁。
2. 资料助读法:查找资料,了解生平、思想及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那段历史,以更好地把握主题。
3. 讨论、品读法:通过课堂讨论,理解的精神世界,感受文章的美点。
教学预备:老师:查阅网络资源,并将其整合在本节课的展示课件之中。
学生:1.搜集学过的或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雪景的诗文句子。
2.对比解释并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老师随笔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约3分钟) 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并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明人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同学们平日所见多为“晴湖”“雨湖”,今天,让我们跟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学生已经学过、读过不少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通过回顾可以帮忙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同时引起学生对“雪湖”的兴趣。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如何写?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三、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__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第一个场景表演: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
(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第二个场景表演: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最新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教案不能面面俱到。
而是要以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为基础,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无数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会面临生与义的选择,当你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会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呢有同学说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同学说到夏明翰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看来大家在生与义之间都选择了后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在生与义之间孟子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板书:鱼我所欲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明确: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2.学生自读,解决重点字词。
明确: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为:今为(介词,为了)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动词,做)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论点。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板书:生、义)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
语文复习教案中考七篇

语文复习教案中考七篇语文复习教案中考七篇语文复习教案中考如何写?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语文复习教案中考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复习教案中考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识记重点字词。
b、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c、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
方法目标a、抓取警辟、关键的语句,探究居里夫人的人格和心理。
b、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由居里夫人轶事说引: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
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竟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1867-1934)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巴黎大学理学博士。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又获诺贝尔化学奖。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学生质疑,教师补充,生成学习目标1、试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2、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3、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4、文中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那梦想家呢5、“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为什么这么说6、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解决上述问题。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1[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全套第一章:复习攻略与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考语文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2. 培养学生高效复习的能力,提高复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攻略: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2. 复习策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复习计划。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总结以往复习的经验与教训。
2. 分析中考语文试卷结构,明确复习重点与难点。
3. 讲解复习攻略与策略,让学生掌握高效复习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制定个人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2. 按照复习计划,每天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二章: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的方法。
2. 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方法:理解诗意,品味诗境。
2. 古诗文鉴赏方法:欣赏诗歌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1. 分析中考古诗文阅读与鉴赏题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2. 讲解具体古诗文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与鉴赏。
3. 进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的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古诗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2. 总结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现代文阅读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与分析的方法。
2. 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文阅读方法:快速捕捉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2. 现代文分析方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分析中考现代文阅读与分析题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2. 讲解具体现代文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与理解。
3. 进行现代文阅读与分析的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章,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2. 总结现代文阅读与分析的心得体会。
第四章:作文训练与指导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构思:立意新颖,选材得当。
2. 作文结构:层次清晰,过渡自然。
3. 作文表达: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5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课教案1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1、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说明;2、以认识的发展或内容的深入为顺序说明;3、按照事物的性质、状态、结构、制作、用途等几方面依次说明事物的特征;4、按由远及近(或反之)、由表及里、或以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移,由整体到部分(或反之)等顺序来说明事物;5、以说明角度的变化为序说明事物。
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准确的语言才能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面貌。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是要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达到一字不易的程度,成为唯一可取的表述形式;二要分析用词、造句的准确性;;三要分析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
2、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
3、说明文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罗嗦,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
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11、神奇的极光教学重点:1、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2、要以阅读理解科技说明部分为阅读目的,透过文艺性的描写,迅速把握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及其他特征。
3、对重要段落的重要信息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辨析确认分类。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法指导:初读明确课文重点—研读筛选主要信息—探究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
头顶上的阴晴雷电,脚底下的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
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
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全套(一)章节名称:现代文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的提炼和概括。
2. 论点的寻找和分析。
3. 论据的识别和评价。
4. 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教学重点:1. 文章主题的提炼和概括。
2. 论点的寻找和分析。
3. 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文章主题的提炼和概括。
2. 论点的寻找和分析。
教学准备:1. 相关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文章。
2. 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复习相关概念和技巧。
2. 提问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文章主题的提炼和概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找到主题句和关键词。
2. 讲解论点的寻找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识别论点和论据。
3. 讲解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查找信息、整合答案。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尝试解答相关题目。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讨论解题技巧和思路。
3. 讲解正确答案和解析,分析学生的答案,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文章,让学生独立解答相关题目。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完成练习题。
3.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2.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了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答题目。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全套(六)章节名称:古诗文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教案目录第一、二课时语音一、复习要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考点分析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
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
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
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
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
备考指南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
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
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容。
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韵母21个:(单韵母7个)a o e i u üer(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üe(鼻韵母8个) an en in ün ang eng ing ong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三声)、"`"(四声)和轻声。
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隔声符号运用: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开,如皮袄(pí’ǎo)。
3、拼写注意事项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
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把u写成w,如乌(wu)。
ü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ü上两点省略,如雨(yu);ü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ü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能省略,如女(nü)、吕(lü)。
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
例如:"儿童"拼作ér tóng,"花儿"拼作huār。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
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
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二、中考典例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A.脂肪(zhī)干涸(hé)心旷神怡(yí)B.魁梧(wú)酝酿(niàng)杳无音信(yǎo)C.湖泊(bó)和谐(xié)彼竭我盈(jié)D.褴褛(lǚ)违背(wéi)大声疾呼(jí)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的读音。
C项中的"湖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2、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B )A.铿锵(qāng)挪动(nuó)不无裨益(bì)B.琴弦(xián)褴褛(lǚ)载歌载舞(zài)C.兑换(duì)处理(chù)哄堂大笑(hōng)D.摇曳(yè)别墅(shù)大事渲染(xuān)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了汉语拼音的规则、常见字(包括多音字)的读音。
A项中"锵"的注音"qāng",本身就不符合汉语语音拼写规则。
C项中的"处"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三声。
就"处"来说,同学们应该能够辨析它在什么情况下读三声,什么情况下读四声。
D项中的"大事渲染"中的"渲"应该读四声。
3、给下面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惟妙惟肖_____ xiào ____ (2)参天耸立____ sǒng __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读音。
"肖"本身是多音字。
即读"xiào",也可以读"xiāo",同学们要能够辨析这种常用多音字的读音。
"耸"作为常用字,有一些同学往往误读为"ěr"。
4、下列加红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B)A. 绽放(zhàn)对称(chèng)潜滋暗长(qián)B. 斟酌(zhēn)袭击(xí)深恶痛疾(wù)C. 模样(mó)教诲(huì)不屑置辩(xiè)D. 提防(tí)赔偿(cháng)人迹罕至(hǎn)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的读音。
A项中的"对称"的"称"是多音字,应该读"chèn"。
C项中的"模样"中的"模"应该读"mú"。
D项中的"提防"的"提"是多音字,在这儿应该读"dī"。
5、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1)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嗟__ jiē__(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
贮__ zhù___解析:这两个字,都是生活中常见,但是同学们易错的。
"嗟"容易读成"chā"。
"贮"容易读成"chǔ"。
6、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A.浅尝辄止谪守巴陵B.不辍劳作缀满繁星C.瞠目结舌堂而皇之D.杞人忧天挤眉弄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
A项中的两个字都读zhé,B项"辍"读chuò,"缀"读zhuì,C项"瞠"读chēng,"堂"读táng,D项"杞"读qǐ,"挤"读jǐ。
三、模拟练习:(参见《中考宝典》第三、四课时汉字一、考点分析《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
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
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
考查的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
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
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
二、备考指南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
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
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
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
(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
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
"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二)笔画和笔顺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
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
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
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
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从外到,如"同"、"月"、"闻"、"风"等;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少"等;先里头,后旁包,如"断"、"画"、"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