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复习纲要
传播学引论复习提纲-李彬

传播学引论复习提纲-李彬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传播学复习提纲一、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四个时代)填空、简答、连线1、口语传播时代口语是人类传播所用的第一个媒介,口语传播时代也就成为人类传播历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优点:人类传播活动中,最便利、最通用的媒介自然是语言即口语了。
其他任何媒介都无不以口语为基础,都是口语媒介的变形与延伸。
缺点:口语只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发声功能,于是人类的传播活动便在空间距离上受到限制;而由于口语随说随逝,除了依靠人们的记忆就再也无迹可求,于是人类的传播活动又在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传播活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从文字的发明延续到印刷的兴起。
语言是人类的证明,文字是文明的标志。
3、印刷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
4、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是在既有的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和印刷媒介上面又叠加的,复线发展过程。
电子媒介有广狭两义。
广义是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手机。
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
狭义则专指公共性的媒介,传播学里通常用的是狭义。
二、传播、传播学、信息的定义社会传播: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信息在一定社会系统内的运行。
传播学:研究传播活动和探析传播规律的一门学问。
信息: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化和发展;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信息的本质,就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即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传播学复习提纲汇总

传播学概论考纲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学家拉扎斯韦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鼻祖:威尔伯、施拉姆第一章传播对象和基本问题一、传播的定义(课本第4页)1、三个基本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定义: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二、传播的障碍(课本第9页)含义: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三、传播的隔阂含义: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见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
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四、传播的特点:(课本第4页)(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就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一、人类传播史上的几次飞跃及其影响(课本第23页)1、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常用、最灵活、受时空控制)2、文字传播时代(第一套体外化系统,传播在时空领域发生重大变革,加速体外化媒介系统进程)3、印刷传播时代(复制文字、生产信息)4、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快速传播里程碑意义:形成体外化声、影系统,电脑执行人脑功能,数字技术发展开创媒介大融合时代)哈特的媒介划分(课本第28页)1、示现的媒介系统:口语或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符号。
(人体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2、再现的媒介系统: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需要使用物质工具和机器,信息接受者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双方都需要使用机器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
即不同的传播媒介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一、符号的含义(课本第34页)1、三种定义:1)永井成男: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那么一个便是另一个的符号,另一个便是这个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群众传播学复习提要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名词:1.传播学2.群众传播学3.信息4.信息社会二、一般了解:1.信息的作用:信息是物质的普通属性,物质、能量及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功能在于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变化趋势,减少或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分类: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是指及人类社会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称为社会传播。
3.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就是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既指人及人之间的社会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的运行。
它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4.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开展阶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
它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开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5.传播学的流派:传播学是一门以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作为一门学料,它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迄今已经形成两大研究学派:其一是美国的经历学派,其二是欧洲的批判学派。
经历学派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张扬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的行为科学,二是以香农创立的信息论、威纳创立的控制论以及系统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三是探讨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学。
6.五大先驱:在经历学派的传播学诞生过程中,有五位出色的学者奉献突出,影响广泛,被视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物,他们是政治学家纽斯韦尔、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和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7.拉斯韦尔的主要奉献: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一控制结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会分析。
8.卢因的主要奉献: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服了许多研究,此外就是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9.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奉献: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提醒了群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一一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传播的定义(发生、分析、意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分析:①传播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消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②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以保存的手段。
③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传播基本要素:信源、讯息、信宿)媒介2.传播的特点: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受传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信息的三种分类: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①物理信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②生物信息:扬花授粉、鸡叫蛙鸣③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除人的生物和物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①从猿到人的转变,同时也就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转变。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②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分节化语言)2.人类传播的进程: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
(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3.口语传播:口语的产生无疑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历程局限性:①口语是靠人体的发生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②口语使用的声音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力。
传播学复习大纲

传播学复习⼤纲传播学复习⼤纲传播学内容:1.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类⼀切传播⾏为和传播过程发⽣、发展的规律⼀级传播与⼈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
2.传播学的研究⽅法:(1)实地调查法(2)内容分析法(3)实验法(4)个案调查法(5)定性研究⽅法3.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1)有助于推动传播学学科建设(2)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3)有助于提⾼船舶决策的科学化⽔平(4)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5)有助于⼈们开发和利⽤信息资源4.传播学的诞⽣与发展:传播学作为⼀门学科,孕育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先诞⽣美国。
(1)政治:美国的政治⽣活;两次世界⼤战。
(2)经济:⼴告的发展;⼤众传播业的发展。
(3)学术:社会学、⼼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5.传播学的四⼤先驱:拉斯维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6.传播学的⿐祖和创建者:威尔伯·施拉姆7.传播:传播是⼀种⾏为,⼀种过程。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我传播,⼈际传播,组织传播,⼤众传播9.传播的形式:(1)符号和信号时代(2)⼝语时代(3)⽂字时代(4)印刷时代(5)⼤众传播时代(6)⽹络传播时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新闻学和传播学都属于⽂学类专业,但是⼆者初试考试科⽬有三科相同,即政治、英语、综合考试[新闻传播类],另外⼀门有差异的学科为:新闻学——新闻学基础传播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研究重点不同传播学重理论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的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与发展;新闻学重业务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实务-历史-理论。
研究⽅法不同新闻学沿⽤传统的⼈⽂学科的思辨定性的分析⽅法;传播学则以新兴的社会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多采⽤试验型的定量分析⽅法。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
传播学复习提纲汇总教学文稿

传播学概论考纲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心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学家拉扎斯韦菲尔德理学家霍夫兰鼻祖:威尔伯、施拉姆第一章传播对象和基本问题一、传播的定义(课本第4 页)1、三个基本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定义: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二、传播的障碍(课本第9 页)含义: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三、传播的隔阂含义: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见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
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四、传播的特点:(课本第4 页)(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就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人类传播史上的几次飞跃及其影响(课本第23 页)1、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常用、最灵活、受时空控制)2、文字传播时代(第一套体外化系统,传播在时空领域发生重大变革,加速体外化媒介系统进程)3、印刷传播时代(复制文字、生产信息)4、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快速传播里程碑意义:形成体外化声、影系统,电脑执行人脑功能,数字技术发展开创媒介大融合时代)哈特的媒介划分(课本第28 页)1、示现的媒介系统:口语或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符号。
(人体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2、再现的媒介系统: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需要使用物质工具和机器,信息接受者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双方都需要使用机器加拿大传播学家M. 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
即不同的传播媒介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ATy —* 第三章符号的含义(课本第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34 页)1、三种定义:1)永井成男:只要在事物X 和事物Y 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那么一个便是另一个的符号,另一个便是这个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
一份人类高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

⼀份⼈类⾼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回顾⼲货第⼀弹::⼀份完整的《新闻学概论》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嘿哈!俺⼲货⽊⼩铎⼜回来啦! 开始前先来问⼤家⼀个问题:如果⽤⼀⾸歌来评价你和《传播学教程》的关系,你会选择哪⼀⾸?⼀个像夏天,⼀个像秋天?我是不是你最爱的⼈?还是…最熟悉的陌⽣⼈?⾃上次的《新闻学概论》框架和推出之后,后台收到了太多私信,许多宝宝都对《新闻学概论》的⼲货篇好评满满还有许多宝宝盼着这个系列的姐妹篇咱⿇溜的开始吧~这次,铎带着⼤家的期盼,带着《传播学教程》⼲货⼜来啦!⼀、《传播学教程》框架郭庆光⽼师的这本《传播学教程》久经不衰,传播学的许多知识不⽐新闻学,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所以这本书基本没有改版过,这也是最让学⽣觉得安⼼的地⽅吧谈起传播学,你必须⽴即切换思维,——什么思维?请看图将《传播学教程》15个章节全部重新归类后,可以将繁杂的知识点分为以下三个类别:传播学基础知识⼤众传播的5W研究( 超重点)传播的特殊类型看完框架之后有没有变得清晰许多?是不是⽴马觉得整本书轻松了不少?⽊⼩铎还可以帮你更轻松,直接告诉你每⼀章节的重要考点,接着看吧~⼆、《传播学教程》重点复习清单注:本书复习重点按照框架图的逻辑顺序给⼤家排列啦!照着做笔记和背都⾏!传播学基础知识第⼀章 传播学对象和基本问题第⼀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研究对象(具体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定义,找⼀两个权威代表性的即可)第⼆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 其中,双重偶然性是重点,传播隔阂+传播障碍(重点)】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及启⽰(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可考名词解释和简答,但考察较深⼊的学校需要搭配其他教材进⾏补充学习哦~)第四章⼈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第⼀节:传播的基本过程1)模式:5w模式/拉斯韦尔公式、⾹农-韦弗模式、施拉姆⼤众传播模式、等各⾃特点,以及划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等。
( 这部分名解和简答⼏率较⼤,如果记得图,把图画下来再配以⽂字更佳哦)2)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第⼆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掌握主要的⼏个系统:模式赖利,马莱兹克,各⾃特点和不⾜,以及了解循环模式特点循环模式和直线模式对⽐)第五章⼈内传播与⼈际传播第⼀节:⼈内传播( 主我客我理论、⾃我互动理论、内省式思考、基模、基于基模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布鲁默.⾃我互动理论,做到每个传播理论都熟练于⼼,注意区分主客我和⾃我互动理论)第⼆节:⼈际传播( 镜中我理论,⼈际传播动机、社会功能、与⾃我表达)⼈际传播⼈内传播这两个点建议梳理成框架,从定义到涉及的理论到其它的东西都纳⼊框架⾥。
传播学复习纲要

一、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信息: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人类社会的传播具有普遍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便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群体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组织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都是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4.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5.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如读者来信或视听众热线电话、短信参与等),但这种反馈一般是滞后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及时的干预能力优点:快、广、多、好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社会信息的特点: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示意图辩证的相互作用,意味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制约的一面以外,还有其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一面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2.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3.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4.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5.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人类语言的特性: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从生物信息系统进化的角度而言,人类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也是一个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语言的特点:1.词语创造的随意性2.语言的开放性3.语言的概括性4.语言的社会性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分为这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加速发展趋势、传播方式的叠加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巴勒克拉夫【英国】概括的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们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2.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电子媒介的意义:1.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的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2.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3.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传播媒介的类别:1.示现的媒介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教程》考试题型概论及分值
一、填空、名词解释及判断题(30)
传播大众传播两级传播;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沟;
符号所指能指;媒介新媒介电子乌托邦;
反馈把关人舆论领袖既有政治倾向选择性接触;
耶鲁学派法兰克福学派;
容器人媒介依存症充欲主义;
知晓权传媒接近权;
休眠效果免疫效果上限效果;
二、简述题(30)
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简述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3、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4、简述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5、简述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功能观
6、简述“社会责任”理论
7、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及其三个基本命题。
8、简析传播学两大学派的区别
9、试析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10、简述培养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阐释题(40)
1.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创始人是谁?试析他们各自的主要贡献。
2.“三论”对传播学研究的有哪些影响?
3.传播学批判学派中包含了哪些主要流派或理论?各有什么特点?
4.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
5.试析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
6.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并联系实际谈谈不同媒介议程设置具有什么不同特点。
7.简述“知沟”理论概要,并联系实际谈谈现代信息社会是否存在“知沟”问题?
8.谈谈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和效果观的变化
9.如何看待“受众即市场”?
10|.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发展过程,并结合实际对该项研究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