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均 衡)【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选 择)【圣才出品】

第5章 选 择5.1 复习笔记1.消费者的最优选择(1)最优消费束最优消费束是指这样一个消费束,在消费者的预算集中,不存在严格偏好于该消费束的其他消费束。
(2)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假设及其数学表示一个消费者总是从其可行的消费束的集合中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消费束,即最优消费束。
用数学式表达就是:()121122120,0ma ..x ,x x U x x s t p x p x m ≥≥+=(3)最优解的三种类型及其必要条件①内点解(如图5-1所示),此时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最优解的必要条件是: MRS 1,2=-p 1/p 2,即边际替代率等于交换比率。
再联立预算约束p 1x 1+p 2x 2=m 就可以解得最优解。
②边界解(如图5-2所示),这种情况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完全替代品。
③拐点解(如图5-3所示),这种情况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互补商品。
图5-1 最优解是内点解图5-2 最优解是边界解图5-3 最优解是拐点解(4)最优解不唯一的情况当无差异曲线非凸时,就会出现最优解不唯一,但是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等于价格之比的必要条件始终成立(如图5-4所示)。
图5-4 最优解不唯一(5)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等于价格比的经济学解释如果边际替代率与价格比率不相同,比如MRS 1,2=Δx 2/Δx 1=-1/2,而价格比率为1/1,这意味着消费者刚好愿意放弃2单位的商品1,以获得1单位的商品2,但市场却愿意在1比1的基础上进行交换。
因此,消费者肯定愿意放弃一些商品1以便购买更多的商品2。
无论何时,只要边际替代率与价格比率不相同,消费者就有机会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更高的效用水平,就必定不能处在其最优选择上。
(6)消费者的需求束一定价格和收入水平下的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选择,称作消费者的需求束。
(7)需求函数在消费者偏好既定且已知的条件下,消费者对商品x 1、x 2的需求取决于商品x 1、x 2的价格p 1、p 2和收入m 。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要素市场)【圣才出品】

第27章 要素市场27.1 复习笔记1.产品市场上的垄断(1)边际产品收益假设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 =f (x ),市场需求为p (y ),则收益r (p )=yp (y ),从而边际产品收益MRP 定义为:d d d d d d r r y MR MP x y x=⋅=⋅ 它表示增加一单位投入带来的收益的增加。
特别地,利用边际收益的弹性表达式,边际产品收益可以表示为:MRP =p (x )[1-|1/ε|]MP x 。
(2)垄断条件和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收益的比较①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具有完全弹性,p =MR ,则有MRP =pMP x ,表示要素的“边际产品收益”恰好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pMP x 。
②在垄断的情况下,由于需求曲线的斜率是负的,所以边际产品收益总是小于边际产品价值,于是:MRP x =p[1-1/|ε|]MP x <pMP x这意味着在要素的任何使用水平上,垄断厂商追加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价值小于竞争厂商追加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价值。
特别地,这个结论并不和垄断厂商的总要素投入比竞争厂商的总要素投入“更有价值”相矛盾。
这里要注意总价值和边际价值之间的区别。
由于和竞争厂商相比,垄断厂商可以从同样的要素使用量中获取更高的利润,垄断厂商使用的要素总量确实比竞争厂商使用的要素总量更有价值,但是,在既定的产量水平上,要素使用量的增加将使产量增加,并使垄断厂商能够索要的价格下降。
而竞争厂商的产量增加却不会使它能够索要的价格发生变化。
因此,在边际上,对于要素使用量的微小增加,垄断厂商由此所获得的价值,要低于竞争厂商所得到的价值。
(3)利用边际产品收益决定要素使用量垄断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以表示为:()()()max xp f x f x wx - 关于x 求导,令导数等于零,化简得:MRP =MR ·MP =w ;类似的,对于竞争厂商,则有:p ·MP =w ;因为MRP x <pMP x ,所以满足MRP =w 的点总是位于满足p ·MP =w 的点的左边,因此,垄断厂商比竞争厂商使用较少的要素,如图27-1所示。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福 利)【圣才出品】

第34章福利34.1 复习笔记1.总论由于帕累托效率并未涉及人们之间的福利分配,所以把一切都给予一个人肯定是典型的帕累托有效,但在其他人看来这未必就是合理的配置。
在这一章阐述了福利函数的概念,它提供了一个把不同消费者的效用“加总”的方法。
更一般地说,福利函数提供了一个对不同消费者的效用集合进行排序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社会是如何在多种帕累托有效的配置中进行选择的。
2.加总的偏好不存在传递性加总个人偏好的一种途径是利用多数人投票的方法,即如果绝大部分消费者偏好x胜过偏好y,就可以认为“整个社会偏好x胜于y”。
但是这样的加总有可能产生不存在传递性的“社会偏好”。
具体例子如下:在表34-1中列出了三个人,每个人做出三种选择x、y和z的偏好排列。
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偏好x胜过y,偏好y胜于z,偏好z胜过x。
因此通过多数投票的方法加总消费者偏好不满足传递性,x,y和z三者之中不存在最好的选择。
表34-1 导致非传递性偏好的投票3.投票顺序影响社会偏好(1)排列-顺序投票法每个人按其偏好排列商品,并据此标上一个注明顺序的号码:最优选择定为1,次优选择定为2,以此类推,然后在投票者中加总每种选择的序号来得到每种选择的总分,如果某种结果得分较低,那么社会对他的偏好就会超过对另一种结果的偏好。
(2)投票顺序影响社会偏好排列-顺序投票法也是加总个人偏好的一种途径,但利用这种方法决定公共偏好时,投票顺序会影响最终的投票结果。
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1)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社会决策机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①当任何一组完备的、自反的和传递的个人偏好集给定时,社会决策机制将产生具有相同性质的社会偏好;②如果每个人偏好选择x超过选择y,那么社会偏好就应当把x排在y的前面;③x和y之间的偏好唯一取决于人们如何排列x和y的顺序,而不是人们如何排列其他选择的顺序。
那么这样的决策机制必然是一个独裁:即整个社会的偏好顺序就是一个人的偏好顺序。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均衡(圣才出品)

第16章均衡16.1复习笔记1.市场均衡(1)均衡的定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借用其他学科名词的例子。
均衡这一概念就是马歇尔从物理学中借用的一个概念。
均衡原指由于受到大小相同而作用相反的两种力的作用而使得物体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学中均衡的概念指的是在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市场力量:需求和供给,当需求恰好等于供给时,市场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2)均衡的分类市场均衡分为局部市场均衡(亦称马歇尔均衡)与一般市场均衡(亦称瓦尔拉斯均衡)。
本章主要研究局部均衡。
如果用()D p 表示市场需求,()S p 表示市场供给,则达到均衡时,就有()()D p S p =,称满足这一等式的价格*p 为均衡价格,()()***q D p S p ==为均衡产量。
同样,利用反需求函数和反供给函数,均衡就可以表示为:()()**S D p q p q =。
2.税收对均衡的影响(1)征收从量税时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征税的影响①从量税的定义从量税是指对购买或出售的每单位商品征收一定量的税收。
②征税后的市场均衡条件在征收从量税时,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其中S p 和D p 分别表示供给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t 是税率):()()D S D S D p S p p p t=⎧⎪⎨=+⎪⎩由此可以解得均衡时的产量以及相应的价格。
③图形分析由谁来支付税收并不影响均衡的最终结果,但是会影响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如图16-1所示(在a 图中,对消费者征税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b图中,对生产者征税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图16-1征税的影响(2)征收从价税时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征税的影响①从价税的定义从价税是指按每单位商品价格的百分比征缴的税收。
②征税后的市场均衡条件在征收从价税时,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其中S p 和D p 分别表示供给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t 是税率):()()D S D S D p S p p p t =⎧⎪⎨=+⎪⎩由此可以解得均衡时的产量以及相应的价格。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成本最小化)【圣才出品】

第21章 成本最小化21.1 复习笔记1.成本最小化(1)成本最小化问题的数学表示和成本函数假定使用两种生产要素x 1和x 2,要素价格分别为w 1和w 2,f (x 1,x 2)表示厂商的生产函数。
对于给定的产量y ,厂商追求成本最小化可以归结为如下最优化问题:()12111222,min .. ,x x w x w x s f x t x y + =由于w 1、w 2和y 是给定的参数,所以最小成本c 可以表示成w 1、w 2和y 的函数,从而得到成本函数c (w 1,w 2,y ),成本函数度量的是当要素价格为(w 1,w 2)时,生产y 单位产量的最小成本。
如图21-1所示。
图21-1 成本最小化(2)成本最小化的一阶必要条件对于上述最优化问题,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可以得到成本最小化问题的一阶必要条件:()()()**112**112**2212,,,MP x x T w x x M x RS w P x =--=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等于要素价格比率。
(3)条件要素需求函数在成本最小化问题中,每一种要素的最优使用量x 1*、x2*都可以表示成w 1、w 2和y 的函数,这就是条件要素需求函数。
条件要素需求通常是观察不到的,它只是一个假设,用来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厂商想以最便宜的方式生产既定产量,它对每种要素的使用量应是多少。
(4)条件要素需求和普通要素需求之间的区别条件要素需求给出了既定产量水平的最小成本选择;普通要素需求则给出了既定产出价格下的利润最大化选择。
(5)特定技术下的成本最小化①完全互补的技术(生产函数为f (x 1,x 2)=min{x 1,x 2})成本函数为: c (w 1,w 2,y )=(w 1+w 2)y 条件要素需求是:x 1=x 2=y 。
②完全替代的技术(生产函数为f (x 1,x 2)=x 1+x 2),成本函数为: c (w 1,w 2,y )=min (w 1,w 2)y 条件要素需求是:121121200w w x y w w y w w >⎧⎪==⎨⎪<⎩到之间的任何数122121200w w x y w w y w w <⎧⎪==⎨⎪>⎩到之间的任何数③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生产函数为f (x 1,x 2)=Ax 2a x 2b ),成本函数为:()11122,,a aa a bb bbc w w y Kw w y+++=条件要素需求是:()1111212,,b b b a ba ba ba ba ba x w w y A w w yb -+-++++⎛⎫ ⎪⎝⎭=()1121212,,a a a ba ba ba ba a ba x w w y Aw w yb -+++--++⎛⎫ ⎪⎝⎭=2.显示成本最小化(1)显示成本最小化弱公理假设在时期t和s,厂商的产量都是y,要素的价格分别为(w1t,w2t)和(w1s,w2s),与此相应的厂商成本小化选择分别是(x1t,x2t)和(x1s,x2s),如果以下两个不等式都成立:w1t x1t+w2t x2t≤w1t x1s+w2t x2s①w1s x1s+w2s x2s≤w1s x1t+w2s x2t②就说厂商的行为满足显示成本最小化弱公理。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第14~19章【圣才出品】

第14章 消费者剩余14.1 复习笔记1.消费者剩余(1)保留价格保留价格是指消费者为多消费一个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2)消费者剩余的表达式消费者剩余是指对于一件商品,消费者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与他的实际支付之间的差额。
假设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p (q ),则消费者剩余CS 可以表示为:()0d QCS p q q pQ =-⎰ (3)消费者剩余的变化ΔCS =CS (Q 2)-CS (Q 1)从图14-1中,可以更精细地分析这种变化的来源。
图14-1 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从图14-1中可以发现消费者剩余的变化由两个小区域,即由R表示的矩形区域和由T 表示的曲边三角形区域构成。
其中矩形损失是由于消费量减少导致涨价,从而使消费者要对他继续消费的每单位商品支付更多的货币造成的;三角形损失则是由于消费数量减少而造成的。
所以消费者的总损失是这两个效应之和。
(4)消费者剩余的其他解释消费者剩余也就是要消费者放弃他对某种商品的全部消费而必须补偿给他的货币数量。
(5)总消费者剩余总消费者剩余是指单个消费者剩余的加总,它通常可以用来测度一个消费者群体的福利状况。
2.离散商品的需求和效用函数之间的关系(1)由效用函数导出商品的需求函数假设消费者具有拟线性效用函数v(x)+y,其中x表示商品1的消费量,y是花费在其他商品上的货币,令p 为商品1当前的价格,i 是消费者当前对商品1的消费量,而m 是花费在其他商品上的货币,那么他的效用就是v (i )+m 。
如果他再多消费一个单位的商品,则他的效用就是v (i +1)+m -p ,所以只有当下式成立时:v (i +1)+m -p ≥v (i )+m即p ≤v (i +1)-v (i )时,消费者才愿意在现在的基础上多消费一个单位,从而得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为:当p >v (1)-v (0)时,x =0;当v (1)-v (0)≥p >v (2)-v (1)时,x =1;依次类推……当v (i )-v (i -1)≥p >v (i +1)-v (i )时,x =i 。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信息技术)【圣才出品】

第36章 信息技术36.1 复习笔记1.总论本章将考察与信息革命有关的一些经济模型。
第一个模型涉及的是网络经济学,第二个模型与转换成本有关,第三个模型要处理的是信息产品的权限管理。
2.互补性问题(1)模型假设①假设市场上有两家厂商,他们分别生产中央处理器(CPU )和操作系统(OS ),假设CPU 的价格是p 1,OS 价格的价是p 2,他们的边际生产成本都是零。
②一个中央处理器(CPU )必须搭配一个操作系统(OS )才能使用,即两者是互补品。
③中央处理器(CPU )和操作系统(OS )的需求函数都是D (p 1+p 2)=a -b (p 1+p 2),即对CPU 、OS 的需求取决于整个系统的价格。
(2)生产者的决策对CPU 生产商而言,其利润最大化问题可以表示为:()11121max p p a b p p F -+-⎡⎤⎣⎦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定价原则,就有:a -2bp 1-bp 2=0;求解这个方程,得到:p 1=(a -bp 2)/(2b )。
运用完全相同的方式,OS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价格为:p2=(a-bp1)/(2b)。
(3)CPU生产商和OS生产商之间的博弈对每一家厂商而言,其价格的最优选择取决于它对其他厂商所索要的元件价格的预期。
当达到纳什均衡时,每一家厂商有关另一家厂商行为的预期都得到了实现,即:p1=(a-bp2)/(2b)p2=(a-bp1)/(2b)同时成立,解得:p1=p2=a/(3b);整个系统的价格是:p1+p2=2a/(3b)。
(4)CPU生产商和OS生产商合并后的生产决策假定两家厂商合并为一家厂商。
一体化厂商不再制定元件的价格,而只制定系统的价格p,此时的利润最大化问题是max p(a-bp),解得最优价格为:p=a/(2b)。
(5)对一体化厂商和独立生产商的定价结果的比较①根据问题(3)和(4)可知,一体化厂商制定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小于两家独立厂商制定的利润最大化价格。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章节习题精编详解(均 衡)【圣才出品】

第16章均衡一、判断题1.如果供给完全弹性,那么上移供给曲线将使均衡价格升高,均衡数量增加。
()【答案】F【解析】供给完全弹性说明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当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上移会导致均衡价格升高,均衡数量减少。
2.任何形式的税收都将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答案】F【解析】并不是所有的税收都会改变市场均衡或者引起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
基于可以进行税收抵扣的利息税,在借方和贷方处于同一税收等级的前提下,借方付出的利息率和贷方得到利率保持相等。
因此,市场的均衡量以及社会总福利水平不会改变。
3.任何情况下面向卖方或是面向买方征收销售税,税收都将由需求者与供给者共同承担。
()【答案】F【解析】税收的转嫁程度取决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倾斜程度。
供给曲线垂直,即当供给弹性为0时,供给者完全承担税负;供给曲线水平,即供给弹性无穷大时,消费者完全承担税负。
4.当没有任何方法能使经济体中一些人的状况变得更好时,社会达到帕累托有效配置。
()【答案】F【解析】帕累托效率是指没有一种方法能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同时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好。
5.若商品供给量与价格无关,则对商品征收销售税时不影响消费者所付价格。
()【答案】T【解析】商品供给量与价格无关,则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对商品征税销售税时,税收无法转嫁,生产者完全承担税负,消费者所付价格不变。
6.给定需求曲线为向下倾斜的直线,供给曲线为向上倾斜的直线,两线相交,且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若卖方每卖出一单位商品将缴纳2元税收,那么由需求者实际付出的价格将比原来上升超过1元。
()【答案】T【解析】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陡峭,说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以从量税为例,需求者和供给者承担税收份额之比等于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之比。
因此消费者承担的税收份额大于供给承担的税收份额。
本题中,一单位商品缴纳2元税收,那么消费者承担的税负肯定大于1元,即其实际价格比原来上升超过1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均衡
16.1 复习笔记
1.市场均衡
(1)均衡的定义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借用其他学科名词的例子,均衡这一概念就是马歇尔从物理学中借用的一个概念,均衡原指由于受到大小相同而作用相反的两种力的作用而使得物体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学中均衡的概念指的是在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市场力量:需求和供给,当需求恰好等于供给时,市场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2)均衡的分类
市场均衡分为局部市场均衡(亦称马歇尔均衡)与一般市场均衡(亦称瓦尔拉斯均衡)。
本章主要研究局部均衡。
如果用D(p)表示市场需求,S(p)表示市场供给,则达到均衡时,就有D(p)=S(p),称满足这一等式的价格p*就是均衡价格,q*=D(p*)=S(p*)就是均衡产量。
同样,利用反需求函数和反供给函数,均衡就可以表示为:p S(q*)=p D (q*)。
2.税收对均衡的影响
(1)征收从量税时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征税的影响
①从量税的定义
从量税是指对购买或出售的每单位商品征收一定量的税收。
②征税后的市场均衡条件 在征收从量税时,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其中p S 和p D 分别表示供给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t 是税收):
()()D S D
S D p S p p p t =⎧⎪⎨=+⎪⎩ 由此可以解得均衡时的产量以及相应的价格。
③图形分析
由谁来支付税收并不影响均衡的最终结果,但是会影响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如图16-1所示(在A 图中,对消费者征税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B 图中,对生产者征税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图16-1 征税的影响
(2)征收从价税时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征税的影响
①从价税的定义
从价税是指按每单位商品价格的百分比征缴的税收。
②征税后的市场均衡条件 在征收从价税时,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其中p S 和p D 分别表示供给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t 是税率):
()()()t D S D
S D p S p p p =⎧⎪⎨=1+⎪⎩ 由此可以解得均衡时的产量以及相应的价格。
其余的分析和从量税完全相同。
(3)一个实例——在线性需求曲线和线性供给曲线条件下征税
假定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为D =a -bp D 和S =c +dp S ,现在,政府对每件商品征收税率为t 的从量税,则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如下:
市场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即a -bp D =c +dp S ,并且由于p D =p S +t ,联立上述两个方程,解得:p S *=(a -c -bt )/(d +b ),p D *=(a -c +dt )/(d +
b ),相应的产量为q *=(ad -bdt +cb )/(d +b )。
可见征税后,需求者支付的价格上升,而供给者得到的价格下降。
如图16-2所示。
图16-2 线性需求下征税的影响
(4)税收的转嫁分析
当供给曲线具有完全弹性时(如图16-3所示),消费者承担全部的税收,产量减少;当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时(如图16-4所示),生产者承担全部税收,但产量不变;当供给曲线介于这两种特殊情况之间时(如图16-5所示),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税收。
图16-3 消费者承担税收
图16-4 生产者承担税收
图16-5 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税收
(5)税收转嫁因子
税收转嫁因子f=E S/(E S-E D),其中E S和E D分别表示税前均衡点的供给和需求弹性,它可以用来度量消费者承担的税收份额,特别地,取E S=0和E S=+∞时,就得到了供给曲线垂直和水平这两种情况下的税收分担结果。
(6)税收的额外净损失及其产生原因
如果使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来估算征税引起的社会成本的变化,那么由图16-6可知:区域A+B就是征税引起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区域C+D则是相应的生产者剩余的损失,同时政府通过征税获得的收入是A+C,当把这些损失和收入加总以后,就得到了税收的成本,也就是税收的额外净损失,它等于区域B与D之和。
图16-6 税收的额外净损失
从图16-6中还可以发现,这一额外损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商品的销售数量减少而造成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价值的损失。
由于不能向不存在的商品征税,所以政府不能从所减少的这部分销售数量上得到任何收益。
从社会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纯粹的损失——额外净损失。
3.帕累托效率
(1)竞争市场的产量是帕累托有效的
竞争市场的均衡产量,即图16-7中q*是帕累托有效产量。
因为对于任何低于q*的产量,消费者愿意为额外一单位商品支付的价格高于供给者为提供这一单位商品索取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