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与配合第一章教案

合集下载

中职学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劳社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中职学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劳社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中等职业学校备课教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全期教案(80学时)科目《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师专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班级二O 年期教学进度计划(80学时)(配套课件已上传百度文库)教师自我介绍:导入新课:现在的服装、鞋子,为什么有尺寸型号?如果自行车链条断了一般会怎么办?绪论一、互换性概述1. 互换性的概念1)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2)不需做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3)装配后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

互换性的优势:使用和维修方面:缩短维修时间、保证维修质量、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延长机器寿命加工和装配方面:分散加工、集中装配、减轻劳动强度设计方面:简化设计、缩短设计周期、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互换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中的产品设计、零件加工、产品装配、机械的使用和维修等各个方面。

互换性内容:几何参数(如尺寸、形状等)的互换、力学性能(如硬度、强度等)的互换。

互换性分类:完全互换(生活中广泛应用)、不完全互换。

2.几何量误差、公差和测量零件的几何量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计量器具精度、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及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加工后得到的几何参数会不可避免地偏离设计时的理想要求而产生误差。

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尺寸误差、几何误差、表面微观形状误差。

零件的几何量公差——零件几何参数允许的变动量,它包括尺寸公差公差和几何公差等。

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技术标准:极限与配合标准、几何公差标准、表面结构要求等是国家标准中的重要基础标准,是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几何公差的基本内容;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的关系;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检测方法;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

熟悉或理解: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常用计量器具的读数原理;几何公差代号的含义;螺纹标记的组成及其含义。

极限配合备课本教案

极限配合备课本教案

极限配合备课本教案章节一: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1. 引入极限与配合的概念,解释其在机械制造和维修中的重要性。

2. 解释极限的定义,说明极限的表示方法。

3. 解释配合的定义,介绍配合的种类和特点。

4. 介绍公差和基本偏差的概念,解释其在极限配合中的应用。

5.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确定零件的公差和基本偏差。

章节二: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1. 介绍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作用。

2. 解释上偏差和下偏差的定义,说明其表示方法。

3. 介绍形状公差的概念,解释形状公差的作用。

4. 解释直线度、平面度、圆度等常见形状公差的概念。

5.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确定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

章节三:位置公差和跳动公差1. 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解释位置公差的作用。

2. 解释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常见位置公差的概念。

3. 介绍跳动公差的概念,解释跳动公差的作用。

4. 解释圆跳动和直线跳动的概念,说明其表示方法。

5.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确定零件的位置公差和跳动公差。

章节四:表面粗糙度1. 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2. 解释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单位。

3. 介绍常见表面粗糙度等级,解释其含义。

4. 讲解如何测量表面粗糙度,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5.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确定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章节五:极限配合的应用1. 介绍极限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解释其在保证零件性能和互换性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如何选择适当的配合类型,确定零件的公差和基本偏差。

3. 介绍极限配合在机械制造和维修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4. 解释极限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作用。

章节六: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1. 介绍测量技术在极限配合中的重要性,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

2. 讲解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卡尺、千分尺、测微螺纹卡尺等。

3. 解释测量误差的原因,讨论如何减小测量误差。

4. 介绍三坐标测量机等现代测量技术,解释其在极限配合中的应用。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等领域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机械零件尺寸和质量的控制能力。

1.3 教学内容1.3.1 极限配合的概念1.3.2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1.3.3 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1.3.4 公差带的绘制方法第二章:极限配合计算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极限配合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尺寸和公差要求,计算出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并确定配合类型。

2.2 教学内容2.2.1 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2.2.2 配合类型的判断方法2.2.3 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的计算方法2.2.4 极限配合计算实例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状和位置公差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尺寸和形状的控制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尺寸公差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3.2.2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3.2.3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计算方法3.2.4 公差带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实例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表面质量的控制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4.2.2 表面粗糙度的计算方法4.2.3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4.2.4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实例第五章:测量基础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控制能力。

第一章--极限配合--电子教案

第一章--极限配合--电子教案

重点掌握尺寸和偏差的术语和定义难点识读图上尺寸的标注及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互换性、误差、公差(公差标准)、测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书将介绍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

【讲授新课】一、孔和轴孔,圆柱形内表面,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轴,圆柱形外表面,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就装配关系而言,凡包容面为孔,被包容面为轴二、有关“尺寸”的术语和定义1.尺寸:由数字和特定单位所组成,如30mm,60µm。

包括直径、半径、宽度、高度等机械制造中,单位为毫米(mm),mm省略不标注。

2.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代表基本大小用D、d表示(孔大写,轴小写)3.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实际尺寸并非尺寸的真值。

由于存在形状误差,使同一表面不同部位的实际尺寸往往也不相同。

用Da、da表示4.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

最大极限尺寸,用Dmax、dmax表示最小极限尺寸,用Dmin、dmin表示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同一规格的零件不可能加工成同一尺寸,所以给定一个尺寸范围。

合格零件的实际尺寸应在两极限尺寸之间。

【练习1】读下面一零件图尺寸标注:1.基本尺寸是多少?最大、最小极限尺寸是多少?合格的零件实际尺寸应在什么范围?2.上偏差、下偏差分别为多少?三、偏差的术语和定义1.偏差:某尺寸减基本尺寸的代数差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尺寸和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识读尺寸标注及相关计算。

如ø125【讲授新课】三、公差的术语及其定义1.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简称公差。

公差数值是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差减下偏差的之差。

孔Th 、轴Ts表示。

公式:Th=︱Dmax- Dmin︱=︱ES-EI︱Ts=︱dmax- dmin︱=︱es-ei︱注意:公差是绝对值,无正负之分,不应取零值。

25【练习1】求轴ø25承的尺寸公差。

2.零线与尺寸公差带用图直观地将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偏差、公差的关系表示清楚,称极限与配合示意图。

极限与配合教案

极限与配合教案

极限与配合教案教案标题:极限与配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极限与配合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掌握计算极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极限的定义与性质a. 极限的概念及其与函数的关系b. 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等2. 极限的计算方法a. 通过代数运算计算极限b. 利用极限的性质计算极限c. 利用夹逼定理计算极限3. 极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a. 极限与无穷大、无穷小的关系b. 极限在数列和函数的收敛性中的应用c. 极限在微积分中的应用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极限的概念,如两车相向而行,距离越来越近,但永远无法相遇。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概念?探究:1. 讲解极限的定义及其与函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极限的概念。

2. 指导学生通过代数运算计算简单的极限,如lim(x→0) (3x^2 + 2x)。

3. 引导学生发现并应用极限的性质,如lim(x→a) (f(x) + g(x)) = lim(x→a) f(x) +lim(x→a) g(x)。

4. 引导学生通过夹逼定理计算一些特殊的极限,如lim(x→0) x*sin(1/x)。

拓展:1.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极限的应用,如计算lim(n→∞) (1 + 1/2 + 1/3 + ... + 1/n)。

2. 引导学生思考极限与无穷大、无穷小的关系,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或函数是否收敛?3. 引导学生思考极限在微积分中的应用,如求导、求积分等。

总结: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限与配合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极限与配合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极限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应用极限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他们对极限与配合的掌握程度。

第1章极限与配合基础-资料

第1章极限与配合基础-资料
第1章 极限与配合基础
第1章 极限与配合基础
1.1 极限的基本概念 1.2 配合的基本概念 1.3 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简介
第1章 极限与配合基础
1.1 极限的基本概念
1.1.1 互换性及其标准化 互换性指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要作任何挑选、
调整或修配, 就能装配到机器上去, 且符合使用要求 的特性。
第1章 极限与配合基础
表1-1列出的是国家标准制定出的一系列标准公差 数值, 称为标准公差系列。 标准公差系列包含三项内 容: 基本尺寸分段、 公差等级和公差单位。 下面主要 介绍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 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第1章 极限与配合基础
5) 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 指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 上偏差或下偏差(见图1-4)。 标准规定, 以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作为基本 偏差。 图1-4是孔的公差带图, 当公差带在零线上方 或靠近零线上方时, 其下偏差EI为基本偏差; 当公差 带在零线下方或靠近零线下方时, 其上偏差ES为基本 偏差; 当公差带对称地分布在零线上、 下方时, 其上、 下偏差中的任何一个都能作为基本偏差。
公差 Ts=dmax-dmin=es-ei=+0.008-(-0.008)=0.016 公差与偏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公差是指允许尺
寸的变动范围, 偏差是指相对于基本尺寸的偏离量。
第1章 极限与配合基础
3) 公差带图 上述有关尺寸、 极限偏差及公差是利用图1-2进行 讨论的。 从图中可见, 由于公差的数值比基本尺寸的 数值小得多, 不便用同一比例表示。 因此, 专门设置公差带图来表示尺寸、 极限偏差 及公差之间的关系。 公差带图由两部分组成, 零线和 公差带, 见图1-3。
D EI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理解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1.2 极限配合的概念解释极限配合的定义。

介绍极限配合的应用范围。

1.3 技术测量概述介绍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解释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章:极限配合的基本原理2.1 极限配合的基本参数介绍极限配合的三个基本参数:基本尺寸、公差和配合。

解释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2.2 极限配合的分类介绍极限配合的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解释每种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3 极限配合的选用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极限配合。

解释选择极限配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三章:技术测量基础3.1 测量概述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

解释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3.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

解释每种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3 测量误差与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度的概念。

介绍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度。

第四章:尺寸公差与配合设计4.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

介绍尺寸公差的作用和意义。

4.2 配合设计的原则介绍配合设计的原则。

解释每种原则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4.3 配合设计的实例给出配合设计的实例。

解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配合设计。

第五章: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

5.2 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关键作用。

5.3 测量技术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极限配合的应用案例分析6.1 案例一:机械零件的配合设计分析一个机械零件的配合设计案例。

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功能和制造条件选择合适的极限配合。

6.2 案例二:装配过程中的配合问题解决分析一个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配合问题。

解释如何通过调整配合公差来解决装配问题。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的与意义1.3 课程内容与安排1.4 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二章: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1 极限的概念2.2 配合的概念2.3 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2.4 公差和偏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5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三章: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尺寸公差3.2 形状公差3.3 位置公差3.4 公差带的表示方法3.5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4.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4.3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4.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五章:极限配合在数控技术中的应用5.1 数控技术概述5.2 极限配合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5.3 典型零件的极限配合设计5.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教学要求:1. 掌握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理解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 了解极限配合在数控技术中的应用;4. 能够运用极限配合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讲解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实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 结合数控技术的相关知识,讲解极限配合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实例实践,评估学生对极限配合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2. 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极限配合在数控技术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测量技术基础6.1 测量概述6.2 长度测量工具与方法6.3 角度测量工具与方法6.4 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6.5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七章:极限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1 机械设计概述7.2 极限配合在零件设计中的应用7.3 极限配合在装配设计中的应用7.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八章:数控加工中的极限配合与测量8.1 数控加工概述8.2 极限配合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8.3 数控加工中的测量技术8.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九章:极限配合在生产现场的应用9.1 生产现场概述9.2 极限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9.3 极限配合在故障诊断与排除中的应用9.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课程总结10.2 课程拓展与提升10.3 课程作业与思考题10.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教学要求:1. 掌握测量工具与方法,了解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2. 理解极限配合在机械设计和装配中的应用;3. 了解极限配合在数控加工和生产现场的应用;4. 能够运用极限配合和测量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1-1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一、孔和轴孔——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内表面,包括圆柱形内表面和其它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包容面。

轴——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外表面,包括圆柱形外表面和其它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被包容面。

二、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1.尺寸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大小的数值。

长度包括直径、半径、宽度、深度、高度和中心距等。

尺寸由数值和特定单位两部分组成。

例如30 mm。

注:机械图样中,尺寸单位为mm时,通常可以省略单位。

2.基本尺寸(D,d)基本尺寸——由设计给定,设计时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试验或类比的方法,并经过标准化后确定基本尺寸。

注:孔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轴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

3.实际尺寸(Da,da)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由于存在加工误差,零件同一位置的实际尺寸不一定相等。

4.极限尺寸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允许的最小尺寸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三、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其定义1.偏差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分类:(1)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

(2)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1)极限偏差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 ES=Dmax - D轴: es=dmax -d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 EI=Dmin -D轴: ei=dmin -d(2)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合格零件的实际偏差应在规定的上、下偏差之间。

【例1-1】某孔直径的基本尺寸为φ50mm,最大极限尺寸为φ50.048mm,最小极限尺寸为φ50.009mm,求孔的上、下偏差。

【例1-2】计算轴φ60mm -0.012+0.018的极限尺寸。

若该轴加工后测得实际尺寸为φ60.012mm,试判断该零件尺寸是否合格。

2.尺寸公差(T)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简称公差。

孔的公差Th=│Dmax-Dmin│ =│ES-EI│轴的公差Ts=│dmax-dmin│ =│es-ei│【例1-3】求孔φ20 +0.20+0.10 的尺寸公差。

【例1-4】一轴基本尺寸为φ40mm,最大极限尺寸为φ39.991mm,尺寸公差为0.025mm。

求其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和下偏差。

3.零线与尺寸公差带【例1-5】绘出孔φ25 和轴φ25 的公差带图。

四、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1.配合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基本尺寸应该是相同的。

孔、轴公差带之间的不同关系,决定了孔、轴结合的松紧程度,也就是决定了孔、轴的配合性质。

2.间隙与过盈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正,一般用X 表示,其数值前应标“+”号。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负,一般用Y 表示,过盈数值前应标“-”号。

3.配合的类型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1)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总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最大间隙:孔为最大极限尺寸而与其相配的轴为最小极限尺寸时,配合处于最松状态。

Xmax=Dmax-dmin=ES-ei最小间隙:孔为最小极限尺寸而与其相配的轴为最大极限尺寸,配合处于最紧状态。

Xmin=Dmin-dmax=EI-es间隙配合的孔、轴公差带【例1-6】φ25 孔与φ25 轴相配合,试判断配25合类型,若为间隙配合,试计算其极限间隙。

(2)过盈配合过盈配合——总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最大过盈:孔为最小极限尺寸而与其相配的轴为最大极限尺寸,配合处于最紧状态。

Ymax=Dmin-dmax=EI-es最小过盈:孔为最大极限尺寸而与其相配的轴为最小极限尺寸,配合处于最松状态。

Ymin=Dmax-dmin=ES-ei过盈配合的孔、轴公差带(3)过渡配合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最大间隙:孔的尺寸大于轴的尺寸时,具有间隙。

当孔为最大极限尺寸,而轴为最小极限尺寸时,配合处于最松状态。

Xmax=Dmax-dmin=ES-ei最大过盈:孔的尺寸小于轴的尺寸时,具有过盈。

当孔为最小极限尺寸,而轴为最大极限尺寸时,配合处于最紧状态。

Ymax=Dmin-dmax=EI-es【例1-8】孔φ50 和轴φ50 相配合,试判断配合类型,并计算其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4.配合公差(Tf)配合公差——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间隙配合Tf =│Xmax-Xmin│过盈配合Tf =│Ymin -Ymax│Tf=Th+Ts过渡配合Tf =│Xmax-Ymax│§1-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一、标准公差标准公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1.标准公差等级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国家标准设置了20个公差等级。

2.基本尺寸分段从理论上讲,同一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数值也应随基本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尺寸分段后,同一尺寸段内所有的基本尺寸,在相同公差等级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公差值。

例如:基本尺寸40mm和50mm都在大于30mm~50mm 尺寸段,两尺寸的IT7数值均为0.025mm。

二、基本偏差1.基本偏差及其代号基本偏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基本偏差的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的基本偏差,小写字母表示轴的基本偏差。

孔和轴的基本偏差代号2.基本偏差系列图及其特征(1)孔和轴同字母的基本偏差相对零线基本呈对称分布。

(2)在基本偏差数值表中将js划归为上偏差,将JS划归为下偏差。

(3)代号k、K和N随公差等级的不同而基本偏差数值有两种不同的情况(K、k可为正值或零值,N可为负值或零值),而代号M的基本偏差数值随公差等级不同则有三种不同的情况(正值、负值或零值)。

(4)代号j、J及P~ZC的基本偏差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

三、公差带1.公差带代号孔、轴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数字组成。

例如:孔公差带代号H9、D9、B11、S7、T7轴公差带代号h6、d8、k6、s6、u62.图样上标注尺寸公差的方法●基本尺寸与公差带代号表示●基本尺寸与极限偏差表示●基本尺寸与公差带代号、极限偏差共同表示(1)只标注公差带代号的方法:只标注上、下偏差数值的方法:公差带代号与偏差值共同标注的方法:3.公差带系列●一般公差带●常用公差带●优先公差带四、孔、轴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1.基本偏差的数值(1)基本偏差代号有大、小写之分,大写的查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表,小写的查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

(2)查基本尺寸时,对于处于基本尺寸段界限位置上的基本尺寸该属于哪个尺寸段,不要弄错。

(3)分清基本偏差是上偏差还是下偏差。

(4)代号j、k、J、K、M、N、P~ZC的基本偏差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查表时应根据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表中相应的列。

2.另一极限偏差的确定另一个极限偏差的数值,可由极限偏差和标准公差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轴es=ei+IT 或ei=es-IT孔ES=EI+IT 或EI=ES-IT【例1-9】查表确定下列各尺寸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并计算另一极限偏差。

(1)φ8e7 (2)φ50D8 (3)φ80R63.极限偏差表查表:由基本尺寸查行,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列,行与列相交处的框格有上下两个偏差数值,上方的为上偏差,下方的为下偏差。

【例1-10】已知孔φ25H8与轴φ25f7相配合,查表确定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并计算极限尺寸和公差,画出公差带图。

判定配合类型,并求配合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及配合公差。

五、配合1.配合制(1)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2)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3)混合配合:在实际生产中,根据需求有时也采用非基准孔和非基准轴相配合,这种没有基准件的配合称为混合配合。

2.配合代号国标规定:配合代号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的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如φ50H8/f7或φ50 ,其含义是:基本尺寸为φ50mm,孔的公差带代号为H8,轴的公差带代号为f7,为基孔制间隙配合。

3.常用和优先配合国标在基本尺寸至500mm范围内,对基孔制规定了59种常用配合,对基轴制规定了47种常用配合。

这些配合分别由轴、孔的常用公差带和基准孔、基准轴的公差带组合而成。

在常用配合中又对基孔制、基轴制各规定了13种优先配合,优先配合分别由轴、孔的优先公差带与基准孔和基准轴的公差带组合而成。

六、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1.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线性尺寸一般公差是在车间普通工艺条件下,机床设备一般加工能力可保证的公差。

在正常维护和操作情况下,它代表经济加工精度。

国标规定:采用一般公差时,在图样上不单独注出公差,而是在图样上、技术文件或技术标准中作出总的说明2.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1)适用范围:既适合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冲压加工的尺寸,非金属材料和其它工艺方法加工的尺寸也可参照采用。

国标规定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适用于非配合尺寸。

(2)公差等级与数值:f(精密级)、m(中等级)、c(粗糙级)和v(最粗级)。

3.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表示方法可在图样上、技术文件或技术标准中用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号和公差等级符号表示。

七、温度条件《极限与配合》标准中明确规定:尺寸的基准温度为20℃。

规定的含义:图样上和标准中规定的极限与配合是在20℃时给定的,因此测量结果应以工件和测量器具的温度在20℃时为准。

§1-3 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一、公差等级的选用选择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取低的公差等级。

选择方法:类比。

二、配合的选用1.配合制的选用选用原则:(1)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在有些情况下可采用基轴制。

(2)与标准件配合时,配合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要求,允许采用混合配合。

2.配合种类的选用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类比法。

步骤:(1)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配合的类别,即确定是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还是过渡配合。

(2)进一步类比确定选用哪一种配合。

(3)当实际工作条件与典型配合的应用场合有所不同时,应对配合的松紧作适当的调整,最后确定选用哪种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