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区别

合集下载

地球上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地球上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旅游
地表水体如湖泊、河流、瀑布 等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旅 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水
地表水是许多地区的主要供水 来源,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 用水。
渔业
湖泊、水库、海洋等地表水体 是渔业资源的重要基地,为人 类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灾害
地表水也可能引发洪涝、干旱 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造成 不利影响。
02
地下水储量与分布规律
储量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地形、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 动等。
分布规律
通常受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气候条件控制,呈现出一定的 区域性和分带性。
地下水对人类生活意义
供水
地下水是许多地区的主要供水来源,尤其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农业灌溉
地下水为农业提供稳定的水源,对农业生 产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定义与分类
地下水定义
指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水,与地表水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 转化。
地下水分类
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 隙水和岩溶水。
地下水形成条件及过程
形成条件
包括补给来源、储水空间、地质环境和时间因素等。
形成过程
大气降水或地表水通过土壤和岩石的渗透作用,逐渐渗入地下,在岩石空隙中聚 集形成地下水。
据。
推广节水技术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节水工业 等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减少污 染排放,保护水生态环境,实 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
根据当地气候、地质等条件合 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协调利用。

农田水系知识点总结

农田水系知识点总结

农田水系知识点总结农田水系是指农田中的水的分布、流向和利用状况。

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在农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田水系知识点是指农田水系相关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水资源的利用、管理、保护等方面,对于农田的生产、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农田水系知识点做一个总结,以便读者了解和学习。

首先,农田水系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分布:水资源的分布是指水在农田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地类型,水资源分布情况都有所不同。

2. 地表水管理:地表水是指地表的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

地表水管理包括地表水的利用、开发、保护等方面,其中包括水的蓄集、引水、排水、灌溉、排洪、防渍等。

3. 地下水管理:地下水是指地下的水体,主要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地下水管理包括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保护等方面,其中包括井水和泉水的开挖、水位的管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等。

4. 灌溉制度:灌溉是指为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通过水的供给,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

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方法、灌溉设备、灌溉水质等方面,它对于农田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通过控制水的流动,使土壤保持稳定。

它包括防止水的侵蚀、促进土壤保肥等方面,对于维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 农田排水:农田排水是指为了排除多余的地表水、地下水或降雨水,以保持农田的适宜湿度。

排水系统包括沟渠、管道、堤防等,在农田水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7.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指保护农田中的水资源,防止水质污染、水量的减少等现象的发生。

水资源保护包括水源地的保护、水体污染的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

8. 农田水系统的调配:农田水系统的调配是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农田中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它涉及到水的供需平衡、调度、节水等方面,对于农田的生产、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农田水系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地下水库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地下水库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批示 “ 决不 能让 民勤成 为第二个 罗布泊 ” 的石羊河上 的红崖 山水 库为例 ,00年蒸发水 量损失 1 x 0 , 20 . 17 多年 平均 蒸 5 m3 发水量损失 11x 0 3 . l 7 。根据 民勤气象站 资料统计 , 4 m 多年 平 均降水量 15 m 降水量 主要集 中在 6 9月 ,- 降水量 1 m, - 6 9月 大约 占全 年 的 7 .% , 发量 2 6 39舢 , 降水量 的 2 66 蒸 4. 是 3
分布错位是加剧干旱 区水 资源短 缺问题 的关键 。 降雨和蒸 发 是水循环过程 中控制 区域水 资源总量的两个关 键因素 , 如 恰 同调水和节水都能有效解决 水资 源短缺问题一样。 构建节 水 型社会 已成为我 国水 资源短 缺地 区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方面 , 但对减 少水循环 过程 中无 效蒸发 的特 殊重要性 明显认识 不 足 。事实上 , 年蒸 发量 2 00 mm地 区的水库 , m 水 面 在 0 1k 2
水资 源是 基础性的 自然资源 和战略性经济资 源 , 是生态 环境的控制性要素 , 国民经济和 国家 安全 中具有重要 的战 在 略地位。 由陕西 、 甘肃 、 宁夏 、 内蒙古 、 青海和新疆 6 、 省 自治
区构 成的我 国西 北地 区 总面积 3 5万 kn, 源丰 富 , 4 r 资 2 民族
最为脆弱 的地 区, 水资源是制 约其发展 的核 心 因素。地下水库是指修 建于地下 并以含 水层为调蓄 空间的蓄水 实体 , 它与地表 水库具有 相似的功能 , 尤其适应于蒸发量大的干旱地 区。既 能缓解水 资源短缺 的矛盾 , 能防止水土 流失 , 又
改善生 态环境 , 是与 自然环境 和谐 的水资源调控工程 , 2 世 纪水资源调控的最主要手段。西北地 区具备修 建地 下 是 1

最新 陕西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精品

最新 陕西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精品

陕西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随着城市规模和工业建设的发展,地下水质量不断下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陕西区域地表水环境状况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1陕西省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资源状况1.1水文地质分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等因素影响,根据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可分为五个不同特征的水文地质区。

陕北沙漠高原区,为上覆砂层的孔隙水和下伏的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组成,水量较丰富;陕北黄土高原区为上覆黄土层的孔隙、裂隙水和下伏的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组成,水量不丰富;关中盆地区包括冲积、洪积平原、黄土塬和山地,具有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的河谷盆地型的水文地质特征,水量丰富;陕南区除汉中、安康等几个小盆地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水量丰富外,广大山区均为裂隙水,其转化补给地表水成为河川径流的基流。

1.2地下水资源量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在河谷盆地与平原区采用补给量综合法,在丘陵山地区采用排泄量法。

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计算面积为20.47万km2,多年平均天然补给资源量为170.66×108m3/a.陕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38.03×108m3/a,关中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58.34×108m3/a,陕南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74.28×108m3/a.1.3地下水可开采量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资源量为55.86×108m3/a.按含水岩类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为47.44×108m3/a,基岩裂隙水为0.78×108m3/a,岩溶水为7.64×108m3/a,分别占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的84.93%、1.4%和13.67%.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可开采资源量为45.68×108m3/a,长江流域可开采资源量为10.48×108m3/a,分别占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的81.77%和18.13%.2区域水资源概况和供用水情况2003年到2012年,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由574.6亿m3下降到390.50亿m3,供水总量由74.6亿m3增加到88.04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比例由55.84%增加到61.40%,地下水供水比例由44.16%下降到37.90%.可见,陕西省地下水的供水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水资源结构也逐渐从地下水转向地表水。

地球上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地球上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生物多样性:地 表水和地下水支 持着多种生物的 生存,对维护生 物多样性具有重 要意义。
气候调节:地表 水和地下水通过 蒸发和凝结等过 程,对气候调节 起着重要作用。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提供农业灌溉用水,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为工业提供水源,促进经济发展 支撑水路交通运输,降低物流成本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未来水资源利用的启示
了解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储量和质量,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预测和应对水文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
了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特点,可以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提供依据,促进可 持续发展。
深入探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演变规律,有助于揭示地球水循环的奥秘,为全球气 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湖泊:静止的水体,分为淡水 湖和咸水湖
冰川:由积雪积累形成,是地 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存库
地下水:储存在地下含水层中 的水,分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农业灌溉:地表水可用于农业灌溉,促进农作物生长。 工业用水: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地表水是重要的水源之一。 居民用水:地表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居民的饮用水和日常生活用水。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水循环规律,预测和应对水旱 灾害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维持生态平衡: 地表水和地下水 是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 维持生态平衡起 着关键作用。
农业灌溉:地表 水和地下水是农 业灌溉的主要水 源,对农业生产 和粮食安全具有 重要意义。
地球上的地表水与 地下水
汇报人:

地表水、地下水

地表水、地下水

§1 . 河流地质作用与河谷地貌一、河流地质作用机械侵蚀1. 侵蚀作用化学侵蚀①对河床基岩侵蚀,与河床岩石力学性、质河流含沙量、河水流速有关 .据作用方向下蚀作用②海平面大致是下蚀极限----基本、永久侵蚀基准面.暂时、局部侵蚀基准面:④特殊现象:向源侵蚀、袭夺现象侧蚀作用特征:对河岸冲刷、破坏,冲河岸下部坡角→岸坡陡,下部掏空形成反坡,塌陷,河岸后退,河谷变宽.作用结果: 河曲、牛轭湖、古河道2. 搬运、沉积作用A. 机械搬运: 搬运机械碎屑物化学搬运: 溶解作用推移、机械搬运: 跃移悬移二、河谷地貌(一) 河谷的地貌特征1. 河谷组成谷坡:阶地河谷河床:岩坎、石滩、深潭、深槽谷底河漫滩:二元结构2. 河床的地貌形态山区河床总特征: 不平整、岩坎、石滩、深槽、深潭发育3. 河漫滩:山区河漫滩发育较少,多在河曲凸岸或河谷开阔处河漫滩处的沉积层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物颗粒较粗的砂砾石,上部为河漫滩沉积物,颗粒较细的粉土、黏土,这就叫二元结构。

心潭、边潭都具有二元结构。

4. 河流阶地:地壳上升、气候变化引起河流下切形成由下→上称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一级形成最晚,越老的阶地在最上边,形态保存越差③分类:(据成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山区常见,作大坝接头、厂房、桥地基有利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河流下切为超过沉积物厚度分上叠阶地、内叠阶地,反映地壳运动基座阶地:上部为冲积物,下部基岩说明地壳上升显著后期下切超过沉积物厚度三、松散堆积物类型(二)不同类型的松散沉积物1. 坡积物:暂时性水流沉积成分:母岩成分、风化产物(1)物质组成特征:分选性差,无层理,厚度小,堆积物疏松岩石粒度:斜坡上部粗——以碎石为主斜坡下部细——粘土为主(2)坡积物工程特征:①疏松、孔隙大→压缩性大建地基时注意,沉陷量大,不均匀沉陷②易产生滑坡当下伏地层陡,有水浸润时,降低边坡的稳定性,开挖基坑时注意边坡稳定性2. 洪积物:暂时性洪流沉积物质组成特征:固体物含量大分选性由上→下,渐好特殊地形:洪积物由于在沟口,地形开阔,坡度小→水流分散,流速小,而逐渐堆积呈扇形或锥形→洪积扇、洪积锥、洪积裙洪积扇特点:扇顶——砾石粗大,巨大石快,分选性差,磨圆度低上部——以砾石为主,有分选性,山洪周期性,不规则交替层理下部——细粒的砂、粉砂、粘土为主,分选性好,具有明显的微斜层理、水平层理,砾石磨圆度好(2). 洪积物工程特征:城市建工主建在洪积扇洪积扇:顶部:洪积物颗粒粗大,孔隙度大,透水性强→地下水埋藏深,土承载力较高→良好的天然地基扇缘:颗粒细,透水性弱,成分均匀,具较大压缩性→不宜做大型地基中部:岩性变化无常,地下水位抬高,土质软弱,不宜作建筑物地基3. 冲积物:(河流沉积)物质组成特征特点:分选性,磨圆度好,有明显层理,交错层理①山区河谷冲积物:粗砾屑为主,分选性、磨圆度②山前河谷冲积物:与洪积扇相似,交错层理③平原河谷冲积物:一般为粘性土与砂层、互层(2). 冲积物工程特征山区河谷冲积物:①以粗粒物质→岩石强度高,压缩性小→可作一般建筑物地基②强透水性→建坝、闸地基时注意防漏潜蚀问题平原河谷冲积物:以粘土、砂层互层①地基——承载力差②水库渗漏通道:古河道③阶地上的冲积物,经干燥胶结作用,结构密实,含水量小,压缩性小,强度高→可做一般建筑物地基。

地下水与地表水

地下水与地表水

地下水与地表水在地球上,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之一。

地下水和地表水是水资源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水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下水与地表水进行详细的探讨和比较,并探讨其在人类生活和环境中扮演的角色。

一、地下水地下水指的是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或裂隙中的水。

它主要来源于降雨、河流和湖泊的渗透入地,并经过土壤层的过滤和蓄积形成。

地下水在深层岩石中存在,通常需要通过井的开采来获取。

地下水具有以下特点:1. 储存量大:地下水储量比地表水要大得多,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水资源。

2. 水质相对较好:地下水经过地层的过滤和净化作用,其水质通常较为清洁,适合生活和工业用水。

3. 稳定性高:地下水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较小,水位相对稳定,不易受到干旱和降雨的影响。

地下水在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1. 饮用水供应:地下水是许多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来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2. 农业灌溉:地下水通过井水泵灌溉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支撑。

3. 工业用水:地下水供应工业用水,支撑着工业生产的发展。

4. 生态环境维护:地下水补给湖泊、河流和湿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地表水地表水指的是地球表面的湖泊、河流、水库和冰川等水体。

它主要来源于降雨、雪融化以及地下水的补给。

地表水广泛分布于陆地表面,可直接进行利用和开发。

地表水具有以下特点:1. 可见性强:地表水处于地球表面,我们可以直接观测到它的存在。

2. 水质易受污染:地表水受到许多污染源的影响,如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人类活动的排放等,水质受到较大威胁。

3. 受气候和季节影响较大:地表水的量受到降雨和蒸发的影响较大,水位和水流速度变化较大。

地表水在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水资源供应:地表水是人类主要的水资源供应来源,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用水需求。

2. 水资源开发:地表水被用于农田灌溉、水电站发电以及制造业的生产等。

3. 运输和通航:地表水通过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人类运输和船舶通航的重要通道。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比较分析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比较分析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比较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水资源。

地表水是指流动在地表的河流、湖泊、水库、坑塘等水体,而地下水是指位于地下层的水体。

两者在水质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下面将从来源、特性、污染和治理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来源和特性: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雨、冰雪融化和地下水排泄,流经不同地质区域,水质不断变化。

地表水水质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水体中常含大量有机物、氨、铵盐等。

地下水则主要来源于土壤中存在的水分,经过一定的自然过滤和地质化学作用后,其水质相对较为稳定,含有矿物质和溶解氧少,水中的硬度和碱度较高,通常具有较高的口感。

污染和治理:地表水存在着天然和人为的污染源,如大气降水、农业、工业废水的排放等,导致很多城市的地表水水质下降并逐渐成为缺水地区,这种水体中通常存在大量的化学物质、微生物和悬浮物。

针对地表水的治理可以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等方法,如沉淀、滤波、消毒等。

但是地表水的污染源较为广泛和复杂,治理难度较大。

相比之下,地下水相对来说更为稳定和纯净,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污染风险。

地下水污染常常因为人类活动所至,例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石油加油站等。

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是潜在的而且长期性的,一旦补偿机制受到损害,其修复难度较大。

所以,地下水的治理常常采取预防为主,采取土地利用计划、环境审批等方法减轻对地下水的污染压力。

综上所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水质方面存在着差异,需要针对各自的污染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并且制定合理的监控措施。

同时,加强环保意识的普及,减少污染源的进一步污染都是我们所要面临的责任。

人们需要采取行动,共同为保护水源地做出贡献,维护我们生存的水环境,保障我们各自的生产和生活所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区别
一、地表水库拦截地表径流,将水储存在地表的峡谷、洼地中;地下水库拦截地下径流,将水储存在天然含水层(储水构造)的介质中,形成“水-岩”两相体系。

它的存在和运动更为复杂,定量描述这种运动的科学是地下水动力学。

二、地表水库必须要有拦水工程———水坝,有的地下水库要有截水工程———地下水坝。

例如在滨海河谷地区开发地下水经常导致海水入侵等问题。

通过地下截水工程,不仅拦截了地下径流形成地下水库,而且还阻挡了海水沿含水层的渗流侵入,有效地防止海水入侵。

有些情况不需要修建地下截水坝,例如边界完整的地下水盆地。

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示意图
(①—原始地下水位;②—建库后坝内地下水位;③—海水位;④—地下水
坝;⑤—地下水库咸水残留体;⑥—建库后坝外地下水位)
三、地下水库要有含水层补给工程,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天然渗入、井、渠、沟引渗等)将地表水引入地下含水层中,这是实现调蓄的基本条件之一,地表水库不需要这种工程。

四、地下水库所不具备的地表水库的很多功能如航运、发电、养殖、旅游等,那么地下水库具备什么功能呢?
蓄水功能
地下水库的蓄水功能以一般构建在赋水介质空隙内的库容空间为基础。

遵循“以丰补欠”的原则,利用巨大的贮水空间,地下水库可以在丰水期蓄积大量的水,以备枯水期之用。

从而优化水资源在时间上的配置。

调水功能
选择合适的地点和途径,通过相应的工程手段,人为干预库区地下水的补入与采出。

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将经济合理地用于地下水库的水资源调入库中。

另一方面,在恰当的时间最有效地将库中水调出到需水单位。

由此完成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功效。

其他功能
地下水库还可以防止地面沉降、滋润生态环境、增加对降水资源的截留、调节小气候、储冷储热等。

这些都属外延功能,以蓄水和调水功能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