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的力量与美丽(一)

合集下载

写人性美的作文

写人性美的作文

写人性美的作文
人性美,是指人类内在的善良、宽容、正直、勇敢等美好品质。

人性美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性美的体现无处不在,它可以是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无私的帮助,一颗善良的心灵,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格。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阐述人性美的重要性。

首先,人性美体现在人们的善良和宽容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温暖的事例,比如有人在寒冬为流浪者送去一碗热汤,有人在公共场合礼让他人,有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这些都是人性美的体现,它们让我们相信世界上依然充满温暖和美好。

而宽容则是人性美的另一种表现,它让我们学会包容他人的不足,理解他人的处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其次,人性美还体现在人们的正直和勇敢上。

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有人选择坚守正道,有人选择敢于面对挑战。

这种正直和勇敢的品质,是人性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让我们在逆境中不失信念,在困难中不退缩,让我们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最后,人性美还体现在人们的积极向上和乐观上。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挫折和失败,但是乐观的人总是能够积极面对,勇敢前行。

他们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这种乐观向上的品质,正是人性美的一种表现。

总之,人性美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它体现在人们的善良和宽容、正直和勇敢、积极向上和乐观上。

人性美的存在,让我们相信世界上依然充满温暖和美好,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人性美的光芒照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人性的力与美

人性的力与美
洛娃的复活
• 单纯、善良、纯洁 • 沉沦堕落 • 精神的复活
对症下药——适用主题
• 树立善的信念,对生活充满希望等。如2018年天津卷,2010年山东卷。 • 示例:善的信念就像黎明前的一只飞鸟,它带我们翱翔黑暗,跨越山丘,
在枝头畅想充满希望的未来,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光阴。其实生活就是一 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地上升,不断的改变自己。《复活》中的女 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个存在,我们眼见她无辜受伤。日渐堕落,如明珠蒙尘, 令人心生不忍。但源自内心的热望与爱的本能驱使她重拾信念,拨开云雾 获新生。即使受尽苦难,也依然回归人性中最美好的地方。
辅药——聂赫留朵夫的复活
• 理想阶段 • 放纵、堕落的阶段 “动物的人”压倒“精神的人” • 赎罪、复活的阶段
“精神的人”压倒“动物的人”
对症下药——适用主题
• 弃恶扬善,道德的自我完善,追求优良的精神品质。如:2015年全国 卷——《女儿举报老爸》,2019年海南卷——《诚实善良》
• 示例:托翁笔下的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的贵族”,他认为“一种坏行为只 是为其他坏行为铺平道路而已,可是坏思想却拖住人顺着那条路走下去, 一发而不可收拾”,隐私他抛弃贵族阶级固有的利己主义劣根性来完成自 己精神的复活。在大千世界中,善良的心灵也许并非遍布漫山遍野,但也 如星星之火,足以照亮黑夜。为人处世,当从善如流、嫉恶如仇,在污浊 俗世中自觉追求优良的精神品质,在善念中前行,时刻反思自己,拒绝做 “动物的人”
行药过程——文章的结构思路
•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 木已成舟,何去何从 • 如梦初醒,幡然悔悟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性的力与美,走向精神的复 活
药引(社会背景)
•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 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 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 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 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 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作者参加1891至 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人性之美的重要性作文

人性之美的重要性作文

人性之美的重要性作文在这个纷繁复杂、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忙碌于功名利禄的追逐,却忽略了身边那些温暖而美好的人性之光。

人性之美,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又似寒冬中的篝火,给予我们温暖与希望。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件小事,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人性之美的光辉。

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街道上。

我决定去附近的菜市场逛逛,采购一些食材准备晚餐。

菜市场里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在一个蔬菜摊位前,我停下了脚步。

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

她热情地向我介绍着各种蔬菜,还不时拿起一些蔬菜让我看看新鲜度。

我挑选了几样蔬菜后,准备付钱离开。

就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走了过来,她的步伐有些蹒跚,手里紧紧地攥着几张零钱。

老奶奶在摊位前犹豫了很久,目光停留在那些有些不太新鲜但价格相对便宜的蔬菜上。

摊主大姐似乎看出了老奶奶的心思,主动拿起一捆还算不错的青菜,说道:“大娘,这青菜新鲜着呢,给您算便宜点。

”老奶奶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嘴里念叨着:“谢谢闺女,谢谢闺女。

”然而,在称重的时候,摊主大姐却偷偷地又往袋子里多放了一些青菜。

我在一旁看在眼里,心里不禁为摊主大姐的善良举动而感动。

付完钱后,老奶奶提着菜慢慢地离开了。

摊主大姐看着老奶奶的背影,轻轻地叹了口气,对我说:“这大娘一个人过日子,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

”我继续在菜市场里逛着,心里却一直想着刚才的那一幕。

在这个小小的蔬菜摊位上,我看到了摊主大姐那颗善良、同情他人的心。

她没有因为追求利润而忽视了老奶奶的困境,反而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帮助。

在接下来的一个水果摊位前,我又看到了另一番温暖的场景。

一个小男孩站在摊位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红彤彤的苹果,嘴里咽着口水。

他的衣服有些破旧,小手也脏兮兮的。

摊主是一位年轻的大哥,他注意到了小男孩的神情,随手拿起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递给小男孩说:“小朋友,拿去吃吧。

写人性美的作文

写人性美的作文

写人性美的作文人性美,是指人类在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美好品质和特点。

人性美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种对他人关爱、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风貌。

人性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贯穿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

人性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感染他人,温暖人心,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人性美体现在人们的善良和仁爱之中。

善良是人性美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纯净的心灵状态,是对他人的善意和关怀。

善良的人会乐于助人,乐于奉献,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充满了温暖和正能量。

仁爱则是人性美的高尚情操,是一种对他人的深切关怀和爱护。

仁爱之人不仅关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更愿意去关爱那些陌生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爱心和善意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人性美还体现在人们的宽容和理解之中。

宽容是一种胸怀和气量,是一种对他人过失和缺点的包容和谅解。

宽容的人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得失,他们能够宽恕他人的过错,给予他人改过的机会。

理解则是一种对他人情感和处境的体谅和理解,是一种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能力。

理解的人会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人的痛苦和困惑,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人性美还体现在人们的勇气和坚韧之中。

勇气是一种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畏惧,敢于奋勇向前的品质。

勇敢的人会在逆境中挺身而出,敢于迎接挑战,不畏艰难,不怕失败。

坚韧则是一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是一种在逆境中不放弃,不言败的毅力。

坚韧的人会在困难面前咬牙坚持,不轻言放弃,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人性美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培养和践行的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关爱他人,多包容理解他人,多勇敢坚韧面对困难,这样才能让人性美在我们身边绽放,让社会充满爱与温暖。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人性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让美好的品质和精神在我们身上得以体现,让人性美的光芒照亮整个世界。

关于人性的议论文:人性的美丽

关于人性的议论文:人性的美丽

盘古初开天辟地,世界不再混浊不堪,但仍是死气沉沉。

直到女娲娘娘创造了人这种生物,才变得绚丽多彩。

人,这个独特的生物开始以最原始的方式统治世界,并以其特有的光辉润泽了每一片土地。

这特有的光辉就是人性的美丽。

人性的美丽源自于人性的善,也能从人性的善中体现。

儿时还未踏入学堂,母亲就整天以《三字经》上的句子教导我,让我在懵懂间知晓了好多道理。

母亲最常念叨的是:人之初,性本善这句。

人,生来就是善良的。

人性的美丽也能从人性的善中体现出来,也源自于人性的善。

年青军官孟祥斌勇救落水女子,却因体力不支溺水而亡。

他去救落水女子,是出于人的本能反应,也就是人性的善。

而他的举动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人们都称他为英雄,以他为榜样,他的举动彰显了人性的美丽,也让沉醉于金钱世界的人们传递着这人性的美丽,就像奥运火炬手一样,在每一个传递站点都有着不同的美丽,来自于同一光辉的美丽。

人性的美丽无处不在。

就像二月的春风,吹绿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吹暖了人们的心房,吹出了一个美丽新世界。

以忠诚感动中国的衡阳消防官兵,为救身陷火场中的人,二十个消防官兵牺牲,仅有一人幸存。

英雄试飞员梁万俊,在飞机失去控制的危机关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惊人的胆识操纵飞机安全降落,创造了世界奇迹。

还有勇斗歹徒的女司机石东,杰出民警鞠俊瑞......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信仰,他们互不相识,却有着相同的品质。

他们平凡,他们普通,但他们的行为所展现出的人性的美丽,却让人们知道了平凡而又普通的他们。

人性的美丽无处不在,他们也无处不在。

我已经长大,不再是那个整日听着母亲念诵《三字经》的孩童了。

但我仍常念诵人之初,性本善。

大概是想让人性的善,人性的美始终陪伴在我身边,让我自己在小事上尽显人性的美丽,即使那特有的光辉在我这儿是如此微弱。

人性的美丽作文

人性的美丽作文

人性的美丽作文
【篇一:人性的美丽】
从我们出生到长成,每个人都要散发出人性的美丽,犹如一道光环包围着我们。

人性的美丽是奉献,也是正义,更是乐观。

不论你如今是什么样,是身家很高的大款,还是一贫如洗的穷人;是光彩照人的成功人士,还是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儿……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在你的内心深处总是会散发着人性的美丽。

人性的美丽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生活中往往有些人在无私的奉献自己。

正如我们的父母,他们将有限的青春献给了我们。

任凭岁月的痕迹在他们的身上留下痕迹,却没有一句怨言。

正如我们的老师,将自己的所有知识都交给了我们。

即使我们调皮,但他们没有一丝后悔。

不仅是他们,世界上后很多的人都是如此,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总能看到人性的奉献。

人性的美丽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正义。

曾几何时,我们总能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人——平民英雄。

他们穿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

像是那些有着正义感的律师,他们用语言用知识将无罪的人从肉体和精神的牢笼中释放出来。

像是白居易,他不畏权贵,一心为人民服务。

他抨击了当时社会的腐。

人性的美作文模板素材

人性的美作文模板素材

人性的美作文模板素材人性的美。

人性的美,是一种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美丽。

它不是外表的光鲜亮丽,也不是华丽的言辞,而是一种温暖、善良、包容和慈爱的力量。

它是一种超越物质和利益的精神境界,是一种让人心灵感到舒适和安宁的美好。

人性的美,首先体现在善良和慈爱上。

一个人如果心怀善意,对待他人充满慈爱和关怀,那么他的内心就会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

善良的人会给人以温暖和安慰,他们乐于助人,乐于分享,乐于与他人交流。

他们的善良和慈爱会感染周围的人,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美。

其次,人性的美还体现在包容和宽容上。

一个宽容的人,能够容忍别人的过失和错误,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得失。

他们能够理解别人的立场和处境,愿意给予别人第二次的机会。

这种包容和宽容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宽慰。

再次,人性的美还体现在诚实和正直上。

一个诚实的人,能够坦诚相待,不虚伪不做作。

他们不会说谎,不会欺骗,不会伤害他人。

他们的诚实和正直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和真诚,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

最后,人性的美还体现在勇敢和坚强上。

一个勇敢的人,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惧不退缩。

他们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勇敢和坚强会感染他人,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

人性的美是一种超越物质和利益的精神境界,是一种让人心灵感到舒适和安宁的美好。

它不是外表的光鲜亮丽,也不是华丽的言辞,而是一种温暖、善良、包容和慈爱的力量。

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够发现它的存在。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人性的美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让世界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人性之美的议论文6篇_议论文范文_

人性之美的议论文6篇_议论文范文_

人性之美的议论文6篇生活中的美处处可见,人都是爱美的,爱美让人鄙弃丑恶,人性之美就死追求美好。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人性之美优秀议论文,欢迎阅读!人性之美的议论文1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花,美的景,美的服饰,美的心灵……美,在我们中间。

?星期二早晨,班主任走进教室,兴奋地对同学们说:“现在有一批外语资料,愿意订的同学明天带10元钱来。

”老师又说:“不愿意订的,请举手。

”这时,教室后排有一只小手微微抖动着举了起来。

教室里顿时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是小倩!班主任关切地问她:“是不是没钱?”小倩流下了两行痛苦的泪水。

班主任也忍不住转过身去。

我的心像刀割一般难受,不由得想起了小倩的遭遇。

?小倩的爸爸和妈妈早已离婚,妈妈没有改嫁,家中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外婆。

小倩从小跟妈妈相依为命,妈妈对小倩倾注了无限的爱,母女之情像海一样深。

可是,小倩跨进中学校门不久,在建筑站做工的妈妈不幸被楼板砸死了。

真是晴天霹雳!班主任听到这个消息,亲自到小倩家去看望。

小倩对班主任说,她想退学。

经老师的一番劝说,她终于又坚定了学习信心。

可是,小倩没有了母亲,也失去了母爱,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一向爱说爱笑的小倩变得沉默寡言了。

?“我替小倩交!”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

我抬眼望去,是班上有名的“吝啬鬼”——翠翠。

说起翠翠,她平时从不乱花一分钱,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舍不得买一根冰棍。

翠翠将带着泪水的手举得很高。

“我交!”“我替她交!”要替小倩交钱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教室,教室里立时成了手的海洋。

班主任示意大家放下手,激动地说:“这个钱用班费交,也包括我的一份,大家同意不同意?”“同意!”小倩望着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说:“谢谢大家!”?冬天的早晨,冰天雪地,虽然很冷,但教室里暖融融的,我们的同学就生活在这温暖的集体中。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越来越感到: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真是一人有难众人帮啊!?美,时刻伴随着我们;美,在我们中间!人性之美的议论文作文2她們,是一陣風,悄悄地將道路上的每一块垃圾都消滅掉了;她們是一片落叶,靜靜地飄落到地上把每一块細土都哺育了;她們是一滴雨露,她們默默地飛舞,把每一棵新苗都滋潤了;她們就是新世紀最默默無聞的环卫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性的力量与美丽(一)
【论文关键词】托尔斯泰;哥萨克;琉森;复活;人性魅力
【论文摘要】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折射着一种精神的洗礼,闪耀着一个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

本文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的三篇作品——《哥萨克》、《琉森》和《复活》中的人性表现,来透视作者坚持人性本善的精神探索。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oTolstoy,1828-1910)是19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创作非常勤奋刻苦,最主要的作品有《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哥萨克》(1863)、《战争与和平》(1869年)、《安娜·卡列尼娜》(1877年)、《复活》(1899年)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劳动,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

在这里,笔者仅以《哥萨克》、《琉森》和《复活》为例,来看看这位伟大的作家的魅力。

《哥萨克》写的是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倦了大城市里的生活,来到高加索美丽的大自然中寻求新的生活,作品深深地蕴涵著作家鲜明的人文生态思想。

主人公奥列宁是一个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为了摆脱他所在的贵族地主阶级的扭曲人性、摧残人的生命意气的生存枷锁,对人的生存价值进行了执着的追求,在高加索美丽自然的怀抱中逐步尝试建构他的诗意人生。

奥列宁来到高加索,大自然的气息就浓浓地扑面而来。

远离了“文明”的毒雾熏染,哥萨克俨然像一块未经雕凿的璞玉,一切显得那么的和谐自然。

活在其中的人,没有一种活得虚伪的做作感,不必为了迎合他人他物而戴上“文明社会”惯有的面具,十分的惬意自我,人性自由欢快很少受到约束。

文中,奥列宁有关于幸福的思索,使他对从前的生活产生厌恶感,只有看到被阳光穿透的绿荫,看到落日和明朗的天空,才又觉得幸福起来。

他体悟到“幸福乃在于为他人而活”,而那些自私自利的不合乎情理的欲望根本不是幸福的所在,那只是人性污垢的浮尘。

他渴望融入哥萨克人民,“象大自然一样地生活着”,“入哥萨克籍,买一所小茅屋和牲口,娶一个哥萨克姑娘”。

但是一个哥萨克的外来人,真的那么容易进入这种生命程式吗?答案被奥列宁自己和他的所属阶级给否定了。

家人和亲戚朋友因为他如此习惯哥萨克的生活而把他当作一个近乎毁灭的人为他悲伤。

一直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奥列宁对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还有留恋,内心的欲望还在不时地冒泡。

满足自己的欲望是人的本能,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即使是道德净化后的奥列宁也难以免俗。

当他在哥萨克住久了,新鲜感慢慢消失,一切归于平静后,人性的恶疾慢慢地浮出水面了。

尤其表现在他对待玛丽亚娜的爱情上。

他一开始告诉自己,“娶一个哥萨克姑娘,就是不娶玛丽亚娜,他把她让给卢卡什卡了”,可是当他发现自己没有玛丽亚娜几乎就活不下去时,便不顾一切地追求玛丽亚娜。

虽然奥列宁认识到不应当把玛丽亚娜变成一个庸俗的贵妇人,而应当把自己降到玛丽亚娜的水平,使自己成为一个单纯的哥萨克。

但是他的爱情观在本质上
已经前后对立起来——前时期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后时期认为在爱情中,利己的才是幸福的,充分暴露出奥列宁一直以来压抑着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人生观。

不出意外的,这种举动遭到了美与自然的化身的玛丽亚娜的唾弃。

爱情是检验一个人灵魂高下的试金石,虽然奥列宁一方面努力去追求新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又始终无法摆脱原先都市贵族生活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注定了他的平民化理想的失败。

于是,他的内心更为彷徨,虽然知道“他所生活过的和他现在要回去的那个社会中的一切都是假的”,但也无处可去,只能重新成为一流污水潜进那肮脏的异化文明的圣地。

这时候的托尔斯泰已经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何其之大。

作者怀着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苦苦探索俄国的社会问题和贵族的出路问题。

《琉森》这部短篇名作是托氏在游历瑞士卢塞恩时的见闻,描写了一场“文明人”欺辱“下等人”的场景,篇幅虽短却蕴藏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托尔斯泰的一生都在同情不幸人们的苦难,不断思索怎样使人间充满温情与真爱,不断地宣扬他的人道主义。

他寄希望于人的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提倡以暴力抗恶,宣扬基督教的宽恕和博爱,他幻想通过这些人性的升华来消灭社会的罪恶。

虽然在黑暗的现实面前这似乎显得有些天方夜谭,但这种艰苦的思想探
索令一颗伟大的心灵一直活到现世,感动了并正在感动着全世界一切正直人们的心。

黑塞曾经说过,真正的文学是一定永远有读者的,因为它们包容了人间的基本真理和真相。

阅读此文,可以看见作者灵魂深处迸射出来的震怒,可以感到他内心深处的苦苦挣扎,可以听见他无可奈何的深深叹息。

瑞士旅馆门前,一个矮小的流浪歌手演奏悦耳甜蜜的音乐很久,三次求听众赏他一点东西,可是一百来位“幸福”的阔人却白白享受了这美妙的艺术,谁都不愿意给他任何东西,甚至带着冷漠的微笑嘲讽他。

看见这一幕,“我”觉得十分的痛心与可耻,想补偿歌手点什么,就邀歌手去喝酒,却又在喝酒时受到了各种歧视待遇,令“我”十分震怒又苦惑。

文章对人的生存环境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令人感觉大自然也有了生命似的。

如瑞士旅馆门前的晚景,作者描写的是那样的美轮美奂:湖水的颜色是“燃烧着的硫磺”,湖岸又“芳草芬披”,大气是“柔和的、晶莹的、蔚蓝色的”,“到处都在动,都是不均衡,是变幻离奇,是光怪陆离的阴影和线条的无穷的混合和错综,而万物之中却蕴藏着宁静、柔和、统一和美的必然性”。

在充溢着和谐与美的大自然面前,人的心里一切不善良不谐和的东西,应该荡然无存才对。

可是后文中就餐时绅士淑女们的故作高雅与骨子里的冷漠让“我”难以忍受,破坏了好心情。

就像文中那座人工的堤岸一样庸俗不堪,粗暴地破坏了无拘无束的那种大自然的美。

迷人的大自然和“文明”的教化就这样突兀的对立起来,刺痛读者的双眼,让人看到了异化文明的丑陋可笑与装腔作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