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安全防护空间距离资料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与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与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制作:孟现柱/•1、知道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及遵循的原则;•2、知道安全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与分类、设计原则和典型安全防护装置。
//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安全防护距离、典型的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2、教学难点:安全防护距离导入新课•复习:人体尺度在设计中的应用•1、确定设计对象的类型和适应度;•2、根据适用度选择百分位;•3、根据设计裕度确定功能修正量,根据实验确定心理修正量;•4、确定产品的功能尺寸。
/本章目录一、安全防护空间距离二、常见的安全防护装置作业/一、安全防护空间距离/S d 公式的说明S d =(1±K)L 或S d =(1±K)R m在计算不允许身体触及的最小安全距离时用加号,在计算限制身体通过的最大安全间隙时用减号。
/S d 公式的说明S d =(1±K)L 或S d =(1±K)R m附加量的大小需考虑经济因素。
参照国内外资料,附加量系数K 可按表选取。
0.10手、指、足面高、脚宽等小尺寸;头胸等重要部位0.05上、下肢等中等尺;大腿围度0.03身高等大尺寸K 身体有关部位Sd公式的说明S d =(1±K)L 或Sd=(1±K)Rm人体尺寸或最大可及范围的选取,应采用第99百分位上男女二者中较大的数值作为最小安全距离的设计依据,采用第1百分位上男女二者中较小的数值作为最大安全空隙的设计依据。
这样可保证99%以上的人群的身体不会进入危险区域内部。
公式中的安全距离Sd是根据人体的裸体测量数据得到的。
实际应用时,还应考虑不同环境所要求的着装因素。
/一、安全防护空间距离一、安全防护空间距离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主要取决于危害 源的强度和人的 生理耐受阈限。
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的间隔 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的间隔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人体与带电导体间的安全距离 人体与带电导体间的安全距离 人体免受非触及有害因素影响 人体免受非触及有害因素影响 的间隔 的间隔( (如超声、 如超声、辐射 辐射及 及尘毒 尘毒)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 法机械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防护安全距离上伸可及安全距离 当双足 跟着地站立,手臂上伸可 及的安全距离数值S,为 2410毫米。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
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
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2.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设置经常居住的房屋,并应绿化。
3.安全防护距离是属于安全评价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但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也
越来越得到重视。
安全防护距离所涵盖的范畴已由《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的狭义上的防火防爆安全距离的概念,拓展为基于危险化学品风险事故后果分析、考虑企业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周边保护目标人员安全为目标等多因素影响下的广义上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距离。
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及紧急疏散距离标准

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及紧急疏散距离标准【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安全和卫生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灾难事件中,安全和卫生防护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就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及紧急疏散距离标准展开深入探讨,并对其涉及的概念和主题进行全面分析。
【主体】1. 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作为保障个人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指标,旨在为危险区域设定安全范围,以避免潜在的伤害和事故发生。
这一标准通常参考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定,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中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实施要求。
在建筑工地中,安全防护距离标准要求工人与危险设备或工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在化学工厂中,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要求人员与危险化学品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事故风险。
2. 紧急疏散距离标准紧急疏散距离标准是应对突发灾害和事故时的重要评估指标。
当灾害事件发生时,快速、安全地疏散人员是最为关键的。
紧急疏散距离标准是根据灾害事件的类型、规模和威胁程度制定的,旨在确保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安全逃离灾害区域。
在火灾疏散中,紧急疏散距离标准要求人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从灾害现场撤离至安全区域,以确保生命安全。
3. 安全及卫生防护与紧急疏散的关系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和紧急疏散距离标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旨在预防事故和伤害的发生,保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而紧急疏散距离标准则是在事故发生后尽快将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
二者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系统,保障了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与生命安全。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中,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及紧急疏散距离标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安全和卫生意识也提高了。
然而,仅仅有意识还不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及紧急疏散距离标准是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
在我看来,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相关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要求。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空间安全防护理念•安全防护空间距离的分类•安全防护空间距离的设计•安全防护空间距离的应用•安全防护空间距离的维护01空间安全防护理念空间安全防护是指在特定空间内采取措施,使人员、物资和信息在遭受威胁时免受损害或损失的安全理念。
定义包括空间安全防护系统、空间安全防护策略、空间安全防护技术等多个方面,涵盖了物理、信息和管理三个安全领域。
内涵空间安全防护的定义与内涵空间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采取综合手段,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空间安全防护水平。
综合性预防为主严格管理协同联动重视威胁的预防,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策略和技术措施。
加强对空间使用和操作的管理,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协调各方资源,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整体合力,提高空间安全防护效果。
空间安全防护的重要意义保障空间活动安全空间安全防护能够保障空间活动顺利进行,避免因空间环境因素导致的危险和事故。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空间安全防护能够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促进空间开发和利用空间安全防护能够为空间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保障,促进空间事业的发展。
02安全防护空间距离的分类根据距离远近分类远距离安全防护空间指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通过远程武器系统、探测器等设备进行安全防护。
要点一要点二中距离安全防护空间指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通过中程武器系统、探测器等设备进行安全防护。
近距离安全防护空间指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通过近程武器系统、探测器等设备进行安全防护。
要点三固定安全防护空间指在固定地点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边境线、军营、基地等地的安全防护设施。
移动安全防护空间指在移动载体上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车载、舰载、机载等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
根据距离性质分类战场安全防护空间指在战场上进行安全防护,如战斗区域、阵地、战壕等地的安全防护设施。
民用安全防护空间指在民用设施中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机场、车站、公共场所等地的安全防护设施。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汇报人:日期:•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概述•安全防护空间距离分类•安全防护空间距离计算方法目录•安全防护空间距离应用场景•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技术发展与挑战•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01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概述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是指在特定环境和情境下,为确保个体或群体的安全,保持一定的空间范围。
定义安全防护空间距离在个人和群体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到人身安全、财产保护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意义定义与意义影响因素物理因素包括环境、地形、建筑物布局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安全防护空间距离的设定。
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状态、情感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人们对安全防护空间距离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安全需求不同情境下,人们对安全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安全防护空间距离的大小也会随之变化。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可以防止直接伤害,如身体接触、物品投掷等。
防止直接伤害它也可以避免由于空间不足而导致的间接伤害,比如拥挤导致的踩踏、密闭空间中的窒息等。
避免间接伤害在公共场所保持一定的安全防护空间距离,可以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增强人们的安全感。
预防犯罪行为安全防护空间距离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
社会秩序维护重要性02安全防护空间距离分类固定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是指在一个固定区域或设施周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潜在的危险或干扰。
定义固定安全防护空间距离常用于工厂、仓库、核设施等固定场所的周边区域。
应用场景确定固定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时需要考虑场所的特性、潜在风险、法规要求等因素。
关键因素应用场景移动安全防护空间距离常用于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移动设备的周围。
定义移动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是指跟随移动设备或人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
关键因素确定移动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时需要考虑设备的速度、工作范围、操作人员等因素。
定义动态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是指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预测信息动态调整安全距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条件。
各类安全距离知识汇编

各类安全距离知识汇编各类安全距离知识汇编汇总安全距离是指防止发生意外所需的与热源或危险源之间的距离。
以下是一些常见安全距离的汇编汇总:1.电气安全距离:根据电压等级,电气安全距离有所不同。
对于高压设备,通常建议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对于低压设备,通常建议保持至少0.7米的安全距离。
2.燃气安全距离:燃气管道上的阀门应该距离地面至少0.3米,距离燃气表至少0.4米。
3.消防安全距离: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和车辆应该与火源保持至少5米的距离。
对于易燃液体火灾,应该保持至少30米的距离。
4.道路安全距离:在道路上,驾驶员应该与前车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5.工业安全距离:在工厂和仓库中,各种设备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
6.农业安全距离:在农业领域,作物和建筑物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以确保作物不受损害。
7.军事安全距离:在军事领域,安全距离因情况而异,通常需要经过详细评估来确定。
以上是常见安全距离的一些汇编汇总,但并不是详尽无遗的。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安全标准来确定适当的安全距离。
各类安全距离知识汇编归纳安全距离是指防止发生事故的必要距离,这个距离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加速度、速度和物体大小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下的安全距离汇编归纳:1.车辆安全距离: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辆与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称为安全距离。
根据车辆的大小和速度,安全距离可以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至少为5米。
2.骑行安全距离:在道路上骑行时,骑行者与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称为安全距离。
骑行者应该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一般来说,骑行者与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至少为5米。
3.行人安全距离:在道路上步行时,行人应该与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称为安全距离。
行人应该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一般来说,行人应该与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至少为5米。
安全距离汇总

安全距离汇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安全距离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需要严格遵守各种安全距离规定。
以下是一篇安全距离汇总,包括重点整合:1.仓库安全距离:·防火间距:甲类仓库之间不应小于6米,甲类仓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不应小于4米;乙类仓库之间不应小于3米,乙类仓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不应小于2米。
·内部通道:宽度不应小于3米,以便于人员通行和消防设备的摆放。
·通风设施:开口应设置在避风、无障碍物遮挡的地方,并应远离其他建筑物。
2.疏散指示标志安全距离:·间距不应超过20米,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每隔10米应设置一个疏散指示标志。
·设置在显眼的位置,如出口、楼梯口等,并应易于辨认。
3.商业企业疏散安全距离:·安全出口的距离:商场内任意一点到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米。
电影院、礼堂等人流密集场所应每隔20米设置一个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的宽度:根据人流情况而定,不应小于3米,并应保持畅通,无障碍物或停放物品。
4.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距离:·与明火或热源的距离:不小于1.5米,同时不应将液化石油气钢瓶置于潮湿、高温或日光直射的地方。
·与家电的距离:不小于0.5米,同时不应将液化石油气钢瓶置于易燃、易爆物品附近。
5.高坠半径:·高坠半径的计算:取决于人体高度、下落角度等因素,具体数值需根据实际情况计算。
高坠防护措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用品,设置围栏、扶手等防护设施,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等。
6.工厂车间布置安全距离:·根据不同车间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布置,确保工作流程顺畅、安全可靠。
·设备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和通道,避免人员和物料受到挤压或碰撞。
7.一级石油库安全距离:·一级石油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米,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米。
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

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首先,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室内公共场所人员密度控制、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人员流动的引导和控制等。
具体来说,针对室内公共场所人员密度控制,国家标准通常会规定每平方米可容纳的人数上限,以确保人员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避免人员拥挤。
同时,国家标准还会规定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为1米至2米不等,以减少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此外,国家标准还会对人员流动的引导和控制进行规定,包括入口和出口的设置、人员排队的管理等,以保证人员流动的有序进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在疫情期间,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以适应疫情发展的变化。
同时,对于公众来说,遵守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再次,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的执行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除了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外,企业、学校、医疗机构等各个单位也需要积极配合,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
在公共场所,人们应当自觉遵守安全距离的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同时,各行各业也需要根据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员工和客户的安全。
最后,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的执行不仅仅是一项临时性的措施,更是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责任。
即便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人们也应当保持警惕,不放松对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的执行。
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总之,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只有通过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加强卫生防护措施,才能够有效保护人们的健康安全,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 1、知道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包括的主要内 容以及遵循的原则;
• 2、知道安全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装置的作 用与分类、设计原则和典型安全防护装置。
教学的重点、难点
• 1、教学重点:安全防护距离、典型的安全 防护装置的设计
• 2、教学难点:安全防护距离
导入新课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 上伸可及安全距离 探越可及安全距离
上肢自由摆动安全距离
伸进可及安全距离
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
防止踩空致伤的盖板开口安全距离
1、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 法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在身体越过防护设施的边
缘时,最大可及距离是防
护屏的高度和危险部位高 度的函数(见后防护屏)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 上伸可及安全距离 探越可及安全距离
身体有关部位
K
身高等大尺寸
0.03
上、下肢等中等尺;大腿围度
0.05
手、指、足面高、脚宽等小尺寸;头胸
等重要部位
0.10
Sd公式的说明
Sd=(1±K)L 或 Sd=(1±K)Rm
人体尺寸或最大可及范围的选取,应采用第99百分 位上男女二者中较大的数值作为最小安全距离的设 计依据,采用第1百分位上男女二者中较小的数值作 为最大安全空隙的设计依据。这样可保证99%以上 的人群的身体不会进入危险区域内部。 公式中的安全距离Sd是根据人体的裸体测量数据得 到的。实际应用时,还应考虑不同环境所要求的着 装因素。
以防止肢体某个部位通过。
如果已经确定了防护屏或防护 罩的孔隙尺寸a,则应根据第 99百分位数男女二者中的较大
值来确定防护屏或防护罩至危 险部位的安全距离Sd,使能够
穿越孔隙的那部分肢体不能触 及危险部位。
探越可及安全距离 上肢自由摆动安全距离
伸进可及安全距离
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
防止踩空致伤的盖板开口安全距离
上肢自由摆动安全距离
其中条形开口Sd不大于 35mm,矩形开口长不大
伸进可及安全距离
于150mm,宽不大于 45mm。
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
防止踩空致伤的盖板开口安全距离
二、常见的安全防护装置
• 1)通用机械、电气设备的护栏、护罩、护网及快速自动 开关等;
• 2)电刨、电锯、砂轮、锻压机等有碎片、碎末、液体飞 溅处的屏蔽装置;
Sd=(1±K)L 或
Sd=(1±K)Rm
Sd公式的说明
Sd=(1±K)L 或 Sd=(1±K)Rm
在计算不允许身体触及的最小安全距离时用加号, 在计算限制身体通过的最大安全间隙时用减号。
Sd公式的说明
Sd=(1±K)L 或 Sd=(1±K)Rm
附加量的大小需考虑经济因素。参照国内外资料, 附加量系数K可按表选取。
1、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 法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
在机械设备和工作场地中,
常常存在着一些固定的夹 缝部位或可变动的夹缝部
上伸可及安全距离
位。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安全,夹缝间距 必须大于安全距离。
探越可及安全距离
防止人体受挤压主要指 防止人的躯体、头,腿,
上肢自由摆动安全距离
足、臂、手掌和食指等人 体部位受挤压。
主要取决于危害 源的强度和人的 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的间隔 生理耐受阈限。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人体与带电导体间的安全距离
人体免受非触及有害因素影响 的间隔(如超声、辐射及尘毒)
1、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 法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上伸可及安全距离 当双足
跟着地站立,手臂上伸可 及的安全距离数值S,为 2410毫米。
上肢自由摆动安全距离
伸进可及安全距离
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
防止踩空致伤的盖板开口安全距离
1、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 法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
有些作业,人体上肢的掌、
腕,肘、肩等关节根部紧 靠在固定台面或防护设施
上伸可及安全距离
的边缘,由支靠点前面一 部分肢体向四周自由摆动
探越可及安全距离
• 复习:人体尺度在设计中的应用 • 1、确定设计对象的类型和适应度; • 2、根据适用度选择百分位; • 3、根据设计裕度确定功能修正量,根据实
验确定心理修正量; • 4、确定产品的功能尺寸。
本章目录
一、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作业
二、常见的安全防护装置
一、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Sd
(mm)主要取决于人 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的间隔 体尺寸L (mm)或最大
可及范围Rm (mm) 。 其次,为了保证人体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不会触及危险区域的
界面,还须在L或 Rm的基础上加上一
人体与带电导体间的安全距离
个附加量(即安全余 量)KL或KRm。即
人体免受非触及有害因素影响 的间隔(如超声、辐射及尘毒)
分别减为400毫米和600毫米。 不能满足上述距离时,应装临
人体与带电导体间的安全距离
时遮栏。在线路上工作时,人
体与邻近带电体的最小距离,
10千伏以下者不应小于1000毫 人体免受非触及有害因素影响
米,35千伏者不应小于2500毫 的间隔(如超声、辐射及尘毒)
米。
一、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从事作业活动,此时的安
全距离数值可查表。
上肢自由摆动安全距离
伸进可及安全距离
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
防止踩空致伤的盖板开口安全距离
1、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 法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
根据某些人体参数第1百分位
数男女二者中的较小值来确定 防护屏或防护罩的最大孔隙a,
上伸可及安全距离
• 3)导电体的绝缘屏蔽装置; • 4)升降机、起重机的限位器、限速器、制动器等; • 5)锅炉、压力容器、压缩机械及有爆炸危险机械的安全
一、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取决于电压的高低和操作条件。
在低压操作中,人体与带电体
至少应保持100毫米的距离。 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的间隔
在高压无遮栏操作中,人体及
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
小距离:10千伏以下者不应小 于700毫米,20~35千伏者不应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小于1000毫米。
用绝缘杆操作时,上述距离可
伸进可及安全距离
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
防止踩空致伤的盖板开口安全距离
1、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 法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
如果盖板上开口尺寸过大,
当作业人员从上面经过时, 就会发生了踏空坠落事故,
上伸可及安全距离
或下肢的某一部分嵌入开 口引起挫伤。
探越可及安全距离
盖板开口的安全距离分条 形开口和矩形开口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