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共22页文档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略•特殊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结论与展望01引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对医疗保健需求增加围手术期管理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合并症和生理功能减退,需要精细化、综合化的围手术期管理背景与意义规范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提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目的和任务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
研究方法文献回顾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研讨,结合我国国情和北京协和医院实际情况,达成共识。
专家共识将共识转化为具体的临床实践指南,便于临床医生参考执行。
实践指南02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老年患者定义一般指年龄≥60岁的患者,但因地域和时代不同,老年患者的具体定义有所差别。
老年患者特点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多伴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
老年患者定义与特点应激反应手术创伤可导致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强,易出现器官功能不全、感染等并发症。
术前评估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血糖、血压等指标,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
术后恢复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加强术后监护和治疗。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评估内容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估工具如ASA 评分、POSSUM评分等,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五维度评估法”。
评估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风险分层03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术前准备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胃肠道准备、呼吸道准备等,预防术后并发症。
术前评估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及营养状况、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等。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03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风险高,术中管理主 要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团队成员应了解相关内容, 包括麻醉方式,术前器官功能评估与优化、术后 镇痛及恶心等不适的对症治疗是否具有潜在风险 (表5),共同制定最佳决策,监测不良反应,老年 患者术中面临的风险和术中管理的难易在相当大 程度上取决于术前准备是否充分。
的一个阶段,衰弱患者在围手术期更容易发生各种不良事件(如心脑血管意外、感染、血栓、谵妄等),是手术 不良并发症的首位独立风险因素。对于衰弱老年患者,非急症择期手术是否有必要进行需充分考虑利弊和相关 风险,建议通过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团队干预,预防潜在不良事件,以保证安全转诊。
2.7 药物 老年患者往往有多重用药(用药≥5种),术前应对全部用药进行核查,纠正或择期纠正不合理用药,规律
4.2 预防肺部并发症 注意肺部体征和吞咽情况,术后抬高床头,早期坐起及下地活动。
4.3 跌倒和坠床 老年患者术后功能状态常较术前变差,加之医院环境陌生,容易发生跌倒,因此老年患者在术后早期下地
活动时,应注意看护、预防跌倒和坠床。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和意识状态,是否有血容量不足、低血压,是否需 要频繁如厕,是否行动不便或有步态异常,是否使用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是否有视力障碍等。
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时应注意进食情况,根据进食量变化随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2.11.5 血红蛋白
严重贫血患者可考虑术前纠正贫血。骨科髋部骨折患者,因股骨近端髓腔内隐形出血,外伤后每日血红蛋 白可变化很大,且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血红蛋白降低不成比例,应引起足够重视。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管理

05
水分:保证充足的水分摄 入,每天至少喝8杯水
02
脂肪: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 酸,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
04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 维生素D、钙、铁等
06
膳食纤维:适量摄入膳食纤 维,如蔬菜、水果等
饮食建议
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 鱼、豆腐等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如 绿叶蔬菜、苹果、香蕉等
增加全谷物摄入:如燕麦、 糙米、全麦面包等
增加水分摄入:如白开水、 汤、粥等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 食物
保持饮食规律,少食多餐
DESIGN WORKS KEEP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营养需求
01
蛋白质:增加肌肉质量, 提高免疫力
03
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05
水分:维持正常生理功 能,预防脱水
02
脂肪:提供能量,维持 正常生理功能
0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正 常生理功能,预防疾病
营养方案
01
蛋白质:增加优质蛋白质摄 入,如鱼、禽、瘦肉等
03
碳水化合物:适量摄入复杂 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 糙米等
代谢功能改变:糖代 谢、脂代谢、蛋白质 代谢等改变
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下 降:对麻醉、手术等应 激反应敏感
易发生并发症:如感 染、血栓、压疮等
心理特点:焦虑、恐 惧、抑郁等心理问题 较多
心理特点
焦虑和恐惧:对疾病和手术的担忧, 担心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
孤独和寂寞:住院期间与家人和朋友 分离,缺乏社交活动
03
准备患者心理 辅导,包括缓 解焦虑、增强 信心等
05
02
评估手术风险, 包括手术类型、 手术难度等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中以心血管并发症最为常见,在老年患者中尤为突出。
老年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前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国外指南提供了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推荐意见,但缺乏针对老年人群的具体意见。
本共识针对老年人群,在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具体问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证据,给出循证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表1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推荐意见汇总。
2024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目前,我国以年龄60岁以上作为老年人的标准,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60-74岁划归为年轻老年人,75岁以上才称为老年人。
老年女性是妇科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组织器官不断衰老退化,机体储备功能下降,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医疗费用均较高,成为临床需迫切关注的问题。
本共识包括了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建议,旨在实现围手术期的标准化管理,力争达到平稳康复的预期,保障患者安全和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提升医疗品质。
术前管理老年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其术前管理重点包括基于风险的分层管理、营养状态评估与干预、基础疾病专科管理、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麻醉风险评估等。
1.1初筛分层管理在拟定老年患者手术时,应根据妇科疾病本身、体能状态、合并症类型及程度、生活习惯、既往用药史等进行分层管理,个体化诊疗方案尤为重要。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将老年患者分为适合直接手术和需要进行术前康复(也称预康复)两类。
1.2营养状态评估及干预营养干预是预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妇科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问题,营养缺乏也会增加妇科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易感性。
晚期妇科肿瘤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营养筛查和评估是判断手术耐受性、并发症及预后的重要环节。
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营养不良的直接证据。
当判断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时,应积极进行营养干预。
推荐意见推荐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为老年妇科患者首选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分23分提示存在营养风险,推荐进一步联合《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表》、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等评估营养不良程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患者,推荐进行包括营养咨询、饮食调整、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等营养干预,纠正患者营养状态(推荐等级:2A类)。
1.3体能状态评估及干预对老年患者来说,体能状态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功能储备和状态,与手术入路、手术范围等手术因素密切相关。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根据术中情况,对老年患者进行 必要的干预,如输血、输液等。
术后评估
术后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及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
功能评估
评估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如肢体运 动功能、语言表达能力等,以便更好 地进行康复治疗。
03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 略
术前管理策略
01
02
03
术前评估与准备
饮食管理策略
术前饮食
老年患者在术前应遵循低脂、低盐 、高纤维的饮食原则,以减轻胃肠
道负担,增强身体抵抗力。
术后饮食
老年患者在术后应根据手术部位和 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进食 方式,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
口腔护理
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应注意口腔卫 生,保持口腔清洁,以预防口腔感 染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能量需求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能量需求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性别、 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以确定合适的能量摄入量。
蛋白质需求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蛋白质需求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肌肉质量 和手术创伤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手术前后 身体的需要。
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部感染
01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
咳嗽咳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呼吸衰竭
02
围手术期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需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维持良好
的通气和氧合状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3
COPD的老年患者需进行长期戒烟、氧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预防围手术期急性加重。
专家共识: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三)

专家共识: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三)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据统计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10%以上。
随着老年手术日趋增多,有统计报导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半数在去世以前至少要经历一次手术治疗。
由于老年患者衰老(aging)、共病(同时患2种以上慢性病,multiplechronic conditions,MCC)、衰弱(frailty)等多方面因素,手术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老年人是否需要手术,如何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减少并发症、维护术后功能状态,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部分 1.术中管理二、麻醉药物选择老年患者的麻醉药物选择以不损害脏器功能为原则。
针对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影响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传递和代谢的药物,如抗胆碱药物东茛菪碱、长托宁等,以及苯二氮类药物应该加以避免;针对脆弱肝肾功能的患者,肌松药物最好选择不经过肝肾代谢的药物,如顺式阿曲库铵;舒更葡糖钠为罗库溴铵特异性拮抗药,如果具备此类药物,罗库溴铵也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和维持。
中效镇静药物需要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指导下给予,以避免停药后药物蓄积效应导致苏醒期延迟;对于脆弱脑、肺功能以及高龄患者(>75岁),最好给予短效镇静镇痛药物,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以避免中长效镇静镇痛药物的残余效应对麻醉苏醒期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老年患者由于循环的脆弱性,麻醉诱导应选择对循环抑制较轻的镇静药物。
麻醉诱导过程中,如果仍然出现循环抑制如低血压,应先暂停给予丙泊酚,经过输液、调整缩血管药物剂量,循环稳定后再继续给予直至达到插管镇静深度;慎用即刻进行气管插管以刺激循环的做法。
在髋关节或膝关节等四肢手术中,与全身麻醉相比,区域麻醉(椎管内麻醉、外周神经阻滞)能够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对于行髋膝关节等四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如无禁忌,强烈建议行区域麻醉。
【推荐意见】老年患者优选全静脉麻醉,肌松药物优选顺式阿曲库铵或者罗库溴铵,镇静镇痛药物优选短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评估与管理

术前
HbAic<8.5%
择期手术 精细手术(如整形)
√
器官移植手术
√
大、中、小手术
急诊手术 (术中、术
精细手术
后)
器官移植手术
√ √
√
第十七页,共24页。
③非妊娠、非手术住院及ICU患者高血糖控制目标
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者,降糖治疗无低血糖和 增重(超重、肥胖者)等不良反应
低血糖高危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肝肾功能不全者
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特殊人群
超老年者 预期寿命<5年(如癌症者)
精神或智力障碍者
独居者
ICU
(胃肠内或外营养)
外科ICU 内科ICU
第十八页,共24页。
宽松 一般 严格 √
√ √ √
√ √ √ 老年
√ √ √
或√ √
非老 年
△避免使用或及早拔除尿管。
△肾功能受损者术后肾衰风险增加,注意术后 有无容量不足,有无尿潴留,避免使用肾毒性 药物。
——尿四样监测
第十九页,共24页。
Essen风险评分量表
年龄、血压、血糖、既往心梗、其他心脏病、 外周血管疾病、吸烟、卒中史、术前停用华法 令、INR<2.0开始低分子肝素,术前12-24小时 停用,术后24-48小时视出血情况重新用低分子肝
素。
第二十页,共24页。
△鼓励下床活动,早期开始康复训练。
△尿管。 △补液问题。 △术后的基础疾病会发生变化,重新评估, 调整用药。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1
一、老年围手术期常见问题及处理
2
二、老年患者手术是否会获益的评估
第二十二页,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