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一节了解市场经济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原创教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创教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高一政治上册教案:第二课第一节第二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唐成虎(原创)一、从容说课:本课讲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一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所以 , 这一问题是本课的重点。

为使学生很好地把握重点 , 在教学方法上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是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阅读、讨论相结合 , 以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 , 让学生谈谈家庭成员的工作及所在单位的性质 ,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 然后引出本节主题。

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程度并适时激发学生注意观察、思考社会现实。

其次 , 对于几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学习 , 教师具体设问 , 指导学生自学 , 在此基础上 , 师生共同归纳 , 利用图表直观展示 , 以达到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的目的。

第三 , 设置情景 ( 如幽默故事 " 父亲的无奈 ") 引发讨论 , 吸引学生主体参与 , 在争论中获得知识。

图表总结 , 体现知识之闹的联系 , 使学生不仅把握知识 , 而且能掌握学法。

总之 , 激发学生兴趣 , 活跃课堂气氛 , 提高学生能力 , 教会学生学习是本节教学的主体风格。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高考解析)该考点内容主要考查这样几个问题:①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各自的地位及作用。

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表现。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依据。

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帮助学生增强改革意识,逐步树立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

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政策与法规

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政策与法规

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典教案: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政策与法规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政策与法规;2.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3.掌握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比分析;4.了解市场经济的优势和不足。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政策与法规;2.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掌握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比分析;2.了解市场经济的优势和不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分组研究法。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1.1. 市场经济的定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以市场为调节机制,以自由竞争的方式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经济制度。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1.2. 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资源配置由市场调节,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生产和分配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是个人自愿行为。

第二步:掌握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比分析2.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比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它们的区别在于资源配置机制不同。

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市场的自由调节,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调节,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价格的条件下自由进行市场交易。

而计划经济则主要是由政府制定中央计划,统一安排和调度生产和贸易资源。

计划经济的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力量进行资源配置,并且以满足国家需求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经济的稳定性。

但缺点在于计划不靠谱,投资失误、产品品质降低等问题比较普遍,难以发挥市场的作用,活力不足。

市场经济则具有自由度高、活力强等优点,但也不是没有缺陷,比如不利于解决公共问题,行业垄断等问题可能出现。

2.2.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比较和优缺点分析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和优缺点分析是了解市场经济的政策与法规的前提。

学生可以分为几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分析并展示这两个制度的优缺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

第三步: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政策与法规3.1.中国市场经济的政策和法规(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9个五年规划要求;(2)《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3)外商投资法、劳动法、食品安全法以及反垄断法等。

市场经济体制初中政治教案

市场经济体制初中政治教案

市场经济体制初中政治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定义、特征和作用,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特征和作用1. 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2. 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1)市场机制:价格、供求、竞争和风险。

(2)产权制度:明确产权,保护产权,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4)宏观调控: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保障经济稳定发展。

3. 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机制使得资源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实现最优配置。

(2)促进技术创新:市场竞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

(3)增加就业: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提高生活水平。

第二课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

2.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1)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经济全球化。

(3)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调整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4)保障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定义吗?市场经济有哪些特征?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问检测学习效果。

经济学课教案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

经济学课教案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

经济学课教案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主题: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教案一、引言有句话说得好,“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标志”。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也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课将围绕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和消费者的角色。

二、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点1. 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通过供求关系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方式。

2. 市场经济的特点:a. 价值规律:自由竞争下,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商品的稀缺性。

b. 个人自由选择:消费者在市场中享有自主决策权,可以根据个人偏好选择购买或放弃商品和服务。

c. 自由进出: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提高了市场的竞争性。

d. 创新驱动:市场经济通过竞争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率。

三、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因素1. 收入水平和个人喜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个人喜好是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2. 价格和替代品:商品价格以及可替代品的存在和价格水平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3. 信息和广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还受到信息和广告的影响,它们可以塑造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4. 社会和文化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如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地位等。

四、市场失灵和政府的角色1. 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经济中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如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需要政府干预。

2. 政府的角色: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节者,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规制市场、维护市场秩序等。

五、国内外市场经济案例分析1. 阿里巴巴的崛起:通过介绍阿里巴巴这一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崛起过程,展示市场经济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 亚马逊的市场策略:通过介绍亚马逊的市场策略,探讨市场经济中企业如何运用市场竞争来获得竞争优势。

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知识,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和消费者的角色。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2.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2.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教案
5、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
6、容易导致供求脱节及宏观经济比例重大失调。
问题:什么是市场经济?实行时间?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
教师总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问题主要交由企业和消费者分散决定。我们了解一下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
优缺点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含义
时间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市场调节的缺陷
1992年党的14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经过了以下历程
1992年,党的14大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02年党的16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7年党的17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科目
政治
课题
第二课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及手段;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知道市场体系的含义及分类;知道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掌握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市场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够针对市场调节的弊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过渡:出示粮票、布票、油票等图片,谈谈对于这些的认识。并讲讲爷爷奶奶时期的故事。
王爷爷:我那时刚刚参加工作不久,褂子只有两件,平时是脱了这件换那件。裤子只有两条,一条单裤,一条棉裤,单裤夏天穿外头,冬天当衬裤穿里头.
刘奶奶:那年头买猪肉要肉票;一听谁家的猪在嚎叫,全村人都涌过去想买猪肉。好在有肉票限制每家每户的分量,要不一年到头都吃不到猪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第九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学习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体特点明白得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腕运用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建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建议】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建国家的宏观调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体特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大体制度结合在一路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大体制度结合在一路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二、大体特点: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体标志。

B、以一起富裕为全然目标,最终实现一起富裕是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然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把坚持社会主义大体制度同进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体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大体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久远利益结合起来、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打算和市场两种手腕的优势,加倍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类手腕对国民经济进行调剂和操纵二、缘故:(1)增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一起富裕的要求,国家必需增强宏观调控。

(2)市场调剂不是全能的,市场调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短处。

单纯靠市场调剂会致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固,发生经济波动、经济混乱;收入分派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乃至致使两极分化。

国家增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剂的不足。

(3)在充分发挥市场调剂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进展3、目标:增进经济增加,增加就业,稳固物价,维持国际收支平稳4、手腕:(1)经济手腕: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打算,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阻碍和调剂经济活动的方法。

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区别。

3.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4.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区别。

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并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2.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所有制形式多样、竞争与合作并存等。

3. 对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区别通过一个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对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着重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市场调节和市场竞争,而计划经济则由国家统一安排。

4. 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教师通过课件或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包括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转型,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和挑战。

5. 案例分析: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案例中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并就其中的矛盾、利益平衡等问题展开讨论。

6. 总结与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要深刻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辅助手段:1. 课件或幻灯片:用于呈现图表和发展历程等教学内容。

2下综合实践主题三:市场经济行为观察电子教案

2下综合实践主题三:市场经济行为观察电子教案

2下综合实践主题三:市场经济行为观察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及其调节机制。

3. 能够分析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产量、质量等指标。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市场经济行为的能力。

2. 利用统计数据和图表,培养学生对市场经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市场经济的定义- 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2. 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及其调节机制- 供给与需求的概念- 供求关系的变化- 市场调节机制3. 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产量、质量等指标分析-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产量与成本的关系- 质量与市场竞争4. 案例分析:市场经济行为观察- 选取相关行业或企业案例,分析市场经济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撰写分析报告5. 统计数据和图表的应用- 收集和整理市场经济相关数据- 使用图表展示数据,进行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经济现象,引发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好奇心。

2. 讲授知识点- 采用PPT或板书,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特征、供求关系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 分配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市场经济行为。

4. 数据分析- 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市场经济相关数据,使用图表进行展示和分析。

5. 小组报告- 各小组代表汇报案例分析结果,分享数据分析成果。

6. 总结与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总结市场经济的关键点,并提供反馈。

四、作业与评估1. 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加深对市场经济行为的理解。

2. 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报告,综合评估学生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前,我国“硅谷热”(即高新技术 开发区、科技园)热遍全国。有关专家指 出,我国一些地方在某一点上可能有自己 的优势,但如果遍地开花,就无法形成在 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硅谷”。我国“硅谷” 遍地开花集中体现了市场调节具有 ()
A.开放性 C.盲目性
B.竞争性 D.滞后性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说明: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 上马生产彩电、冰箱的所谓“采 电热”、“冰箱热 ”;90年代 中期又出现“空调热”、 “VCD热”。因厂家瞄准的是 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 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 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 不成生产规模。
说明: 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
{①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环保、消 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
②不能让市场调节:如麻醉品、枪支弹药、
不健康的书刊等
2、市场的调节存在缺陷和弱点
{ ①自发性 ②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③滞后性
二、(有必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必要性: 2、含义:国 调节家和综控合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苹果成了伤心果,反映出市场调节具有 哪些缺陷? 案例说明,苹果的价格很高,导致不少 农民砍掉其他果树,改种苹果,体现了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的缺陷;后来苹果 供过于求,大量积压,价格直线下降, 体现了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的缺陷。
1、这一现象主 要说明市场调节 具有
()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开放性
◆含义:指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 系是平等的。
◆体现: ■ 身分平等; ■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2020/7/1
(2)竞争性
◆含义: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 竞争。
◆开展竞争: 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反不正 当竞争法》
◆竞争负效应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导致垄断,不利 于资源优化配置。
2020/7/1
(3)法制性
◆含义: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
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法规 进行。
◆法制的作用: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 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要求: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 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 也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0/7/1
2020/7/1
(矛盾)
人类需求的无 限性
(要求)
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计划
合理配置资源
(手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市场 价值
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
规律
市场经济。
2020/7/1
一、市场经济 (一)市场调节 2、资源的划分: (1)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水能,
都是以不断再生、循环利用的能源。 (2)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
盲目性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各自独立、分散
信息 不对

决策 盲目
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收入分配差距大
有利可图!
8元/ 公斤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做出决定,扩大生产
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导致
(几年后) 1元/ 公斤
供价 过格 无利可图于 下 求跌 挥泪砍树
价格剧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
么情况? 引发社会动荡! 危害人民健康!!
结论:有些经济行为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
用,它可能会使公民的健康,社会风气和社会治 安受到损害。
有利可图
不择手段、多多生产
无利可图
表现
无人问津,不生产或少生产
走私、盗版、假冒伪劣、见死不救
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表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发 性,为了利润不顾消费者利益,用三聚氰 胺蒙混检测。造成大量婴幼儿长出肾结石 的恶劣事故。
3、主要目标: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主要手段: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促进经济增长
(最主要目标)
2、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完美无缺吗?
2020/7/1
情景假设一:假如某处发生了严重的火灾,打
了119报警,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消防部门就会 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要救火先 拿钱来!
救火啊!救火啊!
结论:公共物品的消费是无法通过市场机制 调节实现的。
情景假设二:枪支、毒品、海洛因、不健康
书刊的高额利润如果由市场自由调节那会出现什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
2020/7/1
资源配置就是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社 会需要的领域、企业、部门,使资源 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产生最佳的效 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3、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1)计划:实施 (2)市场:满足市场需求
2020/7/1
二、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 制性、开放性。 (1)平等性
市场监管 行政执法
制定法规 质量监控
舆论监督
行业自律
(4)开放性
◆含义: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
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系在一 起。 ◆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要 求市场具有开放性。
◆要求:不但要优化配置国内资源,还要充 分利用国际资源。
2020/7/1
练一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
征是 ( )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2)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C
(3)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4)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5)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A.(1)(2)(3) B.(1)(2)(3)(4)
C.(1)(3)(5) D.(1)(2)(3)(4)(5)
思考:市场调节是不是万能的?
市场能调节的领域
第二课第一节了解市场经济
教学知识点
教学认知: 1、市场经济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3、国家宏观调控
4、市场活动必须遵守的交易原则 教学重点:市场活动必须遵守的交易
原则 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
2020/7/1
资源的概念
社会经济生活中人力、物力和财力 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可称为资源。
供求不平衡
价格变化
实现供求平衡
做出决定
导致结果: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说明: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
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 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 济波动和混乱;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 甚至造成两极分化,引起的社会矛盾,这将不 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教材P33页课堂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