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谨字篇教案3
《弟子规》——谨教学设计

弟子规谨教学目标读背《弟子规》谨(朝起早——最为丑),通过学习,了解并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能在成人的督促下,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习惯,学会做文明人。
培养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弟子规》“谨”中的部分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弟子规》“谨”中的规范条例坚持去做事做人。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温故知新二、调查导入,揭示课题1、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份小小的调查表。
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地填写。
2、学生填写。
3、把笔放下,下面我们来做个简单的统计,这六条都做到的举一下手,做到1-3条的有多少,做到4-5条的有多少,指一生回答。
4、从这张调查表上来看,有的小朋友呢做得比较好,有的小朋友呢还有些欠缺,大家别着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弟子规“谨”这个内容就是要告诉我们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板书课题弟子规谨(齐读课题)三、读通经文,朗读有味1、“谨”是谨慎、小心的意思。
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行为要谨慎,不可以放松、放任。
那它具体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2、生看多媒体动画3、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谨”的前半部分内容。
(多媒体出示经文内容)4、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部分内容,生字、难读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5、学生仔细读经文。
6、谁先来试试?你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7、学生试读。
8、读得字正腔圆,真好。
谁再来试试。
9、学生再读一遍。
10、吟诵古代诗词经典,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有节奏,读出味道来,请小朋友试着读读。
11、谁愿意读?这位同学读得真有味道,来我们学他的样子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四、理解经文,明白道理1、那“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译文,同桌讨论: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2、同桌讨论,再交流3、学生交流4、师根据板书小结(1)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谨“注重的是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新《弟子规-谨》教学设计

最新《弟子规-谨》教学设计最新《弟子规-谨》教学设计《弟子规---谨》教学设计商黎黎教学内容: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内容。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3、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预设目标: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可以做到——沉稳,小心,专注,谨慎,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朗读并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背诵所学的内容,并能根据所学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我们学习弟子规谨有一段时间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指名回答),在生活中你做到了哪些?(指名回答)看来同学们学到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板书:谨)二、学习第一组句子: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一)学习:缓揭帘,勿有声。
1、问:你在哪见过门帘?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在进门出门时是怎样掀开门帘的`?2、到底怎样掀开门帘才是有修养的行为呢?古人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出示:缓揭帘,勿有声。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学生齐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缓∕揭帘,勿∕有声4、自主探究:句中的“缓”和“揭”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5、结合你每天掀门帘的经验,探讨一下:为什么古人要求孩子要“缓揭帘,不要发出声响”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6、这话很有道理,我们就要记住,把它背下来。
(齐背,指背。
)7、根据句中“小心用物,不发声响”的涵义,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A、上课时,小刚开文具盒拿笔,发出噼哩啪啦的声响。
B、小明在家拉窗帘时,动作总是很轻柔。
C、王叔叔开出租车,他半夜回来从不乱按喇叭,进入楼道拿钥匙开门也是轻手轻脚。
D、小兰打扫卫生,挪动桌椅时,在地上拉,发出吱吱的叫声。
8、小结:我们无论在学校,在家里,在任何场所,言语动作都要放轻放缓,要沉稳,不可急躁、粗鲁,更不能妨碍别人。
小学校本课程_《弟子规》之《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弟子规-谨》十分钟微课教案教材分析:《谨》是《弟子规》的第三部分,共17句,204个字。
本节课选取了其中的6句,按顺序记叙了生活中的小事:起床、洗脸、吃饭、行坐等12件事,并规范了这些事的规则和礼仪。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文,并背诵经文。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能够明理,能指导日常行为。
3、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1、熟练地朗读经文。
2、理解经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1、背诵经文。
2、能根据经文的规则和礼仪规范自己的行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背诵核心价值观,引出《弟子规》,导出《谨》。
二、指导读正确1、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师范读。
4、自由练读。
三、指导读熟练(快乐诵读)1、教给快乐诵读方法:①带上手的动作。
(①②③)②带上头的动作。
③带上快乐的心情,用明朗欢快的节奏。
2、用喜欢的方式,带上快乐的心情去诵读。
四、讲解经文,渗透方法1、理解1、2句经文的意思。
①理解字的意思。
②联系生活、语境、上下文等理解经文的意思。
③概括经文的意思,增强珍惜时间,讲究卫生的意识。
④拓展延伸。
2、总结理解经文的方法:①根据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
②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根据语境联系生活理解句子的意思。
④查工具书理解字的意思,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也可以直接查工具书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运用方法,理解意思1、出示自学要求:①想一想:小组再交流3、4、5、6句经文的意思。
②说一说:说一说现实生活中存在的3、4句所描述的现象。
③演一演:演一演 5、6句所描述的动作。
2、学生分小组研讨,老师巡视,了解自学情况,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3、汇报自学成果,相机指导规则礼仪①“对饮食……”指导健康饮食和餐桌礼仪。
②“年方少……”指导认识危害,防微杜渐。
③“步从容……”指导表演,认识意义,规范举止。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谨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谨【篇一: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总叙》一、活动内容:弟子规,圣人训。
守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二、教材分析:总叙《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教导学生弟子的本分。
三、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理解总叙含义。
2、学习诵读弟子规。
四、活动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五、活动准备: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弟子规》音视频。
六、活动过程(一)教师讲述故事“百孝善为先”,引出《弟子规》总叙内容。
(二)教师出示大范例,讲述《弟子规》总叙内容,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叙含义。
(三)提问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1、教育幼儿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2、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朋友相处要有爱心,并且要亲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以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其它有益的知识本领的道理。
(四)幼儿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弟子规》p1,感受经典美好的韵律感。
(五)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的总叙,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顺父母,回家之后,每一位小朋友都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一、活动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材分析:入则孝这节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懂得感恩之心。
三、活动目标: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四、活动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五、活动准备:《弟子规》教材,音视频活动过程:(一)复习:弟子规——总叙,齐声背诵。
(二)授新课。
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问好。
孝道是我们应有的美德,那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出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谨教案

弟子规谨教案弟子规谨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 学习《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四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故事:一个玩笑、抱憾终身;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幼儿朗诵)幼儿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二)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故事引入:一个玩笑抱憾终身2、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幼儿欣赏。
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本小节内容。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三、幼儿学念“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打节奏读。
4.分组赛读。
四、巩固学习师幼一起朗读学过的《弟子规》。
弟子规谨教案「篇二」一、教学内容弟子规关于诚信的有关内容“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教材分析诚信是金,《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闻过则喜是其中心内容,漂亮话、奉承话往往害人害己。
要做一个谦虚的人。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谦虚使人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正直的人才愿意与你结交。
三、教学目标1、了解这段文字的含义2、学做闻过则欣的人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一个姓徐的男子美,有一天他故意问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他的妻子回答:“当然是你美了”。
他又去问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他的小妾说:“当然是你美了”。
他又去问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他的朋友回答说:“当然是你美了”。
小学语文三年级国学《弟子规 谨》教案

2)诵读《弟子规·谨》:①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指读②男生读上句,女生接下句③学生拍手读,读得好的到前面读。④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也可以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或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活动三:总结升华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老师总结:原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自身形象。只要我们做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成为一名举止文雅的小学生,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教师活动
活动一:
1.学生畅言自己的收获
2.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二:
1.学生用不同方式熟读“经典要义”1)自己读2)指名读3)开火车读
4)师生齐读
2.了解《弟子规·谨》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说
2)学生通过合理推理的方式进行理解
3.尝试背诵
1)小组合作,练习背诵
2)师生互动背诵
3)全班一起背诵
4.小结
1)学生举手交流自己平时的做法
2)老师补充说明《弟子规·谨》的意思,可以师生对答的方式(老师说一句《弟子规·谨》的意思,学生猜猜是哪一句《弟子规·谨》。)
3.尝试背诵
1)小组合作,练习背诵。
2)师生互动,考考你:①老师考学生②学生考老师。
3)全班拍手背
4.小结:小朋友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谨》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谨》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板书
设计
弟子规·谨
良好习惯
生活礼仪
教学
后记
小学语文三年级国学《弟子规谨》教案
学科
国学
单元
第二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诵读《谨》中的四句话。
2、学生能够简单了解《谨》中四句话的意思,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3、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诵读《谨》中的四句话,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谈感受、做内省。
2、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谨》中的内容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弟子规》音乐2、引入:在,《弟子规》的音乐声中,开始我们这节课。
孩子们来到这里上课,着装整齐,坐姿端正,这是有礼仪的表现,今天,请大家和我继续习礼仪。
二、教学内容(一)惜时情景一:喜羊羊按时起床,懒羊羊呼呼大睡。
师过渡:《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风靡全国,这节课我把他们也请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听,早晨六点的闹钟准时响起(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1、生观察回答2、师:这就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3、生练读4、指名读5、男女pk6、齐读7、在“对待时间”上,你知道哪些知识呢,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交流:1、珍惜时间的故事,名言警句,古诗词或是谚语。
(注意:教师评价)2、珍惜时间的生活小事3、不珍惜时间的生活小事8、总结:相信大家一定会成为“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二)饮食情景二:播放懒羊羊挑食及暴饮暴食。
师过渡:吃饭喽(点击视频),干草懒羊羊不爱吃,美味佳肴才是它的最爱,它大口大口享受美味,“好饱啊,肚子都要被撑到破了。
哎呦哎呦,我的肚子好痛啊。
”懒羊羊被送进了医院。
1、你想到了什么?2、生汇报喜羊羊:不挑食,什么饭菜都吃。
懒羊羊:挑食,不爱吃干草。
而且喜欢吃的食物大吃,特吃,不喜欢的食物不吃。
2、师:喜羊羊送给懒羊羊一句话“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3、指名读4、拍手读5、师:懒羊羊出院了,也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大餐,请大家慢慢品尝。
你都吃了些什么?你没有吃什么?大家说说,他这样做合适吗?(不合适)那应该怎么做呢?请你(挑食的孩子)读一读吧。
弟子规谨教案

弟子规谨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谨慎和自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教育意义。
2. 谨慎和自律的重要性。
3. 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弟子规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主体:1. 分组阅读和讨论弟子规的具体内容,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
2. 引导学生分析每条规则的意义和作用,以及遵守这些规则的好处。
3. 强调谨慎和自律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中的作用。
4.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弟子规的经验和感受。
5.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1. 回顾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教育意义。
2. 强调谨慎和自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遵守弟子规中的规范,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感受。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弟子规中的情境,加深对其中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记忆。
3. 配合学校的品德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评价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表达,评估其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资源:1. 弟子规的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得到提升?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内容:《弟子规》之“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活动目标:
1.理解“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四句话的含义。
2.懂得借他人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及时归还。
活动准备:动画课件、书、日历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课件引入主题
1.教师播放动画课件,幼儿观看。
2.幼儿讨论动画内容。
3.请幼儿说说对两个人行为的看法。
4.教师小结:要借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这是讲信用、有礼貌的表现。
二、学习弟子规之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1.教师念弟子规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2.幼儿学念
3.教师纠正幼儿发音,引导幼儿能连贯的朗读出来。
三、理解弟子规之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1.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我们读的四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幼儿根据学年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
3.教师解释这四句话的含义: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对,看动画时也很认真理解内容。
这四句话的意思,除了告诉我们当人家借东西给我们之后要心存感激,因为这是人家在帮助你。
所以,当我们确定哪个时间要还时,一定要写在日历或记事本上,以免忘记,当你每次借人家东西时都那么谨慎时,往后再借东西时,人家也会很欢喜的把东西借给你了。
4.幼儿复习一次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并用完整的语言解释四句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要借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这是讲信用、有礼貌的表现。
当我们确定哪个时间要还时,一定要写在日历或记事本上,以免忘记,当你每次借人家东西时都那么谨慎时,往后再借东西时,人家也会很欢喜的把东西借给你了。
四、游戏:借物品
1.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物品,请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你会怎样向别人借东西。
2.教师提供:书、玩具、文具
3.幼儿进行情景游戏
4.其他小朋友进行评价,说不完整的可以补充,说得完整发一份小礼物。
五、教师进行活动总结
教师:今天小朋友都通过弟子规懂得了要借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这是讲信用、有礼貌的表现。
我们还要把这个讲信用、有礼貌的好品格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