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QCT235-200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消声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235-200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消声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4
测量方法
三种测量方法:试验室测量方法、现场测量方法和消声器 表面辐射噪声测量方法。 消声器性能的全面评价应以试验室方法为准,主要评价量 为A、C计权声压级插入损失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率损失比。
测量未加消声器的排气噪声时,应加装和消声器长度相同, 管径和排气管相同的空管。 主要介绍试验室测量方法: 4.1 测量内容,主要测量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和功率损失比。
4.2 先对内燃机及辅助设备噪声进行屏蔽。在最大净功率工况 下测量不带消声器和带消声器的排气噪声的声压级和内燃机 的功率。进行两次测量,其测量结果差值应小于2dB。测量 结果均应记录,数据处理进应取两次平均值。消除大气条件 和其它因素影响所产生的误差,上述测量应在一次试验中进 行,停车时间应不超过30min。 4.3 测量声压级时,应使用声级计的“慢”档测量。并读取声 级计指针在观察周期内的平均值。
式中: Γ —功率损失比; P1—不带消声器带空管时的内燃机功 率,kW; P2 —带消声器后内燃机功率,kW。
检测设备
3.1 在试验室测量中,内燃机应按GB/T5363中规定的标定工 况,即在标定功率和相应转速下稳定运转。油温、水温 (风温)达到稳定时方能进行测量。对车用内燃机等,可 根据使用要求在不同工况时进行测量,并在报告在予以说 明。
3.2 内燃机排气系统(包括消声器、管道)的长度,管径及形 状要接近其实际使用情况。 3.3 除排气噪声外,其它噪声均作为测量时的背景噪声,测 量噪声与背景噪声声压级之差值应在10dB以上,若测量噪 声与背景噪声声压级之差在3dB以下,则应对背景噪声声源 采取措施后,再进行测量。在3dB~ 10dB之间应进行修正。
QC/T235-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消声器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1、目的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

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

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

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

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

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D=2 √Q/(πV) (1)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

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º,以大于120º为宜。

国内汽车消声器行业标准

国内汽车消声器行业标准

国内汽车消声器行业标准1.0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消声器(以下简称消声器)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M类和N类机动车辆。

2.0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B/ 13365-1992 机动车排气火花熄灭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T 524-1999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3 术语3.1 排气消声器排气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地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

注:发动机排气消声器一般包括从消声器开始的整个消声器部件,不包括发动机排气歧管和排气管。

3.2 插入损失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置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声功率级之差。

符号:D;单位:dB;注:在通常情况下,管口大小、形状、声场分布保持近似相同,这时插入损失就等于在给定测点处装置消声器前后声压级之差。

插入损失按下式计算: D = L1-L2式中:D-插入损失,dB;L1-不带消声器带空管的排气噪声A、C声压级或带声压级,dB (基准声压值为:20μPa)L2-带消声器后的排气噪声A、C声压级或频带声压级,dB(基准声压值为:20μPa)3.3 功率损失比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发动机在标定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的百分比。

符号:r 功率损失比按下式计算: r=P1-P2÷P1X100%式中:r -功率损失比;P1-不带消声器带空管时的发动机功率,kW;P2-带消声器后发动机功率,kW;发动机功率P1、P2的测量按QC/T 524进行。

3.4 排气背压按QC/T 524设置排气背压测量点(离发动机排气管出口或涡轮增压器出口75mm处,在排气连接管里测量,测压头与管内壁平齐),当分别带消声器和带空管时,测点处的相对压力值之差。

符号:ΔP,单位:kPa。

轿车排气系统设计要点

轿车排气系统设计要点

轿车排气系统设计要点1.排气消声器容积一般为发动机排量的10倍以上,不然达不到好的消声效果2.光有容积还不够,排气系统的扩张比还必须大于15,即排气管的截面积必须小于主消截面积的1/15,不然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3.排气管的直径随排量的不同而有粗细不同,一般1L左右的发动机管径在35~38左右,1.6L的约为40或更大些,排量更大些的管子可能更大点,不过最大到50吧(猜测)管子太小气流速度太大,阻力也大.而太大了也不大合适,相应的扩张比就小了,而且受空间制约.再者浪费材料.4.排气系统弹簧螺栓拧紧力矩一般为50~705.消声器连接法兰最好能用球面法兰,可以适应各段排气管的相对转动而保持很好的密封.国标对排气系统的密封性要求为30L/min,比较宽松点,做的好的一般都是10L/min6.消声器的截面形桩最好做成筒形,加工简单经济实惠,截面构成的取消最好能保证倒角在50以上,不然倒角太小废品率太高.7.排气管路应适当做长点以满足消声性能,不过转弯需圆滑,不能让气流阻滞.排气管弯曲半径一般为至少要大于管直径的1.5倍,不然也是废品多多.8.消声器壁后厚一般为0.8,管子壁厚也查不多,高档车管子能厚一点能达到1或者1.2mm9.消声器材质量一般选用中档的3.04不锈刚,材料不太贵防锈效果还可以,排量2L以上的用的材料应该要好些,不过没有具体测过10排气系统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其严重影响整车的NVH特性.设计排气系统的外形后应进行排气挂钩的设计.一般用的应该是MSCNASTRAN软件.需要用到有限元分析.挂钩点设计好后,还需要进行车身对应挂钩点的声学灵敏性设计,这个就更专业了。

至今不会,也不知道咋分析.设计好这2个以后还需要对各橡胶吊挂的刚度进行计算,根据整车的间隙要求设计合理的大小和刚度直.(1)-吊挂位置安排要考虑整个排气系统,和扰性节(长度,刚度等)放置位置很有关系(2)-那些小孔很多是用来排水的,壳体两层的时候,排水孔用来排除积水,防锈效果好。

高压排气放空噪声及消声设计

高压排气放空噪声及消声设计

( )对周 围环境造 成强烈污染 此前该厂 曾治理过 排空 A+ 噪声 + 由于 治理 者不懂排气放 空消声技术, 安装 了通 常的 阻性 消声器 , 果根本不 消声 。需 重新设计消声器 。 结 对 此, 我 们仍采 用 节 流降 压与 小 孔喷 注复 合 消青 器 。这里 的排放 压力 较 低, 只有 0 . + 只设一 级节 故
7优 异 的 降 噪 效 果 。
定很 高 实测 的几处排气放 空噪声声级如表 1 所列 。
表 1 石 化 企 业 实 刮 排 气放 空 噪 声 级
关键 词 喷注 噪 声 节流 降压 小孔 喷注 消 声器
高 压排 气放 空噪 声在 石化 厂中经 常 出现 。 许 多设 备 或容器 上作 压力很 高 , 据 生产 工艺 的要求 , 时要 根 有
在石化企业 中,实施排 气放空 的设备压力 常高达数
Ⅶ )或 数十 M a 根据 阻塞喷 注的压力关 系, 空噪声必 a P 放
式中 G、 P 分 别为 排放 空气体 的重 量流量 、 V、 节 流 前 气体 的 比容 及压 力 ,t l 为修正 系数 。 - 得出第 一级 节流板 通 流面 积后 ,逐级 除 q ,便得 到 后各级 的通 流面 积 ,再 由面 积确定 孔径 和孔 心距 ,
4 参考 文献
l 石化 噪声 防 治中 心 编 石 化 噪 声 防 治文 集 ,99 19
2 M. Lg ti , r S c 9 4 A) l 2 2 J i hl Po R h l c o 15 ( , 2
最外 层采 取小 孔 喷流 。 这外 层 既作 为最 后 一级 节流 降 压层 + 又具 有小孔 移频 消声功 能 。 只要 配合得 当, 可取
3 设计 应 用实例 近 几年 , 们在十几 个 厂 、 百余 处排气 放 空 口设 我 二 计安 装 了各 种形 式 的放 空 消声 器, 都取 得 了显 著 的消 声效果 。以下 简述几 个实例 。 31 3 . 0万 t 成氨 装置放 空 消声 器 合 大 化集 团公 司年 产 3 万 t 0 合成 氨 装置 原进 口设备 中带 了一 批排气 放 空消声 器 , 经过 2 0余年 的运 行, 的 有

空调送排风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空调送排风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空调送排风系统设计规范要求1、设有机械通风系统的房间,人员所需新风量应同时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2、规范强制要求单独设置排风系统的情况有以下五种:(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时;(2)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更大或腐蚀性的混合物、化合物时;(3)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聚积粉尘时;(4)散发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5)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单独房间或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

此外垃圾房、卫生间等有异味的房间区域及浴室(含桑拿房)等宜单独设置排风系统,整个系统不宜与其他系统有连通,包括其接室外排风口处的静压箱均不宜与其他系统共用。

3、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2)应低于排风口;(3)进风口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带时,不宜小于1m;(4)应避免进风、排风短路。

4、厨房和卫生间全面通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3次/h,且一般采用直流式通风。

5、考虑到北方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为避免厨房补送风温度过低造成室内温度过低,宜充分考虑对厨房冬季补送风做加热处理。

且为保证厨房负压状态,一般情况下补送风量宜按排风量的80%至90%考虑。

6、厨房排风管的水平段应设不小于0.02的坡度,坡向排气罩。

罩口处应有相应排油污设置措施。

7、厨房冷藏室制冷机的冷凝器即散热部分应直接向室外非空调区域排风散热。

8、电视卫星机房、弱电机房等长期不间断使用的单冷房间宜选用单冷分体空调。

9、通风与空调系统的风管,宜采用圆形、扁圆形或长、短边之比不大于4 的矩形截面,其最大长、短边之比不应超过10。

金属风管的尺寸应按外径或外边长计;非金属风管应按内径或内边长计。

10、对于风系统深化设计时,在标高及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风管尽量取方形。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应符合下列要求:(1)公共建筑中干管宜取5m/s~5m/s,不应超过8m/s;支管宜取3m/s~4.5m/s,不应超过5m/s;支管上接出的分支管宜取3m/s~3.5m/s,不应超过6m/s;通风机入口宜取4m/s,不应超过5m/s;通风机出口宜取5m/s~10m/s,不应超过11m/s 。

消声设备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消声设备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消声设备工程施工规范标准一、总则为确保消声设备工程施工质量,提升环境噪声控制效果,保障人员的生产生活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建设、工矿企业、交通基建等领域的消声设备工程施工。

二、施工前准备2.1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测,根据环境噪声源的特点和要求制定消声设备工程施工方案。

2.2 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生产计划,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2.3 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消声设备的施工要求和安全生产规定。

2.4 施工前,应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场地平整,无障碍物影响施工。

2.5 施工前,应对施工设备和工具进行检验和保养,确保施工设备和工具的正常使用。

三、施工操作3.1 施工人员应按照消声设备工程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3.2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3 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的达成。

3.4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的归档。

3.5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四、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4.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工序和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质量。

4.3 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消声设备工程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4 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经验总结。

五、施工安全5.1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

5.2 施工现场应配备完善的消防器材和急救设备,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5.3 施工现场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4 施工现场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六、施工文明6.1 施工现场应做好环保工作,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消声系统设计技术规目录一、主题与适用围1、主题2、适用围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称说明及功用三、设计应用1、设计规则和输入2、设计参数的设定2.1 尺寸及重量2.2 排气背压2.3 功率损失比2.4 净化效率2.5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2.6 插入损失及传递函数2.6.1 插入损失2.6.2 传递函数2.7 尾管噪声2.8 定置噪声2.9 振动3、系统及零部件的设计3.1 系统布置3.1.1 布置原则3.1.2 间隙要求3.1.3 吊钩位置的选取3.1.4 氧传感器孔的布置3.2 消声器的容积确定3.3 排气管径的选取3.4 消声器3.4.1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 3.4.2 消声器部结构3.5 补偿器3.5.1 波纹管3.5.2 球形连接3.6 橡胶吊环3.7 隔热部件3.8 材料选择3.8.1 排气管、消声器组件3.8.2 消声器外壳体四、参考文献列表一、主题与适用围1、主题:本指南规定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系统匹配,零部件设计。

2、适用围:本指南适用于装汽油M1、N1类车的排气消声系统设计。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成说明及功用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消声装置、隔热部件、弹性吊块等。

一般地,排气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功用:(1) 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的排出;(2) 由于排气门的开闭与活塞往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呈脉动形式,排气门打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气体和声波在管道中摩擦也会产生噪声,因此在排气系统装有排气消声器来降低排气噪声;(3) 降低排气污染物CO,HC,NOX 等的含量,达到排气净化的作用;典型的排气消声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三、设计应用1、设计规则和输入:1.1 排气系统能很好的将废气顺畅排出,满足发动机的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1.2 排气系统设计能满足现行中华人民国法规要求,具体如下:QC/T57-1993 汽车匀速行使车噪声测量方法GB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制QC/T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QC/T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GB1495-2002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QC/T58-93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测量方法GB18352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4365-93 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GB/T4759-95 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1.3 排气系统零部件必须能经受1000℃的高温要求以及气流冲击,并保证排气系统可靠性达到10万公里或者三年(先到者为准)的要求,并要求在三包期插入损失不得减少6dB(A)以上,功率损失不得增加3%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气消声系统设计技术规范目录一、主题与适用范围1、主题2 、适用范围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称说明及功用三、设计应用1 、设计规则和输入2 、设计参数的设定2.1 尺寸及重量2.2 排气背压2.3 功率损失比2.4 净化效率2.5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2.6 插入损失及传递函数2.6.1 插入损失2.6.2 传递函数2.7 尾管噪声2.8 定置噪声2.9 振动3 、系统及零部件的设计3.1 系统布置3.1.1 布置原则3.1.2 间隙要求3.1.3 吊钩位置的选取3.1.4 氧传感器孔的布置3.2 消声器的容积确定3.3 排气管径的选取3.4 消声器3.4.1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3.4.2 消声器内部结构3.5 补偿器3.5.1 波纹管3.5.2 球形连接3.6 橡胶吊环3.7 隔热部件3.8 材料选择3.8.1 排气管、消声器内组件3.8.2 消声器外壳体四、参考文献列表一、主题与适用范围1、主题:本指南规定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系统匹配,零部件设计。

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装汽油M1 、N1 类车的排气消声系统设计。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成说明及功用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消声装置、隔热部件、弹性吊块等。

一般地,排气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功用:(1) 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的排出;(2) 由于排气门的开闭与活塞往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呈脉动形式,排气门打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气体和声波在管道中摩擦也会产生噪声,因此在排气系统装有排气消声器来降低排气噪声;(3) 降低排气污染物CO,HC,NOX 等的含量,达到排气净化的作用;典型的排气消声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三、设计应用1、设计规则和输入:1.1排气系统能很好的将废气顺畅排出,满足发动机的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1.2排气系统设计能满足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要求,具体如下:QC/T57 - -1993汽车匀速行使车内噪声测量方法GB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制QC/T631-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QC/T630—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GB1495 - -2002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QC/T58 - -93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测量方法GB18352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4365-93 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GB/T4759-95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1.3排气系统零部件必须能经受1000 C的高温要求以及气流冲击,并保证排气系统可靠性达到10 万公里或者三年(先到者为准)的要求,并要求在三包期内插入损失不得减少6dB(A)以上,功率损失不得增加3% 以上。

1.4 排气系统必须满足顾客对噪声的要求,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应有足够的消声量,同时力求避免产生气流再生噪声。

1.5 消声器在满足消声量的前提下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和维修,有一个较好的价格性能比。

除消声器几何尺寸和管路走向应符合装车的要求外,消声器的尾管应美观大方,表面装饰应与车的总体造型相协调。

2 、设计参数的设定2.1 尺寸及重量尺寸和重量需根据产品所要达到的性能要求以及底盘空间位置来确定,但是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尽量小为最好。

2.2 排气背压排气背压指发动机装上整套排气系统后,按QC/T524-1999 设定测点测得的压强(离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或涡轮增压器出口下游75mm 处,在排气连接管里测量,测压头与管内壁齐平,误差不大于± 0.2kPa)。

排气背压越高,排气阻力越大,充气效率也就越低,发动机功率、扭矩损失也越大。

一般来说,考虑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要求,会对排气系统提出一个具体的排气背压要求。

对自然吸气发动机,排气背压一般设定在30± 5kPa 。

对增压发动机,排气背压一般设定在40 ± 10kPa 。

一般认为消声器的压力损失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局部压力损失;二是管壁沿程摩擦阻力损失,两者都是由于流体运动时克服粘性切应力作功引起的。

局部阻力损失发生在消声器内收缩、扩张等截面突变的地方,大小取决于局部结构型式、管道直径和气流速度,与消声器截面扩张比有关,即m=s2/s1 沿程阻力损失发生在消声器管道壁面,其大小取决于管壁粗糙度及气流速度V 的大小,而管道直径和气流速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管径的选取至关重要。

所以,通常排气系统应该尽可能地设计成简单的走向,而避免过度弯曲的形状。

2.3 功率损失比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发动机在标定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值的百分比。

丫斗(P1 —P2 ) / P1] X 100 %对于丫值,QC/T 631 —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规定为<8 %,我们一般设定为<5%。

2.4 净化效率根据尾气排放标准的要求,一般要求排气系统对发动机排气的净化率(净化前后排气的污染物HC、CO、NOx 含量之比)要求在90% 以上。

2.5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需满足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规规定要求,其具体测量方法和限值见GB1495 —2002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和QC/T 58 —93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是一个整车噪声衡量标准,影响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的因素主要有三/ 四个:发动机本体噪声,进气系统噪声、排气系统噪声和车胎-路面摩擦噪声,并且将来车胎-路面摩擦噪声会越来越重要。

各系统在满足各自的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更好的噪声水平。

现行标准规定2005.1 月以后生产的M1 类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是74dB(A) ,以下几点要特别说明:1 、M1 类汽车如果装用直喷式柴油机,其限值增加1dB(A) ;2、对于越野汽车,其最大总质量大于2t,如果额定功率v 150kW,限值增加1dB(A),如果额定功率》150kW,限值增加2dB(A)。

3、M1类汽车,变速箱前进档多于四个,P> 140kW , P/GVM >75kW/t ,并且用第三档测试时其尾端出线的速度大于61km/h ,其限值增加1dB(A)通过噪声在汽车产品开发中非常重要,针对不同的市场,要达到不同的通过噪声标准,所以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就必须要确定通过噪声的目标值。

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几年的规定变化,这方面可参照欧美法规,欧共体的标准是最严格的,不远的将来汽车通过噪声标准可能为71dB(A) 。

2.6 插入损失以及传递函数:2.6.1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置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声功率级(或者声压级)之差。

D = L1-L2对于D值,由于各发动机的噪声水平以及整车类型不同,所以插入损失的目标值也不同。

QC/T 631 -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规定为>28dB ,JB/T5081-91 《中小功率柴油机消声器技术条件》规定功率损失在小于5% 时,插入损失应》25dB。

我们要求在发动机各个转速下的插入损失均大于32dB。

与传递损失只考虑消音元件本身不同,插入损失是考虑一个系统。

也就是说除了消音元件本身外,插入损失还包括了声源和出声口(如进气口和排气尾管)的声学特征,因此这种方法是描述整个系统消音效果的最佳表达方式。

2.6.2 传递函数:排气系统传递函数是指空气介质传播所引起的声功率的差值,传递损失没有包括声源和管道终结端的声学特性,它只与自身的结构有关。

在评价单个消音元件的消音效果或者初步评估系统的消音性能时,通常用传递损失。

传递损失是评价消音元件消音效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图2排气系统由排气管,畐叶肖声器、主消声器组成,如果有三元催化器,贝S应该同时带上;激励体声源(能发出频率为20Hz —20000Hz的声源)放置于排气管的入口端,并用橡胶管与排气管相连。

参考麦克风放置与前端橡胶管上,并在内部接受体声源发出的声功率级;接收麦克风放置于消声器的尾部,接收经过排气系统传递后的声功率级;对于传递函数的目标值,根据整车对噪声水平的要求,其设定值也不相同,一般的,我们设定按图3 :图3图中红线为传递损失的限值,在每个频率下的传递函数的值均在红线下部根据整车的噪声水平和发动机的类型不同,可对该红线位置进行调整。

2.7尾管噪声(三档节气门全开加速)排气系统尾管噪声是衡量排气系统消声效果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

尾管噪声的测量方法见图4 :图4尾管噪声的目标设定如下:在急加速和急减速的情况下,整车载荷为70KgX2,按上述方法进行测量的尾管噪声见图5 :当发动机转速为1000-2000rpm时,噪声值为82dB(A),当发动机转速为5000rpm 时,噪声值为92dB(A),当发动机转速为6000rpm 时, 噪声值为97dB(A)。

在急加速和急减速的情况下,整车载荷为70KgX2 ,按上述方法进行测量的二阶尾管噪声见图6,四阶尾管噪声见图7 ,六阶尾管噪声见图8,八阶尾管噪 声见图9。

1000 20005000 6000 (rpm)dB2 02■■ ■ ■图6图8图9对于以上尾管噪声曲线,可以根据不同车型所要达到的噪声水平的不同进行调整。

2.8定置噪声定置噪声限值按国标 GB16170 —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制》执行,我们 要求定置噪声W 85dB(A)。

试验方法按国标 GB14365-93《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芦压 飯别发訥机转寥进行;定置是指车辆不行使,发动机处于空载运转状态,定置噪声可评价、检查机动车辆的排气噪声水平,不能表征车辆行使最大噪声级。

2.9振动排气系统一端与发动机相连,一端通过挂钩与车体相连。

发动机的振动传递给排气系统,然后在通过挂钩传给车体。

车体的振动通过座椅、方向盘和地板直接传给顾客,同时车体的振动也会幅射出去,在车内产生噪声,所以控制传到车体的力是排气系统振动控制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排气系统的振动源主要有四个:发动机的机械振动、发动机的气流冲击、声波激励和车体的振动,车体的振动传递方向与前面三种相反,车体振动会通过挂钩传递到排气系统,这种传递会逆向传递到发动机,从而加大了发动机的振动。

为了控制排气系统的振动,在进行排气系统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避免与整车固有频率范围重合,应尽量做到差距越大越好,一般地,车身固有频率在25Hz —34Hz之间,因此排气系统振动频率不能设计在这个范围内。

2、在设计排气系统时,要使得其模态越少越好。

如果模态太多,那么系统某些频率很容易被激励起来,振动容易被传递到车体。

通常排气系统应该尽可能地设计成一条直线,而尽量避免弯曲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