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导学案:2.3.1空间直角坐标系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学案1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中数学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学案 新人
教A 版必修2
学习目标: 能通过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得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建立方法、以及空间的点的坐标确定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
难点: 通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确定空间点的坐标
学习过程
一、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先阅读教材134—135页,然后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独立规范作答。
2、、把学案中自己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解题本,多复习记忆。
三、交流互动
问题1:什么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什么是坐标平面?坐标轴?
问题2: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问题3:空间一点的坐标如何表示?
问题4:原点O 的坐标是什么?
探究: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的确定过程。
典型例题:
例题:在长方体'
'''C B A D OABC -中,,3=OA ,4=OC ,2'=OD 写出''',,,B A C D 四点坐标.
四、达标检测 1.练习:P136 1, 2
2. 已知M (2, -3, 4),画出它在空间的位置。
五、归纳总结
1.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的确定过程. 2.有序实数组;
六、作业布置
课本P136 3 138页B组3题
七、课后反思。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2)

第一课时 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通过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得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建立方法、以及空间的点的坐标确定方法。
教学重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教学难点:通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确定空间点的坐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点的坐标的确定过程、表示方法?2.讨论:一个点在平面怎么表示?在空间呢?二、讲授新课:1.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OBCD D A B C -是单位正方体.以A 为原点,分别以OD,O ,A ,OB 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 轴.y 轴.z 轴。
这时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1)叫做坐标原点 2)x 轴,y 轴,z 轴叫做坐标轴. 3)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面。
2. 右手表示法: 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时,可能形成的位置。
大拇指指向为x轴正方向,食指指向为y 轴正向,中指指向则为z 轴正向,这样也可以决定三轴间的相位置。
3.有序实数组1).间一点M 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 y z 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 y z 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 x y z (x 叫做点M 的横坐标,y 叫做点M 的纵坐标,z 叫做点M 的竖坐标 思考:原点O 的坐标是什么?讨论: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的确定过程。
3).例题1:在长方体,,,,OBCD D A B C -中,,3,4, 2.OA oC OD ===写出,,,,,,D C A B 四点坐标.(建立空间坐标系→写出原点坐标→各点坐标)讨论:若以C 点为原点,以射线BC 、CD 、CC 1 方向分别为ox 、oy 、o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各顶点的坐标又是怎样的呢?(得出结论:不同的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所得的同一点的坐标也不同。
)4.练习:V-ABCD 为正四棱锥,O 为底面中心,若AB=2,VO=3,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确定各顶点的坐标。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4.3空间直角坐标系学案含教学反思

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1&4.3.2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新知初探]1.空间直角坐标系(1)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定点引三条两两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x 轴、y 轴、z 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2)相关概念:点O 叫做坐标原点,x 轴、y 轴、z 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 平面、yOz 平面、zOx 平面.2.右手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 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 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 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3.空间一点的坐标空间一点M 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 ,y ,z )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 ,y ,z )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 (x ,y ,z ).其中x 叫点M 的横坐标,y 叫点M 的纵坐标,z 叫点M 的竖坐标.[点睛]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画法(1)x 轴与y 轴成135°(或45°),x 轴与z 轴成135°(或45°).(2)y 轴垂直于z 轴,y 轴和z 轴的单位长相等,x 轴上的单位长则等于y 轴单位长的12.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点P (x ,y ,z )到坐标原点O (0,0,0)的距离 |OP |= x 2+y 2+z 2.预习课本P134~137,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2)任意两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间的距离 |P 1P 2|=x 1-x 22+y 1-y 22+z 1-z 22.[点睛] (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类比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只是增加了对应的竖坐标的运算.(2)空间中点坐标公式:设A (x 1,y 1,z 1),B (x 2,y 2,z 2),则AB 中点P ⎝⎛⎭⎪⎫x 1+x 22,y 1+y 22,z 1+z 22.[小试身手](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Oz 平面内的点的坐标一定是(a,0,c )的形式( )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1,3,2)关于yOz 平面的对称点为(-1,3,2)( ) 答案:(1)× (2)√ (3)√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5)与Q (3,-4,-5)两点的位置关系是( ) 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xOy 平面对称 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A 点P (3,4,5)与Q (3,-4,-5)两点的横坐标相同,而纵、竖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两点关于x 轴对称.3.空间两点P 1(1,2,3),P 2(3,2,1)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P 1P 2|=-22+02+22=2 2.答案:2 2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求法[典例]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D 1D ,BD 的中点,G 在棱CD 上,且CG =14CD ,H 为C 1G 的中点,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E ,F ,G ,H 的坐标.[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点E 在z 轴上,它的x 坐标、y 坐标均为0,而E 为DD 1的中点,故其坐标为⎝⎛⎭⎪⎫0,0,12.由F 作FM ⊥AD ,FN ⊥DC ,垂足分别为M ,N ,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FM =12,FN =12,故F 点坐标为⎝ ⎛⎭⎪⎫12,12,0.点G 在y 轴上,其x ,z 坐标均为0,又GD =34,故G 点坐标为⎝ ⎛⎭⎪⎫0,34,0. 由H 作HK ⊥CG 于K ,由于H 为C 1G 的中点. 故HK =12,CK =18,∴DK =78,故H 点坐标为⎝ ⎛⎭⎪⎫0,78,12.(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如何建系才能使点的坐标简单、便于计算,一般是要使尽量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2)对于长方体或正方体,一般取相邻的三条棱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求某些与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即将坐标转化为与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同时要注意坐标的符号,这也是求空间点坐标的关键.[活学活用]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AB |=12,|AD |=8,|AA ′|=5.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 为坐标原点,射线AB ,AD ,AA ′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解:因为|AB |=12,|AD |=8,|AA ′|=5,点A 为坐标原点,且点B ,D ,A ′分别在x 轴、y 轴和z 轴上,所以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 (0,0,0),B (12,0,0),D (0,8,0),A ′(0,0,5).点C ,B ′,D ′分别在xOy 平面、xOz 平面、yOz 平面内,坐标分别为C (12,8,0),B ′(12,0,5),D ′(0,8,5).点C ′在三条坐标轴上的射影分别是B ,D ,A ′,故点C ′的坐标为(12,8,5).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应用[典例] 已知点M (3,2,1),N (1,0,5),求: (1)线段MN 的长度;(2)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解] (1)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线段MN 的长度|MN |=3-12+2-02+1-52=26,所以线段MN 的长度为2 6.(2)因为点P (x ,y ,z )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有下面等式成立:x -32+y -22+z -12=x -12+y -02+z -52,化简得x +y -2z +3=0,因此,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x +y -2z +3=0.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线段长度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活学活用]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4,M 为BC 1的中点,N 为A 1B 1的中点,求|MN |.解:如图,以A 为原点,AB ,AC ,AA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4,0,0),C 1(0,4,4),A 1(0,0,4),B 1(4,0,4). 因为M 为BC 1的中点, 所以由中点公式得M ⎝⎛⎭⎪⎫4+02,0+42,0+42,即M (2,2,2),又N 为A 1B 1的中点,所以N (2,0,4).所以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MN |=2-22+2-02+2-42=2 2.空间中点的对称[典例] (1)点A (1,2,-1)关于坐标平面xOy 及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 (2)已知点P (2,3,-1)关于坐标平面xOy 的对称点为P 1,点P 1关于坐标平面yOz 的对称点为P 2,点P 2关于z 轴的对称点为P 3,则点P 3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 (1)如图所示,过A作AM⊥xOy交平面于M,并延长到C,使AM=CM,则A与C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且C的坐标为(1,2,1).过A作AN⊥x轴于N并延长到点B,使AN=NB,则A与B关于x轴对称且B的坐标为(1,-2,1).∴A(1,2,-1)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的点C的坐标为(1,2,1);A(1,2,-1)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1,-2,1).(2)点P(2,3,-1)关于坐标平面xOy的对称点P1的坐标为(2,3,1),点P1关于坐标平面yOz的对称点P2的坐标为(-2,3,1),点P2关于z轴的对称点P3的坐标是(2,-3,1).[答案] (1)(1,2,1),(1,-2,1) (2)(2,-3,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x,y,z)关于坐标轴和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如下:(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为P1(-x,-y,-z);(2)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为P2(x,-y,-z);(3)关于纵轴(y轴)的对称点为P3(-x,y,-z);(4)关于竖轴(z轴)的对称点为P4(-x,-y,z);(5)关于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5(x,y,-z);(6)关于yOz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6(-x,y,z);(7)关于zOx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7(x,-y,z).其中的记忆方法为“关于谁谁不变,其余的相反”.如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关于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横坐标、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活学活用]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是(4,7,6),则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在xOz平面上的射影的坐标为( )A.(4,0,6) B.(-4,7,-6)C.(-4,0,-6) D.(-4,7,0)解析:选C 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M′(-4,7,-6),点M′在xOz平面上的射影的坐标为(-4,0,-6).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点P(a,b,c)到坐标平面xOy的距离是( )A.a2+b2 B.|a|C.|b| D.|c|解析:选D 点P在xOy平面的射影的坐标是P′(a,b,0),所以|PP′|=|c|.2.已知A(1,1,1),B(-3,-3,-3),则线段AB的长为( )A.4 3 B.2 3C.4 2 D.3 2解析:选A |AB|=1+32+1+32+1+32=4 3.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3,1,5)关于平面xOz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3,-1,5) B.(-3,-1,5)C.(3,-1,-5) D.(-3,1,-5)解析:选A 由于点关于平面xOz对称,故其横坐标、竖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即对称点坐标是(3,-1,5).4.若点P(-4,-2,3)关于xOy平面及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是(a,b,c),(e,f,d),则c与e的和为( )A.7 B.-7C.-1 D.1解析:选D 由题意,知点P关于xOy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为(-4,-2,-3),点P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4,-2,-3),故c=-3,e=4,故c+e=-3+4=1.5.点P(1,2,3)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过点P作平面xOy的垂线,垂足为Q,则点Q的坐标为( )A.(0,0,3) B.(0,2,3)C.(1,0,3) D.(1,2,0)解析:选D 由空间点的坐标的定义,知点Q的坐标为(1,2,0).6.空间点M(-1,-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点M(-1,-2,3)关于x轴对称,由空间中点P(x,y,z)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x,-y,-z)知,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1,2,-3).答案:(-1,2,-3)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1,b,2)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1,c-2),则点P(a,b,c)到坐标原点的距离|PO|=________.解析:由点(x,y,z)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点(-x,y,-z)可得-1=-a,b=-1,c-2=-2,所以a=1,c=0,故所求距离|PO|=12+-12+02= 2.答案: 28.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M(-2,4,-3)在xOz平面上的射影为点M1,则点M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点M 1的坐标为(-2,0,-3),点M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0,3). 答案:(2,0,3)9.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分别平行于三个坐标平面,顶点A (-2,-3,-1),求其他七个顶点的坐标.解:由题意,得点B 与点A 关于xOz 平面对称, 故点B 的坐标为(-2,3,-1);点D 与点A 关于yOz 平面对称,故点D 的坐标为(2,-3,-1); 点C 与点A 关于z 轴对称,故点C 的坐标为(2,3,-1); 由于点A 1,B 1,C 1,D 1分别与点A ,B ,C ,D 关于xOy 平面对称,故点A 1,B 1,C 1,D 1的坐标分别为A 1(-2,-3,1),B 1(-2,3,1),C 1(2,3,1),D 1(2,-3,1). 10.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2,|AA 1|=4,点M 在A 1C 1上,|MC 1|=2|A 1M |,N 在D 1C 上且为D 1C 的中点,求M ,N 两点间的距离.解析:由已知条件,得|A 1C 1|=2 2.由|MC 1|=2|A 1M |,得|A 1M |=223, 且∠B 1A 1M =∠D 1A 1M =π4.如图,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A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M ⎝ ⎛⎭⎪⎫23,23,4,C (2,2,0),D 1(0,2,4).由N 为CD 1的中点,可得N (1,2,2).∴|MN |=⎝ ⎛⎭⎪⎫1-232+⎝ ⎛⎭⎪⎫2-232+2-42=533. 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点A (0,-2,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 A .在x 轴上 B .在xOy 平面内 C .在yOz 平面内D .在xOz 平面内解析:选C ∵点A 的横坐标为0,∴点A (0,-2,3)在yOz 平面内.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2,3,4)和点Q (-2,-3,-4)的位置关系是( ) 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yOz 平面对称 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C 点P 和点Q 的横、纵、竖坐标均相反,故它们关于原点对称.3.设A (1,1,-2),B (3,2,8),C (0,1,0),则线段AB 的中点P 到点C 的距离为( )A.132 B.534 C.532D.532解析:选D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点P 的坐标为⎝ ⎛⎭⎪⎫2,32,3,由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C |=2-02+⎝ ⎛⎭⎪⎫32-12+3-02=532. 4.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D (0,0,0),A (4,0,0),B (4,2,0),A 1(4,0,3),则对角线AC 1的长为( )A .9 B.29 C .5D .2 6解析:选B 由已知,可得C 1(0,2,3),∴|AC 1|=0-42+2-02+3-02=29.5.已知A (3,5,-7),B (-2,4,3),则线段AB 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长为________. 解析:点A (3,5,-7),B (-2,4,3)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分别为A ′(0,5,-7),B ′(0,4,3),∴线段AB 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长|A ′B ′|=0-02+4-52+3+72=101.答案:101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0,2),B (1,-3,1),点M 在y 轴上,且点M 到点A ,B 的距离相等,则点M 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因为点M 在y 轴上,所以可设点M 的坐标为(0,y,0).由|MA |=|MB |,得(0-1)2+(y -0)2+(0-2)2=(0-1)2+(y +3)2+(0-1)2,整理得6y +6=0,解得y =-1,即点M 的坐标为(0,-1,0).答案:(0,-1,0)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解答下列各题.(1)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它与点P 0(4,1,2)的距离为30;(2)在xOy 平面内的直线x +y =1上确定一点M ,使它到点N (6,5,1)的距离最短. 解:(1)设P (x,0,0). 由题意,得|P 0P |=x -42+1+4=30,解得x =9或x =-1.所以点P 的坐标为(9,0,0)或(-1,0,0). (2)由已知,可设M (x 0,1-x 0,0). 则|MN |=x 0-62+1-x 0-52+0-12=2x 0-12+51.所以当x 0=1时,|MN |min =51.此时点M 的坐标为(1,0,0).8.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 ,M 为BD 1的中点,N 在A 1C 1上,且|A 1N |=3|NC 1|,试求MN 的长.解:以D 为原点,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a ,a,0),A 1(a,0,a ),C 1(0,a ,a ),D 1(0,0,a ).由于M 为BD 1的中点,所以M ⎝ ⎛⎭⎪⎫a 2,a 2,a 2,取A 1C 1中点O 1,则O 1⎝ ⎛⎭⎪⎫a 2,a2,a ,因为|A 1N |=3|NC 1|,所以N 为O 1C 1的中点,故N ⎝ ⎛⎭⎪⎫a 4,34a ,a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 |MN |= ⎝ ⎛⎭⎪⎫a 2-a 42+⎝ ⎛⎭⎪⎫a 2-34a 2+⎝ ⎛⎭⎪⎫a 2-a 2 =64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直线x +y -1=0被圆(x +1)2+y 2=3截得的弦长等于( ) A. 2 B .2 C .2 2D .4解析:选B 由题意,得圆心为(-1,0),半径r =3,弦心距d =|-1+0-1|12+12=2,所以所求的弦长为2r 2-d 2=2,选B.2.若点P (1,1)为圆x 2+y 2-6x =0的弦MN 的中点,则弦MN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 .2x +y -3=0 B .x -2y +1=0 C .x +2y -3=0 D .2x -y -1=0解析:选D 由题意,知圆的标准方程为(x -3)2+y 2=9,圆心为A (3,0).因为点P (1,1)为弦MN 的中点,所以AP ⊥MN .又AP 的斜率k =1-01-3=-12,所以直线MN 的斜率为2,所以弦MN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1=2(x -1),即2x -y -1=0.3.半径长为6的圆与x 轴相切,且与圆x 2+(y -3)2=1内切,则此圆的方程为( ) A .(x -4)2+(y -6)2=6 B .(x ±4)2+(y -6)2=6 C .(x -4)2+(y -6)2=36D .(x ±4)2+(y -6)2=36解析:选D ∵半径长为6的圆与x 轴相切,设圆心坐标为(a ,b ),则b =6.再由a 2+32=5,可以解得a =±4,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4)2+(y -6)2=36.4.经过点M (2,1)作圆x 2+y 2=5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5=0 C .2x +y -5=0D .2x +y +5=0解析:选C ∵M (2,1)在圆上,∴切线与MO 垂直. ∵k MO =12,∴切线斜率为-2.又过点M (2,1),∴y -1=-2(x -2),即2x +y -5=0.5.把圆x 2+y 2+2x -4y -a 2-2=0的半径减小一个单位则正好与直线3x -4y -4=0相切,则实数a 的值为( )A .-3B .3C .-3或3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C 圆的方程可变为(x +1)2+(y -2)2=a 2+7,圆心为(-1,2),半径为a 2+7,由题意得|-1×3-4×2-4|-32+42=a 2+7-1,解得a =±3. 6.如图,一座圆弧形拱桥,当水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12米,当水面下降1米后,水面宽度为( )A .14米B .15米 C.51米 D .251米解析:选D如图,以圆弧形拱桥的顶点为原点,以过圆弧形拱桥的顶点的水平切线为x 轴,以过圆弧形拱桥的顶点的竖直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圆心为C ,水面所在弦的端点为A ,B , 则由已知可得A (6,-2),设圆的半径长为r ,则C (0,-r ), 即圆的方程为x 2+(y +r )2=r 2.将点A 的坐标代入上述方程可得r =10, 所以圆的方程为x 2+(y +10)2=100,当水面下降1米后,水面弦的端点为A ′,B ′,可设A ′(x 0,-3)(x 0>0),代入x 2+(y +10)2=100,解得x 0=51, ∴水面宽度|A ′B ′|=251米.7.过点(3,1)作圆(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A .2x +y -3=0B .2x -y -3=0C .4x -y -3=0D .4x +y -3=0解析:选A 设点P (3,1),圆心C (1,0).已知切点分别为A ,B ,则P ,A ,C ,B 四点共圆,且PC 为圆的直径.故四边形PACB 的外接圆圆心坐标为⎝ ⎛⎭⎪⎫2,12,半径长为123-12+1-02=52.故此圆的方程为(x -2)2+⎝ ⎛⎭⎪⎫y -122=54.① 圆C 的方程为(x -1)2+y 2=1.②①-②得2x +y -3=0,此即为直线AB 的方程.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2y +3,直线l 经过点(1,0)且与直线x -y +1=0垂直,若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则△OAB 的面积为( )A .1 B. 2 C .2 D .2 2解析:选A 由题意,得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y +1)2=4,圆心为(0,-1),半径r =2.因为直线l 经过点(1,0)且与直线x -y +1=0垂直,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1,方程为y -0=-(x -1),即为x +y -1=0.又圆心(0,-1)到直线l 的距离d =|0-1-1|2=2,所以弦长|AB |=2r 2-d 2=24-2=2 2.又坐标原点O 到弦AB 的距离为|0+0-1|2=12,所以△OAB 的面积为12×22×12=1.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9.圆心在直线x =2上的圆C 与y 轴交于两点A (0,-4),B (0,-2),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2-02+-3+22=5,∴圆C 的方程为(x -2)2+(y +3)2=5.答案:(x -2)2+(y +3)2=510.已知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B ,M ,点A 与点B 关于点M 对称,且已知A 点的坐标为(3,2,1),M 点的坐标为(4,3,1),则B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解析:设B 点的坐标为(x ,y ,z ),则有x +32=4,y +22=3,z +12=1,解得x =5,y =4,z =1,故B 点的坐标为(5,4,1). 答案:(5,4,1)11.圆O :x 2+y 2-2x -2y +1=0上的动点Q 到直线l :3x +4y +8=0的距离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圆O 的标准方程为(x -1)2+(y -1)2=1,圆心(1,1)到直线l 的距离为|3×1+4×1+8|32+42=3>1,∴动点Q 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1=4. 答案:412.已知过点(1,1)的直线l 与圆C :x 2+y 2-4y +2=0相切,则圆C 的半径为________,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y -2)2=2, 则圆C 的半径为2,圆心坐标为(0,2).点(1,1)在圆C 上,则直线l 的斜率k =-12-10-1=1,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x ,即x -y =0. 答案: 2 x -y =013.已知圆C :(x -1)2+y 2=25与直线l :mx +y +m +2=0,若圆C 关于直线l 对称,则m =________;当m =________时,圆C 被直线l 截得的弦长最短.解析:当圆C 关于l 对称时,圆心(1,0)在直线mx +y +m +2=0上,得m =-1.直线l :m (x +1)+y +2=0恒过圆C 内的点M (-1,-2),当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最大,即MC ⊥l 时,圆C 被直线l 截得的弦长最短,k MC =-2-0-1-1=1,由(-m )×1=-1,得m =1.答案:-1 114.已知点M (2,1)及圆x 2+y 2=4,则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若直线ax -y+4=0与该圆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23,则a =________.解析:若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斜率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x =2,经验证满足条件.若切线斜率存在,可设切线方程为y =k (x -2)+1,由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得|-2k +1|k 2+1=2,解得k =-34,故切线方程为y =-34(x -2)+1,即3x +4y -10=0.综上,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2或3x +4y -10=0. 由4a 2+1=4-32得a =±15.答案:x =2或3x +4y -10=0 ±1515.已知两圆C 1:x 2+y 2-2ax +4y +a 2-5=0和C 2:x 2+y 2+2x -2ay +a 2-3=0,则两圆圆心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此时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外离、相交、外切、内切、内含”中的一个)解析:将圆C 1:x 2+y 2-2ax +4y +a 2-5=0化为标准方程得(x -a )2+(y +2)2=9,圆心为C 1(a ,-2),半径为r 1=3,将圆C 2:x 2+y 2+2x -2ay +a 2-3=0化为标准方程得(x +1)2+(y-a )2=4,圆心为C 2(-1,a ),半径为r 2=2.两圆的圆心距d =a +12+-2-a2=2a 2+6a +5=2⎝ ⎛⎭⎪⎫a +322+12,所以当a =-32时,d min =22,此时22<|3-2|,所以两圆内含.答案:22内含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边长为4,侧棱长为3,G 是PD 的中点,求|BG |.解:∵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边长为4,侧棱长为3,∴正四棱锥的高为1.以正四棱锥的底面中心为原点,平行于AB ,BC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y 轴、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正四棱锥的顶点B ,D ,P 的坐标分别为B (2,2,0),D (-2,-2,0),P (0,0,1).∴G 点的坐标为G ⎝ ⎛⎭⎪⎫-1,-1,12 ∴|BG |=32+32+14=732.17.(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从圆外一点P (4,6)作圆O :x 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1)求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2)求直线AB 的方程.解:(1)∵所求圆的圆心为线段OP 的中点(2,3), 半径为12|OP |= 124-02+6-02=13,∴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2+(y -3)2=13. (2)∵PA ,PB 是圆O :x 2+y 2=1的两条切线, ∴OA ⊥PA ,OB ⊥PB ,∴A ,B 两点都在以OP 为直径的圆上.由⎩⎪⎨⎪⎧x 2+y 2=1,x -22+y -32=13,得直线AB 的方程为4x +6y -1=0.18.(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圆过点A (1,-2),B (-1,4). (1)求周长最小的圆的方程;(2)求圆心在直线2x -y -4=0上的圆的方程.解:(1)当线段AB 为圆的直径时,过点A ,B 的圆的半径最小,从而周长最小, 即以线段AB 的中点(0,1)为圆心,r =12|AB |=10为半径.则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1)2=10.(2)法一:直线AB 的斜率k =4--2-1-1=-3,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y -1=13x ,即x -3y +3=0.由⎩⎪⎨⎪⎧x -3y +3=0,2x -y -4=0,解得⎩⎪⎨⎪⎧x =3,y =2,即圆心的坐标是C (3,2).∴r 2=|AC |2=(3-1)2+(2+2)2=20. ∴所求圆的方程是(x -3)2+(y -2)2=20.法二:设圆的方程为(x -a )2+(y -b )2=R 2.则⎩⎪⎨⎪⎧1-a 2+-2-b 2=R 2,-1-a 2+4-b 2=R 2,2a -b -4=0⇒⎩⎪⎨⎪⎧a =3,b =2,R 2=20.∴所求圆的方程为(x -3)2+(y -2)2=20.19.(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圆x 2+y 2-4ax +2ay +20a -20=0. (1)求证:对任意实数a ,该圆恒过一定点; (2)若该圆与圆x 2+y 2=4相切,求a 的值.解:(1)证明:圆的方程可整理为(x 2+y 2-20)+a (-4x +2y +20)=0, 此方程表示过圆x 2+y 2-20=0和直线-4x +2y +20=0交点的圆系.由⎩⎪⎨⎪⎧x 2+y 2-20=0,-4x +2y +20=0得⎩⎪⎨⎪⎧x =4,y =-2.∴已知圆恒过定点(4,-2).(2)圆的方程可化为(x -2a )2+(y +a )2=5(a -2)2. ①当两圆外切时,d =r 1+r 2, 即2+5a -22=5a 2,解得a =1+55或a =1-55(舍去); ②当两圆内切时,d =|r 1-r 2|, 即|5a -22-2|=5a 2,解得a =1-55或a =1+55(舍去). 综上所述,a =1±55. 20.(本小题满分1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为坐标原点,以O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x -3y -4=0相切.(1)求圆O 的方程.(2)直线l :y =kx +3与圆O 交于A ,B 两点,在圆O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直线l 的斜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设圆O 的半径长为r ,因为直线x -3y -4=0与圆O 相切,所以r =|0-3×0-4|1+3=2,所以圆O 的方程为x 2+y 2=4.(2)法一:因为直线l :y =kx +3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所以圆心(0,0)到直线l 的距离d =|3|1+k2<2,解得k >52或k <-52. 假设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则OM 与AB 互相垂直且平分, 所以原点O 到直线l :y =kx +3的距离d =12|OM |=1.所以|3|1+k2=1,解得k 2=8,即k =±22,经验证满足条件. 所以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 法二:设直线OM 与AB 交于点C (x 0,y 0).因为直线l 斜率为k ,显然k ≠0,所以直线OM 方程为y =-1kx ,由⎩⎪⎨⎪⎧y =kx 0+3,y =-1k x 0,解得⎩⎪⎨⎪⎧x 0=-3k k 2+1,y 0=3k 2+1.所以点M 的坐标为⎝ ⎛⎭⎪⎫-6k k 2+1,6k 2+1.因为点M 在圆上,所以⎝⎛⎭⎪⎫-6k k 2+12+⎝ ⎛⎭⎪⎫6k 2+12=4,解得k =±22,经验证均满足条件. 所以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OAMB 为菱形.。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第十四课时导学案2.3(习题课)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习题课)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能够灵活运用;2. 掌握垂直关系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互化,掌握“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相互转换;3. 能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简单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64~ P 72,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结论⑴如果一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⑵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习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有关结论⑴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个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习3:⑴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怎么作?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⑵二面角的定义是怎样的?它的平面角又是怎么作的?二、新课导学※ 典型例题例1 如图14-1所示,在正方体中,P 、Q 、R 、S 分别为棱A D ''、A B ''、AB 、BB '的中点. 求证:平面PQS B RC '⊥图14-1小结:面面垂直通常转化为线面垂直(关键找到一个面内垂直于另一个面的线),线面垂直又转化为线线垂直,线线垂直往往又用到线面垂直的定义.例2 如图14-2所示,设a 、b 为异面直线,AB 垂直于a 、b ,且与a 、b 分别交于A 、B 两点.⑴α为平面,若a ∥α,b ∥α,求证:AB α⊥; ⑵若a α⊥,b β⊥,c αβ=,求证:图14-(1) 图14-2(2)小结:“平行”与“垂直”的转化;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灵活运用.例3 如图14-3,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是个锐角,点P 到α、β和棱l 的距离PA 、PB 、PC 分别为4、⑴分别求直线PC 与面α和面β所成的角; ⑵求二面角l αβ--的大小. 图14-3※ 动手试试练1. 如图14-4, 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求证:平面ACC A ''⊥平面A BD '.图14-4练2. 如图14-5,VO ABC ⊥,O CD ∈,VA VB =,AD BD =,求证:CD AB ⊥,AC BC =.图14-5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垂直关系的证明:根据题设条件,合理、灵活的运用各种判定和性质定理,注意条件的转化;2. 求线面角和二面角的关键是利用垂直关系,作出角,然后利用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解决.※ 知识拓展论证垂直问题要注意垂直关系的转化,每一种垂直的判定就是从某一垂直开始转向另一垂直,最终达到目的,其转化关系为:线线垂直面面垂直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a b ⊥,且a ∥α,则直线b 和面α是( ).A.b α⊂B.b 与α相交或b ∥α或b α⊂C.b α⊄D.b ∥α或b α⊂2. 过平面外一点P :①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②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③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④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一点和一个平面垂直的平面有无数个B.过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的所有平面都与此平面垂直C.过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平面与此平面不垂直D.二面角的任意一个平面角所在平面垂直于此二面角的两个面 4. 两个长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长宽如图所示,则cos α与cos β的比值为________.5. 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P 是AD 的中点,则二面角A BD P '--的大小为________.课后作业1. 如图14-6,2VA VB AC BC ====,AB = 1VC =,求二面角V AB C --大小.图14-62. S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A ⊥平面ABC ,平面SAB ⊥平面SBC .求证:AB BC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新(3)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右手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会画空间直角坐标系,会求空间直角坐标。
教学重点:求一个几何图形的空间直角坐标。
教学难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数轴上的点与什么一一对应?(实数x),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与什么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x,y)。
二、新课如图,OABC-D’A’B’C’是单位正方体,以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A,OC,OD’的方向为正方向,以线段OA,OC,OD’的长为单位长,建立三条数轴:x轴、y轴、z轴,∠xpy=135°,∠yoz=45°,这时我们说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点O叫做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zox平面。
在空间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有序实数组(x,y,z)一一对应。
(x,y,z)称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称为横坐标,y称为纵坐标,z为竖坐标O、A、B、C四点坐标分别为:O(0,0,0),A(1,0,0),B(1,1,0),C(0,1,0)例1、在长方体OABC-D’A’B’C’中,∣OA∣=3,∣OC∣=4,∣OD'∣=2,写出D ' 、C 、 A ' 、B '四点的坐标。
解:因为D '在z 轴上,且∣OD '∣=2,它的竖坐标为2,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零,所以D '点的坐标是(0,0,2),点C 在y 轴上,且∣OC ∣=4,所以点C 的坐标为(0,4,0),点A '的坐标为(3,0,2),B '的坐标为(3,4,2)例2、结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晶胞,如图是食盐晶胞的示意图(可看成是八个棱 长为21的小正方体堆积成的正方体),其中色点代表钠原子,黑点代表氯原子,如图,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后,试写出全部钠原子所在位置的坐标。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2章: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盐池高中)

垂足
平面 的垂线
l
直线 l 的垂面
P
对定义的认识
①“任何”表示所有.
②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在 垂直时,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垂足.
③
等价于对任意的直线
,都有
利用定义,我们得到了判定线面垂直的最基本方法,同时 也得到了线面垂直的最基本的性质.
直线与平面垂直 除定义外,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呢?
解析:(1)如图 23,∵PO⊥平面 ABC, ∴PA 、PB、PC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分别是 OA、OB、OC. 又∵PA =PB=PC,∴OA=OB=OC. ∴O 是△ ABC 的外心.
图 23
图 24
(2)如图 24,∵PO⊥平面 ABC,
∴PA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是 OA.
∵BC⊥PA ,∴BC⊥OA. 同理可证 AC⊥OB, ∴O是△ ABC 的垂心.故填垂心.
4-1.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O 为 P 在平面 ABC 上的 射影.
(1)若 PA =PB=PC,则 O 是△ABC 的_外__心__; (2)若 PA ⊥BC,PB⊥AC,则 O 是△ABC 的_垂__心__; (3)若 P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且 O 在△ABC 内部,则 O 是△ABC 的_内__心___; (4)若 PA 、PB、PC 两两互相垂直,则 O 是△ABC 的垂__心___.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____
线面所成的角 关键:过斜线上一点作平面的垂线
斜线
斜足
A α
射影
P
线面所成角 (锐角∠PAO)
O
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 (1)A1C1与面ABCD所成的角 (2) A1C1与面BB1D1D所成的角
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1)(2014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导学案)

2.已知一个铜质的五棱柱的底面积为 16cm ,高为 4cm ,现将它熔化后铸成一个正 方体铜块,那么铸成的铜块的棱长为多少(不计损耗)?
2
3.若一个六棱锥的高为10 cm ,底面是边长为 6cm 的正六边形,求这个六棱锥的体积.
/ /
7.若干体积的水倒入底面半径为 2cm 的圆柱形器皿中,量得水平面的高度为 6cm , 若将这些水倒入轴截面是正三角形的倒圆锥器皿中,求水面的高度.
/ /
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
【课外作业】
20cm , 1. 圆台上下底面直径分别为 10 cm , 高为 2cm , 则圆台的体积为_______ cm2 .
2. 已知矩形的长为 2 a , 宽为 a , 将此矩形卷成一个圆柱, 则此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
3.长方体相邻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为 2 , 3 和 6 ,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_. 4.若一个圆台的下底面面积是上底面面积的 4 倍,高是 3cm ,体积是 63 cm3 , 则圆台的侧面积是____________. 5.若一圆锥的轴截面是边长为 a 的正三角形,则该圆锥的内切球的体积为_______. 6.已知正三棱锥的侧面积为 18 3 ,高为 3 ,求它的体积.
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
课题:1.3.2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1)导学案
班级: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1.圆锥形烟囱的底面半径是 40cm ,高是 30 cm .已知每平方米需要油漆 150g ,油漆
姓名:
学号:
第
学习小组
了解柱、锥、台、球体积的计算公式
100 个这样的烟囱帽的外表面,共需油漆多少千克?( 取 3.14 ,精确到 0.1kg )
V柱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空间直角坐标系-人教A版必修二教案

4.3.空间直角坐标系-人教A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了解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的表示方法和空间点的坐标表示方法;2.掌握在空间直角直角坐标系中作图的方法,能够将空间图形与其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相互对应;3.通过课后习题、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2.空间点的坐标表示方法;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作图方法。
难点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2.空间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2.空间点的坐标表示方法;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作图。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地球上的三个点,比如北京、纽约、悉尼,并在地球仪中显示出来。
从图中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说明坐标系的作用。
步骤二:介绍直角坐标系1.定义直角坐标系,介绍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强调横坐标和纵坐标,并引入坐标轴的概念。
2.引入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强调横坐标、纵坐标和高度,说明坐标轴的表示方法。
步骤三:坐标的表示方法1.引入空间点的概念,说明空间点的坐标表示方法;2.强调空间点坐标的有序性和唯一性;3.引入数轴上的正负数概念,解释四象限的概念。
并说明当横坐标、纵坐标和高度均为正时,空间点在哪个象限。
步骤四:作图1.引入有关空间直线的概念,强调表示空间直线所需的两点的空间坐标;2.引入有关空间平面的概念,强调表示空间平面所需的三点的空间坐标;3.演示如何利用坐标轴和空间点的坐标进行三维作图。
步骤五:练习与应用1.练习课前习题,巩固学生对坐标系及其表示方法的掌握。
2.应用: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在三维坐标系中作图,如:作一个正方体、立方体等。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地球上的三个点引出坐标系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在直角坐标系的介绍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图形等方式进行讲解,更加形象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了横、纵、高度、坐标轴等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2.怎样表示教室中风扇的位置呢?
1.空间直角坐标系:
2.右手直角坐标系: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课堂研讨】
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点 .
例2、如图:在长方体 中, , , ,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 为坐标原点,射线 , , 分别为 轴, 轴,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
思考: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轴上的点, 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2)点 , , 到 平面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3)平行于 平面的平面上的点具有什么特点?
(4)平行于 平面的平面上的点具有什么特点?
【学后反思】
课题:2.3.1空间直角坐标系检测案
班级:姓名:学号:第学习小组
【课堂检测】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 平面上的点的坐标可写成.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各点:
; ; ; .
【课后巩固】
1.点 在坐标平面 内的射影的坐标是.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 到坐标平面 , , 的距离
分别为.
3.点 关于坐标平面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点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中,有不共线的三点坐标 , ,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平面上的点的坐标形式可以写成( )
A. B. C. D.பைடு நூலகம்
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 ,
, ,则其余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3.(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 轴上的点的坐标可写成;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 平面上的点的坐标可写成;
(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 轴上的点的坐标可写成;
课题:2.3.1空间直角坐标系
班级:姓名:学号:第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
2、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感受类比思想在探索新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
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用坐标表示平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由这三点确定的平面内的点坐标满足的条件是;
5.在长方体 中, , , ,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 为坐标原点,射线 , , 分别为 轴, 轴,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
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点:
; ; ; .
7.如图:在长方体 中, , , ,
和 交于点 ,分别写出点 , , 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