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之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经典故事等,引导学生探究“诚信”的内涵。
2.感受生活中人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的美好品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演讲技巧。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2.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课时安排2课时(本次微课视频为第二课时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好!我是来自达州铁路中学的陈彦旭老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共同完成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用小篆书写的字。
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言”,对,这就是“信”字。
《说文解字》这样解释:“信,诚也。
从人,从言。
会意。
”用人口所言会真实之意,本意为言语真实。
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古代的先哲在思考“信”这一道德规范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这个活动,看看都有哪些?1.请同学们分小组搜集整理资料。
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或经典论述,汇总并整理本组搜集的资料。
2.研读整理后的资料,小组内讨论:“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重要的意义?来听听老师的学生是怎么做的。
展示:第一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志不强者,智不达。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信行果赤诚相待取信于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韩信报恩》《曾子烹彘》《郭沫若与芭蕉花》《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第二组的完成情况又如何呢?第二组:正面反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活动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综合性研究《少年正是读书时》活动内容分析:本次综合性研究,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好读书——学名人手不释卷、读好书——伴经典含英咀华、读书好——养气韵意到笔随”三个活动。
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故事、读书经验和读书名言;探讨当今社会有关读书的新观念、新方法,了解一些“网上读书”知识。
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读书的独特感悟、体验和见解,并与大家交流。
3.提高对读书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好读书,养成勤于读书的惯;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活动重难点:1.指导学生阅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读书的独特感悟。
2.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具:电脑、U盘等活动过程:一、导入和同学们做一个互动游戏:猜猜他是谁?他,三国时魏国的真正创立者,一代奸雄,他以权谋、奸诈闻名,同时他也是卓有成就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此外,其书法、音乐、围棋技艺亦接近国手的水平。
(曹操)他是元末明初人,自幼伶俐好学。
他的作品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XXX会的神往。
美国女作家翻译时将他的作品定名为“四海以内皆兄弟”。
(XXX)他是一代翻译巨匠。
早年留学法国,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翻译了XXX的人间喜剧》。
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观赏力。
(XXX)这些名人离我们非常遥远,你们通过什么途径认识他们的呢?(书)由此进入本次语文综合性研究——少年正是读书时。
二、好读书——学名流手不释卷1.背诵“名流读书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门路。
(XXX)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1)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一、活动背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理解母爱并感恩母亲。
大悟县余河学校是一处乡镇学校,学生家长职业多样化,有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和孩子沟通,难免产生隔阂,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隔阂,增进感情的契机。
二、活动目的: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
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每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
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课前活动组织与计划: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活动过程组长负责,先组内交流,本活动拟用三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懂你》等。
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
3、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4、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5、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亲情的作品。
6、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
第二阶段:1.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找出母亲的旧照片,说一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2. 给母亲唱一首歌,画一幅画,写一篇文章,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3.谈谈对母亲的认识和思考。
第三阶段: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四、课堂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一)课堂导入:(大屏幕《世上只有妈妈好》①)这首歌是歌颂谁的?母亲。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
当我们思念家乡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
现在,让我们再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板书)(二)具体过程:1.第一环节:展示材料,感受母爱:师: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人赞美过。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

《少年正是读书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相关要求,学生需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研究,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策略、过程、效果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共三篇现代文、一篇古文。
本单元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处处彰显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本单元的教学要充分挖掘文章的育人价值,让学生感悟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课时教材分析课时安排:一课时。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少年正是读书时》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着眼于学生当下和未来的阅读实践,围绕“阅读”主题,提出三个活动任务,提供三则材料。
三个板块活动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资料夹”中资料的呈现出连续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性文本并存的特点,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倡导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阅读状况,找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制定改进措施。
二、学情分析(一)一般性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历,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本节课旨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展示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性学习者分析学生阅读基础稍弱,阅读面较窄,阅读方法不够,口语表达欠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际学情,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循循善诱,层层深入,逐步落实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共谈为什么读书和观看视频,学生感受“读书好”,打开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对读书意义的思考与认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综合性研究——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难点】: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诗一样的国度诗一样的年龄诗一样的风景诗一样的时代……诗,已经是美的化身诗如海洋广阔无边她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让我们开启诗歌探究的风帆采集那五彩斑斓的彩贝吧2.轻叩诗歌的大门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实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想。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家。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汗青;从古至今涌现出XXX、XXX、XXX、XXX等许多巨大的诗人。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巨大的诗人。
XXX、XXX、XXX……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诵。
在此次综合性研究中,我们开展汇集诗歌,观赏诗歌,朗诵诗歌等举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综合性研究的内容读教材44页,说说本次综合性研究的内容?本次综合性研究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汇集和整理诗歌、观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举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本次综合性研究可以采用小组举动联合的形式开展。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合作编小诗集”和“举行诗歌朗诵会”两大板块。
在本单元研究的过程中,老师已经布置学生汇集有关的诗歌和仿写创作诗歌。
三、制定活动计划制定计划都需要做些什么?1.学生根据平时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小组,三到五为一小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2.根据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共同商讨活动过程,一人制定出活动计划;专人负责整理搜集的材料,专人负责编写诗集,专人负责组织诗歌诵读活动。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无信不立》是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
“信”即诚信,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是个人必备的精神品质。
教材安排了三个学生活动:“引经据典话诚信"“环顾身边思诚信”“班级演讲说诚信",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信”的含义,提升诚信意识,践行弘扬诚信美德,做有诚信的中国人。
【学情分析】本课要求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与意义,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
学生们对社会上一些现象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他们结合具体的事例,能感受到讲诚信的重要性,发现诚信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能体会到诚信做人的美好。
【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诗文,理解诚信故事内容及其意义,掌握演讲方法。
2.思维能力:通过看图识成语、讲演故事、仿句成诗、演讲、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思维敏捷性和独创性的品质。
3.审美创造:形成正确审美意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品质。
4.文化自信:从小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做诚信之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看图识成语、说故事、仿句成诗、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
教学难点: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审美水平,理解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涵。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激趣导入,解“信"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说说自己的感悟。
课件出示:子贡问政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活动设计活动目的1.通过收集并阅读相关资料,明确君子的含义及自强不息的内涵。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及他们的事迹,通过采访的形式,宣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
3.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歌颂“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学以致用。
活动重点:1.通过收集并阅读相关资料,明确君子的含义及自强不息的内涵。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及他们的事迹,通过采访的形式,宣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
3.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歌颂“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学以致用。
活动难点: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及他们的事迹,通过采访的形式,宣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1.班级以小组为单位,搜集:(1)有关君子这一概念阐述的资料;(2)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3)古代或近代自强不息的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并说说他们的优秀品质。
2.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发现身边自强不息的人,做好采访准备,整理好采访稿或小视频;4.为了顺利举行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班级每组推荐代表参加。
三、活动过程导入:由残疾音乐人刘伟的励志故事导入:刘伟,一个双手截肢的年轻人,可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热爱上了钢琴,为了追求他的钢琴梦,为了实现他的音乐梦,他开始了梦想之旅。
没有双手,只好用双脚来弹奏乐曲,那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但是,刘伟却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练成了这个特殊的本领。
悠扬的钢琴声响起,那是用脚趾弹奏的音乐,那是梦想的声音。
历史上,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刘伟一样自强不息的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已经深深烙在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就走进本次活动“君子自强不息"。
看看何为君子,何为自强不息......(一)展示“君子”这一概念的论述资料,了解“君子"的内涵。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3.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1.通过整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诗词名句等,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2.通过搜集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采访身边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
3.根据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根据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新课导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那么,自强不息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共同探讨吧!新知探究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活动内容】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和阅读搜集到的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诗词名句等,了解古今名人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2.结合所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和阅读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名言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思考达到自强不息的要求。
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活动内容】1.我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他们的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2.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采访他们,让他们谈谈个人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受到鼓舞。
教师出示采访活动的步骤,引导学生掌握活动的要点,并按步骤完成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古代与自己身边自强不息的人物,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自强不息的内涵,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活动内容】请以“自强不息”为话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之一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One of the teaching design of comprehensive Chinese learn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之一
上华小学宋晓丽
一、活动主题:
在学习第五单元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布置学生收集校园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的人与人相处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使学生懂得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能更和谐地与人相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活动计划:
1、指导学生阅读第五单元的课文。
2、学生分成5组,分别担任一项任务。
3、布置每组学生的任务,分组调查、收集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a、我班同学之间的故事。
b、高、低年级同学之间的故事。
c、师生之间的故事。
d、我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故事。
e、大人们之间的故事。
4、时间安排:
第一星期:分组收集故事。
第二星期:小组内交流总结,写出、画出所收集到的故
事。
第三星期:班上成果展示。
三、活动过程:
第一步:学生阅读第5单元课文,教师指导。
第二步:把学生分成5组,布置任务。
第三步:学生分组活动。
第四步:在小组内整理收集的成果。
第五步:班上交流,教师总结。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