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2)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_第十六课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十六课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璀璨民间美术,丰富学生的民间美术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树立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本课通过介绍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艺术样式,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从而挖掘中国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

二、学生分析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占据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空间。

同时,一些庸俗的娱乐文化也代替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而凝聚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优秀民族文化——民间美术,却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被遗忘。

大部分同学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甚少,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的关系、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点几乎不了解,更不用提如何去传承和发扬民间优秀文化。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民间文化随着传承人的逝去而消亡。

因此学习中国民间美术,有助于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激励学生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界定,了解主要的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及其艺术特征,挖掘它的精神内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研究问题,并合作完成一副民间美术作品——剪纸,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研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展现潍坊特有的民间美术作品以及身边的美术作品,并让同学们合作完成了一副民间美术作品——剪纸,通过亲眼所见,亲手之作,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民间美术是如何界定的,并了解主要的民间美术分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学讨论并分析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和精神内涵,并能合作完成一副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剪纸。

五、教学方法1、直观展示法:利用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图片的形式把民间美术作品很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第一感官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备课资料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备课资料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宋红雨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学习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b5E2RGbCAP(二)内容结构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四大问题层层递进。

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全课分为以下五个部分:p1EanqFDPw第一部分是引述。

从我国农历新年民俗活动情景中的各类民间美术品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DXDiTa9E3d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其中玩具中又分为风筝、泥玩具、布玩具和活动玩具四种;民间雕塑中又分为石雕、砖刻、木雕、泥人、面人和面塑六种。

RTCrpUDGiT第四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举例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5PCzVD7HxA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与民俗的紧密关系,说明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jLBHrnAILg(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xHAQX74J0X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LDAYtRyKfE二、教学内容资料(一)作品分析赐福生财灶王(山东杨家埠年画)灶王也称司命主。

美在民间永不朽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永不朽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材版本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课型鉴赏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玩具、泥塑等民间美术类型,本课以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介绍为主。

本节课内,教师收集民间美术、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联系实际生活,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多元艺术形式(如皮影戏等),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学生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较为表面化。

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

以多种审美体验的活动来组织教学,尝试把“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学习方式进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多元发展。

具体做如下设计:。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课时:1课时时间:40分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我要紧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

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观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依照教材把握住它的差不多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

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

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如此能够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演示和观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差不多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进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要紧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纳观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运用视频、图片观赏,实物观看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如此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纳观赏观看,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人美版美术高三必修16《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高三必修16《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3.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难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等。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小组抢答)——民间美术。

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1.展示图片,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间美术?说说理由。

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2.学生观看民间美术短片,寻找、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

——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民间玩具等。

3.各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1)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材施艺;(2)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3)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4.展示几组民间美术图片,让学生根据作品中运用的动植物或字体形象,分别猜测作品里所蕴含的象征寓意。

(1)福禄寿;(2)喜上眉梢——喜鹊、梅花;(3)连年有余——莲子、鲤鱼;(4)鸳鸯戏水——婚姻幸福美满。

小结: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间传统中比较常见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庆吉祥。

第16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教学设计

第16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教学设计

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仁化中学谭利文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通过介绍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全课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述。

从我国农历新年民俗活动情景中的各类民间美术品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举例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与民俗的紧密关系,说明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中的学生处于转折期,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但是缺少科学的观察方法与训练,因而产生情绪。

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

这次教授的是高一A1班,该班形象思维很好,具有比较高水平的想象能力,但是注意力不持久。

虽在课程编制上讲授了较多不同门类的欣赏知识,但涉及民间艺术的部分不多,欣赏能力及基础知识还是较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

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课件)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课件)
21

陕西凤翔泥玩具

22
活动玩具
木偶
23
(五)民间雕塑
根据材质分为: 1、石雕、砖刻 2、木雕 3、泥人、面人 4、面塑
24
民间雕塑
石雕 陕西 炕头狮
砖刻
25
民间雕塑
木雕
26
泥人
民间雕塑
面塑
面人
27
三、“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 征?”
寓意性与象征性
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奇巧、善于大胆想像 和夸张表现强烈的感情,又常用于人们熟悉的 寓意谐音的手法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 好生活的憧憬,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艺术上 刚健清新活泼淳朴,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28
四、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 术语言
1、与民俗活动密不可分 2、增加民俗活动的色彩和情趣
29
对称剪纸练习
30
年画题材内容丰富,主要有六神(天、地、灶、仓、 财神及弼马温)图像,用于敬神活动,以祈来年幸 福康泰。
9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明清以来,木版年画迅速发展, 著名的如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苏州桃花 坞木版年画等。传统的木版年画, 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按照 画面的内容,可分为门神类、吉 庆类、娃娃美人类、风情类、戏 曲类、符像类、杂画类等七大类 型,构成了中国年画的多彩局面。
白蛇传盗仙草
10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11
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 响极深,流传很广的 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 型。中央是头戴红花 ,扎羊角发髻,活泼 天真,憨态可掬有似 稚童,又似老妪的笑 脸,身穿锦团服饰, 颈佩长命富贵银锁, 手棒《一团和气》卷 轴,给人喜气洋洋, 富足堂皇的感觉。在 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 呈圆型,寓意“团圆 ”“圆满”,表达了 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 望家庭和睦,生活幸 福,诸事顺道的良好 的愿望。

高中美术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剪纸)》教案-人美版

高中美术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剪纸)》教案-人美版

中国民间美术—剪纸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掌握剪纸创作的基本原则,把握纹样设计时的连接性与完整性,创作具有个性的剪纸作品。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教师进行一个盲撕双喜字表演【提问】:这个作品属于什么艺术?感受剪纸艺术。

吸引学生兴趣,引入本课剪纸的内容。

新授一.剪纸的基本知识播放PPT,结合PPT讲述1.剪纸的定义剪、刻、撕、染2.介绍剪纸的题材【观看视频】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引出剪纸的题材部分。

3.剪纸的表现形式【展示图片】对比两幅相同题材的剪纸作品【提问】学生视觉上的不同感受,引出剪纸的两种表现形式:阳刻、阴刻。

阳刻阴刻观看PPT回答问题在学生们动手创造剪纸之前,了解剪纸的一些基本知识,增加实践前的文化储备。

4.剪纸的种类以实物教具为引,在刺激学生视觉感受的同时,生动形象地介绍剪纸的几大门类及其制作方式。

二、学习剪纸创作1.折法教授(1)PPT展示简单的剪纸步骤,从一折剪纸开始进行学习。

老师在课堂带领学生们一起操作。

(2)一折剪纸完成后,开始教授团花剪纸,教师示范,主要教授折纸方法。

2.图案设计(1)具体形以金鱼剪纸为范例,介绍如何把一张真实金鱼照片设计成金鱼剪纸风格图案。

教授学生具体形图案设计的步骤和技巧,提醒学生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2)抽象几何形展示一些在漫长剪纸历史中,被前人总结出来的经典的剪纸纹饰,并且用一组剪纸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探讨出图案设计的一些审美原则。

(3)学生创作学生进行两三分钟的图案设计。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检查成员间的图案设计是否得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图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学生开始制作剪纸作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1.学习一折剪纸的基本折法,操作实践。

2.学习团花剪纸的基本折法,操作实践。

3.学会设计剪纸图案。

4.学会制作剪纸作品。

学会简单的剪纸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知识目标: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几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皮影、年画、泥塑),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并举例讲解蜡染、扎染的制作方法与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分析体会民风民俗的积淀,掌握民间美术的精髓--出发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民间美术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为其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奠定基础。

情感目标:理解民间美术中的蕴涵的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弘扬民间美术精华,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

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这些知识,本节课从生活中的风俗与实物展示讲解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表达,不同艺术种类材料的选择,制作技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通过一个不到3分钟的短片,让学生从中找出几种民间美术的类型(如年画、剪纸、皮影、玩具等等),展开讨论:民间美术有哪些形式?通过学生们的答案,教师总结“什么是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

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

按照材料分类,有纸、布、竹、石、木、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

二、讲授新课:民间美术造型分类。

1、平面造型
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是哪种艺术形式。

(剪纸、年画、刺绣织锦、印染花布、民间绘画)
教师讲授:几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

2、立体造型
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是哪种艺术形式。

(木雕、泥塑、石雕、陶瓷、面塑、布制品、竹木雕)
教师讲授:几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

3、综合造型
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是哪种艺术形式。

(皮影、风筝、灯彩、游艺活动)
三、民俗活动
1、人生礼仪——诞生礼。

以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从中选取其中的礼品,思考不同礼品所代表的意义。

2、人生礼仪——婚礼。

以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从中选取礼品,表达祝福的意义。

总结反思:①在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中,会出现哪些民间美术作品?(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为例)②民间美术中形象的象征意义?(龙、老虎、松鹤、牡丹花……
并以剪纸为例)
四、平面、立体、综合类民间美术造型的举例。

平面:蜡染,扎染。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棉布后以靛蓝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其魅力。

在我的作品中,以原始时期洞窟壁画的牛为造型,使用赭石色浸染,增加了做旧与复古的神秘感,框内的冰纹与框外的冰纹形成对比,作品的主体更加鲜明。

扎染的材料也是白色纯棉布,颜料用的是靛蓝,“扎”是用绳子和塑料纸包扎住不需要染色的部分,绳子的种类有很多,麻绳、塑料绳、棉线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其中的颜色渗透会在边缘处产生肌理。

染色的颜料水需要煮熟,染出的颜色比较均匀。

需要注意的是蜡染扎染作品的干燥需要阴干,即在干燥但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如果需要颜色层次比较多的,就需要晾干再进行第二次的染色,步骤与第一次的一样,重复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的作品中又加入刺绣的部分,减少了扎染的难度,增加了表现形式的丰富性。

立体:泥塑,面花。

以山西的作品举例较多,种类丰富,其中的中秋节的面花造型复杂,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聪明善于创造生活的美德。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