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
放线菌的观察
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 孢子。
特化的营养菌丝:吸取养料: 假根、吸器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其孢子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
重要依据。例如:青霉的繁殖菌丝无顶囊,经多次分枝,产生几
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青色分生孢子,孢子
四、实验报告
1、绘图并说明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绘图并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1) 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菌落颜色及特征。
(2) 绘制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个体形态图,并 注明各部位名称。
五、思考题
1、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所观察的几 种霉菌? 2、在平皿培养微生物时,为何要将平板倒置? 3、 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 生菌丝?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和掌握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及其特征。
2.了解几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以链霉 属为例: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细(<1μm,与细菌相似)。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当其 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 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 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基质菌丝、 营养菌丝或一级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 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或称二级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 (spore-bearing mycelium),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 分生孢子(conidia,spore)。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孢子丝依 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钩状、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 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 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细菌 、放线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从土壤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各类微生物的技术。
2.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4.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
二、实验原理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呈分散状态,选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基,在不同温度、通风等条件下培养,让其长成一个纯种单个菌落。
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见表2-1所示。
表2-1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样品来源分离对象分离方法稀释度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培养时间/d土样细菌稀释分离10-5,10-6,10-7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土样放线菌稀释分离10-3,10-4,10-5高氏1号28 5~7土样霉菌稀释分离10-2,10-3,10-4马丁氏琼脂28~30 3~5面肥或土样酵母菌稀释分离10-4,10-5,10-6马铃薯葡萄糖28~30 2~3细菌分离平板细菌单菌落划线分离10-2 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三、实验材料1. 菌源土样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制平板和斜面),见附录Ⅲ。
3. 无菌水 250 mL锥形瓶,每瓶装99 mL无菌水(或95mL为分离霉菌用),内装10粒玻璃珠。
4.5 mL无菌水试管(每人5~7支)。
4. 其他物品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刮刀),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一)系列稀释平板法1. 取土样选定取样点,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杂物,装入已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2、霉菌: 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 名词。凡是在基质上长成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 真菌统称霉菌。 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 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因此,在观察是要注意 菌丝的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 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是哪一种,孢子是怎样 着生的。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大,而且孢子容易飞散,如将 菌体置于水中容易变形,故观察时状不用水浸法制片,而 将菌体置于乳酸石炭酸棉兰染液中,使细胞不易干燥,并 有杀菌作用。
平板涂布
简单易行,但易 造成机械损伤
划线分离方式
结果分析: 1. 我所涂平板种类: (牛肉膏或马丁 氏) 2. 计数:牛肉膏平板取单菌落数目在30~300个 左右的稀释度来计数,马丁氏平板取单菌落数目 在10~100个左右的稀释度来计数 3.我所计数的平板稀释度是: 单菌落 数目: 、 、 。 4.计算:活菌数目/每克土壤= (计算过程)= 个/每克土壤 5. 对你和同伴的细菌及真菌计数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报告 从土壤中稀释分离微生物的原理、方法、步骤。 2.思考题 (1)为什么融化后的培养基要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 板? (2)要使平板菌落计数准确,需要掌握哪几个关键?为 什么? (3)试比较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法的优 缺点及应用。 (4)当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是均匀分散的而是集中 在一起时,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5)用倒平板法和涂布法计数,其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有 何不同?为什么要培养较长时间(48h)后观察结果?
⑵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体。营养菌丝体发育到一定时期,
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
⑶孢子丝:当气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可形成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由于给出的题目是"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我们将分别观察这三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在观察时,我们将使用显微镜和培养基。
首先,我们来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它们可以在土壤、水域和空气中找到。
放线菌的形态较为特殊,通常呈现为长而细长的细丝状。
在观察时,我们可以直接在透明的玻璃片上加一两滴放线菌的培养基,并用显微镜观察。
放线菌的细丝状形状通常呈现为分支,并且长达数毫米。
这些细丝状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放线菌的菌落。
接下来,我们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天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较为简单。
在观察酵母菌时,我们可以将一小滴酵母菌液滴在玻璃片上,并用显微镜观察。
酵母菌呈球状或卵圆状,直径通常在5-10微米之间。
酵母菌的表面有光滑的外观,并且通常排列成链,形成了菌落。
最后,我们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包括许多不同种类的真菌。
观察霉菌时,可以将一小段霉菌菌丝插入玻璃片上并加一滴水,使其在显微镜下观察。
霉菌的菌丝通常是多细胞结构,由许多细胞组成。
霉菌的菌丝通常呈现为分支和交叉的形态,并且具有特定的菌丝色素,例如黑色霉菌的孢子呈现黑色。
霉菌的菌丝可以形成大型的菌丝网络,形成一个菌丝块。
总结起来,放线菌通常呈现为长而细长的细丝状,酵母菌呈球状或卵圆状,霉菌的菌丝通常呈分支和交叉的形态。
这些形态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
这些微生物的观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角色,在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观察

实验结果
➢ 详细描述实验中各种微生物在斜面上、半固体和液体 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思考题
➢ 一个好氧的具周生鞭毛的菌株分别在斜面、半固体和 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 用斜面检测微生物的培养特征接种时,为什么不要划 多条线或蛇形,而只要划一条直线?
➢ 接种环(针)接种前后灼烧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 接种前一定要将其冷却?如何判断灼烧过的接种环已 冷却?
法和步骤; ➢ 掌握干热灭菌法和加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
法。
培养基的种类
➢ 按成分不同分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
➢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 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 称量:按照配方正确称取各种原料置于搪瓷杯中; ➢ 溶化: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补足水
(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存 在),再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使其均匀分布于培 养皿中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内,最后根据在平板上长 出的菌落数计算出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实验器材 ➢ 土壤稀释液的三种不同培养基的培养平板 ➢ 菌种:大肠杆菌菌悬液 ➢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仪器或其他用具:1mL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盛有
灭菌
干热灭菌 ➢ 火焰灼烧法 ➢ 干热灭菌法(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 加压蒸汽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火焰灼烧法
直接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主要用于实验室接种针(环)、试管口、三角瓶口和金属小 工具等的灭菌。
干热灭菌法
设备:电热烘箱 适用于耐高温器皿,160-170℃,维持2小时 注意事项:
实验六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六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放线菌(原核微生物):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气生菌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
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
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培养和观察方法扦片法:在放线菌平板上扦上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
观察时直接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镜检。
镜检:用镊子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将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宜用略暗光线观察,低倍镜—高倍镜;染色后观察效果更好。
玻璃纸法:将玻璃纸覆盖在平板表面,接种放线菌、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形成菌苔。
观察时取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镜检。
镜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取下玻璃纸,使菌面朝上,使玻璃纸平贴于载玻片上。
优点: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和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注意:整过程勿触动菌面培养物。
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直接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养基一起切下,菌面朝上。
另取一载玻片,微热后,轻轻按压菌苔,固定,染色后镜检。
•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霉菌(真核微生物):霉菌是一类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
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
培养和观察方法载玻片法: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其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观察时直接将载玻片镜检。
玻璃纸法:与放线菌相似。
直接制片观察法: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培养物置于预先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不易被接种针挑取,由于孢子的存在,常使菌落表面呈粉末状。它和细菌 单染色一样,可用石炭酸复红和吕氏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形态。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 纤细的菌丝所组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内无隔膜,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基内菌 丝)和有营养菌丝向上生长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状、波浪形或分枝状等,着 生形式有丛生、互生和轮生三种。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和干形。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 都是鉴别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 观察根霉菌丝情况和子囊孢 子情况(着重辨认孢子囊、 包囊梗、假根):
五、实验结果
❖ 记录所观察到的放线菌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差别 绘制青霉(40x) 、黑曲霉(40x) 的形态,注明各部分名称。 1.为何要用乳酸石炭酸棉兰染液对霉菌进行染色?
实验(二)、 从土壤中稀释分离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学习微生物稀释平板计数及划线分离技术
2、霉菌: 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凡是在基质上长成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
菌统称霉菌。 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因此,在观察是要注意菌
丝的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是哪一种,孢子是怎样着 生的。
(二)悬液稀释:方法见下图:
(三)倒固体琼脂培养基平板: 分离细菌的同学取一瓶牛肉膏培养基(200ml/瓶) 熔化后加制霉菌素1ml后倒平板。 分离真菌的同学取一瓶马丁-孟加拉红培养基(200ml/瓶)熔化后冷至50℃后加链霉素2ml倒平板。
(四)悬液涂布(演示): 无菌操作(从稀至浓将菌液涂布均匀)采用10-2,10-3,10 -4稀释液涂布马丁-孟加 拉红平板;采用10-3,10-4,10-5稀释液涂布牛肉膏蛋白胨平板,每人用剩下的1个平板做划线分离,从三 角瓶中取土壤悬液作划线分离(演示)
(五)培养:
每个同学把平板用报纸包好(每个平板方向一致),写上班级和姓名,皿底朝上,置于培养箱培养(温度?!) 。
(六)检查结果
简单易行,但易 造成机械损伤
平板涂布
划线分离方式
谢谢大家!
22
二、实验原理: 采用适宜(选择)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有利于目标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分离获得目标微生
物的纯培养:常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依据一个单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可以长成一菌落从而推算样品中含有多少细菌或真菌的活菌数目
三、实验步骤:
从土壤中稀释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如下: (一)土壤悬液制备 准备1瓶土壤悬液:称10克土壤放入带玻璃珠的90ml瓶装无菌水中,手摇振荡(10-20min),使置于水中容易变形,故观察时状不用水浸法制片,而将 菌体置于乳酸石炭酸棉兰染液中,使细胞不易干燥,并有杀菌作用。
根霉
三、实验材料
❖ 放线菌和真菌培养物 1. 放线菌培养物:链霉菌四天插片培养物。
❖ 2. 黑曲霉培养物。 3. 各种真菌示范片。
❖ 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解剖针、解剖刀、酒精灯、镊子等。 ❖ 乳酸石炭酸棉兰染液、碘液、酒精、蒸馏水等
⑴营养菌丝:又叫初级菌丝体或一级菌丝体,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营养物,故亦称基内菌 丝。营养菌丝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µ,但长度相差很大,短的小于100µ,长的可达600µ以上,有的无色素, 有的产生黄、橙、红、紫、兰、绿、褐、黑等不同色素,若是水溶性的色素,还可透入培养基内,将培养基染上相 应的颜色,如果是非水溶性(脂溶性)色素,则使菌落呈现相应的颜色,因此,色素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⑵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体。营养菌丝体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
⑶孢子丝:当气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又名产孢丝或繁殖丝。
放线菌最突出的特性之一是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根据估计,全世界共发现4000多种抗生素,其 中绝大部分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四、实验步骤 插片法培养放线菌
❖ 观察放线菌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的区别 取插片一片,直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注意分界面 两侧菌丝形态的差异
2、霉菌: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 酸石炭酸棉兰→用解剖针取少许霉菌 于染色液中→挑开菌丝→盖上盖玻片 片→镜检。
❖ 观察黑曲霉菌丝分隔情况和分生孢子着生情
况(着重辨认分生孢子梗、足细胞和分生孢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