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亚洲人民前仆后继,赢得国家独立;非洲人民英勇抗争,使“黑暗大陆”初现曙光;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过程吧!(表格归纳)(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下面是张军同学整理的表格,请你填写空白部分的内容。
(图说历史)材料一自从15世纪早期殖民主义窜入非洲以来,非洲就一直遭受着殖民奴役,成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人民奋起抗争,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浪潮。
(2)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国名。
年被称为“非洲年”。
(文汇说史)材料二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
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万隆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
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4)万隆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亚非国家和地区如何继承和发扬“万隆精神”。
【答案】(1)①1990年②纳赛尔③卡斯特罗(2)上边两框,从左到右依次为:阿尔及利亚、埃及。
下边两框,从左到右依次为:纳米比亚、南非。
1960。
(3)原因:二战后,亚非新独立国家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4)意义: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秉承亚非国家和地区应该加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努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后,战胜国一一主要是英、法、美一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和平制度”是指什么?(2)为确立这一“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两次重大的国际会议?这两次会议有什么联系?(3)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哪些重要条约得到签署?(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3)《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4)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可知,“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调整统治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结合所学,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对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
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
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的威尔逊操纵。
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1954年实行赎买政策(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详解】(1)据“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4年开始,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依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依据所学分析概括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从图一到图二,说说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图一和图二,分析美国经济地位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
(2)据图三,说说各国(地区)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例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变化:从接近一半的比例下降到三分之一,经济地位明显下降。
原因:20世纪50—70年代,欧洲经济复苏,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或西欧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2)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1、图片2可知,美国发生的变化是,从接近一半的比例下降到三分之一,经济地位明显下降。
这是因为,20世纪50—70年代,欧洲经济复苏,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西欧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3可知,这种变化会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兴华学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请你加入到他们的探究队伍中去,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印度甘地纪念馆:位于老德里的亚穆纳河畔。
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一个四方形平台,标志着圣雄甘地1948年被刺杀后火化的地点。
黑色平台正中是一长明火炬,象征甘地精神永存。
几乎每一位重要外国来宾都要到此献花圈或种植一棵常青树。
图二:2018年7月9日,正在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一道访问甘地纪念馆。
(1)从材料一中,你能够得到什么信息?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回答甘地的贡献。
(2)材料二发生在哪一运动中?结果怎样?(3)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他做一简单介绍。
(4)请你为以上探究,概括出一个主题。
【答案】(1)信息: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贡献: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
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
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1)材料中的“这一地区”指的是哪一个地区?(2)该地区的人们现在生活在和平之中了吗?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是什么?(3)巴以冲突中,双方的极端势力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方法对抗,并向下一代灌输民族复仇主义思想,你认为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觉得应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答案】(1)中东地区(2)没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战火频仍,人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中。
(3)后果:给双方人民带去更大灾难,只能是两败俱伤;双方都做出让步,坐下来谈,以一种宽容之心,去解决现实问题。
为了共同的利益,要和谈,不要战争。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不仅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
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一地区”指的是中东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地区的人们现在还没有生活在和平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战火频仍,人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中。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角逐。
大国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
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题干中“双方的极端势力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方法对抗”,不可能解决问题,能是给双方人民带去更大灾难,只能是两败俱伤。
所以要想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双方就必须都做出让步,坐下来谈。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2)人民公社。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干“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最新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为“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材料二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
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的年份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房……这一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囯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说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2)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不同意。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并没有马上成为工业强国。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表格可知,它说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第一批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囯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根据所学可知,不同意这一说法,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并没有成为工业强国。
【点睛】第三问以工业化为切入点,考查一五计划的意义。
一五计划是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2049年实现现代化。
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专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C. 西藏和平解放D. 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2.下列图片共同体现的时代主题是()A. 反抗外来侵略B. 进行三大改造 C. 发展国民经济 D. 巩固新政权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
抗美援朝的根本目的是()A. 保家卫国B. 为解放台湾做准备 C. 解放朝鲜 D. 打倒帝国主义4.2016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
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B.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C. 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D.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5.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标志是()A. 抗美援朝的胜利B. 土地改革的胜利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7.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
”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8.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①朝鲜爆发内战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A. ①②③④B. 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距今年(2016年)有()A. 60周年B. 64周年 C. 65周年 D. 66周年10.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A.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B.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C.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D. 采用公元纪年1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主要含义是()A. 取消鞠躬、跪拜礼,人们可以站起来走路B. 人民不在受地主、资本家剥削,完全按劳分配C. 国家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在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D. 人民获得所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成为主人12.“我们长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后,战胜国一一主要是英、法、美一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和平制度”是指什么?(2)为确立这一“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两次重大的国际会议?这两次会议有什么联系?(3)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哪些重要条约得到签署?(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3)《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4)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可知,“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调整统治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结合所学,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对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
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
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的威尔逊操纵。
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
《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但是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
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但是,公约所标榜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表面文章。
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比如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
”——川教版《世界历史》材料二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杜鲁门主义出台了。
——1947年杜鲁门提交国会咨文材料三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
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大国崛起》请回答(1)材料一的话语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总统提出“杜鲁门主义”的理由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找出大国调整国际关系的原因有哪些?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人类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请问,美国当年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请你简要说说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答案】(1)丘吉尔(2)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3)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为了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4)中国应加强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实质的综合国力;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坚持我国的外交政策;各国要谋发展、促合作、要和平;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出自丘吉尔。
1946年3月,英国前任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
(2)格局材料二“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杜鲁门主义出台了。
”可知,美国总统提出“杜鲁门主义”的理由是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3)根据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
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可知,大国调整国际关系的原因有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4)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国应加强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实质的综合国力;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坚持我国的外交政策;各国要谋发展、促合作、要和平;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3.史料实证史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
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
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摘编自《世界通史》史料二 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
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
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
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
——摘编自《世界通史》(1)据史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
(2)据史料二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呈现什么特点。
并概括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探究20世纪50-70年代美欧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答案】(1)特点:美国经济空前发展。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战的资本积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特点: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原因:加强了联合(或加强了合作)。
(3)重视科技、加强区域合作、因势改革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可知,此时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中“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
”可以概括出其发展的三点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战的资本积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依据材料“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
”可知,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美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发展较快。
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加强了联合。
尤其是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是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由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由此可见,20世纪50—70年代美欧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值得我们借鉴的是重视科技、加强区域合作、因势改革等。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材料三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
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