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材料限用标准

合集下载

塑料模具钢标准

塑料模具钢标准

塑料模具钢标准
根据搜索到的互联网知识[1],下面是在塑料模具生产中常用的一些模具钢材料:
P20:广泛用于制造中小型塑料模具、注塑件等,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磨削维修性能。

718H:一种高质量的数控机床用耐热铸造钢,主要用于制造较大规格的塑料模具。

NAK80:耐热、耐磨损、硬度高、抗拉强度高,常用于制造大规格、高精度、高质量的塑料模具。

S136:具有优异的切削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常用于制造高要求的注塑成型模具。

H13:耐热性好、强度高、适用于制造大型塑料模具、注塑件和高压铸造件等。

以上这些模具钢材料均有一定的标准规格要求,包括化学成分、硬度、强度、韧性、冷却性能等。

在使用模具钢材料时,需要选择符合模具设计要求的钢材种类,并且在制造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加工参数,以确保最终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和精度水平。

塑胶材料标准

塑胶材料标准

塑胶材料标准塑胶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在使用塑胶材料时,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塑胶材料的标准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塑胶材料。

首先,塑胶材料的标准涵盖了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物理性能包括塑胶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硬度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塑胶制品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化学性能则涉及塑胶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耐老化性能、可回收性等指标,这些指标关乎着塑胶制品的环保性和再利用性。

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标准则规定了塑胶制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要求,确保塑胶制品的生产过程和成品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其次,塑胶材料的标准内容还包括了不同种类塑胶材料的分类和命名、性能测试方法、标志和标识等内容。

不同种类的塑胶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因此需要根据其特性制定相应的标准。

性能测试方法是评价塑胶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标志和标识则是塑胶制品在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载体,标准化的标志和标识有助于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塑胶制品,促进塑胶制品的循环利用。

最后,塑胶材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塑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标准,可以提高塑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国内外贸易,推动塑胶制品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同时,标准化的塑胶制品有助于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塑胶制品,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塑胶材料标准对于塑胶制品行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遵循塑胶材料标准,有助于提高塑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推动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塑胶材料标准,促进塑胶制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塑胶模具材料限用标准

塑胶模具材料限用标准

. . .. .模具材料限用标准1. 范围本标准对xx科技有限公司模具设计材料的选用作出了规定。

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和重要程度按必须贯彻执行﹑推荐采用建议执行﹑按客户要求执行和不受本标准限制按贯例选用的四种情况在本标准内选用。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选用材料原则进行选材,可以达到在确保模具品质的情况下合理选材﹑压缩品种﹑减少规格﹑简化供应渠道﹑减少呆料和库存积压。

本标准适用于xx科技在模具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黑色金属(即钢、铜和铝)材料的选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金属(如塑料﹑塑胶)材料的选用。

2. 引用文件模具工业标准应用手册模具钢手册冶金工业部出版社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3. 材料限用的一般规定3.1选择材料一般应遵循的原则a. 选择材料一般应以满足产品的功能和生产要求为原则b. 在满足模具品质的情况下, 不要随意提高材料成本,要以节省资源为原则c. 要选择货源充裕﹑有信誉度的供应商的材料。

3.2选择注塑模具材料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3.2.1受注塑产品的影响因素a. 啤塑产品在啤塑过程中是否会对材料产生腐蚀性影响。

b. 塑胶树脂的种类对模具钢材的影响。

c. 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对模具钢材的要求。

d. 塑胶件的外观品质对模具材料的要求。

3.2.2模具本身对材料的要求a. 要求有良好的加工性(包括易切削性、良好的电加工性、好的抛光特性和溶接性)。

b. 对硬度和可预硬性的要求(包括材料内部组织纯洁均匀,可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c. 模具出现故障时易于修复,有良好的可烧焊性能。

4.材料限用的具体规定根据注塑模具的特点及其模具零件的功能和重要程度将模具零件分为成型零件﹑模胚组件和结构组件,对模具材料的限制选用分为以下四种情况:a. 成型零件——如上下模肉﹑行位﹑斜顶﹑直顶﹑上下模肉镶件﹑行位镶件等;成型零件的选用原则属于推荐采用建议执行,限用材料详见表二、表三、表四。

b. 模胚组件——如上下码模板﹑“A”板﹑“B”板﹑热流道框板﹑顶针板等;模胚组件的选用原则属于限制选用强制执行,限用材料详见表五。

塑胶模具材料限用标准

塑胶模具材料限用标准

模具材料限用标准1. 围本标准对xx科技模具设计材料的选用作出了规定。

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和重要程度按必须贯彻执行﹑推荐采用建议执行﹑按客户要求执行和不受本标准限制按贯例选用的四种情况在本标准选用。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选用材料原则进行选材,可以达到在确保模具品质的情况下合理选材﹑压缩品种﹑减少规格﹑简化供应渠道﹑减少呆料和库存积压。

本标准适用于xx科技在模具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黑色金属(即钢、铜和铝)材料的选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金属(如塑料﹑塑胶)材料的选用。

2. 引用文件模具工业标准应用手册模具钢手册冶金工业部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3. 材料限用的一般规定3.1选择材料一般应遵循的原则a. 选择材料一般应以满足产品的功能和生产要求为原则b. 在满足模具品质的情况下, 不要随意提高材料成本,要以节省资源为原则c. 要选择货源充裕﹑有信誉度的供应商的材料。

3.2选择注塑模具材料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3.2.1受注塑产品的影响因素a. 啤塑产品在啤塑过程中是否会对材料产生腐蚀性影响。

b. 塑胶树脂的种类对模具钢材的影响。

c. 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对模具钢材的要求。

d. 塑胶件的外观品质对模具材料的要求。

3.2.2模具本身对材料的要求a. 要求有良好的加工性(包括易切削性、良好的电加工性、好的抛光特性和溶接性)。

b. 对硬度和可预硬性的要求(包括材料部组织纯洁均匀,可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c. 模具出现故障时易于修复,有良好的可烧焊性能。

4.材料限用的具体规定根据注塑模具的特点及其模具零件的功能和重要程度将模具零件分为成型零件﹑模胚组件和结构组件,对模具材料的限制选用分为以下四种情况:a. 成型零件——如上下模肉﹑行位﹑斜顶﹑直顶﹑上下模肉镶件﹑行位镶件等;成型零件的选用原则属于推荐采用建议执行,限用材料详见表二、表三、表四。

b. 模胚组件——如上下码模板﹑“A”板﹑“B”板﹑热流道框板﹑顶针板等;模胚组件的选用原则属于限制选用强制执行,限用材料详见表五。

C级塑胶模具标准

C级塑胶模具标准

C級塑膠模具標準1、內模材質參照配件名稱模胚模板2、標準件及零配件要求:C級塑膠模具標準限位螺絲3、模胚均采用龍記標準模胚,模胚需加工基準角C10*45°,具體位置如圖01所示。

4、模板要求平整、平行、且確保垂直度,尺寸公差在 0.01mm之內,每块模板所有銳角均需倒C2*45°直角,不可以有銳角。

圖015、每套模具需要安装一块如下图所示的铭牌,具體位置及要求參考附檔<<銘牌安裝及字碼打法標準>>。

铭牌上的字碼需雕刻加工而成。

字码要求排列整齐,高低深浅一致。

C級塑膠模具標準圖.026、熱流道模具需要安裝一塊如圖03所示的熱流道銘牌,具體位置及要求參考附檔<<銘牌安裝及字碼打法標準>>。

圖.037、熱流道的接線盒安裝在模具天側靠基角邊,如圖04所示。

C 級塑膠模具標準圖048、模具每塊模板需要在模具表面打字碼。

模胚字碼的打法可參考附檔<<模胚字碼打法標準>>。

9、 模具內模字碼的打法請參考附檔<<內模字碼的打法標準>>。

10、模具零件字碼的打法請參考附檔<<模具配件字碼打法標準>>。

11、 模具零件在模具上相對裝配位置需有裝配字碼,字碼的打法請參考附檔<<模具配件裝配字碼打法標準>>。

12、模具上所有字碼均需用油石推平。

13、 模具的每塊模板需要有吊模螺絲孔,吊模螺絲孔最小用M10, 常用M12、M16、 M20、M24、 M28、 M32。

一個吊模螺絲孔的螺紋能承受一邊模具(前模或后模)的重量。

如果一塊模板的重量在30~40kg 之間, 至少要有一個吊模孔。

如果一塊模板重於400kg , 則四周各至少要有一個吊模孔,共四個。

14、 當整套模具吊起時,需保證模具吊裝平衡。

當B 板吊模螺絲孔嚴重偏模具重心時,模具需要設置吊模塊, 保證模具吊裝平衡。

塑胶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塑胶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能够更好的管控塑胶件来料的品质,使来料检验有章可循,确认来料品质满足生产要求。

合用于本公司所有塑胶产品的来料检验。

IQC 检验员按作业指导对塑胶件进行检验,并保证其准确性。

4.1 浅划痕:指没有明显刮手感觉,但 35cm 视距可见的线状凹痕。

4.2 深划痕:指有明显刮手感觉的线状凹痕。

4.3 缩水:塑料冷却时变形在表面形成的凹陷。

4.4 披锋:指在分型、滑块、镶件缝、顶针孔等处溢出的多余胶料。

4.5 水口高度:胶件外表面的水口,残存相对于其周边的凸出高度。

4.6 亏料:走料不足,使制件形状不完整。

4.7 边缘缺损:指构件的所有可见结构的边沿/棱角被损坏。

(含加工损伤)4.8 变形:指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塑料类型不适当、注塑条件设定不适当、包装方式不当等造成制品与所需结构的偏差。

4.9 银纹:指胶件表面因受气体溢出干扰而形成的在光照下呈银色的泡点痕迹。

4.10 脱皮:指胶料表面起皮或者分层。

4.11 烧焦:指局部温度过高而燃烧,在表面留下的发黄或者碳化痕迹。

4.12 气纹:因气体干扰而使胶件表面形成的一种雾状发暗痕迹。

4.13 流纹:因冷料被挤入,在胶件表面形成的雾色或者亮色的波纹。

4.14 杂色点:指不可擦除的明显不同于要求色的点状混色、污点等;分黑点与不全黑点两类。

a.黑点:指黑色的杂色点。

b.不全黑点:非黑色的及不彻底是黑色的杂色点的总称。

4.15 脏污:指灰尘、油迹、污水等 35cm 可见的外来污染物。

4.15 装配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所造成的缝隙。

4.16 色差:来料与所签色板样品偏差超出允许值5.1 光照强度: 860-1300LU*。

5.2 目视距离:30-40CM5.3 目视角度:45 度5.4 目视时间:5 秒内6 .1 严重缺失: 对产品的使用者会会造成人身安全的缺点; (不允许有)对本公司来料检查中规格不符合要求。

6.2 主要缺失: 产品对机能动作组装有影响,影响生产工艺或者严重影响外观装饰的缺点.6 .3 次要缺失: 产品为缩水、银纹、料痕、色差等轻微影响外观装饰的缺点.按照 MIL-STD-105E Ⅱ抽样标准:A:严重缺陷(CR = 0)、B:重要缺陷(MAJ = 0.65)、C:轻微缺陷(MIN = 1.0)检验项目对送货单 / 报检单包标识装检验检验内容方式目测检查来料单上的规格型号与实物是否相符。

塑料塑胶模具验收标准

塑料塑胶模具验收标准

优质参考文档塑料塑胶模具验收标准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协作1、产品外表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 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稍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 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外形,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 3D 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依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依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协作:面壳底壳协作——外表错位小于 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协作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协作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楚,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

铭牌固定牢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外表。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 25mm、30mm、35mm 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全都。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 5。

8、位置在水嘴正下方 10mm 处,字迹应清楚、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9、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

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10、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1、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优质参考文档12、定位圈应固定牢靠,圈直径为 100mm、250mm 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

塑胶模具等级分类

塑胶模具等级分类

塑胶模具等级分类美国塑胶工业学会(SPI AN-102-78),将模具分为五大类。

这五大类型模具各有其不同的要求标准,而这种模具分类只适用于配400吨或以下的注塑机的模具。

(a) 101型周期可达100万次,用于极高生产量的产品。

选用最好模具材料制造,因此价钱极昂贵。

要求标准如下:(1) 需要有详尽的模具设计资料。

(2) 模胚硬度要求最少要有BHN280 (HRC 30) 。

(3) 模具表面(包括上模和下模)必定最少要在BHN450 (48RC )硬度范围。

所有其它配件如滑块、斜顶、压顶等应使用硬工具钢。

(4) 顶出机备须有导向件。

(5) 侧滑块一定要装有损耗板。

(6) 上模、下模、滑块或模具上可能的地方要装上温度控制器。

(7) 在模具寿命上,因冷却运水管道的侵蚀而做成产品质素下降和增加注塑周期,建议有冷却运水的嵌入件或模板做防侵蚀处理。

(8) 所有此类型之模具皆要装有分模线锁模机构。

(b) 102型周期可达50万次至100万次。

用于高生产量的产品,选用较好质量的模具材料制造,价钱贵。

要求标准如下:(1) 需要有详尽的模具设计资料。

(2) 模胚硬度要求最少要有BHN280 ( HRC30 )。

(3) 上模和下模表面硬度应在BHN540 ( HRC 48 )范围。

所有其它功能配件应做热处理。

(4) 上模、下模、滑块或模具上可能的地方装上温度控制器。

(5) 所有此类型之模具皆要装有分模线锁模机构。

(6) 以下项目可能性需要或不需要,取决于最后生产数量的考虑。

建议这些项目同样做一份确认的报价单。

·顶出导向件·滑块损耗板·已做防侵蚀处理的控制器管道·电镀上模(c) 103型周期可达50万次。

用于中生产量的产品,价钱合理。

要求标准如下:(1) 需要有详尽的模具设计资料。

(2) 模胚硬度要求最少要有BHN165 ( HRC17 )。

(3) 上模和下模必定最少有BHN280 ( HRC30 ) 硬度或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材料限用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对xx科技有限公司模具设计材料的选用作出了规定。

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和重要程度按必须贯彻执行﹑推荐采用建议执行﹑按客户要求执行和不受本标准限制按贯例选用的四种情况在本标准内选用。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选用材料原则进行选材,可以达到在确保模具品质的情况下合理选材﹑压缩品种﹑减少规格﹑简化供应渠道﹑减少呆料和库存积压。

本标准适用于xx科技在模具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黑色金属(即钢、铜和铝)材料的选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金属(如塑料﹑塑胶)材料的选用。

2. 引用文件
模具工业标准应用手册
模具钢手册冶金工业部出版社
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3. 材料限用的一般规定
3.1选择材料一般应遵循的原则
a. 选择材料一般应以满足产品的功能和生产要求为原则
b. 在满足模具品质的情况下, 不要随意提高材料成本,要以节省资源为原则
c. 要选择货源充裕﹑有信誉度的供应商的材料。

3.2选择注塑模具材料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3.2.1受注塑产品的影响因素
a. 啤塑产品在啤塑过程中是否会对材料产生腐蚀性影响。

b. 塑胶树脂的种类对模具钢材的影响。

c. 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对模具钢材的要求。

d. 塑胶件的外观品质对模具材料的要求。

3.2.2模具本身对材料的要求
a. 要求有良好的加工性(包括易切削性、良好的电加工性、好的抛光特性和溶接性)。

b. 对硬度和可预硬性的要求(包括材料内部组织纯洁均匀,可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c. 模具出现故障时易于修复,有良好的可烧焊性能。

4.材料限用的具体规定
根据注塑模具的特点及其模具零件的功能和重要程度将模具零件分为成型零件﹑模胚组件和结构组件,对模具材料的限制选用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a. 成型零件——如上下模肉﹑行位﹑斜顶﹑直顶﹑上下模肉镶件﹑行位镶件等;成型零件的选用原则属于
推荐采用建议执行,限用材料详见表二、表三、表四。

b. 模胚组件——如上下码模板﹑“A”板﹑“B”板﹑热流道框板﹑顶针板等;模胚组件的选用原则属于限
制选用强制执行,限用材料详见表五。

c. 结构组件——如硬片﹑法兰﹑唧咀﹑司筒针压片等;结构组件的选用原则属于必须贯彻执行,若客户有特别的要求应建议客户接受我们的意见。

限用材料详见表六。

d. 除上述三种情况以外的所有零﹑组件的选材原则不作规定,按以往贯例选取。

※为便于查找资料和选材本标准将通用模具材料分类和材料牌号列于表一:
1
表一:通用模具材料分类和材料牌号
※在图样BOM中成型零件材料应写材料的具体牌号,而不应写材料的大类号,如:不应写P20、H13、420…。

若只写大类号则应理解为:对材料具体型号无特别要求,供货可在此大类内选择任何材料供应;
表二:注塑模具成型零件钢材选材表(德胜资料供参考)
※英文缩写注解:
表三:各国(及品牌)模具用特殊钢材对照表
表四:模具成型零件的材料限用
模具成型零件上模肉CAVITY INSERT、下模肉CORE INSERT、行位SLIDE BLOCK、斜顶CAM、直顶 EJECTOR BAR、推方STRIPPER BAR、上模镶件 CAVITY SMALL INSERT、下模镶件 CORE SMALL INSERT、行位镶件 SLIDE INSERT、斜顶镶件CAM INSERT、可换镶件EXCHANGEABLE INSERT、水口镶件 RUNNER INSERT的材料选用:
※上模镶针 CAVITY INSERT PIN、下模镶针 CORE INSERT PIN、行位镶针 SLIDE INSERT PIN、斜顶镶针 CAM INSERT PIN原则上要求标准件改制,如标准件改制不可行则根据模具要求选用上述成型钢材。

※上模肉压块 CAVITY CLAMP和下模肉压块 CORE CLAMP材料选用:1050、P20、01
※需要德胜的材料时必须加GS,如无德胜材料要求时不加GS,例如:GS2738或738;成型组件不可用大类但上下模肉压块除外。

※模胚组件必须用AISI标准的钢材大类编号,例如:P20等,未注明P20要求则优选国产P20。

附录A模具钢相关知识
模具钢是模具工业最重要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近年来,随着模具工业的迅速发展,模具钢的发展也极为迅猛。

世界各国都把模具钢产量统计到合金工具钢中,其产量约占合金工具钢产量的70%~80%。

东江科技是注塑模具设计、制造厂商,我们使用模具钢是大量和广泛的,因此,本附录想对模具钢的一些相关知识作以简略介绍。

A1.模具用钢的分类:
由于各种模具的工作条件差别很大,所以从化学成分看,模具钢的范围很广,从一般的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合金结构钢、高速工具钢,直到满足特殊模具要求的无磁模具钢、耐蚀模具钢以及高合金模具材料等,…本附录对以下几种常用模具钢进行分类:
●塑料模具钢:
钢材硬度相对低、易切削、尺度稳定、抛光性佳、容易加工。

多用于注塑模内模。

生产出来的注塑产品可有一定的光泽。

●热作钢:
热作钢材的延伸性好,有较低的硬度,中度抗热软化阻力,能承受高工作温度。

多用于压铸模、挤压模和塑胶模等。

●冷作钢:
此种钢材有良好的切削性,高含碳量提供良好耐磨性,但韧性低。

主要用于制造在冷状态(室温) 条件下进性压制成形的模具,冷冲压模具、冷拉伸模具、冷镦模具、冷挤压模具、压印模具和滚压
模具等。

●高速钢:
这类钢材是主要用来切削其它钢材的刀具钢,能耐高温、耐磨损、高温之下不易软化。

A2.不同国家的常用模具钢材对照表:
模具钢材的种类和牌号较多,下面根据东江科技常用的几种模具钢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照:
A3.模具用钢的热处理方法:
不论注塑模具、冲压模具或压铸模具其所使用的材料都有可能通过一些热处理方法,来满足性能要求,例如经常受到磨擦、拉伸、冲击的地方。

热处理是一种使材料改变机械性质的处理方式,即使钢材的组成成分相同,由于热处理的方法不同,经处理后钢材的性质就有显著的不同。

本附录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处理、表面处理方法:
种类 AISI DIN JIS GB 塑胶模具钢 PLASTIC MOULD STEELS P20 1.2311 - 3Gr2Mo P20+Ni 1.2738 - 3Gr2Mo+Ni 420 1.2083 SUS420J2
3Gr13 1.2316 - 热作钢 HOT WORK STEELS
H10A 1.2885 SKD1 H13 1.2344 SKD61 4Gr5MoSiV1
H19 1.2678 - H21 1.2581 SKD5 冷作钢 COLD WORK STEELS
O1 1.2510 SKS3 9GrWMn A2 - - D2 1.2379 SKD11 Gr12MoV D3 1.2080 1.2436 SKD1 Gr12 D6 1.2436 - SI 1.255 - 高速钢 HIGH SPEED STEELS
H10
- SKD7 M2 1.3343 SKH51 M3.2 - SKH53 M42
1.3247
SKH59
注:Acm:铁碳平衡图中的Acm线 1147~723℃,0.8<C%<2.06,自奥氏体开始析出渗碳体。

Ac3:铁碳平衡图中的Ac3线 910~723℃, C%<0.8,自奥氏体开始析出铁素体。

Ac1:铁碳平衡图中的共析线 723℃,自奥氏体开始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

A3.1普通热处理:
A3.2表面热处理:
A3.3表面涂镀处理:
A3.4部分钢材表面热处理数据(主要参考ASSAB产品资料)
A3.5零件热处理在图样上的标注要求:
钢材 表面热处理 温度(℃) 保温时间(h ) 深度约(mm) 硬度HV
P20类
气体氮化 528 20 0.30 650(HRC57.8)
30 0.35 6 0.50 软氮化
570
2 0.10 700(HRC60) H13类
气体氮化
525
10 0.125 1000-1250 (HRC70以上)
20 0.180 40 0.250 60 0.300 软氮化
570
2
0.10
950-1000(HRC 66以上)
420类
软氮化
(不推荐进行处理) 560 2 0.8-0.10 900
(HRC66) 8407
(AISI :H-13)
氮化 525 20 0.20 1000-1250 30 0.25 60 0.30 软氮化
570 2 0.1~0.2 950-1000 XW-42
(AISI : D2)
氮化 525 20 0.25 1250 30 0.30 60 0.35 软氮化
570
2
0.1~0.2
950
热处理方法 零件图中应注明的热处理要求内容
1.普通热处理 热处理方法、硬度(标注时其波动范围一般为:HRC 在5个单位左右,HB 在30~40个单位左右)
2.渗碳 热处理方法、硬度、渗碳层深度
3.渗氮
热处理方法、表面和心部硬度、渗氮层深度、渗氮区域
4.软氮化(碳氮共
渗)
热处理方法、表面和心部硬度、渗氮层深度、渗氮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