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与环境的重要知识点整理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沟通交流。
在初二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向周围媒质传播机械波,从而产生声音。
常见的声源有乐器、人的声带、汽车引擎等。
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在媒质中以波的形式传递,并经历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 频率: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度,可以通过声级来衡量。
声级的单位是分贝(dB)。
响度与声音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大,声音就越响。
3.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
三、媒体对声音的影响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不同媒质对声音的传播会有不同的影响。
1. 固体:在固体中传播,声速比在空气中更快。
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间距离小,分子振动传递速度快。
2. 液体:在液体中传播,声速比在空气中更快。
但液体分子间距离相较固体较大,所以声速会比固体中稍慢。
3. 空气:在空气中传播,声速相对较慢。
空气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振动传递速度相对较慢。
四、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当声音波到达障碍物时,部分能量会被障碍物吸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声音的反射和回声进行定位和判断。
比如在山谷中发出声音,可以通过回声来判断山谷的深度和位置。
五、声音的干涉和共振当两个或更多声音波同时传播到同一地点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是增强或减弱声音的效果。
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声音的频率接近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声学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二物理声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物体使周围空气发生振动,形成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听者的耳朵。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才能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2.1 频率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程度,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2.2 声音强度声音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声音强度的单位为分贝(dB)。
通常,人类可以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为0dB,而常见的谈话声音约为60-70dB。
2.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调也称为声音的音高。
3.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每秒340米。
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1500米。
4. 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当人们发出声音时,声波会遇到墙壁或其他物体,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通过测量回声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物体和人之间的距离。
5. 声音的吸收与传导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和吸收情况也是不同的。
固体是最好的声音传导体,而气体(如空气)则是最差的声音传导体。
各种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不同,例如,软材料(如海绵)可以吸收大部分声音,而硬材料(如金属)则会产生回声。
6. 声音的干扰与衍射当两个或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时,声波会相互干扰,产生共振或抵消效应。
此外,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声波绕过物体传播。
7.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话、音乐播放器、扬声器等都是利用声音的传播原理工作的。
物理八上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章末知识总结

例3 (广西钦州中考)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 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2-2中属于阻 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
A.摩托车的消音器
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解析: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 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摩托车的消音器是防止噪 声产生,A不符合题意;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 阻断噪声的传播,B符合题意;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防止 噪声进入人耳,C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防 止噪声的产生,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搞清此过程中的变化:
③成实像时,物距做 重u减与要小此的,知思像识路距点是v有:增关从大的题,题目像目的变,信大最息
成虚像时,物距u减中小判,断像出距是v其变中小的,哪像种变情小况:
如:u>2f,则 如:v>2f,则 如:成虚像, 如:成缩小像, 第一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 则第五种情况 则第一种情况
思考:如:u>v 是哪种情况?v>u呢?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本章知识解读方案
本章知识梳理
重难专题探究
专题一 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专题解读
(1)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发声体振动;②有传播声 音的介质;③接收的声波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④正常
的耳朵. (3)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
专题三 理解控制噪声的措施 专题解读
(1)噪声的定义:①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 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 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 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汇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汇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但你知道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在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一、声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被挤压和稀薄,产生了声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
1. 声的物理量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我们可以用一些物理量来描述声音,包括声源、频率、振动周期、振幅和声强等。
- 声源:产生声音的物体或介质。
- 频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 振动周期:声音振动一个完整周期所需要的时间。
- 振幅:声音振动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 声强:声音能量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
2. 声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传播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但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会有所变化。
3. 声的传播路径当声音传播时,会遇到一些障碍物。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
- 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 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 衍射:声波在通过障碍物的缝隙或物体周围边缘时发生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它本来无法到达的区域。
二、声音的性质声音有许多不同的性质,例如音调、音量和音色。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会比频率低的声音更高音调。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和声强有关。
振幅大、声强大的声音听起来会比振幅小、声强小的声音更响亮。
3. 音色音色是指能够区分不同声音来源的特征,每个声音源都有独特的音色。
例如,同样频率和音量的声音,人声和乐器声仍然可以辨别出来。
三、声音与媒质的关系声音的传播与媒质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媒质会对声音的传播和听觉特性产生影响。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八年级物理声音与环境

声音的传播
• 二、声音的传播必须要 介质 1、真空 不能 传声; 2、一切气体、固体、液体均可以传声; 3、固体传声效果最 好 ,液体次之,气体最 差; 三、声速 1、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 液体中次之,气体 中最慢;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3、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也越 大 。 四、人耳感觉声音 外界声音 外耳道 鼓膜 耳锅 听神经 大脑
二、噪声的控制 1、消声 2、吸声 3、隔声
练习
;藍塘道39 ;
光光.可我看那小挺健康の,不像有事の样子.”老人一愣,随即冷笑,“哼,什么年代了,有鬼?我看是有人在搞鬼.吃饱撑の,刚有几天安乐饭吃就整天闹些有の没の...”人老了,话头一开停不下来.听着老人叽哩咕噜岔开话题,年轻男子一脸无语地喝着小酒.死老头,双标玩得挺溜...有了酱油,陆宅正 式开锅,虽然调料不多,两人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小福它们の伙食也不差,每只一大块肉骨头啃得欢快.由于柏少君の监督,陆羽又给它们添了两只碗,现在是一狗一份粮吃得爽快多了.两人开动没多久,柏少君托着一个大罩着盖子の托盘过来,上边整齐摆着烤肉、烤香肠和烤鱿鱼、鸡块等肉食,还有各种 蔬菜和果汁酒水.他亲自送上门,主人家没有推回去の理由.陆羽欣然接受并邀请他一起入席.明白时代不同了,有些排斥外国人の婷玉没有反对,谈不上热情万分,至少不甩脸色让好友为难.婷玉穿の是改良过の复古服装,气质淡雅.柏少君见罢惊艳了一下下,随后注意力被火锅吸引了去.他最喜欢吃火 锅,见陆家只有酱油与蒜茸,调料实在少,便兴冲冲地跑到柏少华家取了好些种过来,甩开腮帮子痛快地吃着三家年夜饭.休闲居客人多,他无法在陆宅逗留太久,吃了一会儿便要回去招呼客人.“别跟外人说起我朋友の事,她不喜欢热闹.”送他出门之际,陆羽很鸡婆地叮嘱他.“OK,OK,这是我们之间の 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含答案)

声音与环境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①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②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②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3、响度: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①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距生源越近响度越大。
②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超声波的应用:测距、测速、成像、探伤、除垢、粉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振动传播的。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上册涉及的声现象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颤动,从而产生声音。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有声带的振动、乐器的演奏、物体的撞击等。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依赖介质,如空气、固体或液体等。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系列的机械波。
这些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当波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弱程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小。
我们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强度,分贝数越大,声音越强。
2.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我们通常用赫兹来表示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人们对声音高低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较尖锐,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较低沉。
4. 声音的音质:音质是指不同声音之间的音色特点,它取决于声音的谐波成分。
四、声音的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声波会按照与入射角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角度反射回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声现象,也是声纳和雷达等技术的基础。
五、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还会发生吸收和衍射现象。
吸收是指声音遇到物体时,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减弱。
衍射是指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沿着障碍物的边缘传播。
衍射现象使得我们能够听到遮挡物后面的声音。
六、共鸣共鸣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声音振动能够引起其他物体的振动。
比如,当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与另一个音叉的频率相同时,后者会因共鸣而发出响亮的声音。
七、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声音还被应用于扬声器、耳机、电话、雷达等各种设备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与环境的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咼,音调越咼。
⑵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
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
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
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