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音与环境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复习用卷《声音与环境》

八年级物理复习用卷《声音与环境》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D.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8.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利用Leabharlann 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作为探测周围物体的工具,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和在水中的特点。
1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14.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判断是小刚。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八年级物理粤教沪科版声音与环境练习

八年级物理粤教沪科版声音与环境练习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二)(粤教沪科版)(内容:声音与环境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乐音的三要素是、和;其中与声源振动快慢有关。

2.简谱中的1、2、3、4、5、6、7七个音符中;音调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3.如图所示人的外耳廓相当于一个声波收集器;声波进入耳道后引起鼓膜;鼓膜的振动又通过三块听小骨组成的精巧杠杆系统传到耳蜗中;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区;于是产生了听觉。

4. 蜜蜂飞出去采蜜时;双翅每秒振动 440次;采蜜后双翅每秒振动300 次。

养蜂人是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来判断蜜蜂是去采蜜;还是采了蜜回巢。

5.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

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效应。

6.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在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

7. 摩托车的排气管末端装有一个粗肚细颈的器;它能减弱发动机产生的。

8.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方向10.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11.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发生的B.女高音歌唱家的“高音”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C.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能直接交谈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13.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传播C.只要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波D.若有声波,一定有振动2.关于音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低音的声音洪亮”是指音调低响度大B.宾朋们听到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音乐声时而如雨滴敲打瓦砾般轻快,时而又缓慢悠长,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发生变化D.领唱演员通过麦克风唱歌,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C.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4.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5.“声波炮”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警察使用它可以震慑暴徒,维护秩序。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频声波是具有很大能量的次声波B.dB 是声音强度的单位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频率D.使用“声波炮”时,炮手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7.重敲鼓面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鼓面相比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大象的“声音”交流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9.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控制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敞开门窗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晚九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12.深夜,非法改装的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发出的轰鸣声引发“炸街式”的扰民,南通交警部门责令车主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3 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2.如图 1 所示,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的笛孔,这主要是用来改变声音的( )图1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 3.《宿迁文明二十条》中第七条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4.有的人能将别人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主要是能模仿别人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响度和音调 5.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作出反应。

如图 2 所示是几种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动物是( )图2 1/8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A.狗 B.猫 C.蝙蝠 D.海豚 6.下列事例能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 ) A.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 B.在食品厂里人们常用超声波给牛奶消毒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 D.用手拍打西瓜,通过声音来辨别西瓜的好坏 7.在医院、学校和其他有关部门附近,有如图 3 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

在下列方法中, 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图3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8.古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古代,人们常用撞钟报时,人们 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

分析其原因是( ) A.大钟的回音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有“暂留”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9.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太空中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2/8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4 A.甲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C.丙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丁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1.如图 5 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 12.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 的________而产生的;鼓面的_____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题姓名 : 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成绩 : _____一、单选题1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雷雨天,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并不发生变化C.拉奏小提琴时,在不同位置按压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2 . 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B.声音是一种波 , 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 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如图所示的四件物品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孔明灯上升,是因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B.乙图:紫砂壶属于连通器C.丙图:司南勺柄指南,是因为南面有地磁的南极D.丁图: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用木棒敲击鼓面越重,鼓面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D.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5. 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6. 如图,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杯子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下面关于水杯发声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B.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C.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D.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7. 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A.B .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8 . 列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通过甲、乙两桥。

初二物理声音练习题有答案

初二物理声音练习题有答案

初二物理声音练习题有答案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

无论是人的语言、乐器的演奏还是自然界的声响,都是由声波传播而来。

为了帮助初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知识,下面是一些声音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声音是由物体的什么震动引起的?A. 光B. 空气C. 电D. 电磁波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声音的传播介质?A. 空气B. 水C. 金属D. 真空答案:D3. 下列哪个频率的声音可以被人类听到?A. 20HzB. 2000HzC. 20000HzD. 200000Hz答案:C4. 当声音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A. 折射B. 反射C. 吸收D. 散射答案:A5. 下列哪个单位用来表示声音的强度?A. 分贝B. 牛顿C. 瓦特D. 粒子答案:A二、填空题1.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_________相关。

答案:密度2. 轻拍铜片时发出的声音属于_______声。

答案:受迫3. 葫芦丝是一种________乐器。

答案:吹奏4. 当声音的频率增大时,声音的__________增大。

答案:音调5. 下列物体中,哪一个不会传播声音?答案:真空三、简答题1. 什么是共振现象?给出一个共振现象的例子。

答案: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在受到外界作用力的作用下,其固有频率与外界作用力的频率相等或接近时,会产生明显的振幅增大现象。

例如,当我们用手指轻弹一个玻璃杯的边缘时,玻璃杯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玻璃杯的固有频率与手指的轻拍频率相近,导致共振现象。

2. 什么是声音的音强?如何用分贝表示音强?答案:声音的音强是指声波的能量大小,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而强度又可以用声音的分贝来表示。

分贝是一个用来表达声音强度的单位,它是一种对数单位,可以比较不同声音的强度差异。

一般来说,人耳的听觉范围在0到120分贝之间。

3. 什么是声音的音调?音量与音调有何区别?答案: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频,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综合测试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B.健康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是10s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2.轻敲鼓面,它能发出清脆的声响,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C.鼓声不能传递信息D.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3.如图,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甲、乙相比,甲鼓皮()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C.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D.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第3题图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4题图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5.小王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先后五次测得的结果分别是26.25cm、26.28cm、27.8cm、26.27cm、26.26cm,则物理书的长度应记为()A.26.27cmB.26.265cmC.26.47cmD.26.28cm6.下表是“国际标准音高与频率对照表”的中音区部分数据,其中音符“C(do)”比音符“A(la)”的()国际标准音高与频率对照表(ScientificPitchNotation)音C(do)C# D(re)D# E(mi)F(fa)F# G(SO)G# A(la)A# B(si)符频261.632 277.189 293.672 311.135 329.636 349.237 370.00 392.005 415.315 440.010 466.175 493.895 率7.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第7题图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解析:A选项: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只是靠空气传播,所以A错误。

B选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耳听到声音还需要满足其他条件,如有介质传播、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20Hz 20000Hz)等,所以B错误。

C选项:回声是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C正确。

D选项: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种类和温度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快,所以D错误。

答案:C2. 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铛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 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 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 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 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解析:用手按在自行车铃铛上,敲打时铃铛受手的阻碍,不能正常振动,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铃声不会清脆。

A选项,声音能传出,只是不正常;B选项,铃振动了,只是受阻碍;D选项,周围有空气介质。

答案:C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 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 人唱歌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析:A选项: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条件缺失时说法不准确,A错误。

B选项:人是靠音色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而不是音调,B错误。

C选项:人唱歌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C正确。

D选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传播过程中,D错误。

答案:C4.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身受金属珠子的撞击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传入人耳。

2.音叉振动时,邻近的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

3.人潜入水中,仍然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将硬捧一端抵在钢琴盖板顶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根据以上两例,请说出传声物质除了气体外,还有和。

4.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5.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6.雷雨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雷声却隆上不断,这是因为。

A.雷打个不停 B.雷声经过地面、山岳、云层多次反射造成C.电光比雷声的速度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地震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B.固体传播声音快
C.固体传播声音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A.少了0.294S B.多了0.294S C.一样 D.少了2.94S
9.把一个鼓平放后,在上面放上一些纸屑,然后用力敲打鼓面使之发声,这时会看到
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10.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时发现猎物,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道理。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1.震耳欲聋反映声音的很
失声尖叫反映声音的很
低声细语反映声音的很
粗声粗气反映声音的很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
2.声音的强弱指的是,越用力击鼓,声音就越响,是因为用力击鼓时,鼓面振动的
大,所以就更大。

3.音调指的是声音的,它由发声体振动决定,越大,音调越。

4.声音的品质叫做,又叫,我们能闭上眼睛分辨出钢琴声和笛声,就是根据它们的不同。

5.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因为。

A.蝴蝶飞行时用力小,声音响度太小
B.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低于人的听觉范围
C.蝴蝶飞行时,根本就不发声
D.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6.蜜蜂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0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采蜜,还是采蜜回家,主要根据是。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色 D.飞行路线
7.码头上的轮船汽笛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这是因为汽笛声
A.音调高 B.响度大 C.声色好 D.传播速度快
8.一个声源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面正确的是。

A.一定是振动幅度小 B.一定是没有传声的媒介
C.一定是振动的频率过高或过低 D.以上三个原因都有可能
9.“听声”在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应用,如瓜农可敲打西瓜,通过听声来辨别有没有熟。

请同学们列举三个以上听声的例子。

2.3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低于20HZ的声音,叫
2.噪声是社会一大公害,控制噪声,减少噪声是当前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主要在、、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3.电影院,剧院等大礼堂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像峰窝似的,这是为了。

A.消声 B.吸声 C.隔声 D.装饰
4.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
A.B超检查内脏器官 B.超声波粉碎骨结石
C.声呐探测潜航、鱼群 D.使用听诊器检查病情
5.一场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为什么?
综合测试
一、填空题
1、人发声靠振动,鼓发声靠的振动,管乐器发声靠的振动。

2.声音能靠一切、、传声,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传播,鱼会被岸上的声音吓跑,表明能传声,“土电话”表明能传声。

3.在住宅区内种植大量树木可以使传来的被部分吸引而减弱,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4.为了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至少离自己 m。

在大礼堂,为了避免听到回声,在墙壁上装饰凹凸不平的吸音材料,目的是声音的反射。

(填增强或减弱)
5.拿一张硬纸板,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纸张振动越快越高。

6.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们轻声伴唱的是女高音,两位歌手中歌手的音调高,歌手的响度大。

7.“滥竽充数”的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但今天的大型乐队里即使有“充数”的先生,乐队指挥不需要一个个地独听,也能把这位“充数”先生找出来,这只要从他的和与众不同即可辨出。

8.汽车的排气管回消音器是通过办法来减小噪声。

二、选择题
9.敲锣时,要使锣声停止发声,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即可,这是因为。

A.手与锣面之间形成真空,无法传声 B.锣声通过手掌后消失
C.锣面停止振动,不能发声 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
10.《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宿营,土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大地振动发声
C.睡在地上能感觉到地面振动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1.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要清楚,而且更响,是因为
A.教室反射多而大有回声,旷野中无反射而无回声
B.声音被教室四壁反射回来并和原声混在一起,听不到回声,使原声加强
C.由于传声性能不同造成的
D.实际一样,只是感觉作用
12.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3.有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一点声响都听不到,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
B.撞击时,声音太小,无法听到
C.月球表现附近无空气,缺少传声媒介
D.原因尚待调查
14.为了减少噪声污染,人们进行多方努力,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把高噪声的工厂迁往远郊区
B.给噪声大的装上隔音罩
C.在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绿化
D.关闭所有声源,彻底消灭噪声
三、简答
15.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是怎样,请写出3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16.高速公路穿过居民区时,在两侧都有3-4m高的隔板,这是为什么?
四、探究与计算
17.为了研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些?其它
现象又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8.利用回声可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若发出声音
信号后,6s收到回声,求此海洋的深度。

答案: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振动空气
2.声波
3.液体固体
4.3000m 真空不传声
5.C
6.B
7.B
8.A
9.纸屑跳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0.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1.响度大音调高响度小音调低音色
2.响度振
幅响度 3.高低频率频率高 4.音色音品音色 5.B 6.A 7.B 8.D
9.(1)医生给病人检查胸腹部时,采用叩诊。

(2)冬天,地下自来水管爆裂,采用听漏。

(3)向热水瓶灌水,可听声知道有没有灌满。

2.3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超声次声
2.消声吸声隔声
3.B
4.D
5.雪面凹凸不平且比较疏松,吸声效果好。

单元测试
1.声带鼓空气柱
2.气体液体固体真空空气水
固体 3.噪声 4.17 减弱 5.音调 6.女男 7.音色音调 8.消声
9.C 10.D 11.B 12.D 13.C 14.D 15.略 16.通过隔音的措施,来减弱噪声 17.乙丁甲:声音的传播需要传声媒介,真空不传声丙:吹笛小时,按住不同的孔,使空气柱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18.459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