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利润分析模型
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目标利润分析

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熟练掌握)☆考点精讲目前,进行多种产品保本分析的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联合单位法、分算法、顺序法和主要产品法等。
(一)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综合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量本利关系的一种方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多种产品保本点销售额的关键,是根据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销售数量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然后根据固定成本总额和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计算出保本点销售额。
其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某种产品销售额-某种产品成本变动)∑各种产品销售额×100%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某种产品保本销售额=综合保本销售额×某种产品销售额∑各种产品销售额某种产品保本销售量=某种产品保本销售额某种产品销售单价(二)联合单位法联合单位法是指在事先确定各种产品间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最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多种产品保本点的计算问题转换为单一产品保本点问题的计算。
根据存在稳定比例关系的产销量比,可以计算出每一联合单位的联合单位边际贡献和联合单位变动成本,并以此计算整个企业的联合保本点销售量以及各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
(三)分算法分算法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的关键是要合理地进行固定成本的分配。
在分配固定成本时,对于专属于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对于应由多种产品共同负担的公共性固定成本,则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鉴于固定成本需要由边际贡献来补偿,故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的方法最为常见。
利润最大化模型

利润最大化模型在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核心目标。
利润最大化模型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企业如何在给定的限制条件下,以使利润最大化的理论工具。
本文将介绍利润最大化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它在实际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
一、利润最大化模型的概念利润最大化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学模型。
它基于企业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数学关系,通过对不同产量和成本水平的比较,确定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最佳决策。
利润最大化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在给定的生产要素价格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企业能够通过决策调整产量和成本结构来实现最大利润。
二、利润最大化模型的基本假设利润最大化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假设:1. 假设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体。
企业为了实现最大利润,会做出合理的决策,使得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2. 假设企业在市场上是价格接受者。
企业所销售的产品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企业只能接受市场价格而无法主动影响。
3. 假设企业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已知的。
企业的生产函数描述了产量与生产要素的关系,成本函数描述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成本情况。
4. 假设企业的目标是长期利润最大化。
企业在决策中考虑的是长期利润最大化而非短期利润最大化,因此会考虑产能扩充和技术创新等因素。
三、利润最大化模型的数学表示在利润最大化模型中,通常通过数学函数来表示企业的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和利润函数。
以单产品企业为例,假设企业的产量为Q,生产成本为C,售价为P,则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π=PQ-C。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企业在产量达到最大利润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dπ/dQ=d(PQ-C)/dQ=P-MC=0。
四、利润最大化模型的应用利润最大化模型在实际经营决策中应用广泛。
企业可以通过利润最大化模型来评估不同的生产方案,并决定最优的产量水平和成本结构。
利润最大化模型也可以用于分析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企业的策略选择,如定价、产能扩充和市场份额的争夺等。
讲_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及目标利润分析

第八章成本管理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一)加权平均法1.含义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保本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00%补充:=综合保本点销售额=某产品保本点销售额=综合保本点销售额×该产品销售比重某产品保本点销售量=该产品保本点销售额/该产品的单价【例8-5】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
【补充要求】按加权平均法进行多种产品的量本利分析。
(1)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2)综合保本点销售额;(3)各产品保本点。
表8-2 数据资料表项目销售量(件)单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销售收入(元)各产品的销售比重边际贡献(元)边际贡献率A产品300002012600000%24000040% B产品200003024600000%12000020% C产品10000402840000025%12000030%合计1600000100%48000030%【解析】(1)综合边际贡献率=480000/1600000=30%或:综合边际贡献率=40%×%+20%×%+30%×25%=30%(2)综合保本销售额=180000/30%=600000(元)(3)A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225000(元)B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225000(元)C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25%=150000(元)(4)A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25000/20=11250(件)B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25000/30=7500(件)C产品的保本销售量=150000/40=3750(件)。
7个财务模型

7个财务模型财务模型是指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工具,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目前主要有7种财务模型,分别为比率分析模型、财务预测模型、现金流量分析模型、成本/利润/体系分析模型、收入/支出分析模型、产品分析模型、财务优化模型。
下面将逐一详细阐述这些模型。
1. 比率分析模型比率分析模型是通过比较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比率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模型。
比率分析模型主要有五个方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财务杠杆比率、资本回报率和股息利润率。
2. 财务预测模型财务预测模型是根据企业的历史财务、市场和经济数据进行预测,以预测出企业未来可能的财务状况。
主要要素包括预测年份、收入预测、成本预测、税前利润预测、现金流预测等。
3. 现金流量分析模型现金流量分析模型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确定企业的现金状况和偿债能力。
主要要素包括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融资现金流量等。
4. 成本/利润/体系分析模型成本/利润/体系分析模型是通过对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以控制成本和优化利润。
主要要素包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总成本、边际利润、总利润等。
5. 收入/支出分析模型收入/支出分析模型是通过对企业收入和支出的分析和比较,以确定企业的盈利能力。
主要要素包括总收入、总支出、毛利润、利润率等。
6. 产品分析模型产品分析模型是通过分析企业不同产品的成本、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以优化产品结构和促进企业发展。
主要要素包括产品成本、产品利润、市场占有率、产品组合等。
7. 财务优化模型财务优化模型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和比较,以寻找最优财务方案。
主要要素包括财务目标、财务环境、可变财务决策等。
总的来说,以上七个财务模型是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必备的工具和方法。
只有同时运用这些模型和方法,才能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出相应的财务决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企业盈利性分析模型

企业盈利性分析模型企业盈利性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
建立科学的盈利性分析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盈利情况,找出盈利瓶颈,制定有效的盈利增长策略。
本文将介绍企业盈利性分析的模型和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盈利增长。
一、盈利性分析的重要性盈利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通过盈利性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盈利能力的强弱,找出盈利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盈利水平。
盈利性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投资项目的盈利潜力,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企业盈利性分析模型1. 盈利能力分析模型盈利能力是企业盈利性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净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销售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实现的利润水平,净利润率则是企业实现净利润的能力,资产收益率则是衡量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盈利的情况,找出盈利的瓶颈所在。
2. 盈利结构分析模型盈利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盈利的来源和构成,包括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
通过盈利结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找出盈利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盈利增长策略的制定。
3. 盈利增长分析模型盈利增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盈利水平,实现盈利的可持续增长。
盈利增长分析模型主要包括盈利增长率、盈利增长贡献率等指标。
通过盈利增长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和贡献度,找出盈利增长的关键因素,制定有效的盈利增长策略。
三、企业盈利性分析方法1. 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是企业盈利情况的主要信息来源,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结构和盈利增长情况。
主要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水平分析和趋势分析,可以找出企业盈利的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 盈利能力比率分析法盈利能力比率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净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
盈亏平衡分析公式

一.盈亏平衡点测算的基本模型:1.单位贡献毛利=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2.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利.3.单位贡献毛利率=单位贡献毛利/单位售价*100%.4.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利率.二.多品种经营的盈亏平衡点分析模型:(一)加权平均模型:1.销售总额=∑(各种产品单位售价*各该产品的销售量).2.某产品的销售额比重=该产品销售额/销售总额.3.加权平均贡献毛利率=∑(各种产品贡献毛利率*各该产品销售额比重).4.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贡献毛利率.5.各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各该产品销售比重.6.各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各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该产品销售单价.(二)联合单位模型:1.一个联合单位的贡献毛利=∑(单位贡献毛利*销售比).2.达到盈亏平衡的联合单位=固定成本总额/一个联合单位的贡献毛利.3.各产品的销售量=盈亏平衡的联合单位*销售比.4.一个联合单位的售价=∑(销售单价*销售比).5.达到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一个联合单位的售价*达到盈亏平衡的联合单位.三.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分析模型:1.税前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2.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税前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利.3.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额=(税前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利.四.实现目标利润率的分析模型:实现目标利润率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目标销售利润率).五.实现目标税后利润的分析模型:1.税后利润=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2.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利.3.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销售额=[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利率.六.安全边际:1.安全边际量=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2.安全边际额=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3.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销售量.4.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销售额.5.税前利润=单位贡献毛利*安全边际量.6.税前利润=贡献毛利率*安全边际额.7.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利率.七.盈亏平衡点开工率:1.盈亏平衡点开工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额)/正常或计划销售量(额).2.盈亏平衡点开工率=1-安全边际率.八.销售的定量预测:(一)加权平均法:销售量预测数=∑(某期销售量*该期权数)/各期权数之和.(二)指数平滑法:销售量预测数=平滑指数*前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指数)*前期预测销售量.(三)移动平均法:1.预测销售量=最后m期算术平均销售量+趋势值b2.趋势值b=最后移动期的平均值-上一个移动期的平均值。
利润评分模型

利润评分模型
利润评分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或项目利润能力的模型。
该模型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
1. 销售收入:评估企业的销售额和销售增长率,以确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潜力。
2. 成本控制:评估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营成本等。
一个有效的成本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能力。
3. 利润率:评估企业的利润率,即企业每一单位销售额所获得的利润。
利润率高的企业往往更具竞争力。
4. 资本回报率:评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即企业每一单位投资所获得的回报。
高资本回报率意味着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本,提高利润能力。
5. 市场份额:评估企业在市场上的份额,以确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
高市场份额通常与高利润能力相关。
6. 市场增长率:评估企业所处市场的增长率,以确定企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会。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利润评分模型可以为企业或项目提供一个评估利润能力的指标,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和制定战略。
第13讲 利润规划模型

利润规划
本章教学内容
利润规划概述
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指标,利润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
目标利润规划是对企业未来预算期的目标利润进行科学的预测、规 划和控制,并掌握其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一 系列管理活动。
企业进行目标利润规划的主要方法是本量利分析法。这种方法能通 过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
现金管理的目标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型
【跟我练12-1】已知华兴公司生产电热水壶的有关数据:单价 50,单位变动成本25,固定成本30000,假定销量为1500台, 建立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理论方法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
【跟我练12-1】已知华兴公司生产电热水壶的有关数据:单价
50,单位变动成本25,固定成本30000,假定销量为5000台,建立本
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1. 如果预计销量在0~3000台之间波动,考察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
收入、总成本、利润的影响。 2. 绘制本量利分析图
保本点分析是研究利润为0这种特殊经营状况的相关问题。 根据本量利基本公式,令利润=0,则: 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保本点分析
利用单变量求解进行保本点分析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保本点分析-图示
用滚动条模拟单价在45~55之间变动情况,用图示的方法 阐释单价的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目标利润经规济划订货批量的基本原理
企业为了实现目标利润,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减少 固定成本、减少变动成本、提高单价、增加产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