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笔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免到1费2世过纪路促时(进,过工这桥商些和规业“矩过发被堡展写”;进)推“、动自拥由庄有特城园许镇农令财奴”产制里而经,无或济须称履的“行衰城封败市建,特主冲许的令击职”封责。,建以主及的自力治的自由。 每一个城市特许令量都;造就一了定一程个度“上市促自进治体国”王。的市统自一治事体有业自。己的政府、法庭、税务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 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 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 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西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 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 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 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 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评价: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维护庄园的秩序;自由农、农奴可 以利用法庭维护自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特权。
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11世纪的西欧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出现 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
【课堂探究】
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产生了哪些进步影响? 进步影响: 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稳定。 ②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 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④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 议会制度的起源。 ⑤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
古
2、中世纪后期(11世纪——15世纪)
时
(1)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
期 的
(2)生产力提高、城市兴起(自治)
欧
(3)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洲
拜占庭(罗马法)
中古东欧
俄罗斯(帝国扩张)
中古 欧洲 具有 政治 经济 文化 的多 元特 征
C.反抗蒙古的统治
D.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随堂检测
1.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A.封建领主权力变化过程 C.王权演变历程
B.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课堂小结
1、中世纪前期(5世纪——11世纪)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核心)
中古西欧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制(经济社会基础)
2.庄园
(经济基础)
3.农奴制度
(阶级关系)
1.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社会动荡;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内容: ①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②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③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3)特点 以土地为纽带 等级森严 具有契约意识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 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 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 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一)建立
盎格鲁-撒克逊 诸王国
日耳曼部落
பைடு நூலகம்西哥特王国
法兰克王国
斯拉夫部落
(二)基本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政治表现)
社会性质 维持形式 统治关系
封建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系 封臣只对直接封君负责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中古时期欧洲(约5世纪至15世纪)的主要历史阶段和地理特征。
1.2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学生能够辨别并解释中古欧洲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经济模式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
1.3 历史解释: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古欧洲封建制度、基督教影响、城市兴起等现象的历史意义。
1.4 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世界历史多样性的认识,理解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培养全球视野和开放包容的心态。
二、导入教师行为:•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中古欧洲城堡与教堂并存的风景画,配以悠扬的古典音乐,营造历史氛围。
•提问:“这幅画让我们联想到哪个时期?你认为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聆听音乐,思考并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初步印象和想法。
过程点评:•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学生的回答反映了他们对中世纪欧洲的初步认知,为课堂讨论提供了起点。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封建制度:讲解封建制度的形成、特点及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展示封建领主与农奴关系的示意图。
•基督教影响:分析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传播、教义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教会权力与世俗权力的关系,播放一段关于中世纪教堂生活的短片。
•城市兴起:探讨城市复兴的背景、原因及意义,通过地图展示城市分布,讨论城市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中世纪欧洲哪些发明或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每组选派代表分享。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点,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在分组讨论中,学生查阅资料,相互交流观点,形成小组意见。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清晰的讲解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中古欧洲的历史脉络。
分组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能力。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清单--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1.政治特征——封君封臣制:概况(1)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领取土地者为。
(2)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影响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局面2.经济特征——庄园与农奴制度:(1)地位: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概况:①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3.庄园秩序的维护: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知识点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中古西欧的王权:(1)封建制初期:,王权软弱。
但是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中古中后期——王权加强。
①原因:社会环境稳定,。
②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a.英国:到15世纪晚期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b.法国:法兰西国王击败各地,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c.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在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中古西欧的城市:(1)城市的兴起。
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获得一定发展。
②逐渐复兴和繁荣。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
①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
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中古西欧的教会:(1)教会的经济特权: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
(2)教会的等级制度。
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
②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知识点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1)扩张。
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逐渐演变为。
②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庄园
1、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 (1)基本内容: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 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影响:
①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 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①
结婚时在教堂由 神父主持婚礼
临终,为了灵魂升天堂, 请神父主持涂香油仪式, 死后的葬礼也在教堂举行 ,葬礼结束后,死者直接 埋入教堂附属的墓地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3、城市兴起
时间
10—11世纪兴起
(1)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
背景 (2)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2、基督教 (1)经济: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精神文化: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成为西欧社会最大的封建势力集团,阻碍社会进步
中古时期西欧基督教徒一生与基督教会的关系
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 主持下接受洗礼
请思考:欧洲中世纪是暗黑无光还是潜藏光亮?
欧洲中世纪文明的闪光点:
议会
城市自治
成熟罗马法
板书
中古时期的欧洲 (((((((()))))))(5-14世纪))
西欧
东欧
王权 教会 庄园 城市 拜占庭 俄罗斯
各种力量的不断斗争推动了社会进步 长期的统一创造了诸多辉煌
(3)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中的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详细内容将包括:中古欧洲的社会结构、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作用、以及中古欧洲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欧洲的社会结构和封建制度,理解其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掌握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作用,评估其影响。
3. 认识中古欧洲的文化与科技发展,提升对欧洲历史进程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作用。
教学重点:中古欧洲的社会结构、文化与科技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古欧洲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古欧洲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包括中古欧洲的社会结构、封建制度、基督教会的作用、文化与科技发展等。
a. 中古欧洲的社会结构:介绍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 基督教会的作用:分析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与影响。
c. 文化与科技发展:介绍中古欧洲的文化成就,如骑士文学、哥特式建筑等,以及科技发展的表现,如农业技术的改进、大学的兴起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中古欧洲封建制度对现代欧洲的影响。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中古欧洲的社会结构a.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 基督教会的作用a.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 中古欧洲的文化与科技发展a. 文化成就b. 科技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中古欧洲的社会结构和封建制度。
b. 分析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作用。
c. 请列举中古欧洲的文化与科技发展成就。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中古欧洲的社会结构和封建制度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作用的掌握情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黑暗还是曙光
01 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王权、教会与城市
02 中古时期的东欧: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的崛起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
世界各文明地区(欧洲)的多元面貌。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1.建立
6—7世纪的拜 占庭帝国
阿拉伯人占领了从 叙利亚到北非的大 片土地。11世纪时 仅剩希腊半岛和爱 琴海地区。
1453年
新崛起的奥斯曼 土耳其人的不断 进攻。1453年, 拜占庭帝国最终 灭亡。
(二)俄罗斯帝国
9世纪基辅罗斯 俄罗斯发端 于此,深受 拜占庭帝国 的影响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税
护庄园的秩序。 庄园是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掌管着从生
产到精神等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几乎所有方面。
(二)庄园与农奴制度
庄园的特点
⑴经济上:自给自足、封 闭独立 ⑵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 庭,维持社会秩序。 ⑶性质:庄园是基本的农 业经济组织,也是基本的 社会政治单位。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封君封 臣制度
保政 基经 障治 础济
庄园与农 奴制度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一)中古西欧的王权
初期: 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中后期: 王权加强,孕育统一力量。
名词解释:民族国家是指 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 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 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 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15世纪末,在伊 比利亚半岛形成 的国家有西班牙 和葡萄牙
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 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 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高中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提示: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双向权利和义务;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
4.庄园庄园特点:经济上,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政治上,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
(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经营方式: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则自耕自收。
③劳动者: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④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收取租税。
⑤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提示: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杜会的农民有哪些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
②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2)不同点:①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②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庄园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1.封君封臣制度: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1)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2)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1)封地组成: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
(2)庄园法庭审理案件,维护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15世纪晚期,王权得到强化的国家:
(1)英国: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2)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击败各个封建主,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
(3)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
这些国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
(1)兴起时间:10-11世纪
(2)主要居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3)赢得自治权: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4)发展:兴办大学;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教会
(1)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十一税
(2)控制人民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的发展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
(1)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2)6世纪查世丁尼在位时编订《查世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查世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3)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4)奥斯们土耳其兴起后,继续蚕食,1453年,帝国灭亡。
2.俄罗斯
(1)发端宇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
(2) 13世纪上半期,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在反抗蒙古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兴起。
(3) 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
(4)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俄罗斯继续扩张
(5) 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