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力学进展报告
世界理论物理进展情况汇报

世界理论物理进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世界理论物理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涉及到了宇宙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多个方面。
在宇宙学领域,科学家们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和分析,成功揭示了宇宙的早期演化历史,以及宇宙的结构和组成。
这些成果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量子力学领域,研究人员们不断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发现了许多新的量子
现象和效应。
例如,超导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学家们成功实现了高温超导,这为未来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另外,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信息技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在相对论领域,黑洞和引力波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科学家们通过对黑洞的观测
和模拟,对黑洞内部结构和信息丢失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观点。
同时,引力波的直接探测成功,为广义相对论的验证和修正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除此之外,理论物理领域还涌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模型,如弦理论、超对称理论、量子场论等,这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框架。
总的来说,世界理论物理的进展是多方面的、深刻的。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
更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观测手段的出现,这将进一步推动理论物理领域的发展,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力学的应用与发展

现代力学的应用与发展现代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包含了经典力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力学等基本学科,并加入了现代科技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
在现代科技和工程学中,力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微观下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现代力学的应用和发展展开探讨。
一、车辆碰撞事故的力学分析车辆碰撞事故经常发生,车辆的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重要话题。
力学原理在车辆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现行的汽车碰撞测试体系,可以观测汽车的破坏情况及乘员的生存情况。
在这里,力学原理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座椅和头枕系统的研究,以及气囊系统的设计与控制都是在力学原理的基础之上。
同时,现代力学还为汽车碰撞试验提供了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用于分析和理解汽车在撞击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二、微观力学与材料科学力学原理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密切相关,材料的铸造、冶炼、塑性加工与复合等生产过程需要精确地模拟预测。
因此,多数材料科学研究都基于力学原理展开,以便揭示材料的力学特性和材料变形、断裂、磨损等现象背后的力学本质,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三、工程力学与结构工程在工程力学和结构工程领域,相当一部分的研究需要运用到现代力学的原理和方法。
比如,在建筑结构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被用于设计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并评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力学的原理也用于其他重要工程的设计中,例如桥梁和地震工程。
在这些案例中,需要基于力学原理的大量复杂的数学模型,为各种复杂情况提供解决方案,以确保工程项目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现代力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力学也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在材料和结构工程领域,已经涌现出一些新的力学概念和方法,例如基于物理场理论的多物理耦合系统仿真方法,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力学特征研究,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工程领域带来更深的认识和更丰富的经验。
在学校中,现代力学始终是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力学分析报告

力学分析报告1. 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可以揭示物体的力学特性和运动规律。
本报告旨在对一些力学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矢量表示。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进行量化,方向则通过矢量箭头表示。
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其重要性不可忽略。
3.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它们描述了物体受力和作用力的关系。
•第一定律:若物体没有外力作用,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 = ma,其中 F 为作用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些定律为我们理解物体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4. 物体的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主要关注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运动学方程和图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5. 物体的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情况的学科,可以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5.1 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当物体受力平衡时,物体就处于静态平衡状态。
静力学可通过分析主受力和受力点的受力情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梁的静力平衡、支撑物的稳定等。
5.2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当物体受到力时,会产生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动力学可应用于解决物体运动轨迹、加速度、速度和力的关系等问题。
通过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可以预测物体的运动状况和力学特性。
6. 实际应用力学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示例:•车辆工程:通过对车辆的力学特性分析和计算,能够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力学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力性能。
力学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年度,我国力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推动了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也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将本年度力学领域的年度总结如下:一、基础理论研究1. 理论力学本年度,我国理论力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在经典力学领域,我国学者在多体系统动力学、刚体运动学、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同时,在量子力学、相对论力学等领域,我国学者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 应用力学在应用力学领域,我国学者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振动理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特别是在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理论和方法。
二、实验技术研究1. 纳米力学实验技术纳米力学实验技术是近年来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年度,我国在纳米力学实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发出多种新型纳米力学测试设备,如纳米压痕仪、纳米拉伸仪等。
这些设备的研制为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在力学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
本年度,我国在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研发出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系统,为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可靠手段。
三、力学工程应用1. 结构工程在结构工程领域,我国学者在桥梁、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特别是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大跨度桥梁设计等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能源工程在能源工程领域,我国学者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叶片优化设计、太阳能光伏电池结构优化等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理论和方法,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力学教育与人才培养1. 高等教育本年度,我国力学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
物理学的新技术与新进展

物理学的新技术与新进展在如今的时代,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技进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学的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新技术和新进展正在推动着物理学的未来。
本文将介绍物理学的几个新技术和新进展。
一、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被称为未来计算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相比于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通过量子比特的量子叠加、量子纠缠等特性,海量并行计算能力将会被大幅度提升。
物理学家已经在很多实验中验证了这一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目前,谷歌的超越量子计算机是处理量子算法中的一个重要突破。
二、热量子力学热量子力学是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有机结合,它通过研究对量子态的热力学处理,使得物理学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宏观物质的相变行为。
这不仅提高了对凝聚态物质的理解,而且也为生物等诸如基因编码、蛋白质折叠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这一方向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领域内学者的不断努力将不断拓展热量子力学的应用领域。
三、引力波探测引力波的探测被称为“物理学的新视野”。
引力波是由重力场引起的扰动,其量级为惊人的10的负23次方,远远小于电子的尺度。
如此之小的量级也是各种干扰源的挑战,然而,自几年前LIGO(雷射互相干扰引力波探测器)进行首次成功探测以来,引力波探测实验的技术逐渐稳定发展。
在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中,有关引力波探测的瑞典天体物理學家Rainer Weiss、Kip Thorne和Barry Barish荣膺此奖项。
四、光学成像光学成像在微观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纳米粒子、细胞和分子样品等方面的显微成像。
近年来,光学成像也在研究与生物领域相关的分子传递、细胞生长和病原核酸逃逸行为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种技术的突破使得将来这种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中都会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总结:最后,物理学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为我们透视世界的本质提供新的方法。
现代物理学研究中的前沿进展与应用展望

现代物理学研究中的前沿进展与应用展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也不断拓展和深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物理学家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推动了新的科学革命。
本文将围绕着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和应用展望进行探讨。
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物理学家们十分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领域的基本工具, 而量子纠缠则是量子力学中最神秘的现象之一。
量子纠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粒子间通过量子纠缠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违背了经典物理学中的实在论。
量子纠缠的性质使之被广泛地应用到增强计算、编码通信以及加密等研究领域中。
超导材料在物理学的另一个领域, 超导材料一直都是物理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超导是指一种电性现象, 它可以在低温下使物质的电阻变为零, 从而形成理想的电流传输。
而超导材料的研究就是致力于设计和制备具有高超导性的新材料, 以期在能源和通讯领域等多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应用价值。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已经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而物理学在这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物理学家们正在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与物理学紧密结合, 以期实现巨大的科学进展。
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可以用来模拟和模拟物理现象, 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性质和化学反应。
在研究材料的制备和形态控制等方面, 人工智能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潜力。
在未来, 这些技术将有望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电子学和能源产业等领域。
基础粒子基础粒子是近年来物理学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方向。
在物理学的领域中, 基础粒子是指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与力的基本粒子。
现代物理学研究已经发现了许多基础粒子, 但仍有许多未知的粒子等待被发现。
基础粒子的研究涉及到大型科学实验和精密测量技术,而科学家们正不断地努力寻找新的粒子以及解决更多的无解难题。
总结总体而言, 现代物理学导向着许多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这些方向都是基于强大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成果。
同时, 研究人员还正不断努力,尝试将这些前沿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充分利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等场景下的机会。
《力学进展》写作范例

《力学进展》写作范例题目*谭浩1,2,郑志军3,汪海英1,†,夏蒙棼4,柯孚久51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4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北京100191摘要纳微米材料的力学行为正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由于纳微米材料的性能取决于从微观、细观到宏观多个空间、时间尺度上不同物理过程非线性耦合演化的结果,发展相应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已成为该领域研究工作的一个热点方向。
本文对纳微米材料模拟中比较典型的几种协同多空间尺度和协同多时间尺度方法进行介绍,着重介绍这些方法的的基本思想,应用情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对纳微米材料多尺度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评述。
(摘要200~500字以内)关键词纳微米材料,多尺度耦合,协同多空间尺度,协同多时间尺度(关键词要求3~5个,中间用逗号隔开)————————(下面是脚注的位置要填写的内容,见实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93211)资助† E-mail:why@请给出图书分类号下面是正文内容1 引言2.。
等正文内容正文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且数字和单位之间空1/4字符间距,单位都是正体二、外文字母符号请写清,特殊的几个符号要正体,例如:π,i(复数),e(指数),lg,ln等。
三、文中矢量、矩阵、张量用黑斜体四、图、表和公式1、图表中的英文翻译成中文,且横纵坐标中的单位不出现除号,以点乘的形式出现。
如:m/s,改为m∙s1-2、按照图和表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且“文先图后”的原则置于正文中的相应位置插在正文内,图题较长排位两行的,第二行左对齐。
3、公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并用圆括号括起置于公式右侧. 公式下面第一行出现其中或者式中,统一采用式中。
力学报告总结模板

力学报告总结模板1. 引言力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了形态、运动、力量等许多基本科学概念。
在各个领域的工程和科学中,都需要深入掌握力学的理论和应用。
因此,撰写一份力学报告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撰写力学报告总结的模板,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力学报告总结。
2. 摘要摘要应该直接概括力学报告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重点。
摘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问题和背景•研究方法和流程•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简要介绍具体的实验、数据、结论等内容,并尽可能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罗列方法流程等细节。
3. 研究问题和背景在介绍研究问题和背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使读者清楚研究的主要内容。
•详细介绍研究背景:介绍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分析研究问题的现状:分析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存在的难点。
4. 研究方法和流程在研究方法和流程部分,需要详细介绍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流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计算分析以及演算等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方法和流程应该清晰明了、有条有理,并避免使用一些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
5. 研究结果与分析在介绍研究结果和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主要数据:用文字叙述主要的试验数据、仿真结果或者实际应用数据。
•利用图表进行分析: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数据,可以借助适当的图表,比如条形图、散点图、折线图等等。
•数据讨论:利用图表和文字将数据的意义进行解释,进一步揭示出数据背后蕴含的逻辑关系。
•分析数据差异:对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找出原因和相关性。
6. 研究结论与建议在撰写力学报告总结的最后一部分中,需要描述研究结论和建议。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总结:通过阐述主要原因、机制并对数据进行概括性的全面分析,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力学进展报告
姓名:韩云
班级:工力07-3班
学号;10074750
现代力学进展报告
力学是最早产生并获得发展的科学之一。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机械(如斜面、杠杆等),并在不断使用和改进这些工具和机械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从经验里获得知识,形成了力学规律的起点。
我国古代在“墨经”、“考工记”、“论衡”和“天工开物”等书籍文献中,对于力的概念、杠杆原理、滚动磨擦、材料的强度等方面的知识都有相当多的记载。
另一位古希腊学者杰出的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可以称得上是静力学的创始人。
在他的《平面图形的平衡和其重心》一书中给出了杠杆平衡原理的论证,并讨论了一些规则或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重心位置或多个重心的关系。
15世纪,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由于商业资本的兴起,手工业、城市建筑、航海造船和军事技术等各方面所提出的许多迫切问题,激励了科学的迅速发展。
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就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达?芬奇研究过落体运动;用虚速度的方法证明了杠杆原理;提出了连通器的原理,大大丰富了阿基米德的液体压力理论;已经研究了柱和梁的承载能力。
在他的札记中,有许多对机械设计的构想,如飞行器、降落伞、机械传动等。
不久以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
这一学说推翻了托勒密陈旧的地球中心学说,结束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的统治,引起了人们宇宙观的根本变革,严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权中解放出来。
开普勒(1571?1630年)根据哥白尼学说及大量的天文观测,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这些定律是后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伽利略(1564?1642年)在物理学(力学)发展中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伽利略最早准确地提出并弄清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他并根据运动基本特征量速度把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两类,并得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公式。
伽利略从由思想实验得出的一个佯谬入手,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提出了反驳,他正确指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将抛体运动分解为水平匀速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提出了惯性定律,他已经正确地理解了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
在动力学上,伽利略把力的作用同运动状态的变化联系起来,从而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
伽利略于1638年出版了《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叙述及其证明》一书,这里所说的两种新科学即指材料力学和动力学。
在该书中,他就悬臂梁的应力分布,简支梁受集中载荷的最大弯矩,等强度梁的截面形状和空、实心圆柱的抗弯强度比较进行了阐述。
一般认为,该书是“材料力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标志。
动力学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笛卡儿、惠更斯等的努力,后来由牛顿总其大成。
牛顿于1687年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完备地提出了动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并从这些定律出发将动力学作了系统的叙述。
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经典力学的基础。
在力学史上,17世纪被看作是动力学的奠基时期,与此同时,从17世纪到19世纪初,静力学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成熟。
荷兰学者斯蒂芬(1548?1620年)得到了斜面上物体平衡的条件与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法国学者伐利农(1654?1722年)发展了古希腊静力学的几何学观点,提出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用以研究刚体平衡问题。
法国学者潘索(1777?1859年)系统讨论了力偶的性质并提出了静力平衡的条件。
18世纪转入动力学的发展时期。
德国学者莱伯尼兹(1646?1716年)与牛顿彼此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对18世纪力学朝着分析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瑞士学者伯努利(1667?1748年)最先提出了以普遍形式表示的静力学基本原理,即虚位移原理。
瑞士的数学力学家欧拉(1707?1783年)引入欧拉角描述刚体的定点转动,并先后建立了刚体定点转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并给出了欧拉可积的情况。
1743年,法国学者达朗贝尔(1717?1785年)在《动力学论》中引入了“惯性力”的概念,而将由牛顿第二定律表示的运动方程看成是在每一瞬间的平衡力
系,这就是“达朗贝尔原理”。
这一原理的引入,使动力学问题可以转化为静力学问题进行处理,或者说将动力学与静力学按统一观点来处理。
1788年,法国数学家、力学家拉格朗日(1736?1813年)出版了《分析力学》一书。
此书是力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拉格朗日完全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力学问题,而无须借助以往常用的几何方法,全书一张图也没有。
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一系列处理力学问题的新方法,称之为分析力学。
后来,英国学者哈密顿(1805?1865年)又先后提出了哈密顿正则方程和哈密顿原理,使分析力学变得更为完善。
19世纪初到中叶,因大量使用机器而引入的效率问题,促进“功”的概念形成。
“能”的概念也逐渐在物理学、工程学中普遍形成。
在这时期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个定律不仅对技术应用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而且在力学和其他科学之间,在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之间,起了沟通作用,使力学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和物理学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由于机器的大量使用,技术的迅速进步,促使了工程力学的形成和发展。
相应地,力学的几何方法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应用。
19世纪中期,先后形成了一系列力学专门学科,如图解力学、机器与机构理论、振动理论。
运动学成为理论力学的一个独立部分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20世纪以来,与航空工业及其他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力学的许多专门分支如弹塑性理论、流体与气体动力学、非线性振动理论、自动控制、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仪理论、变质量力学和飞行力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和巨大成就。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后,航天工程的兴起又向力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极为复杂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依靠电子计算机的协助,巳解决了火箭的发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的轨道计算、稳定性与控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现代力学的高度发展水平。
20世纪力学发展的特点是出现了大批新的边缘学科,力学正在越来越多地渗入其他有关学科中。
由于生产需要的促进和研究手段的改善,力学的模型也越来越复杂,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各种物理因素,并进行更为复杂的实验、计算等的综合研究。
这样,力学的领域还在继续扩大,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力学学科,如化学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物理力学、生物力学,以及系统力学等。
物理学与力学的分道扬镳。
19世纪以前,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主导。
从19世纪末开始,力学与物理学有了明确的分工,力学研究宏观现象,物理研究微观或宇观现象。
物理为基础学科,力学带有技术的性质。
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两者必有融合之处。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力学学科提出了新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力学提出了新的国家战略需求。
进入21世纪,和其它学科一样,力学学科进行了回顾和思考、以发展的眼光, 直面新的挑战、肩负着使命和责任,满怀着希望和憧憬,来思索未来我国的力学将如何发展、力学将如何面向国家需求来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等问题。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当今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全面调研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势态,为力学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这两个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奠定基础。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促进学科发展和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受中国科协委托,在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的支持下,中国力学学会对我国力学学科年度进展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研究,对国内外状况进行分析和对比,预测学科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几年内重点研究方向和具体措施的建议,遂形成了这份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该报告旨在使公众和管理部门进一步了解现代力学在认知世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现代力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扩大力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中的影响力,使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研究者正确把握前沿方向,并积极介入面向国家需求的研究项目,同时,为国家管理层面提供权威性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