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合集下载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辩论赛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辩论赛

亲爱的主持人,尊敬的评委和同学,大家晚上好!我是正方1辩:我方的观点是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我们有以下几个论断:1:爱的教育才能让被教育的人变得优秀。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如果你天天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不久它就会变得光滑润泽,再不久就会变成美丽的石头;教育正是如此。

2:爱是一种最主要重要的教育方式。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3:关于学校教育,教育局已有以下规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但是,近几年来,少数学校对学生施行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却屡有发生,个别人甚至粗暴摧残学生,影响尤为恶劣。

对于这种严重违背党的教育方针,妨碍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

教育局的通知,我想是不能违背的吧。

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既要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这才是一个教育者应该做的。

4:通过各种名人和教育家我们知道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教育一班人,首先要让学生在''亲其师''的基础上''信其道''。

在师生和谐的气氛下,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钻研知识的兴趣。

总之,爱是构筑教育的生命线。

爱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让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获得充足的发展。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一辩稿(终)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一辩稿(终)

谢谢主席!大家好。

开宗明义,爱的教育是教育者通过语言沟通和行为示范达到教育目的的方式。

体罚是指教育者通过使受教育者身体感觉疼痛达到教育目的的方式。

有效是指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更有效的衡量标准在于能否更好地实现教育者的预期要求。

体罚只起到了暂时威慑与抑制的作用,而爱的教育是使用柔性的、更易接受的方式引导与激励受教育者达到这种预期要求,那么爱的教育相比较体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教育目的的达成,因此是更为有效的,理由如下:首先,爱的教育是信任,信任更有利于教育双方形成良好的沟通。

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根植于爱。

教育的本质在于接受,接受的前提在于明白其中的道理,没有“悟其道”就不会有“自自明”。

当受教育者的行为没有达到教育者的预期要求时,信任感能够促进受教育者敞开心扉,双方更容易沟通与交流,受教育者因此而清楚地了解教育者的要求是什么,应当如何去做。

四块糖果的故事中,陶行知先生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没有直接的严加批评,而是选择相信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然而体罚只是教育者单方面向受教育者灌输他们的要求,受教育者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去做,如何做的正确,当他们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其次,爱的教育是包容,包容更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反思空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受教育者没有达到教育的要求,为什么要急于评判他们的错误,而不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培养他们自己的反思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原因在哪里。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正是因为马修包容了孩子们的错误行为,给了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孩子们才得以通过尝试与反思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因此成就了莫郎杰这样一位著名音乐家。

然而体罚呢,从源头剥夺了受教育者反思的机会,一味地听话与接收,或许他们行为上不再犯错,但他们真的从内心认识到自己为什么错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么?他们因此所产生的消极、反抗心理,体罚教育又从何得知呢?最后,爱的教育是关怀,关怀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实现自我的价值。

【正方论点:爱的教育比体罚教育更有效】

【正方论点:爱的教育比体罚教育更有效】

【正方论点:爱的教育比体罚教育更有效】正方论点:爱的教育比体罚教育更有效正方论点: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一辩:?爱的教育?是古今中外教育学者所热烈推崇的理念,都认为这是正确的教育手段,而?体罚教育?则被认为是教育的下下策,应全面摒除。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 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

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为人师者首先要在德上教育学生,即使有些学生有缺点,也都应采取思想引导教育方式纠正.而不应该一罚代教.如果任由这种教育方式发展下去,我们的后代真的不知会是怎样的。

1.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因为如果你常常体罚孩子,会让小孩以这种方式来对待别人。

小孩会认为这是对的。

所以应该用爱的教育来教小孩。

2. 常使用体罚会让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而且长久下来的体罚会让孩子麻木,到时候无论体罚多严重他们不再怕,只是会让心理变得不平衡。

然而使用爱的教育则能够在长辈的关怀中发现问题真正的问题所在处,这样更能让孩子在对症下药的情况下解开问题,而且拥有了长辈对他们的关爱,会让孩子们的心理拥有正常的发展,而不是拥有负面的影响!!3.体罚只会让学生产生对老师或学业的恐惧, 而且会因此更憎恨某个老师或某些科目, 也可能造成学生犯下种种青少年常犯下的事(如:刮花老师的轿车等)...反之爱的教育不但可以促进师生的感情, 可能也会因此让学生在课业上有很大的帮助...老师用爱的教育教课, 用心及关心学生将会另学生不会产生对学业或老师的恐惧感, 反而会更加求上进, 更有求学之心...二辩:我方坚决认为爱的教育比惩罚教育更有效。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着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爱是构筑教育的生命线。

如何体现师爱,让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获得充足的发展一、营造''亲其师、信其道''的氛围''道高为师'' 。

教育一班人,首先要让学生在''亲其师''的基础上''信其道''。

在师生和谐的气氛下,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钻研知识的兴趣。

“身正为范。

”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举止,处事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成长有极大影响。

在治学作风,敏捷思维,高尚情操,总之,只有“道高”和“身正”,才有说服力。

只有让学生爱“其道”,学生才能信“其道”,才能乐于“受其道”。

持一颗火热真诚的心对每一位学生。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14 11:31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爱的要素由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组成。

根据我们的演绎和认识,认为爱由理解、尊重、信任、关心、宽容、要求、奉献七个内容组成。

1、爱是理解大干世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认知水平个不相同,没有理解就不可能进行语言的沟通与思想的交流,更不能达到情感上的融洽。

就是说,教师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在心理学上称“移情”或“心理置换”,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与要求,爱的关心才能落实到实处。

在儿童期,所谓的“问题”是个体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作为教师,若能经常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相信对理解孩子,关心孩子不无裨益。

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中国的传统。

但我建议你把辩题改成“惩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毕竟现在不提倡体罚,犯法的惩罚嘛,确实有比爱更立竿见影的效果,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韩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可以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实施体罚。

但是,体罚有严格的执行程序,学生可以申请用为学校做好事的方式来代替体罚、弥补过错。

虽然世界上反对的声音不少,但是韩国依然根据自己民族的特点确定了体罚在教育中的地位,我觉得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适度的惩罚,包括适度的体罚,对未成年人而言,有一个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价值:树立他们的规则意识。

我们知道,人的本性中有恶的一面,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抑恶扬善,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而且,让他们知道,做了不该做的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样,惩罚的诫惧效应,使得当事者明白了这个社会有一种规则必须遵守,否则就要付出代价。

这种规则意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使社会受益。

我想,韩国教育体罚的积极意义也正在于此。

这就像教育小孩子时,家长告诫孩子的叨唠是最不受孩子欢迎的。

我想,不妨让他吃点小亏,比叨唠有效得多。

当我们告诉孩子烛火烫人时,他常常是要试一试的,我们不是厉声斥责,就是赶紧将他拉走。

可是,常常在我们不在场、不注意时,孩子被烫伤了,可能是很严重的烫伤。

于是,我想,不如在他试图摸烛火时,先告诉他烫人,摸不得,如果他非要摸,就让他试一下,当然,家长的责任是注意尽量减少伤害。

这一次疼痛的经历一定会让他铭记终身的,一同铭记的还有一个观念——不听父母的告诫是要吃亏的!初看起来,父母好像是狠心的,可是这个狠心是为了孩子有正确处世观念,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老师的惩罚,包括体罚,就像烛火,只不过尽量减少伤害的责任要由老师来把握。

而我们的现实是,法律的一概禁止使得老师没有了烛火,因而只能变家长的叨唠为教师的叨唠。

因而有人戏称,老师要具有《大话西游》中唐僧的说功,要能说得学生五体投地、不得不服!玩笑中自有苦涩的味道。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如果在教育中忽略了爱这种情感,就等于抽掉了教育的灵魂。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只有用内心的真实情感去打动学生、感动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老师产生共鸣,才会“听其言,信其道”,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首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联系和沟通心灵的桥梁”。

试问,如果没有才学生的爱,又如何为发挥所长、努力把学生教育好;如果有爱为前提,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处处为学生着想,时时为学生努力,教育效果就一定能够最大化。

做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有爱,才能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将教育的效益最大化,才能使教育的目的真正落实到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上来,才能做到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这样才能帮助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敬佩老师、感谢老师,从而倾听老师的教诲,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总有这样的体会,老师爱护和关心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和管理,与之相反,如果采用体罚教育,则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我抵触和矛盾。

其次,爱是教育的的手段和方法。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更应重视对学生的爱,培养对学生的感情,并注重将这种爱和感情,转化在教育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中,就好比,家长教育孩子说话、走路,成功率为百分之百,原因就在在于,孩子从襁褓之中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都是在家长的爱心和赏识下学会的。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的争论作文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的争论作文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的争论作文
我先跟你们讲讲我同桌小明的故事。

有一天,小明在课堂上偷偷看漫画书,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特别生气,二话不说,就罚他站了一节课。

小明当时那个脸啊,红得跟个熟透的苹果似的,心里别提多难受啦!他跟我说:“这罚站也太丢人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可我心里就在想,他真的不敢了吗?还是只是怕再次被罚站?
再说说我邻居家的姐姐小红。

她考试没考好,她爸爸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

哎呀,那声音可响啦!小红哭着跑回房间,好几天都不跟她爸爸说话。

难道这样的体罚就能让小红下次考好了吗?
咱们反过来想想,如果老师发现小明看漫画书,不是罚他站,而是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温柔地说:“小明呀,上课要认真听讲,漫画书下课再看,好不好?”小明心里肯定会暖暖的,说不定以后就真的能自觉遵守纪律啦!
就像我们种小花一样,如果我们每天凶巴巴地对小花说:“你必须快快长大,不然我就把你拔掉!”小花会开心地长大吗?肯定不会呀!但要是我们每天给它浇水、施肥,充满爱意地照顾它,它是不是就能茁壮成长啦?
还有啊,我们班的班长小刚,他有一次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

班主任老师没有骂他,更没有打他,而是关心地问他有没有受伤,还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那以后,小刚做事可小心认真啦,学习也更努力了!
我觉得爱的教育就像温暖的阳光,能照进我们心里,让我们变得更好。

而体罚呢,就像冷冰冰的寒风,只会让我们心里害怕,甚至讨厌学习。

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呢?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在爱的教育下成长,我们都会变成更优秀、更快乐的人!。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VS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VS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VS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认为,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体罚虽然能够短暂地让孩子害怕,但是它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比之下,爱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生活。

首先,爱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可以通过温柔的语言和行动来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加自信和有责任感。

其次,爱的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父母可以用耐心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上更有动力和自信。

最后,爱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当孩子做出好的行为时,父母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赞扬的。

这样可以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之,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因为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及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我们应该用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认为,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体罚虽然可以让孩子害怕,但是它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比之下,爱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生活。

首先,爱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用温和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进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其次,爱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N多年以前,我还在念初中的时候,某次班级活动是小规模的辩论,我趴在网上扒拉辩题,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VS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这个辩题在当时有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因为我们的老师基本可以壁垒分明地分为两派,一部分是主张高压政策信奉强权管理的,可以称之为体罚派;另一部分是主张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可以称之为爱的教育派。

结果没有意外,这场小规模的辩论几乎演变成了班内同学票选“最喜爱的老师”的活动。

平心而论,就直接的教学效果来看,凶神恶煞的体罚派老师显然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就长远的教育成果来看,爱的教育派的老师显然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更加深刻和美好的印象,有的甚至成为一生的师友。

突然想起这件事,是因为最近在网上注意到一本书,《所以,北大兄妹》,封面上有一句噱头的宣传语,“中国‘狼爸’,狠狠教你上北大”,下面是两排联袂推荐的名单,再下面赫然是“上海三联书店”!——哎,就因为这本书,三联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基本一落千丈不得翻身了,可惜可叹啊!幸好那群推荐人里没有我喜欢的,不然让我情何以堪!
我觉得,且不论书里的教育理念如何,单是其自我证明合法性的方式就有很大的问题。

你要怎么证明你的教育方式是合法的?因为是成功的。

那么又怎样证明是成功的呢?因为孩子考上了北大。

这是什么逻辑?考上北大=人生成功=教育成功?
这都什么年代了,别说北大早已不是蔡元培的北大,就算是蔡
元培的北大,也不是每个念北大的人都足以自证为教育成功的。

今年北京市文科并列第一的三个女生,均被北大小语种专业录取,但是都没去,去了香港,这说明什么呢?虽然无数国内大学都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梦话写在文件里,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即使是当之无愧中国最好的大学的北大,顶到头也就是个“中国一流”(这还得是在不包括港大、港中、台大之类的情况下)的大学,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她和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校,都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北大每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录取数千名本科生,其中不乏各省市
的高考状元,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在进入北大之后,就发现其实北大也没传说中的那么牛掰,他们中的大多数,经过四年的雨雪风霜,最终还是成了普通人——当然,是比较优秀的普通人。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给人以幸福,这个美好的理想即使通过最好的教育,也很难在普罗大众之中广泛实现。

成为比较优秀的普通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可以说是教育的成功了,问题来了,成为比较优秀的普通人,和上北大有啥关系?不管是啥关系,肯定不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这个不需要统计,举个简单经验就可以证明,我们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大多数最终也都成了比较优秀的普通人,这些人在当年的高考中肯定是没有考上北大的人牛掰的,那又怎样呢?这些人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么?我看未必,人大毕业生的通达和务实,是出了名的受用人单位欢迎。

——没有王婆卖瓜的意思。

以上废话的主要意思是,既然考上北大这件事,并不足以证明教育的成功,那就更不足以证明教育方法的合法性,于是,《北大兄妹》的作者字里行间因考上北大而流露出的自豪感,以及由此而试图自证其残酷的教育方法的合法性,在逻辑上是基本不成立的,在情理上是基本贻笑大方的。

我看了腾讯读书连载的精华部分之后,想和我爸我妈讨论一下这本书,没等我完成对本书内容的概述,我妈就不屑一顾地打断我,“你怎么能看这种书?要是我,看一眼肯定就不看了。

”仿佛即使只是听我叙述主要内容,也是对她从事了二十年的教育事业的侮辱。

我说,我不看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我爸在一边附和,对,这个书我也得看一下,我也得研究一下。

一直以来,我爸我妈对我的政策,一言以蔽之,就两个字,“不管”。

我念书的时候早上睡过,我爸从来不喊我,也不许我妈喊我,他的理由是,她自己的事自己去弄,迟到了有老师找她。

其结果是,我到现在为止念了十六年书,加上病得爬不起来的时候,迟到的次数屈指可数。

家长要怕孩子乱花钱,只能是引导他正确地花钱,而不是不给他钱。

家长要怕孩子学坏,只能是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而不是禁止他和人交流。

“不给孩子一分零花钱”“不许孩子出门”“不许孩子去同学家”,这种方法和目的根本是背道而驰的。

我承认,在体罚和高压的手段下,孩子是可以背很多书,有很多学问,但是,在人的一生中,学问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东西。

严厉的
训斥甚至体罚,并不能培养自省的能力,而不能自省的人,是没有持久进步的动力的。

我一直觉得,以极大的耐心包容一个孩子做错事,而在他有判断力之后自己去悔恨,是比包括体罚在内的任何惩罚都残酷的事。

然而,也只有这样的残酷,才能让人刻骨铭心地永不再犯。

——小孩子能做错多大的事呢?人不可能不犯错,在犯错问题上,越早犯成本越低。

对小孩子的过度管束,可能造成一些智力上早慧的神童,但是,我记得一本小说里非常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主人公“历史性地赢得了比赛,永久性地失去了幸福”。

剥夺孩子的童年,或许会让他在某个时刻历史性地赢得一些什么,但是,幸福已经永久性地失去。

爱的教育为什么比体罚更有效。

因为那些宽和温润的老师,从不大声呵责,只是默默地看着你,就让你在未来的生命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