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水土保持检测总结汇报范文

水土保持检测总结汇报范文水土保持检测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水土保持检测小组的组长,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小组最近对水土保持情况的检测工作。
一、检测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使得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及时掌握我国各地的水土保持情况,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小组决定开展水土保持检测工作。
二、检测方法和步骤我们小组采用了多种方法对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具体步骤如下:1. 调查研究:我们首先对检测区域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状况和人口密度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于明确检测目标和范围。
2. 采样测量:我们在检测区域随机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样点,并对其土壤侵蚀量、植被覆盖率等进行了测量和采样。
3. 室内实验:我们将采样得到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针对不同样品进行了室内土壤侵蚀试验,以评估其抗侵蚀能力。
4.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水土保持情况的详细数据和分布图,以及相关的统计结果。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的检测结果:1. 土地利用状况:我们发现在检测区域内,农田占比较高,而林地和草地的面积较小,这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2. 土壤侵蚀情况:我们的数据显示,检测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问题,其中部分地区土壤侵蚀量超过了安全范围。
3. 植被覆盖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植被覆盖率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区植被丰富,而另一些地区植被几乎没有保留,这也是土壤侵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抗侵蚀能力:通过室内实验,我们发现一些耕地的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四、对策建议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在土地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水土保持的要求,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减轻土壤侵蚀风险。
2. 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大植树造林和草地建设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减缓土壤侵蚀速度。
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5篇

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5篇第1篇示例: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矿山企业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全面总结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更好地推进矿山可持续发展,特就该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工作成绩在上述专项整治工作中,为加快矿山企业水土保持技术应用和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了矿山企业水土保持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同时加大了对相关处罚力度,推进企业合规运营,加快了企业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各地也积极推动了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产业发展,通过加大对水土保持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创新技术,提高治理效果,推进了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产业的蓬勃发展。
这对于弥补和改善矿山企业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各地也建立了一系列的监测体系,对矿山企业的水土流失、沙尘暴、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监控,推动了整改工作的开展。
二、问题和挑战尽管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些矿山企业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依然存在明显的违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一些矿山企业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技术落后,治理效果不佳。
这与环保意识薄弱、短期利益至上的企业思维有关。
一些地方政府在矿山企业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导致了一些矿山企业的违规行为。
一些矿山企业对于监管不严,存在法律法规漏洞的情况,以牟取不当利益。
三、对策和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应强化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合规经营,杜绝各种违规行为。
可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技术手段,实现对矿山企业的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违规行为。
我们也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环保意识,推动企业从根本上树立起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024年县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2024年县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山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土保持方面的挑战。
我县作为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近年来也面临着水土流失加剧的严峻形势。
为此,我县启动了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以期实现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整治背景与目标我县矿山企业众多,长期的开采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还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我县提出了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
整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水质、提高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等。
二、整治措施与行动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县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整治措施和行动。
首先,加强了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环保法规进行开采活动。
其次,推广了先进的开采技术和环保设备,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的投入,实施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
此外,还加强了对矿山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整治成效与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工作,我县矿山企业的水土保持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逐步提高,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开始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评估,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问题与挑战尽管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矿山企业仍存在环保意识不强、违规开采等问题。
其次,整治工作需要持续的投入和监管,而当前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仍显不足。
此外,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给整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五、经验与启示在整治工作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是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2024年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2024年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与进展1. 目标:在2024年,全面推进矿山企业水土保持工作,实现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确保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进展:通过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实施矿山企业的水土保持措施,加强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管理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工作亮点1. 加强宣传教育:针对矿山企业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矿山企业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明确了矿山企业的水土保持责任和具体措施,推动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实施。
3.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了定期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机制,对矿山企业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确保了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
4. 落实治理措施: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治理,包括矿山区域的水土流失、土壤质量下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等,有效改善了矿山企业周边的环境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 部分矿山企业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视不够,未能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导致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2. 治理效果不够明显,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3. 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和成效需要进一步提升,确保治理效果能够长期稳定。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1. 加强矿山企业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完善和落实矿山企业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推动管理制度的落地和实施。
3.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矿山企业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4. 继续加大治理力度,重点解决存在的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5. 提升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和成效,确保治理效果能够长期稳定。
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矿山的开采活动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矿山企业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减轻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对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总结1.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调查评估: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明确矿山企业的开发和保护范围。
3. 安全监测:建立矿山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体、土壤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沟通协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解决水土保持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二、取得的成效总结1. 环境影响减小:通过改善开采技术,减少挖掘面积和开采量,降低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水土环境的影响。
2.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修建沟渠、挡土墙、排水设施等水土保持设施,减少泥石流、土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矿山的危害。
3. 生态修复与恢复:采取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促进水土资源的恢复与保护。
4. 培训教育:组织矿工进行水土保持方面的培训,提高矿工的环保意识和水土保持技术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总结1. 水土保持意识薄弱:部分矿工缺乏水土保持的意识,对环境影响不重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 解决问题缺乏整体性:针对水土保持问题,存在分散性解决的情况,缺乏整体规划和综合施策。
3. 技术手段滞后:部分矿山企业在水土保持技术上存在滞后问题,无法有效应对环境压力。
四、改进措施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开展培训等方式,提高矿工的水土保持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2. 强化管理措施:加强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明确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责任和要求,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3. 加强技术支撑:引进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加强矿山环境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整治效果。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环保、水务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水土保持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监测水土保持的状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本次监测总结报告主要针对某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发现和建议。
首先,本次监测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和水体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发现该地区的土壤质量处于一般水平。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导致土壤结构紧密且容易流失。
同时,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水体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接近或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表明水体受到了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其次,通过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仍有改进的空间。
农田畜禽养殖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田间排水体系不完善,导致水体积聚和土壤侵蚀。
此外,道路和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导致大量的土壤和扬尘的流失,同时也污染了附近的水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建议加强农田的水土保持工作。
通过改善田间排水体系、修建护岸和坡地梯田等措施,减少水体积聚和土壤侵蚀的可能性。
同时,鼓励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强土壤养分的管理,提高土壤质量。
其次,建议加强建设工地的水土保持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覆盖和固定裸露的土壤,减少土壤流失。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堆放和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
最后,建议加强水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定期对水体进行抽样分析,掌握水质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和影响。
总之,本次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现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地区的水土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及时掌握土壤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各地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本文将对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水土保持监测是对土壤、水文和植被状况进行系统观测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为灾害预防、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土壤侵蚀、水资源枯竭等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
水土保持监测还可以评估土地利用政策的效果,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土保持监测面临的挑战然而,当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技术手段相对滞后,无法实现对大范围土地的实时监测。
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平台,使得监测数据的利用率较低。
此外,监测工作经费相对不足,人力资源也面临短缺的情况。
三、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方向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我们应该加强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土地的高效监测。
同时,需要建立起数据共享和交流机制,促进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
政府应加大对监测工作的投入,提供足够的经费和支持,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其中。
此外,水土保持监测还需要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关注。
例如,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和干旱地区,应给予更多资源和关注,加强监测和保护工作。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监测,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
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土地的状况,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之,水土保持监测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面对挑战,我们应加强技术研发,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加大监测经费投入,关注重点区域,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矿山开发类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矿山开发类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矿山开发类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总结1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长面广,土石方挖填量大,取土、弃渣量大,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大,因此,需要做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避免产生水土流失。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为: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公路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该项目位于喀什冲积扇平原的前端、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喀喇昆仑山北麓、喀什绿洲中部、叶尔羌河中下游地区,属于沙漠与冲积平原过度的绿洲地带。
路线总的走向由东南向西北,全线地势平坦,海拔在m~m之间,相对高差70m,属于典型的平原农耕区。
总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自然降坡比较小。
公路自然区划为v12区,即绿洲荒漠区。
项目区域的典型地貌为农田湿地、荒漠盐碱地和风积沙丘。
本项目设风积沙料场七处:k45+左侧m;k49+左侧3km;k53+右侧5km;k20+右侧2km;k26+左侧m;k33+右侧m;k33+右侧m。
弃土场四处:k22+右侧m;k30+右侧m;k34+右侧m;k44+左侧m。
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地表的扰动带来的土壤流失,特别是在雨季土壤被冲刷。
2、扬尘的危害:地表扰动后,松散的地表结构容易产生扬尘的危害。
3、对植被的破坏: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进行土石方的挖填,包括路基填挖、取、弃土场的利用等,一方面在规划位置时要铲除地表植被,进行基础挖掘和混凝土浇筑;另一方面各种机械和人员的活动也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引起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可能带来土壤肥力下降及表层肥沃土壤流失,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根据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实行的治理措施有:1、水污染的防治。
施工现场废水和固体废物随水流流入水体部分,包括泥浆、水泥、各种油类、混凝土外加剂、重金属、酸碱盐、非金属无机毒物等,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rray目录1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 项目概况···················1.2项目区概况··················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2 监测实施···················2.1 监测目标与原则················2.1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3 监测内容与方法················3.1监测内容 (17)3.2监测方法与频次 (20)3.3监测时段 (24)3.4监测点布设 (24)4 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26)4.1 侵蚀单元划分 (26)4.2. 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26)5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30)5.1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30)5.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31)5.3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 (32)5.4 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32)6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35)6.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动态监测结果 (35)6.2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 (37)6.3 运行初期水土流失分析 (38)7 结论与建议 (40)7.1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40)7.2 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4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1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 项目概况0000000000振兴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0000000000境内,行政区划隶属0000000000纳林陶亥镇。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0′26″~110°22′13″,北纬:39°23′29″~39°24′49″。
煤矿由原来的通达煤矿、新光煤矿和一部分扩区整合而成,矿区面积3.7371km2。
煤矿地质资源储量为4.47Mt,可采储量3.66Mt,设计生产能力为0.6Mt/a,设计服务年限5.68年。
工程设计总投资6550.81万元,方案设计施工期为2007年12月~2008年5月。
矿区交通以公路为主,汽车运输。
矿区位于0000000000原新庙镇西南,距新庙镇约5km,距包府公路约9km。
矿井距包神铁路沙圪台集装站约40km,距陕西省大柳塔镇集装站约20km,向北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约60km,交通运输条件比较方便。
煤矿工程特性见下表:表1—1工程特性表1.2项目区概况1.2.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地势总体为北部高,南部渐低后形成冲沟,冲沟发育,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部,海拔1290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南部,海拔1190m,最大相对高差100m,—般相对高差35m。
矿区范围内地形起伏较大,切割剧烈,山顶和山脊多呈浑圆状。
区内植被稀少,地形复杂,属荒漠——半荒漠地区。
受毛乌素沙地影响,区内风积沙广布,沟谷纵横,多为溯源侵蚀,具有典型的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
1.2.2水文气象区内水系不发育,沟谷较深,无常年地表径流,旱季无水,雨季在暴雨过后可形成短暂的洪流,向东流入束会川后,经勃牛川向南汇入陕西省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矿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炎热,寒暑变化剧烈,风大雨少,蒸发量大。
据阿镇气象站30年观测数据,矿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50mm,年最大降水量642.7mm(1967年),年最小降水量100.8mm(1962年),日最大降水量为115.2mm。
降水多集中于7、8、9三个月,特点是暴雨多、产流快、强度大。
年蒸发量为2297.4~2883.7mm,是降水量的7~8倍。
多年平均气温为6.2℃,1月平均气温-11.5℃,7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27.9℃,大于10℃积温为3500℃。
初霜日一般为每年的9月底,无霜期127天。
最大冻土深度1.5m,平均冻土深1.2m,冻结期为10月初至翌年4月底。
冬春干旱,大风频繁,风沙危害严重,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全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20m/s,年平均扬沙日数为44天。
1.2.3土壤植被(1)土壤矿区位于鄂尔多斯市高原的东南部。
主要被广厚的黄土覆盖,梁峁顶部分布黄土和栗钙土,坡中部多为黄土及黄绵土覆盖,下部及部分阳坡多为流动、半流动沙地。
栗钙土、黄绵土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4%,PH值为7.8~8.7。
(2)植被矿区植被属温带南部草原亚带,黄土高原中东部草原亚区。
由于历史上的大量开采与畜牧业的强度利用,自然植被几乎破坏无遗,植被稀疏低矮,植物种类比较贫乏,土地趋于沙化。
只有在黄土丘陵区坡度较大的坡顶或侵蚀沟壑内残存着少量的自然植被(典型草原)的痕迹。
同时受非地带性生态环境的影响,植物种类单一。
其地带性植被为典型草原。
植被平均盖度25%,最低10%左右,最高50%,群落高度多在10cm 以下,个别群落高度达60cm。
区域内植被类型单一,群落结构简单,主要植物有: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百里香、艾蒿、本氏针茅、短花针茅、白草、达乌里胡枝子、沙葱、沙蓬、柠条锦鸡儿及蒿类等。
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杨树、柳树、榆树等;灌木主要有:柠条、沙棘、沙柳等;人工牧草品种主要有草木樨、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等。
1.2.4项目区所在地社会经济情况及土地利用情况0000000000振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行政区划隶属于0000000000纳林陶亥镇管辖。
项目建设区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牧业次之。
居民居住分散,居民点多分布于沟谷低凹处。
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的开发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本煤矿开采多年,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水、电设施齐全。
煤矿属0000000000纳林陶亥镇所辖,土地利用情况主要有农地、林地、草地、水域、裸地、裸岩石砾地、未利用地及其它等。
本矿区全部为荒草地,植被盖度较低。
1.2.5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水土流失现状(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矿区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表1—2 矿区所在旗土地利用现状表(2)水土流失现状①项目所在旗水土流失现状根据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结果,工程建设区所在地0000000000水土流失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1.5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23.49%,风力侵蚀占总面积的68.08%,侵蚀模数1000~15000 t/km2·a。
0000000000水土流失现状见表1—3。
表1—3 0000000000水土流失现状表②振兴煤矿水土流失现状振兴煤矿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为侵蚀构造高原侵蚀区,井田被第四系风沙覆盖,呈现风沙地貌景观。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90-96),矿区所属土壤侵蚀类型为内蒙古高原草原风蚀水蚀区,土壤允许流失量为1000t/km2·a。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结合矿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确定矿区现状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为辅;土壤水力侵蚀模数为6000t/km2·a,属强度侵蚀,风力侵蚀模数2000t/km2·a,属中度侵蚀,矿区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
2、水土保持现状及治理经验(1)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矿区位于黄河流域的0000000000。
0000000000生态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旗完成人工造林14300hm2,飞播造林10800hm2,人工种草10000hm2,围封草牧场和幼林地12000hm2,育苗220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00hm2,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11333hm2。
(2)主要治理经验A工程措施:坡面治理工程有水平沟、鱼鳞坑、蓄水型沟头防护,防护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产生的径流量。
由于该地区降雨量较少,因此鱼鳞坑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B植物措施:适应本地区生长的树种有新疆杨、油松、沙棘、柠条、樟子松等,适合当地的草种有冰草、披碱草、羊草、草地早熟禾等。
场区主要绿化树种采用新疆杨、油松、沙棘、柠条等,花卉主要有玫瑰、黄刺玫等。
C封禁治理:0000000000年降雨量不足400mm,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干旱,造林种草成活率普遍降低。
对难治理区实施封禁,收到了投资小、见效快的成效。
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1.3.1 水土流失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振兴煤矿技改整合工程在建设及生产过程中,由于采掘场开挖、外排土场堆土、工业场地改扩建、新修运输道路等施工活动,对原地貌及地表植被进行了扰动和破坏,降低或丧失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区域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根据实地调查和对气象因素的分析,影响矿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植被、下垫面物质组成等;人为因素主要为矿区煤炭生产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矿区开发建设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比较复杂,有点状影响(排土场),也有线性影响(运煤道路)。
包括开挖、碾压、堆填、修路等,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体结构,打破了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诱发和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是造成现代土壤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