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课后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遗传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遗传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

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

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 × RR (2)rr × Rr (3)Rr × Rr 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2)XwDd×wwdd(3)Wwdd×ww Dd (4)Wwdd×WwDd1/8wwDd,1/8wwdd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c是马铃薯叶。

《医学遗传学(第二版)》思考题与部分答案

《医学遗传学(第二版)》思考题与部分答案

《医学遗传学(第二版)》思考题与部分答案第1章绪论1.什么是医学遗传学?它在医学教育中有何重要作用?答:医学遗传学是应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和人类疾病发生的遗传学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医学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学科,医学遗传学进展对推动医学的发展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保罗•伯克说“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遗传有关,遗传学的研究是治疗所有疾病的关键。

”2.什么是遗传病?包括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㈠单基因病。

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及其遗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此基因为显性,杂合体即可发病,如软骨发育不全等。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但此基因为隐性,具有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才会发病,如白化症、苯丙酮尿症等。

c.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此基因为隐性。

由于男性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上一般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故为半合子。

所以,男性只要有致病基因就可发病,则女性具有纯合隐性基因时才发病,如红绿色盲等。

d.X连锁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此基因为显性。

杂合子或半合子均可发病。

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e.Y连锁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即发病,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所以这类病呈全男性遗传,如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

f.线粒体遗传病:细胞线粒体中也含有DNA,称mtDNA。

mtDNA也编码一些基因,这些基因突变也可导致某些疾病,称为线粒体遗传病,也称为线粒体基因病。

这类病通过母亲传递。

如线粒体心肌病等。

㈡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称为多基因病。

多基因病尽管仅有100余种,但每种病的发生率均较高。

《遗传学》课本练习答案word精品文档13页

《遗传学》课本练习答案word精品文档13页

遗传学参考答案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

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1)叶(2)根 (3)胚乳 (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细胞 (7)反足细胞 (8)花药壁(9)花粉管核(1)叶:20条;(2)根:20条; (3)胚乳:30条; (4)胚囊母细胞:20条; (5)胚:20条;(6)卵细胞:10条; (7)反足细胞:10条; (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 A’ BC或A B’C’或 A B’ C 或A’ B C’或AB C’或 A’B’ C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或 A’ BC和A B’C’或AB C’或和A’B’ C 。

(完整版)遗传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遗传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 课后习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 课后习题及答案
3、达尔文于 1859 年发表了《物种起源》著作,提出了生物通过生存斗争以及自然选择的进 化理论。他认为生物在长时间内累积微小的有利变异,当发生生殖隔离后,就形成了一个新物种, 然后新物种又继续发生进化变异。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没有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遗传学基础进行论 述,后来人试图对这一不足作出明确解释,但他重提了“泛生说”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达 尔文认为在动物的每一个器官里都存在称为胚芽的单位,它们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流动聚集到生 殖细胞中。当受精卵发育成为成体时,胚芽又进入各器官发生作用,因而表现出遗传现象。胚芽 还可对环境条件作出反应而发生变异,表现出获得性遗传。达尔文的这些观点也完全是一些没有 事实依据的假设。
2、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称为表型,个体能够遗传的、决定 各种性状发育的所有基因称为基因型。个体的基因型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 终保持相对稳定,它不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绝大多数表型在生物体的生命过程中是不 断变化的,表型是基因型与一系列环境条件互作的结果。
3.分析知紫茎对绿茎(aa)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bb)为显性,设这两对基因为 A, B。(1)AaBb×aaBb (2)AaBb×Aabb (3)AABb×aaBb (4)AaBB×aabb (5)AaBb× aabb
4.(1)1/4 (2)1/2 (3)1/16 (4)0 (5)9/16 (6)1 (7)1/4 5.(1)两对基因为独立遗传,F2 理论预期值为:白羽豌豆冠,190×1/16=106.9。白羽单冠, 190×3/16=35.6;黑羽豌豆冠,190×3/16=35.6;黑羽单冠,190×1/16=11.9。(2)х2=1.55; 自由度为 4-1=3;0.70>P>0.50;理论与实际结果相符,假设成立。 6.预期的表型比值应是(1)3:1; (2) 3:1;(3) 2:1:1; (4) 2:1:1;(5) 1:1:1: 1 7.(1)包括两对基因 Cc 和 Rr;C 为无色前体物合成基因,c 不能合成前体物;R 为紫色素 合成基因,r 为红色素合成基因;两对基因表现为隐性上位作用,c 为上位基因。(2)CcRr;(3) 紫色(C_R_);红色(C_rr);白色(ccR_+ccrr)=9:3:4. 8. 这个有色籽粒新本的基因型是 AACCRr.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遗传学》课程教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遗传学》课程教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遗传学》课程教案教学内容:第14章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近亲繁殖、近交系数、亲缘系数、纯系学说、杂种优势。

2、了解近亲繁殖的遗传学效应,自交、回交的遗传效应,近亲繁殖及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近交系数的计算。

2、近亲繁殖的遗传学效应。

3、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应用。

教学素材:1、教材:《普通遗传学(第二版)》,杨业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89~304。

2、参考书目:①《普通遗传学》,卢龙斗主编.科学出版社,;②《现代遗传学(第2版)》,赵寿元、乔守怡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③《普通遗传学》. 张飞雄主编.科学出版社,;④《遗传学纲要与题解》,邱奉同、陈爱葵主编,内蒙古科技出版社,2000年;⑤《遗传学实验技术》,卢龙斗、常重杰主编。

科学出版社,。

教学过程:一、教学步骤先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况,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自学的等进行简单的说明(约2分钟)。

本章计划4个学时。

上课时间为理论讲授,以PowerPoint课件教学,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外语词汇等予以强调,课后布置复习和预习。

课程结束时对本章教学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约2分钟)。

二、授课内容第一节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一、近亲系列的概念二、近交程度的度量1、近交系数2、亲缘系数三、近亲繁殖的遗传学效应四、自交的遗传效应五、回交的遗传效应第二节纯系学说一、纯系学说概念二、纯系学说的相对性第三节杂种优势一、F 1 杂种优势表现二、F 2 杂种优势衰退三、杂种优势理论1、显性学说2、超显性学说第四节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在育种的利用一、近亲繁殖在育种上的利用二、杂种优势的利用三、课件设计将授课内容按提纲制成演示文稿,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用图表的形式表现,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节约时间。

四、复习题1、名词解释:近亲繁殖、杂种优势、近亲交配、杂种优势、近交系数、亲缘系数2、近亲繁殖的遗传学说效应是什么?3、什么是纯系学说,为什么说纯系是相对的?4、杂种优势的表现有何规律?5、杂种优势能否固定,为什么?五、外语词汇近交(inbreeding),杂交(crossbreeding),近亲系数(coefficient of inbreeding)),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consanguinity),回交(back cross),纯系学说(pure line theory),杂种优势(heterosis)。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包括答案.docx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包括答案.docx

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 年发表了 "植物杂交试验 " 论文。

《普通遗传学》思考题详细解答

《普通遗传学》思考题详细解答

《普通遗传学》思考题解答第2章Mendel定律及其扩展1. 在花园中种植的某种植物,其花色可以表现为红花与白花两种相对性状。

取两株开白花的植株进行杂交,无论正反交,其F1代总是表现为一部分开白花,一部分开红花。

用开白花的F1代植株进行自交,其后代都开白花;而开红花的F1代植株进行自交,其后代既有开红花的,也有开白花的,统计结果为:1809个个体开红花,1404个个体开白花,试写出最初两个开白花的亲本基因型,并用你假设的基因型分析说明上述实验结果。

【解答】用两株开白花的植株进行杂交,无论正反交,其F1代总是表现为一部分开白花,一部分开红花,说明该植物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由实验结果分析,该性状并非单基因决定的,属于两基因座上的基因互补作用。

所以只有当两基因座位上同时存在显性基因(A_B_)时,个体表现为开红花;当两基因座位上的基因为A_bb、aaB_或aabb时个体表现为开白花。

以两株开白花的植株为亲本杂交,F1代总是表现为一部分开白花,一部分开红花,说明在F1代中有一部分植株(红花)同时具有A基因和B基因。

所以可以推测这两株开白花的植株中,其中一个个体含有A基因,另一个个体含有B基因,即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A_bb、aaB_,则可能有4种组合:(1)AAbb×aaBB、(2)AAbb×aaBb、(3)Aabb×aaBB、(4)Aabb×aaBb。

对下的4种组合,逐一分析:组合(1)AAbb×aaBB杂交的F1代全部开红花,不合题意,故舍去。

组合(2)AAbb×aaBb杂交过程如下图所示:正交:反交:P AAbb(白花)×aaBb(白花)P aaBb(白花)×AAbb(白花)↓↓F11AaBb(红花)1Aabb(白花)F11AaBb(红花)1Aabb(白花)开白花的F1代植株自交后产生的F2代均表现为开白花,结果如下:F1Aabb(白花)↓F21AAbb(白花) 2 Aabb(白花)1aabb(白花)F1代开红花的植株自交后产生的F2代统计结果为:1809个个体开红花,1404个个体开白花,约为9:7的分离比,图谱分析如下:F1AaBb(红花)↓F2基因型9A_B_ 3 A_bb 3 aaB_1aabb表现型9红花7(白花白花白花)组合(3)Aabb×aaBB杂交过程如下图所示:正交:反交:P Aabb(白花)×aaBB(白花)P aaBB(白花)×Aabb(白花)↓↓F11AaBb(红花)1aaBb(白花)F11AaBb(红花)1aaBb(白花)开白花的F1代植株自交后产生的F2代均表现为开白花,结果如下:F1aaBb(白花)↓F21aaBB(白花) 2 aaBb(白花)1aabb(白花)F1代开红花的植株自交后产生的F2代统计结果为:1809个个体开红花,1404个个体开白花,约为9:7的分离比,图谱分析如下:F1AaBb(红花)↓F2基因型9A_B_ 3 A_bb 3 aaB_1aabb表现型9红花7(白花白花白花)组合(4)Aabb×aaBb杂交过程如下图所示:正交:P Aabb(白花)×aaBb(白花)↓F11AaBb(红花)1aaBb(白花)1Aabb(白花)1aabb(白花)反交:P aaBb(白花)×Aabb(白花)↓F11AaBb(红花)1aaBb(白花)1Aabb(白花)1aabb(白花)开白花的F1代植株自交后产生的F2代均表现为开白花,结果如下:F1aaBb(白花)F1Aabb(白花)F1aabb(白花)↓↓↓F21aaBB(白花)2 aaBb(白花)1aabb(白花)F21AAbb(白花)2 Aabb(白花)1aabb(白花)F2aabb(白花)F1代开红花的植株自交后产生的F2代统计结果为:1809个个体开红花,1404个个体开白花,约为9:7的分离比,图谱分析如下:F1AaBb(红花)↓F2基因型9A_B_ 3 A_bb 3 aaB_1aabb表现型9红花7(白花白花白花)综上所述,最初两个开白花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复习题1. 什么是遗传学?为什么说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2.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达,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3. 在达尔文以前有哪些思想与达尔文理论有联系?4. 在遗传学的4个主要分支学科中,其研究手段各有什么特点?5. 什么是遗传工程,它在动、植物育种及医学方面的应用各有什么特点?2 复习题1. 某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你预期在它们生长时期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该是下列哪一种:AaBb,AABb,AABB,aabb;还是其他组合吗?2. 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3)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4)减数分裂末期II的染色体数3. 假定某杂合体细胞内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母体,A′、B′、C′来自父本。

经减数分裂该杂种能形成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其中同时含有全部母亲本或全部父本染色体的配子分别是多少?4. 下列事件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或是两者都发生,还是都不发生?(1)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2)染色体复制(3)染色体联会(4)染色体发生向两极运动(5)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6)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7)着丝点分裂5. 人的染色体数为2n=46,写出下列各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

(1)初级精母细胞(2)精细胞(3)次级卵母细胞(4)第一级体(5)后期I(6)末期II (7)前期II (8)有丝分裂前期(9)前期I (10)有丝分裂后期6.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叶(2)根(3)胚(4)胚乳(5)大孢子母细胞(6)卵细胞(7)反足细胞(8)花药壁(9)营养核(10)精核7.以下植物的杂合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水稻2n=24,小麦2n=42,黄瓜2n=14。

理论上它们能分别产生多少种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8.某植物细胞内两对同源染色体(2n=4),其中一对为中间着丝点,另一对为近端着丝点,试绘出以下时期的模式图。

(1)有丝分裂中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3 复习题1. 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

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1)毛颖×毛颖,后代全部毛颖;(2)毛颖×毛颖,后代3/4毛颖∶1/4光颖;(3)毛颖×毛颖,后代1/2毛颖∶1/2光颖。

2. 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以下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1)长形×圆形→595椭圆形;(2)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3)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4)椭圆形×椭圆形→58长型,112椭圆形,61圆形。

说明萝卜块根形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后代的基因型。

3. 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与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该两对性状杂交的结果列于下表。

试分析写出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

亲本表型后代个体数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1)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2)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4)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5)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3122197224047010120923191310643878610771774. 有两对基因A和a,B和b ,它们是自由组合的,而且A对a是显性,B对b是显性。

试问:(1)AaBb个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是多少?(2)AABb个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是多少?(3)AaBb×AaB b杂交产生AABB合子的概率是多少?(4)aabb×AAB B杂交产生AABB合子的概率是多少?(5)AaBb×AaB b杂交产生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6)aabb×AAB B杂交产生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7)AaB b×A aBB杂交产生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5. 1902年Bateson继孟德尔之后,首次报告了两对不同性状间杂交的研究工作。

他用单冠白羽的莱杭鸡与豌豆黑羽的印第安斗鸡杂交,F1是白羽豌豆冠,F1×F1杂交得F2有:111只白羽豌豆冠;37只白羽单冠,34只黑羽豌豆冠;8只黑羽单冠。

试问:(1)你预料每一种类型的理论数是多少?(2)用X2方法测定你的解释。

6. 如果F2的比值为:(1)13∶3;(2)15∶1;(3)9∶3∶4;(4)12∶3∶1;(5)1∶2∶1∶2∶4∶2∶1∶2∶1。

试问如果它们的F1与全隐性个体测交,那么预期的表型比值应是什么?7. 在某些植物中,红色素是由无色前体酶促合成的,紫色素是在酶的作用下红色素分子上加上一个—OH形成的。

在紫×紫杂交中,所得F1代中有81株紫色,27株红色,36株白色个体。

问:(1)杂交中包括几对基因?它们属何种遗传方式?(2)紫色亲本的基因是什么?(3)F1代3种表型的基因型是什么?8. 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 A C R 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

一个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3个纯合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个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4 复习题1. 在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杂合体中,A/a与B/b不连锁时产生的配子类型是什么?如果A/a 与B/b连锁,在发生或不发生交换的情况下会产生哪些配子类型?2. 为什么单交换最多只能产生50%的重组基因型?3. 重组率、交换值、遗传图距间的关系是什么?4. A对a为显性,D对d为显性,两个位点间相距25cm。

基因型为Ad/aD植株自交后,后代有哪些基因型和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如果杂合体基因型为AD/ad,比例又如何?5. 玉米基因R和S相互连锁,对RS/rs的测交分析发现有20%的减数分裂细胞在这两位点间发生了一次交叉,其余80%的减数分裂细胞在这两位点间没有发生交叉,请回答得到RS/rs基因型的比例是多少?6. 玉米种子的有色(C)与无色(c),非蜡质(Wx)与蜡质(wx)胚乳,饱满(Sh)与皱粒(sh)是3对等位基因,这3个基因杂合的植株用三隐性亲本测交后得到下面的结果:无色,非蜡质,皱粒 84无色,非蜡质,饱满 974无色,蜡质,饱满 2349无色,蜡质,皱粒 20有色,蜡质,皱粒 951有色,蜡质,饱满 99有色,非蜡质,皱粒 2216有色,非蜡质,饱满 15总数 6708 (1)确定这3个基因是否连锁?(2)假设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3)如果存在着连锁,绘出连锁遗传图。

(4)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值是多少?7. 果蝇的y,sn,v3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是Y———15———sn———10———v将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与基因型为ysn+/ysn+果蝇杂交,写F1雌果蝇的配子基因型和雄果蝇的配子基因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基因型的频率;在干扰系数为0.4时,各基因型的频率。

8. 一个双因子杂合体AaBb自交得到如下F2代:A_B_ 198A_bb 97aa B_ 101aa bb 1基因A与B是否连锁?如果连锁,遗传距离是多少?写出亲来的基因型。

9. 20%重组率代表的实际遗传距离是多少?5 复习题1. 为什么不少生物学家认为病毒不是生物?为什么病毒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2. 在分析噬菌体悬浮液中每毫升有多少噬斑形成单位时,如果将原悬浮液按106稀释后,取0.05ml涂布到细菌平板上,结果获得了250个噬细菌斑。

试问原悬浮液中每毫升有多少噬菌斑形成单位?3. 用T4噬菌体的2个毒株感染大肠杆菌,其中一个毒株为小菌落(m)、速溶性(r)、混浊噬菌斑(tu),另一毒株的这3个标记基因都是野生型。

将感染后的裂解产物涂布到细菌平板上并进行人类。

在10 342个噬菌斑中,各类基因及其数目如下:m r tu 3 467 m + + 520+ + + 3 729 + r tu 474m r tu 853 + r + 172m + tu 162 + + tu 965(1)确定m和以及r和ru之间的连锁距离。

(2)这3个基因的连锁顺序如何?(3)计算并发系数,这个数学说明了什么?4. 有2个λ噬菌体毒株能使大肠杆菌细胞溶原化,其连锁图如下(图中123示与大肠杆菌染色体配对和交换有关的区段):毒株X 毒株Y(1)图标λ毒株X插入到大肠杆菌染色体的途径(使大肠杆菌细胞溶原化)。

(2)利用毒株X和Y对细菌进行超感染,其中有一定比例的超感染细菌为双溶原性的,即为两种毒株的溶原性细胞,图示这一过程中是如何发生的。

(3)图示2种λ噬菌体是如体配对的。

(4)本试验有可能获得2种噬菌体的交换产物,图示交换过程及其结果。

5. 利用细菌遗传学概念,写出具有下列特征的细菌菌株的基因型和表型。

括号中3个英文字母缩写代表一个座位。

(1)不能进行乳糖代谢(lac)。

(2)能够合成亮氨酸(leu)。

(3)不能合成维生素B1即硫氨素(thi)。

(4)抗链呤霉素(str)。

(5)抗嘌呤霉毒(pur)。

(6)能够合成维生素生物素(bio)6. 在第5题中,哪些菌株是原养型?哪些菌株是营养缺陷型?7. 比较下列转移到受体基因组中的基因在基因转移和整合方面的相似性:(1)Hfr的结合和特殊转导。

(2)F'因子类如F'-lac的转移和局限转导。

8. 有4个大肠杆菌的Hfr 菌株按以下顺序转移其标记基因:菌株 基因转移顺序 1 M Z X W C 2 L A N C W 3 A L B R U 4 Z M U R B上述所以有Hfr 菌株都衍生于同一F +菌株。

这些基因在原始F +菌株的环状染色体上排列顺序如何?9. 有4个大肠杆菌株1、2、3和4的基因型均为a +b -,另外4个菌株5、6、7和8的基因型为a -b +,将2种不同基因型的菌株充分混合后进行平板培养,以确定a +b +重组子的频率。

在以下结果中,M`、F +还是F -)10. 大肠杆菌2个菌株Hfr arg +bio +leu +×F -arg - bio - leu -进行杂交,中断杂交实验表明arg +最后进入受体细胞,所以只能在含有bio 和leu 的培养基础上选择,然后再检测重组子是否含有bio +和leu +基因,结果如下:arg +bio +leu +320 arg +bio + leu -8 arg +bio + leu +0 arg +bio+ leu -48(1)这3个基在的顺序如何? (2)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11. 从A 到E 为源于同一大肠杆菌F +菌株的5个Hfr 株,括号内的数字示中断杂交试验中前面的5个基因进入F -受体菌所需的时间:(1)绘出F +菌株的遗传图,标明所有基因的位置,并以分钟表示基因的相对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