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

合集下载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
因(第4段最后三句话)
二、为什么要把《提纲》作为
本书的附录(第5段)
• 恩格斯在把《费尔巴哈论》单行本付印以前,又把《德意志意识形态》旧稿读了 一遍。感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虽然对黑格尔以后的德国哲学进行了批判, 清算了以前的哲学信仰,但是这部著作没有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的关系,没有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所以,旧稿对现在的这一目的 是不适用的。”恩格斯讲了三个原因:一是《费尔巴哈》一章没有写完;二是, 已经写好的部分主要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而且由于经济史方 面的知识不够,已经阐述的原来还表述得不够精确;三是,在论述唯物主义历史 观时虽然也批判了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一些方面,但是,由于不是专门评述费尔 巴哈的,因而缺乏对费尔巴哈哲学全面的、集中的评述和批判。
思考题:
• 简述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历史 背景与目的。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正文解读
• 全文共分四章,全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 对其哲学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最杰 出的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并 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作了系统的阐述。
第一章
• 在这一章中,主要是全面评述了黑格尔哲学。 恩格斯阐明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 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 命实质,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揭露了黑 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说明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论 述了黑格尔哲学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出 现的意义。
• 1、黑格尔学派的解体(13——16段)
• 青年黑格尔派活动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一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 尔分子站到了唯物主义立场,而根本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 学。
• 2、费尔巴哈唯物ຫໍສະໝຸດ 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17——18 段)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 1835—— 1908年),德国哲学家,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

恩格斯说:“费尔巴哈是使哲学摆脱神学,走向自然科学的第一个人。

”费尔巴哈为什么成了无神论者呢?因为他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反宗教的观点。

《基督教的本质》一书批判地揭露和清算了基督教神学的内容,指出它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性,但它却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也为人们深入地认识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份很好的“解剖学”的范例。

一、理性批判派的代表人物,自觉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考察社会生活问题。

他从人的解放和实现人类自身利益这一立场出发,试图以辩证法观点来探索社会历史,把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因素与自己的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二、意志薄弱派,强调人的作用,突出人的价值。

费尔巴哈对那些顽固不化的传统派持坚决的批判态度,反对绝对信仰,认为宗教应该受到批判,只有无神论才能最终解决宗教问题。

但他同时又不赞成将无神论和无信仰等同起来。

他强调:无神论是根本不相信人之外的其他存在,并且否定信仰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所谓信仰,不过是人的一种意志,即人对事物的反映。

一个人可以在他的意识里接受或拒绝一切事物,而唯独不能无意识地拒绝或接受一切事物。

所以,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一种意志,宗教中最神圣的就是人的意志,人的意志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被别人任意毁灭的。

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自觉运用辩证法观点来看待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四、作为社会存在论的重要概念,“社会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对此,费尔巴哈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人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具有一定的需要、思想、感情和意志等特征的动物。

人对自然界的改造,不仅在于劳动技巧的熟练,还在于对自然界的意志、思想、感情和意志的支配。

而人类的意志则体现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费尔巴哈理论思考题

费尔巴哈理论思考题

费尔巴哈理论思考题一、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1.全面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这是马、恩的历史宿愿。

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就决定共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

1845-1846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对黑格尔以后的哲学进行了批判,其中包括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但是,本书稿由于当时反动当局的阻挠和出版商的拒绝,未能出版。

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主要精力放在了分析研究资本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领导共产主义运动上面,因而他们“再没有过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2.为了适应思想理论战线上斗争的需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到恩格斯写本书的40年间,理论思想领域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代表。

”另一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各国,好象有点恢复的样子。

”3.恩格斯借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的机会,完成了上述任务施达克是丹麦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博士。

他于1885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以批评德国哲学界对费尔巴哈的攻击。

但他由于不懂得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错误地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因而对费尔巴哈哲学做出了错误的评价。

恩格斯借评述施达克一书的机会,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实现他和马克思的多年愿望。

二、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里?第一,按照黑格尔的方法,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无止境的变化发展之中,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不变的东西。

但是他的哲学体系却把运动变化仅仅限制在精神领域。

他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是不变的,它只是在空间上展示多样性。

第二,按照他的方法,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的社会制度。

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

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

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1. 引言1.1 引言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通过对该著作的评述,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重要原理。

而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正是对前期在哲学思想上受到费尔巴哈影响的马克思进行的一次批判和总结。

通过深入剖析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恩格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 正文2.1 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的背景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德国。

当时,德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中,思想界也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费尔巴哈作为当时知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的唯心主义观点深深影响了当时的思想界。

而恩格斯则是马克思的密友和合作伙伴,他对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表示不满,认为这种观点无法解决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恩格斯着手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并试图建立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他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揭示了物质生产力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通过对费尔巴哈的理论进行批判,恩格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篇章。

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的发表,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部著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它也引发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思考和认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批判和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

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一个建立在剥削和压迫基础上的社会形态,其基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无产阶级的贫困。

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催生了对抗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讲解一、历史背景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周刊《新时代》杂志的1886年的第四期和第五期上。

1888年,恩格斯加以修订出版了单行本,并加了序言。

同时,在单行本中,恩格斯还把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本书的附录,首次公开发表了。

《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的。

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就是“我越来越觉得把我们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做一个简要而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了。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先驱的关系,是对他和马克思在哲学上怎样继承又怎样变革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他们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扼要和系统的阐发,从正面回答了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和攻击。

《费尔巴哈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领域内毕生战斗经验的总结,凝聚了他们一生的光辉思想。

列宁指出,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我们学习《费尔巴哈论》,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内容讲解《序言》《序言》主要阐述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原因。

1.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以来的心愿,亦即历史原因。

这里所说的“多年以来”,是指1845年他们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以后到《费尔巴哈论》写作之前,长达40年的时间,这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积极参加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为无产阶级制定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同时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工作,一直没有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费尔巴哈论——精选推荐

费尔巴哈论——精选推荐

《费尔巴哈论》逻辑结构一、1888年单行本序言1.写作《费尔巴哈论》的目的①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②思想战线上的斗争使得阐明上述关系成为紧迫的战斗任务③纠正施达克对费尔巴哈不正确的评价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①马克思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新哲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是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1;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2;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2、8;重要的问题是通过实践改变世界11)②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纲要(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3;人的本质的规定6、7;宗教最深刻的根源存在于它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生活之中4;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7、8)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阶级基础不同10;对实践的态度不同11)二、正文第一章一、德国古典哲学的阶级属性(1—5)1.19世纪是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和发动的时代(1)2.德国古典哲学的阶级属性(2-5)①德国古典哲学本质的革命性和表现形式的隐晦性(2)②通过对“凡是”命题的分析,揭示黑格尔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阶级属性(3-4-5)③对黑格尔”凡是”命题社会意义的揭示(5)二、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或革命性质)(6—7)1.结束了以为人的行动和认识的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2.在认识和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3.辩证法是相对与绝对统一论者4.黑格尔辩证法超出当时自然科学思维发展的水平三、怎样正确评价黑格尔哲学(8—10)1.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体系与方法的矛盾及其原因)(8-9)2.黑格尔哲学是旧哲学的终结(10)3.怎样正确评价黑格尔哲学四、费尔巴哈哲学的意义(11—18)1.黑格尔哲学的巨大影响(11)2.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12-14)3.费尔巴哈哲学的意义(15)4.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16-18)第二章一、恩格斯论哲学基本问题(1—7)1.哲学基本问题提出的哲学史根据(1-2)2.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3-4)3.对不可知论的批评(5-6)4.推动哲学发展的根本动力(7)二、恩格斯论费尔巴哈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哲学(8—18)1.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8-10)2.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局限性(11-13)3.费尔巴哈不能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原因(14-18)三、恩格斯对施达克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理解的批评(19—24)1.对施达克唯心主义定义的批评(19-23)2.应当全面评价施达克(24)第三章一、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1—8)1.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是不彻底的(1-2)2.费尔巴哈“爱的宗教”的观点是错误的(3-5)(对宗教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把宗教看作是永恒的,否认宗教的历史性;颠倒了宗教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关系)3.片面夸大了宗教改革对历史变迁的作用(6-7)4.抹杀阶级社会中阶级对立的事实(8)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伦理观的批判(9—19)1.费尔巴哈伦理观的基础是抽象人性论(9-10)2.费尔巴哈鼓吹抽象善恶观,因而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11-13)3.费尔巴哈的道德准则是空洞抽象的说教(14-16)4.费尔巴哈伦理观是资产阶级道德规范的表现(17)5.费尔巴哈道德观的社会作用是消极的(18-19)[恶是历史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代表历史进步方向的社会力量和思想观念被旧势力看作恶,它实际上是否定旧社会的善的行动;情欲(即对私利的追逐)产生了人的行动,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同时恶的行为激起人们的反对,从某种意义上讲,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三、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必然性(20—21)第四章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1—5)1.青年黑格尔派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是由马克思完成的(1-2)2.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3)3.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继承(4)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5)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6—8)1.辩证方法取代形而上学方法的历史根据(6)2.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哲学意义(7-8)(细胞发现揭示了有机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之间的普遍联系;进化论揭示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着费尔巴哈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着费尔巴哈论
——僵化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解决了基本 的问题,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解释这些基本原则, 运用这些原则。 ——全盘否定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失去了它 的当代意义;至多具有学术史的价值。 ——扬弃的态度:历史主义与当代价值的统一论者。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为 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
1.“文化大革命”对当代中国人思想的震动。
1.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基本观点 2.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评
返回
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伦理观的批判
1.费尔巴哈伦理观的基本观点 2.对费尔巴哈伦理观念的批评 3.道德的时代性和永恒性的关系
返回
三、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必然性
1.时代提出的课题 2.黑格尔对马克思历史观形成的影响
返回
四、几点思考
1.“爱”的问题的分析 2 .宗教问题的思考 3.历史评价问题的思考 4.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
3.直接目的是评论施达克对唯物主义的评价。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价值 •施达克对费尔巴哈的评论
返回
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纲》的意义
1.恩格斯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自我批评精神 •科学的经济理论是唯物史观的社会科学基础 2.为什么是“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首先,马克思确定了新哲学的理论基石。
返回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阶级属性
1. 19世纪是德国资产阶级Fra bibliotek主革命的时代 欧洲近代史的简要回顾 近代德国哲学的发展 时代课题的复杂性
2. 德国古典哲学的阶级属性 •基本的判断 •恩格斯的分析
返回
三、怎样正确评价黑格尔哲学
1.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及其产生原因 首先,恩格斯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保守性的具体表现。 其次,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保守性产生的原因。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康德,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到黑格尔那里,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辩证法发展到顶峰,形成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

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费尔巴哈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意识形态上反映了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近代德国资产阶级的成长过程。

“终结”意味着德国古典哲学发展阶段的结束,从而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一、《费尔巴哈论》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和逻辑结构(一)历史背景1.为了全面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优秀成果。

他们早就希望系统地阐明他们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清算“以前的哲学信仰”,即他们是怎样从德国古典哲学出发,又怎样同它分离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但是,这本书当时未能出版。

从那时起到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的发表,已经过了40多年。

在此期间,他们虽然在一些著作中论述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气,但还不够全面和系统。

至于费尔巴哈哲学,则从来没回顾过。

因此,他们的这个夙愿一直没有能够实现。

恩格斯写《费尔巴哈论》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

2.为了适应思想战线斗争的需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到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这期间,思想战线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找到了代表”。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刚刚诞生时,还是被当作在欧洲上空徘徊的共产主义“幽灵”,经过40多年的战斗,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一切机会主义思想体系,“马克思学说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广泛传播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哲学“革命的方面”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这里“保守的方面”是指_____。

唯心的体系
2.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_____的伟大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
3.本书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______。

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及它的宗教哲学的伦理学
4.“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是_____的观点黑格尔
5.“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费尔巴哈的这个论断表现出他的___ 唯心史观
6.恩格斯分析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______。

辩证法
7.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______。

前者是有人的自觉活动参与的,后者是无意识的
8.—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费尔巴哈论》单行本的附录中第一次发表的。

马克思
9.在_____的哲学中,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黑格尔
10.在费尔巴哈的伦理学中_____。

善与恶是绝对对立的
11.______指出,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恩格斯
12.没有依靠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没有依靠黑格尔也发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约瑟夫·狄慈根是一个_____。

德国工人哲学家
13.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属于_______阵营唯物主义
14.在黑格尔那里,经济关系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是______。

统一的。

“市民社会”
15.《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作者是_____。

费尔巴哈
16.“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是恩格斯分析的______的观点唯物主义
17.在宗教问题上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表现为_____。

人本主义宗教上自我异化
1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作者是_____。

马克思
19.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_______。

唯心主义
20.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一个主要缺点是_____。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21._____通过把宗教世界归结为人间世界的办法,揭露了宗教的神秘外衣。

费尔巴哈
22.“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表现形式”,这一体现辩证法的观点是______提出的黑格尔
23._____认为,“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不是抽象的和一成不变的。

马克思
24.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看作是______。

宗教的本质他认为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25._____把社会看作是许多单个人的机械组合。

26.世纪唯物主义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27.探究历史发展真正动力的途径是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