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

合集下载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 1835—— 1908年),德国哲学家,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

恩格斯说:“费尔巴哈是使哲学摆脱神学,走向自然科学的第一个人。

”费尔巴哈为什么成了无神论者呢?因为他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反宗教的观点。

《基督教的本质》一书批判地揭露和清算了基督教神学的内容,指出它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性,但它却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也为人们深入地认识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份很好的“解剖学”的范例。

一、理性批判派的代表人物,自觉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考察社会生活问题。

他从人的解放和实现人类自身利益这一立场出发,试图以辩证法观点来探索社会历史,把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因素与自己的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二、意志薄弱派,强调人的作用,突出人的价值。

费尔巴哈对那些顽固不化的传统派持坚决的批判态度,反对绝对信仰,认为宗教应该受到批判,只有无神论才能最终解决宗教问题。

但他同时又不赞成将无神论和无信仰等同起来。

他强调:无神论是根本不相信人之外的其他存在,并且否定信仰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所谓信仰,不过是人的一种意志,即人对事物的反映。

一个人可以在他的意识里接受或拒绝一切事物,而唯独不能无意识地拒绝或接受一切事物。

所以,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一种意志,宗教中最神圣的就是人的意志,人的意志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被别人任意毁灭的。

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自觉运用辩证法观点来看待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四、作为社会存在论的重要概念,“社会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对此,费尔巴哈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人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具有一定的需要、思想、感情和意志等特征的动物。

人对自然界的改造,不仅在于劳动技巧的熟练,还在于对自然界的意志、思想、感情和意志的支配。

而人类的意志则体现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

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

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1. 引言1.1 引言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通过对该著作的评述,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重要原理。

而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正是对前期在哲学思想上受到费尔巴哈影响的马克思进行的一次批判和总结。

通过深入剖析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恩格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 正文2.1 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的背景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德国。

当时,德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中,思想界也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费尔巴哈作为当时知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的唯心主义观点深深影响了当时的思想界。

而恩格斯则是马克思的密友和合作伙伴,他对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表示不满,认为这种观点无法解决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恩格斯着手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并试图建立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他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揭示了物质生产力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通过对费尔巴哈的理论进行批判,恩格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篇章。

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的发表,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部著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它也引发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思考和认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批判和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

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一个建立在剥削和压迫基础上的社会形态,其基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无产阶级的贫困。

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催生了对抗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讲解一、历史背景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周刊《新时代》杂志的1886年的第四期和第五期上。

1888年,恩格斯加以修订出版了单行本,并加了序言。

同时,在单行本中,恩格斯还把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本书的附录,首次公开发表了。

《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的。

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就是“我越来越觉得把我们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做一个简要而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了。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先驱的关系,是对他和马克思在哲学上怎样继承又怎样变革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他们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扼要和系统的阐发,从正面回答了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和攻击。

《费尔巴哈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领域内毕生战斗经验的总结,凝聚了他们一生的光辉思想。

列宁指出,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我们学习《费尔巴哈论》,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内容讲解《序言》《序言》主要阐述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原因。

1.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以来的心愿,亦即历史原因。

这里所说的“多年以来”,是指1845年他们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以后到《费尔巴哈论》写作之前,长达40年的时间,这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积极参加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为无产阶级制定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同时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工作,一直没有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费尔巴哈论纲

费尔巴哈论纲

费尔巴哈论纲
引言
费尔巴哈论纲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于1844年写作的一部哲学著作。

该论纲是费尔巴哈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费尔巴哈论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费尔巴哈的背景与思想
1.费尔巴哈的生平
2.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辩证关系
2.人性解放与历史进步的关系
费尔巴哈论纲的主要观点
1.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
1.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
2.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矛盾关系
2.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
1.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
2.私有制对劳动的剥削
3.宗教与意识形态的批判
1.宗教是对人类的幻觉
2.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4.革命与人类解放
1.革命是人类解放的途径
2.革命的目标是消除剥削与压迫
费尔巴哈论纲的意义与影响
1.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马克思主义对费尔巴哈的继承与发展
2.费尔巴哈论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2.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启示
1.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人的解放
2.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结论
费尔巴哈论纲是费尔巴哈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费尔巴哈论纲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本质与存在、劳动与私有制、宗教与意识形态以及革命与人类解放之间的关系。

同时,费尔巴哈论纲也给予了社会主义实践以重要启示,为实现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恩格斯《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内容讲解一、写作背景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

它是恩格斯应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机关杂志《新时代》编辑部要求为评论施达克的《费尔巴哈》一书而写的。

原文发表在该杂志 1886 年第四、五期。

1888 年恩格斯略加修改加上序言,作为单行本出版。

同时,恩格斯还把马克思在 1845 春写的笔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这本书的附录一起发表。

自从 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以后,欧洲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除了公开镇压工人运动外,还在思想意识领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反动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新康德主义。

他们用康德的伦理唯心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的地位,诬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简单拼凑。

“新康德主义”当时不仅得到了资产阶级的普遍赞赏,而且还渗入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

因此,为回击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和歪曲,彻底清算和批判新康德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战斗性和纯洁性,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基本原理,恩格斯写了这本著作。

二、中心思想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联系及根本区别,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伟大革命,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内容讲解一本章阐述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作用,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及其革命意义,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论述了黑格尔哲学派的解体过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本章共 18 个自然段。

(一)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作用(第 1 — 2 段)1 、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以德国 1848 年为背景,展开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分析和批判。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

一、写作背景
1、主观原因。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 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 斯一直以来的心愿。 恩格斯1841-1842《谢林论黑格尔》 恩格斯1841-1842《谢林论黑格尔》 马克思1843-1844《论犹太问题》《黑格尔 马克思1843-1844《论犹太问题》《黑格尔 法哲学批判》 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神圣家族》 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神圣家族》 《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在1846年给安年科夫的信中说 马克思在1846年给安年科夫的信中说 “你 很难想象,在德国要出版这种书要碰到怎 样的困难,这困难一方面来自警察,一方 面来自代表我所抨击的一切流派的利益的 出版商。至于我们自己的党,那么它不仅 很贫困,而且德国共产党内有相当大一部 分党员由于我反对他们的空想和浮夸而生 我的气。” 我的气。”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 路德维希·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路德维希· 哲学的终结》 哲学的终结》
一、写作背景 二、历史地位 三、主要内容
一、写作背景
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 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 理论刊物《新时代》第四、五期上。1888年, 理论刊物《新时代》第四、五期上。在1845年写的《 出版。恩格斯还把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作为本书的附录,第 一次加以发表。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观点, 在《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中,有 费尔巴哈论》 反杜林论》 了非常明确而又详尽的论述。
三、主要内容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序言
1、写作背景和目的。 2、发表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发表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的原因。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康德,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到黑格尔那里,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辩证法发展到顶峰,形成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

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费尔巴哈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意识形态上反映了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近代德国资产阶级的成长过程。

“终结”意味着德国古典哲学发展阶段的结束,从而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一、《费尔巴哈论》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和逻辑结构(一)历史背景1.为了全面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优秀成果。

他们早就希望系统地阐明他们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清算“以前的哲学信仰”,即他们是怎样从德国古典哲学出发,又怎样同它分离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但是,这本书当时未能出版。

从那时起到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的发表,已经过了40多年。

在此期间,他们虽然在一些著作中论述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气,但还不够全面和系统。

至于费尔巴哈哲学,则从来没回顾过。

因此,他们的这个夙愿一直没有能够实现。

恩格斯写《费尔巴哈论》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

2.为了适应思想战线斗争的需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到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这期间,思想战线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找到了代表”。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刚刚诞生时,还是被当作在欧洲上空徘徊的共产主义“幽灵”,经过40多年的战斗,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一切机会主义思想体系,“马克思学说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广泛传播开来”。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

恩格斯进一步提出了的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点:



1 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的总趋 势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2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3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恩格斯指出, “辩证法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 识和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实践和条件来说 都是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看法的保 守性是相对的,它的革命的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 辩证法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4
主要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系统地论述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 义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说明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产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 本章为全书的重点、落脚点,分为三大部分: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1 革命的方面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 死 首先在哲学方面,辩证法认为认识是个无 限发展的过程.而体系则要求有个终点. 其次,在历史实践方面,辩证法认为人类历 史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体系却要求有个尽 善尽美的社会和国家. 2 黑格尔得出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的原因
1 成就 (1)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哲 学的全部发展. (2)他不自觉的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个体系 的迷宫而达到真正的切实的认识世界的道路. 2 影响 (1)在时间上 (2)在范围上


一 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十八世 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三批判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 限的错误



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及其意义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2)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3实践是哲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第4段最后三句话)
二、为什么要把《提纲》作为
本书的附录(第5段)
• 恩格斯在把《费尔巴哈论》单行本付印以前,又把《德意志意识形态》旧稿读了 一遍。感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虽然对黑格尔以后的德国哲学进行了批判, 清算了以前的哲学信仰,但是这部著作没有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的关系,没有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所以,旧稿对现在的这一目的 是不适用的。”恩格斯讲了三个原因:一是《费尔巴哈》一章没有写完;二是, 已经写好的部分主要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而且由于经济史方 面的知识不够,已经阐述的原来还表述得不够精确;三是,在论述唯物主义历史 观时虽然也批判了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一些方面,但是,由于不是专门评述费尔 巴哈的,因而缺乏对费尔巴哈哲学全面的、集中的评述和批判。
思考题:
• 简述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历史 背景与目的。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正文解读
• 全文共分四章,全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 对其哲学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最杰 出的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并 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作了系统的阐述。
第一章
• 在这一章中,主要是全面评述了黑格尔哲学。 恩格斯阐明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 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 命实质,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揭露了黑 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说明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论 述了黑格尔哲学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出 现的意义。
• 1、黑格尔学派的解体(13——16段)
• 青年黑格尔派活动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一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 尔分子站到了唯物主义立场,而根本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 学。
• 2、费尔巴哈唯物ຫໍສະໝຸດ 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17——18 段)
•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费尔巴哈在当时的影响是强烈的,“甚至这部书的缺点也加强了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 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 尔巴哈论》),写于1886年初,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 《新时代》杂志第四、五期上,1888年,经略加修改,以单行本的形式 在德国斯图加特出版,恩格斯专门写了序言,并在该书的附录中第一次 发表了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它的一时的影响。”
• 3、对黑格尔哲学应持的态度(19——20段)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 命性质?
• 2、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方法和体系的矛 盾?恩格斯是如何论述的?
• 3、费尔巴哈哲学产生的意义上什么/它为 什么不能制服黑格尔哲学?
第二章
• 恩格斯全面评述了黑格尔哲学,依据哲 学基本问题分析评述了费尔巴哈哲学的 自然观,阐明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 性质,同时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 局限及其根源。
哲学的根源》。
《1888年单行本序言》
• 《1888年单行本序言》共有5段,讲述了 两个问题:一个是写作《费尔巴哈论》 的原因;一个是为什么要发表《提纲》。
一、为什么要写作《费尔巴哈 论》(第1——4段)
• (一)写本书的历史原因(1——2段) • (二)写本书的现实原因(3——4段) • (三)全面评述德国古典哲学的直接原
的辩证法和他的哲学体系之间就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 2、黑格尔哲学的成就及其意义(12段)
• 第一,黑格尔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以往全部哲学的发展。 • 第二,黑格尔哲学不自觉地给我们指出了走出体系的迷宫达到真
正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四)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哲学的产生(13——20段)
• 本章共20个自然段,分四个问题:
(一)德国古典哲学所处的历 史背景和阶级实质(1——2段)
• 1、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1段)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德国古典哲学是资产 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产物,在1848年革命前后 的大历史背景下,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费尔 巴哈哲学阶段。可以说,费尔巴哈哲学是1848 年革命前后这样大的历史背景的产物。)
• 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在于:它彻底否定了 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 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三)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之 间的矛盾(10——12段)
• 1、保守的体系闷死了革命的方法(10——11 段)
• 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一切事物是运动发展的,不会停留在原地 不动,发展是无止境的。但是,黑格尔的哲学又是“体系哲学”, 按照体系哲学的要求,一定要有某种绝对真理作为终点,所以黑 格尔一定要寻找一个终点,来完成他的哲学体系。这样,黑格尔
• 1889年圣彼得堡的杂志《北方通讯》第3、4期刊登了恩格斯这部著作的 俄译文,标题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危机》。1890年,这部著作 被翻译成波兰文。1892年,日内瓦劳动解放社全文发表了格·普列汉诺夫 翻译的俄译文,同年葡萄牙译文面世。1894年在巴黎出版的法国社会主 义月刊《新纪元》第4、5期刊登了由劳拉·拉法格翻译并经恩格斯审阅的 法译文。1903年,由美国凯尔出版社发表了英译文,标题为《社会主义
• 在翻阅旧稿时,恩格斯发现了马克思的一个笔记,这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纲》。这个提纲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的研究用的”,所以很简单。但是,恩格 斯认为这个提纲是非常宝贵的,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表明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的基本观点,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新 世界观有重要的意义。这也表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初始,马克思主义哲学 就与费尔巴哈哲学区别开来。因此,恩格斯把这一提纲作为附录发表。
• 2、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2段) 正如法国启蒙运动是法国革命的前导一样,
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革命的前导
(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3——9段)
• 1、对黑格尔一个著名命题的剖析(3——7段)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 的都是现实的。”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 言)
• 2、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以及 辩证法的基本思想(8——9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