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职场排斥的中介作用

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职场排斥的中介作用一、概述在现代职场环境中,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表现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会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影响个体人际互动的重要心理因素,对于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
同时,职场排斥作为一种常见的职场现象,也对员工的心理和工作表现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自我效能感、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职场排斥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社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己获得和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的信念。
具有高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员工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与同事和上级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相反,如果员工的社会自我效能感较低,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在职场中难以融入,导致工作幸福感下降,工作绩效也受到影响。
职场排斥作为一种职场冷暴力现象,指的是员工在组织情境中感知到的被孤立或被忽视的经历。
这种排斥感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
研究表明,职场排斥与社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即社会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员工越不容易感受到职场排斥。
本研究假设社会自我效能感、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职场排斥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具体来说,社会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会有更高的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而职场排斥会削弱这种正向关系。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探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研究背景:阐述社会自我效能感、工作幸福感、工作绩效和职场排斥的概念及其在职场中的重要性。
随着组织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员工的心理状态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
社会自我效能感、工作幸福感、工作绩效以及职场排斥等概念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议题。
这些概念不仅关系到员工的个人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整体效能和工作环境。
社会自我效能感,即员工在工作中对自己能够影响和改变工作环境的信念和预期。
企业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

企业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层越来越意识到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性。
实际上,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紧密相关。
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直接影响着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改善员工幸福感的措施。
首先,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
在工作中,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越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就会越好。
相反,如果员工经常感到不满和疲惫,那么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就可能下降。
因此,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员工的幸福感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
如果员工对工作满意度高,那么他们会更有积极性地去完成工作任务。
他们可能会更好地与同事和客户交流,更关注所需要的细节和质量。
此外,他们还可能会更愿意参与团队合作,增加公司内部社交网络的互动和合作。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员工的幸福感不能完全取决于公司管理层的努力。
有些员工可能会遇到某些挑战或障碍,例如家庭紧张、健康问题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幸福感。
认识到这一点,公司管理层应该向员工提供更好的支持,包括灵活的工作安排和其他资源,以帮助员工应对这些问题。
此外,在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的同时,也应该采取一些实际行动来改善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那么,企业管理层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绩效呢?以下是一些建议:第一,解决工作压力和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问题。
如果公司要员工长期保持高效率,那么管理层就不能忽视员工的个人健康和家庭。
公司管理层应该鼓励员工选择和平衡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包括提供一些灵活的工作安排和休假时间,以帮助员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第二,提供专业发展和培训机会。
员工渴望成长和发展自己的技能。
公司应该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以使员工继续学习和成长。
第三,建立一个关注和支持员工的企业文化。
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
要: 随着 生活水平 的提高 , “ 幸福” 一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现代社会 , 工作 已经成为了人们 生活 的一部分 , 所 以对“ 工作 幸福
感” 的研究就 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工作绩效 与工作幸福感 的关系, 希望对工作幸福感方面的理论 有所贡献 , 并且对
作获得认可 和 自身价值 的实现 。 本文所涉及的工作幸福 效的评价和考核应 将管理绩效等隐性绩效 也纳入 进来 , 感方 面的 自变量就是这些影响 因素 , 它们 变化的综合结 而不仅仅是 考核行为绩效等显性绩 效 ; ( 2 )有 的工 作 中 果就是员工对工作幸福感 的感知程度。 表现出来 的行为并 不是绩 效 , 但在绩效考 核和评价 时很 难将这两者区分开来 。所以 , 本研究认 同将工作绩 效界 工作 满 意度是指 员工对 自己的工作所持 有 的一般 定为行 为和结果 的统一结合体的观点。 人们 研究工作绩 性 的满 足与否 的态度 ; 工作幸福感是 指员工对主观幸福 效的 目的是希望能够准确 、 客观 的考核 员工在履行 工作 感在 工作 领域 的具体反 映 , 是一 种综合幸福感受 。两者 职责时对组织的贡献。只关注结果 的方法不可取 , 因为 既有联系也有 区别 。 一方 面 , 从 内涵上说 , 工作幸 福感概 有很多缺陷 ; 但只注重行为 的考核方 法虽然 比只关 注结 念 比工作满 意度概念所代表 的含义更宽泛。工作 满意度 果有很 多优势 , 但受 工作绩 效本 身特点 的影 响 , 在 评估 只是对工作 方面的主观情感反应 , 而主观工作幸福感除 工作绩效时 , 依 然不能忽视和脱离对 于结 果 的关 注 。要 了包括 工作 方面 的情感反应 , 还 涵盖其它方面 。所 以主 不然就会缺少客观性和真实性 , 从 长远 看不利 于组 织整
企业员工幸福感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企业员工幸福感与绩效的关系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管理指标。
然而,当今众多企业中,仍有很多人认为员工幸福感和企业绩效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性,企业应该更多地考虑利润和业绩,而不是员工的幸福感。
但是,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实际上,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员工幸福感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绩效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个员工的幸福感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和工作表现,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绩效。
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感到不快乐,那么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就会降低,工作效率和表现也会相应地降低。
相反,如果员工感到快乐、满足,那么他们会更加投入工作,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
二、员工满意度调查的重要性要了解员工的幸福感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需要对员工的满意度进行定期调查。
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企业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压力、待遇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绩效。
但是,有的企业并不重视员工满意度调查,或者是进行调查之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这样一来,企业就会错失了很多机会,无法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也无法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员工的幸福感,进而也会影响企业的绩效。
三、如何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绩效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幸福感,在尽可能提高员工工作条件、待遇的同时,还需要从其他方面提高员工的幸福感,比如工作激励机制、员工培训、沟通机制等方面。
下面就来具体讨论一下如何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绩效:1. 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鼓励员工积极工作。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3. 维护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 搭建员工交流和沟通平台,使员工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研究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研究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是谋生或者谋取一份收入,而是更注重岗位满足度和幸福感。
幸福感给员工带来的不仅仅是内在的满足感,也将会进一步提高绩效和增加企业效益。
在组织行为学视角下,我们可以探究员工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为大家探讨员工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以及其影响因素。
一、前置知识在深入研究员工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人、群体和机构之间的行为和互动方式,以及其对于组织的影响和管理的应用。
对于企业来说,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二、员工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关系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研究表明,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会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绩效。
具体表现为:1. 员工对于工作的满足程度与幸福感正相关,工作绩效随之提高。
2. 拥有较高幸福感的员工更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能够更加专注于工作,提高工作绩效。
3. 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有益的团队互动可以增加员工的幸福感,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三、影响因素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那么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绩效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逐一分析。
1. 识别员工需求员工的需求不仅仅是薪资和晋升,还包括了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方面。
对于组织来说,应及时的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服务。
2. 领导风格领导风格是影响员工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领导风格可以建立一个正确的员工导向,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绩效。
3. 工作技能和资源拥有必要的工作技能和资源可以增加员工的信心和满意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
同时,工作技能和资源也可以提供员工跟多的机会和平台,以积极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才能。
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员工的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呈正向关联,幸福感提升有助于提高工作表现。
评价员工幸福感的指标包括自我感觉幸福程度、工作满意度等。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联性上,但对幸福感和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
建议企业应关注员工幸福感,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以提升员工工作绩效。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下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提升员工幸福感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工作绩效、评价指标、研究进展、工作环境、实证研究、提升、建议、展望、结论、关系、影响、积极、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管理学界和心理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员工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其在工作中的表现和绩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员工的工作绩效主要被认为是由外部奖励和激励机制所决定的。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也对工作绩效产生了重要影响。
员工的主观幸福感包括对工作的满意度、情绪状态、自我感觉和幸福感等方面,这些因素不仅会直接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还会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深入探讨企业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员工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企业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幸福感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影响机制。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策略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水平。
关于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关于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追求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幸福感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员工主观幸福感,并探讨了与员工幸福感相关的因素。
这些研究发现,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着其个人生活质量,也对企业绩效和员工工作绩效产生着影响。
深入研究员工主观幸福感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性1. 员工的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相关许多研究表明,员工的幸福感与其工作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幸福感高的员工更容易获得工作满意度,更加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带来更好的绩效表现。
而幸福感低的员工则容易出现工作压力大、工作不积极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作绩效。
员工的幸福感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对企业的绩效产生着重要影响。
2. 员工的幸福感与团队合作相关员工的幸福感还会影响到团队的合作和协作效果。
幸福感高的员工更愿意与同事合作、分享资源和知识,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
而幸福感低的员工则容易在工作中产生负面情绪,导致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效果下降。
3. 员工的幸福感与员工流失率相关员工的幸福感还会影响到员工的流失率。
幸福感高的员工更容易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更愿意留在企业中长期发展。
而幸福感低的员工则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工作不满意等问题,从而增加员工的流失率。
三、影响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因素1.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员工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而压力大、紧张的工作环境则会降低员工的幸福感,从而影响到其工作绩效。
2. 薪酬福利薪酬福利是员工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薪酬福利可以提高员工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影响到其工作态度和绩效表现。
3. 领导方式领导方式对于员工幸福感也有着重要影响。
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背景和意义

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背景和意义首先,员工幸福感对工作绩效具有积极影响。
幸福的员工更加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更易展现出出色的绩效表现。
一项研究发现,员工的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幸福感高的员工更倾向于展现出更高的工作绩效。
另一项研究表明,幸福感高的员工更具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更愿意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可见,员工的幸福感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员工幸福感对减少员工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员工的幸福感与离职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幸福感高的员工更加倾向于留在企业工作。
这是因为幸福感高的员工通常享受到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对企业有着更加强烈的归属感。
相反,幸福感低的员工更容易受到工作压力和不良工作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加离职的可能性。
因此,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员工的流失,降低HR成本,提升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者,员工幸福感与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对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绩效、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幸福感高的员工更加注重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容易保持乐观心态以及积极面对工作挑战,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这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绩效表现,还可以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同时,幸福感高的员工更容易对企业产生认同和忠诚,愿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赢得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员工的幸福感可以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对减少员工流失、提升企业稳定性和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员工的幸福感,从改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提供员工发展机会等方面入手,帮助员工提升幸福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企业提高员工绩效、减少员工流失、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03期(上
)
幸福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主观体验,它主要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
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不同,因此对于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也不同。
有人单单把幸福简单的归结为个人的物质享受,而有的人却将精神幸福作为他们的生活目标。
而当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被引入与工作相关的研究时,主要是指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情感和认知评价。
根据Diener 等的总结,可将工作幸福感分为工作中的积极情感(positive affect)、工作中的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对于工作的整体满意度(global satisfaction)和对于工作不同领域的满意度(domain satisfaction)。
前两者可用来对工作进行情感评价;后两者可用来对工作进行认知评价。
1.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1.1积极地心态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
首先,主观幸福感高的人一般都拥有积极的情感,这使得他们会更多的投身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运动和休闲社交活动,因此诸如吸烟、暴饮暴食、酗酒、滥用药物等恶习极少在他们身上发生。
进而这些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由于积极情感往往会让人产生安全感,而不是威胁感,因此能促使人们更加发散性的思考问题。
所以,积极情感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富有创新性和灵活应变能力,在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中,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后,情感积极的人,一般都很快乐,而快乐的人会有更多可以依靠的朋友,也能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所以说,积极情感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生理、智力和社交资源。
储备和丰富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威胁和抓住机遇,进而使其在工作中获取良好的绩效
1.2主观工作幸福感高的个体在工作中表现的更为出色
当今时代,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它提供着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也是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因此,工作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快乐的人在工作中会表现出更高的绩效和生产率,能够更好的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更少的出现工作倦怠。
人们快乐与否与其情绪有直接联系。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是人的生理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情绪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前者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而后者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因此,Cote总结了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认为快乐的情绪和良好的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式双向的。
1.3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周边绩效关系密切
周边绩效是指一种心理和社会关系的人际和意志行为,它主要涉及职责范围外自愿从事的有利于组织和他人的活动。
有研究显示,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周边绩效互为因果关系,即主观工作幸福感是周边绩效变化的原因,同时周边绩效是主主观工作幸福感的变化原因。
在对它们所做的回归分析中显示,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周边绩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主观工作幸福感每增长一个单位,周边绩效增长0.681个单位。
2.影响人们主观工作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2.1人格特质因素
人格是成年人独特的性格反应倾向,既表现性格的特质,又有后天学习的成分,它是幸福感最显著的预则指标之一。
现阶段,对于人格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三大人格,即神经质、精神质和外倾性。
Rusting和Larsen通过实现发现,具有外倾特制的人对于内容积极的图片反应较为强烈,而具有神经质特制的人对于内容消极的图片反应更为强烈。
因此可以说,外倾和神经质决定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感情基准线。
2.2自我效能因素
自我效能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直觉和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人们通过它可以对技能进行权衡和判断,也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加以评价和改变。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其工作能力的自我评估,目标的实现对于自我效能的影响是直接性的。
当个体目标确立并实现后,会使其感到生活的动力,进而增强
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王巾王尚昆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个人主观工作幸福感是对其工作状况和心理状况的整体性评估,它与个人的工作绩效息息相关。
本文主要探讨了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影响主观工作幸福感的因素,以及提高主观工作幸福感的途径。
【关键词】主观工作幸福感;工作绩效
作者简介:王巾,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8级社会保障研究生。
王尚昆,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8级行政管理研究生。
◇高教论坛◇6
2010年第03期(上
)
科
●
了其自我效能。
相反,如果目标活动受阻则会产生负效应。
2.3收入因素
对于个人而言,收入发生变化将会引起主管工作幸福感的波动。
有研究称,收入发生变化会使得个体的心理发生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会逐渐的适应新的收入,建立新的幸福标准,因此收入的状况不会对主观工作幸福感产生必然、直接的影响。
然而,笔者认为,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当个体的收入降低时,个体会去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幸福标准,并去逐渐的适应它,但低等级幸福感所产生的工作冲动会明显逊于高等级所产生的,这势必会影响到个体的工作绩效。
所以说收入因素与主观工作幸福感息息相关。
2.4工作关系因素
工作是大多数人从青年时期到退休前的主要任务,工作中诸如工作量、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企业文化、晋升机会等很多因素都会对个体的工作幸福感产生影响。
个体本身对组织各方面的感知,如集权程度、公平性、组织的社会声望等也与主观幸福感产生相关性。
如果组织无法使员工适应其中,那么他们对工作的主观体验会变得消极,幸福感会降低,与之相应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下降。
3.提高个体主观工作幸福感的途径,进而提高工
作绩效
3.1不定期的组织一些休闲活动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的高速发展迫使员工要创造出更高的企业利润,人们从而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而且,近几年出现的越来越多个体因受不了工作、生活的压力而跳槽甚至自杀的现象,这些现象无不影响着的精神世界。
因此,不定期的开展一些健康、休闲的活动,确保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人员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增强员工的自我效能
组织中,每个人的自我效能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领导者应根据不同个体的性格制定出不同的工作目标。
个体在完成各自的工作目标后,信心便会有所增强,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
同时,领导者还应定期和下属进行沟通,加强生产技能的培训,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工作氛
围,从而使下属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分子,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真正的当作自己事情来做,这也有助于自我效能的提高。
3.3提高收入
人们工作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获得维持其正常生活的生活资料,更高的收入会形成更高的生活质量,个体的幸福感也随之加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提出一系列绩效工资计划,给员工制定工作目标,这些目标在员工看来,只要通过相应的努力是一定会实现的,从而鼓励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得到更多收入。
3.4自我实现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包括个体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组织中感觉有发展前途、完美实现自我潜能。
当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工作目标得到实现的时候,其幸福感也随之而生。
之后,他们会为自己制定更为远大的工作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如此循环会逐步提高工作绩效。
综上所述,主观工作幸福感高的个体,在工作中会表现得更为出色,获得更高的生产绩效。
所以,任何组织都应该把个体的主观工作幸福感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主动介入、把握规律,对其幸福感进行积极性干涉。
这不仅提高了个体本身的工作绩效,而且也增强了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度,实现组织和个体的双赢。
【参考文献】
[1]Fredrickson,B.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 -and -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218-226.
[2]张惠,戴冰.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商场现代化
[J].2007,6.
[3]陈亮,孙谦.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周边绩效关系.人才开发[J].
2008,13.
◇高教论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