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经济法概论课件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任何一种经济法律关系都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和()。 2、我国民法将法人分为法人和()法人两大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和()。 4、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和()。 5、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市场经营行为、()、()和经济违法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货币与有价证券、()和管理对象。 7、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 8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调控过程中,当 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内容的经济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具体包括有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和经国家特别授权的经济组织。 10、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分为()和()两大类。 [参考答案] 1、内容客体 2、企业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行为 7、国家 8、监督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人的论述,第()项是错误的。 A、法人必须依法设立 B、法人必须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C、法人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名称和场所 D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2、下列第()项经济法主体具有法人资格。 A、个体工商户 B、公司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B、各种经济关系 C、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D、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总是由一定的()所引发的。 A、当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为 D、法律事实 5、自然灾害属于()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A、事件 B、行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特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A、道德伦理 B、风俗习惯 C、经济法 D、党的纪律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权利义务 8、()是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新编经济法概论作业答案

新编经济法概论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C 5.D 6.D 7.A 8.D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CDE 3.CDE 4.ABCDE 5.ABCDE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错 10.错 四、简答题 1简述民法的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成。这一定义从三个方面规定了民法的调整对象范围:①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于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②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属于上述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③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P22 (2)基本原则:①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②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原则;③诚实信用原则;④合法原则; ⑤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原则;⑥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2、什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答:无效的民事行为: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②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④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⑤违法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⑥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民事行为无效。P31 五、【案例分析答案】 (1)甲以合伙企业名义与A公司所签的代销合同有效。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在本题中,尽管合伙人甲超越了合伙企业的内部限制,但A公司为善意第三人,因此甲以合伙企业名义与A公司签订的代销合同有效。 (2)丁的主张不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如果丁向A公司偿还了24万元的债务,丁可以向合伙人甲、乙、丙、戊进行追偿,追偿的数额为24万元。 【解析】退伙人丁(对外)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在合伙企业(内部)对合伙企业债务不承担清偿责任。 (3)戊的主张不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4)甲聘任B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为C公司提供担保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委托一名或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时,必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5)合伙企业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的,属于当然退伙,当然退伙以法定事由实际发生之日为退伙生效日。 (6)合伙人丁属于通知退伙。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通知退伙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②合伙人退伙不会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③应当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形成性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A 6.D 7.A 8.D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E 3.ABCDE 4.ABC 5.ABCD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对 8.错 9.对 10.对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任何一种经济法律关系都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 )和( )。 2、我国民法将法人分为法人和( )法人两大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和( )。 4、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 )和( )。 5、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市场经营行为、( )、( )和经济违法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 )、货币与有价证券、( )和管理对象。 7、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 8.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 )内容的经济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具体包括有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 )、( )和经国家特别授权的经济组织。 10、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分为( )和( )两大类。 [参考答案] 1、内容客体 2、企业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行为 7、国家 8、监督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人的论述,第()项是错误的。 A、法人必须依法设立 B、法人必须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C、法人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名称和场所 D、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2、下列第()项经济法主体具有法人资格。 A、个体工商户 B、公司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B、各种经济关系 C、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D、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总是由一定的()所引发的。 A、当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为 D、法律事实 5、自然灾害属于()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A、事件 B、行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特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A、道德伦理 B、风俗习惯 C、经济法 D、党的纪律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权利义务 8、()是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A、国家机关 B、企业法人 C、企业内部组织 D、公民个人 9、经济权利是由()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

《经济法概论》作业

经济法概论》课程作业作业题目: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简述法律事实的概念。 3、简述法人成立的条件。第二章企业法 1、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特别是出资人的资格) 2、简述合伙企业的种类、法律特征。 3、简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解散情形。第三章公司法 1、简述一人的特征。 2、简述股份设立条件。 3、简述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4、简述公司合并和分立的形式及原公司的责任承担方式。 5、简述公司股票与公司债券的区别。第四章合同法 1、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2、简述要约的成立要件。 3、简述合同的主要条款。 4、简述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 5、简述不安履行抗辩权的实施条件。 6、简述代位权的含义和构成条件、实施方式与后果。第五章工业产权法 1、简述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区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注意不授权的情形)。 2、简述申请商标注册的条件。第六章市场管理法 1、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2、简述《消法》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3、简述产品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第七章税法 1、简述税收的特征。 2、简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 第八章金融法 1、简述汇票、本票和支票的概念。 2、简述证券交易中的禁止行为。第九章经济纠纷的解决 1、简述仲裁协议的容,仲裁协议有效条件。 2、简述民事诉讼的普通管辖和级别管辖的一般规定。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容 2、简述法律事实的概念。 法律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能引起法律关系变化的情况? 3、简述法人成立的条件。 ⑴ 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章企业法 1、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特别是出资人的资格) 1.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

2019年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串讲笔记第七章

2019年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串讲笔记第七章第七章国际货币金融法 第一节国际货币金融法概说 国际货币金融法:是调整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它的调整范围很广泛,涉及国际间货币兑换、借贷、收付方式、结算、金融市场、货币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面的法律制度。 国际货币金融法的内容:纷繁复杂。本章择要讲述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涉及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基金协定》是国际货币法律体系的基石,依《基金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基金组织”),具有管理和金融两个职能。第二部分涉及国际资金融通的法律问题。国际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国际贷款、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租赁。第三部分涉及对跨国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国际货币法律制度 一、现代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形成与发展 (一)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主要内容。1944年7月,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制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其主要内容有: (1)采取黄金-美元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制以黄金储备为基础,以美元为主要国际货币,并实行“双挂钩”制度:首先,美元与黄金挂钩,各成员国有义务确认美国法定的35美元=1 司黄金的官价,同时有权随时按此官价以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其次,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这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可按各自的含金量来确定,或者不规定含金量而径行确定与美元的比价。 (2)确立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各成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各成员国政府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保证外汇行市的稳定;对黄金价格的维持,亦同。除非为消除

本国国际收支的严重不平衡,否则各成员国不得对本国货币采取贬值 或升值措施。 (3)设立资金支持制度。当一成员国发生逆差时,有可能会采取 有害于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如竞争性货币贬值),来改善本国的国 际收支状况。为避免发生此等情形,基金组织将向这些逆差成员国提 供资金支持。 (4)力图取消经常项目的外汇管制。根据《基金协定》第8条规定,除有该协定允许的例外,各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 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并应实行多边支付制度。 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二)牙买加体系对原《基金协定》相关国际货币法律制度规定的 修改的主要表现。1978年4月,修改原《基金协定》的《牙买加协定》生效。该协定是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和或国家三者之间妥协的产物, 其对原《基金协定》相关国际货币法律制度规定的修改,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汇率制度。《牙买加协定》取消了原来的货币平价制,各 成员国能够自由选择汇率安排,即允许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但各成员国仍有义务与基金组织合作,包括实行磋商,并接受基金组 织的监督。 第二,黄金问题。《牙买加协定》实现了“黄金非货币化”,使 黄金与货币脱钩,成为一种单纯的商品。即废除黄金官价,各成员国 按市价从事黄金交易,基金组织不在市场上干预;取消黄金作各国货币 的定值标准;取消成员国和基金组织之间以及各成员国之间的黄金支付 义务;基金组织所持黄金应逐步处理等。 第三,储备资产。《牙买加协定》设想以特别提款权充当国际主 要储备资产,建立特别提款权本位制,并增强对国际清偿水平的监督。

《经济法概论》作业

《经济法概论》课程作业 作业题目: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简述法律事实的概念。 3、简述法人成立的条件。 第二章企业法 1、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特别是出资人的资格) 2、简述合伙企业的种类、法律特征。 3、简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解散情形。 第三章公司法 1、简述一人的特征。 2、简述股份设立条件。 3、简述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4、简述公司合并和分立的形式及原公司的责任承担方式。 5、简述公司股票与公司债券的区别。 第四章合同法 1、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2、简述要约的成立要件。 3、简述合同的主要条款。 4、简述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 5、简述不安履行抗辩权的实施条件。 6、简述代位权的含义和构成条件、实施方式与后果。 第五章工业产权法 1、简述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区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注意不授权的情形)。 2、简述申请商标注册的条件。 第六章市场管理法 1、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2、简述《消法》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3、简述产品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第七章税法 1、简述税收的特征。 2、简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 第八章金融法 1、简述汇票、本票和支票的概念。 2、简述证券交易中的禁止行为。 第九章经济纠纷的解决 1、简述仲裁协议的容,仲裁协议有效条件。 2、简述民事诉讼的普通管辖和级别管辖的一般规定。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客体和容 2、简述法律事实的概念。 法律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能引起法律关系变化的情况. 3、简述法人成立的条件。 (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章企业法 1、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特别是出资人的资格) 1.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 2.企业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 3.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4.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设立。 5.个人独资企业须在中国境设立。 6.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2、简述合伙企业的种类、法律特征。 合伙企业有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两大类: 一、普通合伙企业的主要特点: 1、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本法对普通合伙人承担责任的形式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2、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普通合伙”字样 普通合伙企业中又有其特殊形式,即“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特点: 1、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可以设立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2、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特殊普通合伙”字样。 3、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及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4、合伙人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合伙企业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后,该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对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5、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应当建立执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 二、有限合伙企业的特点: 1、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2、有限合伙企业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合伙人设立;但是,法律另有规

00043 经济法概论 第7章 自考复习资料 2016年版

第七章产品质量法 本章考情 历年规律: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核,偶尔出简答。 学习建议:重点学习和掌握产品的概念、产品瑕疵与产品缺陷、生产者与销售者的质量义务,以及产品责任的承担。第一节产品质量法概述 知识点一、概念、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领会) 在我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在我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产品质量法》。 知识点二、产品与产品质量 1.产品的认定(简单应用) ①经过加工、制作的物质产品。 排除精神产品、天然产品。 ②以用于销售为目的。商品,包括赠送或试用。 排除纯为科学研究或自己使用的产品。 ③限于动产。 排除不动产。 ④由于建筑工程、军工产品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特殊性,排除在产品范围之外。 但建设工程使用的,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建筑材料、配件和设备,以及军工企业生产的民用产品,适用《产品质量法》 ⑤因核设施、核产品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属于:芝麻油、自来水、袋装大米、教材。 不属于:原煤、冰毒、水稻、苹果、血液、文学作品、电子游戏、体育馆。 2.产品质量(识记)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及合同规定的,在对产品所具有的符合人们需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经济性等特性的要求。 不合格产品:瑕疵、缺陷、劣质、假冒。 【例题·单选题】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以下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的是()。 A.张三准备出版的书稿 B.李四刚捕捞上来的野生鱼 C.某商场赠送的凉席 D.某房地产公司建筑的公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产品应是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动产。 第二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知识点三、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识记)

第一章经济法概论

第一章经济法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概念2法律关系3代理4诉讼时效 5经济法6法律责任7经济法律关系8法律行为 二、填空题 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____的产物。 2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____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其___ _的法律度。3经济法是国家为了保证经济协调发展『们制定的有关___ _和___ _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 20付纪后,德国法学家赫尔曼在其___ _中使用了经济法一词。 5经济法律关系吐_ ___,__ __,和__ __构成。 6经济行为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达到一定经济口的,实现其权利和义务所进行的___ 。7智力成果足指人们从事_ ___所创造的成果。 8法律事实町分为__ __和_。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经济法谢整的社会关系足( )。 A财物赠与凭系B财产继承关系 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D所有经济关系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足( )。 A物B行为 C禁止流通物D智力成果 3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规定而形成的( )关系 A物质利益B责权利 C权利义务D特定经济 4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始终是经济法一方主体的是( )。 A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 C公民D个体工商户 5下列几项中,属于事件性质的法律事实是( )。 A设立公司B无因管理 C偷税D水灾 6凡是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行为在经济} A法律规定B法律行为 C法律变动D法律事实 7根据我国法律所规定的20年的诉讼时效期间,自( )起 A权利被侵犯之日起 B权利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 C权利人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 D债权订有期限的,自期限到来时起算 8下列关于经济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摩莱里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 B经济效益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C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经济法概论第一章

1,公司法 1.1.1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公司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1.1.2公司法的概念和特征:★★★ (1)公司法是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 (2)公司法是兼具公法属性的私法; (3)公司法是兼具程序法律内容的实体法 1.1.3公司的设立于成立: 1.1.3.1成立:★★★ (1)日期:营业执照签发日期; (2)公司成立在历史上经历了自由主义、特许主义、核准主义和准则主义。 我国《公司法》将准则主义作为公司成立的原则。 1.1.3.2设立:★★★ (1)确立公司股东或发起人; (2)订立公司章程; (3)股东或发起人认缴或履行投资; (4)建立公司机关; (5)办理设立登记 1.1.4公司章程: 1.1.4.1作用:★★★ (1)公司设立的行为要件; (2)指导公司行为的基本规范; (3)对内表明信用与对外表明商誉的证明; (4)政府对公司进行管理的依据。 1.1.4.2自治性表现:★★★ (1)公司依法制定; (2)公司自己执行; (3)效力只及于公司及相关当事人; 1.1.4.3法定性表现:★★★ (1)内容的法定性:内容主要为绝对记载事项,由法律直接规定的; (2)形式的法定性: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3)修改程序的法定性:修改必须基于公司法规定的事由和法定程序; (4)效力的法定性: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1.1.5公司的合并与分立 1.1.5.1合并:★★★★★ (1)形式:新设合并A+B=C;吸收合并A+B=B (2)程序: 1.合并各方协商一致,订立合并协议,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2.股东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由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 有限公司由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3.通知:作出合并决议起10天内通知债权人,30天内公告。债权人接 到通知书起30天内(为接到45天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 相应担保;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和答案解析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总目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第二章企业法 第三章公司法 第四章企业破产法 第五章合同法 第六章金融法 第七章支付结算法 第八章票据法 第九章证券法 第十章会计法 第十一章税法 第十二章公平竞争法 第十三章产品质量法 第十四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十五章劳动法 第十六章知识产权法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1.2006年9月1日,甲市A区 A国家税务局对B公司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并于当日以信函方式寄出,A公司于9月5日收到该信函。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A公司如对该行政机关地决定不服,可以在一定期间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问: (1)B公司应在何期间提出行政复议 申请?为什么? (2)受理B公司申请复议的行政复议 机关应当是谁? (3)申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是谁?被 申请人是谁? 答案: (1)9月5日至 11月4日。 当事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 政行为之日起60日提出行政复议申 请。 (2)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向 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 议。 (3)申请人是B公司,被申请人是 甲市A区A国家税务局。 2. A公司与B公司依法签订了货物买卖合 同,但由于该合同履行前发生了地震,致使合同无 法履行。A公司据此依法解除了双方的买卖合同。 问: (1)A与B之间的买卖合同法律关 系中,指出主体、客体、容是 什么? (2)引起A与B双方法律关系的产 生、终止的法律事实是什么? 答案: (1)A与B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中, 主体是A公司与B公司。客体是买卖的标 的、货物。容是A公司与B公司的合同权 利和义务。 (2)引起A与B双方法律关系的产 生的法律事实是A、B依法签订合同的行 为引 起A、B双方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是 地震这一事由。 3.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 买卖合同,并在合同中单独制定了仲裁条款。 事后甲公司发现在订立合同时对该有关事项 存在重大误解。 问: (1)甲公司可否根据合同中的仲裁 条款向某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 同? 〔2〕如果甲公司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 撤销合同,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 答案: (1)甲公司可以向某仲裁机构申请 撤销合同。 (2)如果甲公司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 销合同,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有关法律 规定,仲裁协议独立有效,即使合同变更、 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协议合法有效的,具有排除诉讼管辖权 的作用。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2006年8月10日A县甲皮鞋厂与B 市的橡胶厂签定一份购销合同,由橡胶厂供货,货 到后15日甲公司付款。合同规定,由橡胶厂代办 托运。乙橡胶厂按期发货后,甲皮鞋厂以该货物质 量不合格为由拒付货款,并要求退货。乙橡胶厂表 示不同意,于是发生合同争议。乙橡胶厂准备提起 诉讼。 问: 乙橡胶厂可以向哪里的法院起诉?为什么? 答案: 乙橡胶厂可以向A县法院,也可以向B市法 院提起诉讼,A县法院,B市法院对该案均有管辖 权。 因为本案系合同纠纷,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因 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 人民法院管辖。本案被告甲皮鞋厂位于A县,故A 县法院对该案享有管辖权。又:本案的合同规定由 橡胶厂代办托运。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凡合同 规定由供方代办托运,发运地即为合同履行地。据 此,本案的合同履行地为B市,因而B市法院对该 案也享有管辖权。因此,乙橡胶厂可以向A县法院, 也可以向B市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章企业法 1.中国A公司与日本B公司拟共同出资设立 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双方经协商拟定的中外合资企 业合同,其部分条款如下: (1)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1200万美元, 注册资本500万美元,中方出资300万美元,外方 出资200万美元。 (2)中方以货币、厂房、场地使用权作价 出资,外方以外币、设备、专有技术作价出资(但 其中外方的机器设备是租赁来的)。 (3)中外合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 形式,拟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织机构, 股东会为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执行 机构,监事会为企业的监督机构。 (4)董事长由中方担任,外方担任副董事 长并兼任总经理,总经理是法定代表人。 (5)对于企业的重大事务,如合资企业章 程的修改,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增加、减少、合并、 分立等,应由合资企业的全体董事通过方可作出决 议。 (6)合资企业在依法缴纳了所得税后,可 按约定比例向中外投资者分配。 要求:分析说明上述各项条款容是否符合法 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外方的投资比例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word格式版本

00043 经济法概论 第10章 自考复习资料 2016年版

第十章自然资源法与环境保护法 本章考情 历年规律: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核,偶尔出简答。 学习建议:重点学习和掌握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渔业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第一节自然资源法 知识点一、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法(领会) 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和有价值的物质和能量。按能否再生可分为: 知识点二、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领会) 1.重要资源公有原则 2.综合利用和多目标开发的原则 3.统一规划和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 4.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5.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点三、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制度 (一)权属制度(识记) 1.所有权 国家所有:矿藏、水流、海域;城市的土地,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2.使用权 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以及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单位、个人依法可以占有、使用和收益;国家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依法取得的狩猎权和驯养繁殖权受法律保护。 【例题·单选题】下列自然资源,既可以属于国家所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的是()。 A.矿藏 B.水流 C.海域 D.滩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 (二)流转制度(领会) 原则:促进流转和有限流转 形式:交易(目前仅有开发利用权的交易) (三)管理制度(领会) 1.规划制度 2.调查制度 3.许可制度:资源开发、资源利用、资源交易进出口 4.有偿使用制度:税、费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各章课后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各章课后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案例分析题(P72)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参见指定教材第55页。 教材第52页大纲样题的第4l题案例分析题和本章最后的案例分析题一模一样,大纲样题第41题的标准答案在教材第55页。 第二章案例分析题(P94)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参见指定教材第55页至56页。 教材第52页至53页大纲样题的第42题案例分析题和本章最后的案例分析题一模一样,大纲样题第42题的标准答案在教材第55页至56页。 本章补充材料:.20l0年01月份考试真题的第42题 A有限责任公司有股东甲、乙、丙3人。因股东人数较少和公司规模较小,决定不设立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只设一名执行董事和一名监事。执行董事由甲股东担任,并兼任公司经理;监事由公司的财务主管担任。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公司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定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2)甲股东担任执行董事并兼任公司经理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3)财务主管担任监事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4)如果甲作为执行董事决定以本公司的财产为本公司股东乙提供担保,该决定是否合 法?说明理由。 答:(1)A公司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定合法。因为A公司股东人数较少,而按照法律规定,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立董事会。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立监事会。 (2)甲股东担任执行董事并兼任公司经理合法。因为法律规定,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 (3)财务主管担任监事,不合法。因为按照法律规定,财务主管属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而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4)如果甲作为执行董事决定以本公司的财产为本公司股东乙提供担保,该决定不合 法。因为按照法律规定,为公司股东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决议,据此,A 公司能否为股东乙提供担保,应由甲、乙、丙三人共同决定,甲一人无权单独作出决定。 第四章案例分析题(P131)参考答案 教材案例题1的答案: (1)该发函是要约。因为该发函的容明确具体,符合要约的法定条件。(参见指定教材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法律的要求是承认绝对所有权和契约自由,不需要国家干预经济,因而也就不存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概念和经济法律。现代经济法20世纪20年代首先在德产生,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进入垄断市场经济之后,为解决垄断市场经济时期出现的、依靠已经存在的民商法无法解决的、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组织的出现及垄断组织对经济的垄断,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自发的市场调节机制受到很大影响,国家必须放弃原来的?自由放任?原则,通过法律对?私权神圣、意思自治?进行一定限制,承担起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进行宏观调控等职能。为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制定有关法律,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直接的管理和干预,于是在20世纪初,就诞生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提问——民法的概念 比较——民法的概念没有争议,已形成共识;经济法概念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原因在于:经济法产生晚;无统一法典;对国家与经济的关系的认识。 (一)经济法的概念:广义和狭义之分。此取广义 经济法是国家为促进和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言之,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是国家运用公权对私法领域进行调整的法,它以规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行为为目标,以保障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为宗旨。一方面限制市场主体的意思自治,强调社会

经济法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简答题: 第一章基础理论知识 1.[09.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答: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就是国家在协调以及管理经济运行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2分)具体包括国家经济管理关系、经营协调关系、组织内部经济关系、涉外经济关系、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等。(3分) (1)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在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社会组织内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包括宏观经济管理关系与微观经济管理关系。(3分) (2)经营协调关系。是指平等地位的或彼此不具有任何管理关系的参加者之间所发生的横向经济关系。(3分) (3)组织内部经济关系。只有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在经济法作用的范围内,才使这类关系进人了法律调整领域。(3分) (4)涉外经济关系。 2.[07.1]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依法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 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包括:①国家机关。②社会组织。③内部组织。④一定条件下的公 民个人。⑤国家。(3分)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就是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 实体内容,是确定一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和量度的,是联系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 带。(3分) 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通过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的体现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标的财物或行为。主要有:①有形财物。②经济行为。③无形财富。(3分) 第二章民法基础知识 1.[08.7]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9分)P25 答:任何一个民事法律关系都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所组成,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民事法律关系。(2分)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1分)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1分)

(完整word版)新编经济法概论第四版(课后练习)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综合分析题 1.市民屮购买健康保险后在保险期内不幸受到属丁保险范围的意外伤害,甲要求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理赔,保险公司同意给予理赔。 问:该保险理赔关系由儿个法律事实引起?分别属于何种法律事实? 【参考答案】引起该保险理赔关系的法律事实有甲的投保行为(作为、合法行为)、保险事故发生(事件)。 2.年满17周岁的甲在一家加工企业工作,每月有1 800元的固定收入。甲购买的福利彩票中了二等奖,去兑奖时,兑奖处工作人员说甲不满18周岁,是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以要求甲的监护人前去领奖。 问:兑奖处工作人员的说法有法律依据吗? 【参考答案】兑奖处匸作人员的说法没有法律依据。甲年满17周岁(16到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來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某公司向社会吸收连锁加盟,客户甲与该公司某连锁店发生纠纷,客户找到公司进行交涉,该公司表示: 客户是与连锁店发生的纠纷,客户应该直接与连锁店交涉,与公司无关。 问:该公司的这种说法合法吗? 【参考答案】该公司的这种说法不合法。加盟连锁店不具有主体资格,应当由公司作为主体处理与客户的纠纷。 4.甲、乙、丙3人共同出资购买一台农用拖拉机,承包农田翻耕、收割业务,事前言明按照各自1/3的比例分担费用、分亨收益。1年后,甲耍到外地亲戚处合伙做服装生意,准备将门己的份额作价人民币500元转让给丁,乙、丙知道后希望甲将其份额以300元卖给他们,甲与乙、丙发生纠纷。 问:(1)甲、乙、丙之间存在哪种法律关系? (2)应该按照怎样的法律规定处理? 【参考答案】(1)甲、乙、丙之间是按份共有法律关系。他们按照预先确定的份额亨受权利、承担义务。(2)按份共有人有权转让自己的份额,其他按份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5.甲企业将“飞跃”商标用在自己生产的儿童书包上并获准注册,后来乂将它用在自己生产的儿童服装上, 但未申请注册。2年后甲企业发现乙企业在其生产的儿童书包上使用的“飞腾”商标与自己的“飞跃”商标近似,并正准备申请注册,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制裁乙企业的侵权行为。 问:乙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对甲企业商标权的侵犯? 【参考答案】乙企业的行为构成对甲企业商标权的侵犯。乙企业未经商标注册人(甲企业)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儿童书包)上使用与他人(甲企业)的注册商标(“飞跃”儿童书包)近似的商标(“飞腾”儿童书包),容易造成混淆的,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6.口本公民甲于1998年8 J] 18 口就一种新型灌溉机在本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同年9月30 口法国公民乙以同样的主题在本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次年,甲于8月20 F1就同样主题在中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乙于8 月28 H在中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屮国公民丙也以同样的主题于6月20 |]在本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假设屮乙丙所在国相互承认优先权、三项专利申请都符合中国专利法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问:中国专利市批机关应将专利权授予谁,为什么?

第一章 经济法概论

第一章经济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将一工艺品寄存乙处。2003年2月10日,乙告知甲寄存的工艺品丢失。2003年8月2日,乙找到了丢失的工艺品并将其归还给甲,甲发现工艺品损毁严重。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甲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 A.自2003年2月10日至2004年2月10日 B.自2003年8月2日至2004年8月2日 C. 自2003年2月10日至2005年2月10日 D.自2003年8月2日至2005年8月2日 2.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3.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规定而形成的( )关系。 A.特定经济 B.权利义务 C.责权利 D.物质利益 4.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是( )。 A.主体 B.客体 C.标的 D.内容 5.李某于1999年3月1日从A公司购买了一台电暖器,12月10日在使用过程中因产品质量问题身体受到伤害,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李某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公进行赔偿的期间为( )。 A.1999年3月1日至2000年3月1日 B.1999年3月1日至2001年3月1日 C.1999年12月10日至2000年12月10日 D.1999年12月10日至2001年12月10日 6.甲将一批货物存放在乙的仓库里,待甲提货时,发现丢失部分货物,甲向乙请求赔偿的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 A.6个月 B.1年 C.2年 D.20年 7.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内发生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经济法概论_答案

经济法概论_答案

《经济法概论》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经济法概论》(编号为00043)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不能超过( D. ) A.10人 B.20人 C.30人 D.50人 2.某有限合伙企业在经营期间吸收甲为有限合伙人,则关于甲入伙之前有限合伙企业债务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甲不承担责任 B.甲以其实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C.甲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D.甲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3.合伙企业下列事务中哪一项可以不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B.) A.改变合伙企业名称 B.合伙人同本企业进行交易 C.合伙企业解散,合伙人指定清算人 D.合伙协议未约定的情况下,合伙人将财产份额转让给合伙企业以外的人 4.下列关于外资企业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A.外资企业都是中国法人B.外资企业的全部投资由外国投资者承担 C.外资企业的产品只能外销D.外资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5.根据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规定,合营企业经营管理机构的总经理由(B.)A.上级主管部门指定B.董事会聘任 C.股东会选举D.监事会选任6.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普通合伙人当然退伙的情形是(B.) 第 3 页共 29 页

A.未履行出资义务B.个人丧失偿债能力 C.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D.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有不正当行为 7.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中可以出现的字样是(B) A.公司B.工作室 C.有限D.有限责任 8.某有限合伙企业在经营期间吸收甲为有限合伙人,关于甲入伙前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下列表述中,符合《合伙企业法》规定的是 ( B.) A.甲不承担责任B.甲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C.甲承担无限连带责任D.甲以其实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9.关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合作者在合作经营期间先行收回投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第 4 页共 29 页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相关习题 一、导入案例: 香港某上市地产集团在某省投资设立一外商独资企业。该公司投资的项目为大型综合购物广场,通过挂牌出让的方式,以5.7亿元人民币投得面积达52600平方米的黄金地块,计划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2007年2月,该公司与土地部门签订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部分合同条款如下:出让土地面积52600平方米,土地级别为商业一级土地出让年限为50年,自领取该宗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之日起算。由于甲方(即土地部门)的过失或不可抗力致使乙方延期使用该宗地,出让期限相应顺延。该宗地的净地成交价款为人民币五亿柒仟万元。甲方负责于2007年7月31日或以前完成该宗地的全部土地整理(包括拆迁和平整及安置补偿等)工作,并将该宗地以净地(完成全部土地整理包括拆迁和平整及安置补偿等)的状态交付予乙方。 思考: 1.请用经济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分析香港上市地产集团与土地部门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2.该案例中的“不可抗力”是行为还是事件?并举例说明。 二、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相关案例 案例:012年2月,某服装厂采取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手段,少缴应纳税款5万元,某县税务局对其处以10万元的罚款。请问:在服装厂和税务局之间是否形成了法律关系?形成该法律关系应当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分析:某服装厂和税务局之间被税收征管法调整后,形成了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具备了三个条件:一是有法律规范依据,即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二是有经济法主体,即服装厂和税务局;三是有法律事实出现,该法律事实是服装厂的违法行为。 三、思考与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事件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