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教学设计
垃圾分类与回收教案5篇

垃圾分类与回收教案5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撰写教案,通过提前准备教案,教师能够更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提升课堂的整体学习氛围,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垃圾分类与回收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垃圾分类与回收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我班幼儿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不乱扔垃圾,了解像饮料瓶这类垃圾可变废为宝,但对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却知道的很少,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丰富幼儿环保知识,设计了本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并在活动延伸中用垃圾回收款购买鸥粮喂海鸥,让幼儿感受环保的意义。
二、活动名称:社会三、活动目标:1、知道哪些是无毒无害的废旧物,了解它们能循环再用。
2、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3、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实践,通过用回收款买鸥粮喂鸥,感受环保的意义。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活动准备:《垃圾分类》ppt贴有易拉罐废纸塑料瓶标志的可回收垃圾箱三个上述可回收垃圾若干五、活动过程:1、谈话引出主题: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的垃圾有哪些?平时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2、观看ppt,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1)出示分类垃圾桶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2)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幼儿讨论:哪些是可回收垃圾?(3)教师小结。
3、幼儿操作实践活动《垃圾分类和回收》(1)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垃圾袋里有什么,是不是可回收垃圾。
(2)认识贴有易拉罐、塑料瓶、废纸标志的垃圾箱。
(3)幼儿分类垃圾。
(4)请垃圾收购站的回收垃圾。
4、延伸活动:家长带幼儿用垃圾回收款购买鸥粮喂海鸥,体验环保活动的乐趣。
六、活动反思: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垃圾分类与回收教案篇2活动目标: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类活动教案(通用26篇)

垃圾分类活动教案垃圾分类活动教案(通用2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垃圾分类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垃圾分类活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废旧电池”的标记,知道它们的含义。
2、初步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
3、知道垃圾分类可保护环境,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小卡片、垃圾筒图、自制垃圾筒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1、认识垃圾箱上的相关标记。
出示黄色和蓝色垃圾筒图在黑板上,并请生说出黄色与蓝色垃圾筒代表的意思。
师:这画的是什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指名生答。
2、颜色不同,黄色和绿色分别代表什么?(相机贴上“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志)指名生答。
3、揭示课题:《垃圾分类》二、解惑新知1、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师:“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指名生答。
师小结: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垃圾。
2、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指名生答。
师小结:不可回收垃圾就是指不能再收回利用,在自然条件下易于分解的垃圾。
3、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出示卡片:废纸、果蔬皮、泡沫塑料、剩菜剩饭、破损书籍、废铁、口香糖残余物、树叶等,请生指出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并把纸片贴到相应位置。
指名生答并把卡片贴到相应位置。
4、还有哪些垃圾也是可回收垃圾呢?板书:废纸、塑料、玻璃制品、金属、布等5、(拿一张纸擦鼻涕,装不知扔哪个垃圾筒)那这张用过的面纸是可回收垃圾吗?大家讨论一下。
指名生答。
垃圾分类活动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垃圾的危害,学会给垃圾分类。
2、知道垃圾可以变废为宝,萌发幼儿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1、自制课件。
2、各类垃圾实物若干。
回收可利用的垃圾教案(7篇)

回收可利用的垃圾教案(7篇)回收可利用的垃圾教案1活动目标:1、喜爱阅读知识类读本,情愿参加环保行动,爱护环境;2、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理解标识和图示的意义;3、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
4、能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回收垃圾的欢乐。
5、能仔细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预备:PPT,视频,废旧塑料瓶塑料袋实物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垃圾,查找处理方法。
小伙伴们看到地上有垃圾会怎么做?我们每天都会制造许多垃圾,应当怎样处理它们呢?出示PPT〔焚烧垃圾〕提问:这种方法好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出示PPT〔埋进土里的垃圾〕提问:这种方法有什么不好?总结: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的烟雾,污染空气;埋进土里的垃圾那么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为了减削污染,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很有须要的。
二、知道回收的意义和可回收的垃圾。
提问:你知道会收是什么意思吗?答:回收就是把一些垃圾收集起来,做成新的东西。
师:怎样把垃圾回收做成新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PPT〔垃圾加工的过程〕:师:垃圾经过粉碎、溶化、压缩等方法可以做成新的东西。
出示PPT〔废旧的纸〕提问:1、这是什么?它会有哪些作用?小结:回收的废纸可以做成新的纸箱或书本。
2、〔播放玻璃破裂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出示PPT〔废旧的玻璃〕师:这里有一些废旧的玻璃,它们可以做成什么呢?小结:回收的玻璃瓶可以成新的玻璃制品。
出示PPT〔废旧的金属〕师:这是一些废旧的金属,它可以做成什么呢?〔罐子、汽车、轮船、电线〕小结:原来回收的金属可以做成汽车和船舶的零件,还能做成新的罐子和电线。
出示PPT〔塑料袋、塑料瓶〕提问:1、瞧,这是塑料袋和塑料瓶,猜猜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2、废旧的塑料还可以做成什么?小结:回收的塑料用处更大,它们不仅可以做成新的塑料袋、塑料瓶,还可以做成显示器和衣服。
总结:废旧的纸、玻璃、金属和塑料都属于可回收的垃圾。
三、知道一些垃圾经过简约处理就可以再利用。
关于《垃圾分类》教学设计(通用6篇)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关于《垃圾分类》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垃圾分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关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各类小实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故事。
播放课件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一只百灵鸟手拿喇叭在广播:“森林王国的居民们请注意,最爱整洁小家庭的评选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作好准备,下面开始评选。
”动物评委老虎、梅花鹿、熊猫、狮子走向动物们居住的房子。
先是小蝴蝶的家——很多不同颜色的花朵按颜色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袋鼠的家——很多玩具按形状分类放得整整齐齐;然后是乌龟的家——很多鹅卵石按大小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小白兔的商店——货柜上第一层是学习用品,第二层是生活用品,第三层是各类蔬菜;此时,评委们面露喜色,当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书上插图)一片凌乱,评委们目瞪口呆。
2、师导入:当评委们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为什么都呆住了?(因为小猴子的家乱七八槽的,没有别的动物的家那样整洁。
)3、②动画现出小猴子可怜的样子,用可怜的语调(配音要逼真)说:“小朋友们,你们快帮帮我吧,我也想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4、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把它的家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呀?(想),那么该按怎样的方法去把这些凌乱的物体分类整理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给物体分类,板书;分类。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6篇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6篇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让小朋友了解人们处理垃圾的一些方法。
2、增强小朋友的环境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1、要求小朋友时时刻刻记住不能乱扔垃圾,要丢进垃圾箱里。
2、让小朋友去影响周围的人及家里的人,知道垃圾对人们的危害。
活动准备1、大篮子一个2、每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物品。
活动过程1、通过谈话,引导小朋友说出垃圾就是不要的东西或者没用的东西。
2、告诉小朋友不要的垃圾要扔进垃圾箱里,如果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就会对我闪闪的健康造成影响。
3、让小朋友知道人们把垃圾放进垃圾桶然后一环卫工人把它运到垃圾场,进行处理。
4、引导小朋友给垃圾分类:(1)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如塑料袋等。
(2)不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台果皮,烟头等。
(3)有害垃圾:如电池,应该放进专用垃圾箱,这样能防止污染环境。
5、教育小朋友平时要爱护环境,不随便乱扔垃圾,争做“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活动准备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垃圾分类》教案通用6篇

《垃圾分类》教案通用6篇《垃圾分类》教案篇1活动目标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了解垃圾的分类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分析、分类、比较的本领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垃圾的简单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难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已做过垃圾填埋和废电池养花试验物质准备:做纸浆工具、实物垃圾和三个垃圾桶、录像机、纸和水彩笔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提问:什么是垃圾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每天清扫垃圾呢今日我们捡来的垃圾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1.认得有机垃圾①提问: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学习词:有机垃圾)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②看录像一,回忆菜叶的更改,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渐渐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2.认得有害、有毒垃圾①看录像二,察看塑料袋的更改,并与菜叶的更改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不安全,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保护环境。
②提问:我们小伙伴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的危害③看录像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④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3.幼儿察看老师做纸浆试验,认得可回收垃圾。
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得出结论:纸可以化成纸浆再造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
(学习词:可回收垃圾)提问:可回收垃圾还有哪些三、垃圾分类1.请幼儿设计有机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标志。
2.请幼儿将垃圾分类放入三个桶内。
活动延长请幼儿去查找一些不能确认分类的垃圾资料。
将垃圾分类桶放置活动室一角,帮忙幼儿连续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活动评析一、设计意图本课时是主题活动――垃圾中的第三个活动,在此之前已经做过了两个试验,所以本课时是整个主题活动的总结,重点内容的提炼。
在本次活动中,紧要通过看录像回忆试验过程、结果和做试验来完成。
2024最新-垃圾分类教案(优秀6篇)

垃圾分类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细心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6篇垃圾分类教案,欢迎阅读。
垃圾分类教案篇一设计意图从小抓起,广泛参与,积极探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办法,突破分类难点。
针对此问题,本次活动设计:分课时让孩子通过对垃圾分类的操作,重点了解垃圾类型。
活动目标1、了解并认识常见的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并能正确分类。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可回收和厨余垃圾。
难点:能正确分类常见可回收和厨余垃圾。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了解一些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熊偶服饰一套,动画PPT、垃圾图片及实物,蓝色、绿色、实物垃圾桶各一个。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看!今天是谁来做客了?”2、播放PPT动画,玩偶熊琪琪穿越在集体面前:“你们好!我是琪琪,咦!这是哪里?哇,好大的风!怎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垃圾呀?怎么办啊?”二、基本部分(一)播放PPT图片,引出垃圾要放入垃圾桶。
1、师:“琪琪看到什么了,这么急?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垃圾?”2、结合PPT,教师逐一出示PPT上的垃圾,以图片形式贴于黑板,让孩子们认识常见的几种垃圾。
3、师:“我们的家园有这么多的垃圾,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办呢?”(二)知道不同颜色垃圾桶有不同的用处。
师:“我们在儿福院里见过哪几种颜色的垃圾桶?。
”小结:“因为不同垃圾桶有不同的用处,用来放不同的垃圾。
”(三)结合PPT重点介绍可回收垃圾桶。
1、师:“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垃圾桶?它是用来装什么垃圾的呢,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图案?这是什么形状啊?”师:“像这样的三角形,还有三个箭头的就是可回收垃圾桶的标志。
所以,我们这个蓝色的垃圾桶就是可回收垃圾桶,它是用来装可回收垃圾的。
垃圾处理分类主题教案7篇.doc

垃圾处理分类主题教案7篇垃圾处理分类主题教案篇1教育目的:1.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懂得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并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方法。
2.在体验中,让学生能自己做到节能环保,并把节能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身边人。
3.培养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育重点与难点:1.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能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方法。
2.在体验中培养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能把节能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身边人。
3.能结合专业,把节能环保的理念落到实处。
教育形式:游戏活动、小品表演、视频播放、制作环保作品等。
教育准备:收集资料、准备活动、拍摄视频短片、设计抢答竞赛题、制作课件等。
教育过程:一、想一想:1.活动:“你算出了什么?”2.垃圾不分类会造成什么危害?(视频)二、记一记:1.垃圾分类的优点。
小品:地球与垃圾的对话。
2.垃圾的种类。
(视频)三、答一答:1.有关垃圾分类的抢答竞赛。
2.对题目进行分析点评。
四、分一分:1.学生动手把垃圾卡分类。
2.小结。
五、传一传:1.学生传递环保理念。
(视频)2.如何减少垃圾,节能环保。
(“头脑风暴”)六、做一做:1.利用家、学校里的废旧物品制作环保作品。
(分组完成)2.小结并点评。
七、总结:教师总结延伸:如果你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你会怎样把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到你的作品当中呢?垃圾处理分类主题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愿为环保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废旧物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并成为自觉行动。
过程一、看图导入。
地球妈妈哭泣了,为什么呢?出示没污染和受污染的图片作较。
师:今天我们的大课堂主题就是《保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做起》师::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制作出许多的垃圾,这些是生活垃圾,另外还有一类垃圾,如工业垃圾。
垃圾的成分非常复杂,生活垃圾中常见的物质有:纸、木、金属、塑料、橡胶、玻璃、布头、食物残渣等等,按每人每天产生1千克垃圾,全国一天就有120万吨垃圾!而我国目前处理垃圾的能力和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这些垃圾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四溢的垃圾还会污染空气和水源,严重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了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多种处理措施,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所涉及的是环境保护的教育问题,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环保问题严重与紧迫性,教师设计了关于《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通过这次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教学,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垃圾分类真实的情况,更意识到社会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去了解事物的方法。在活动中更是对学生的合作、分工的一种考验,在活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文明礼貌的人文素养则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经历了对家里的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调查、现场“给垃圾进行分类”、欣赏我校历届“变废为宝”优秀作品等活动,活动中设计了讨论、汇报、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形式反馈学生活动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动脑动眼动四肢,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过程给学生创造了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的机会,在体验、合作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师;老师也同意第二位同学的分类。那么,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依据到底是什么呢?老师查找了有关资料,我们一起看资料。
(幻灯片出示资料:《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中指出,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循环使用、利用高和成本比较低的废物,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纸类、塑料类、金属类、泡沫类、玻璃类等;不可回收垃圾是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如烟头、废纸巾、坏灯泡等。)
教学设计
小学《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一、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2、学科:小学科学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调查家里前一天家里的垃圾情况并填附表一。
(2)学生初步了解“可回收利用”标志和“不可回收”标志。
(3)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垃圾和分类垃圾桶。
(4)教师拍摄校园美景和本社区卫生死角。五源自教学过程插图导入,激发兴趣
看校园美景,谈个人感受。
(课前老师拍下学校的美景,并配上优雅的音乐)
引领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丹灶镇第二小学的美景!
意图:欣赏校园美景,陶醉于美景,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美境带给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快乐,也为下面录像中垃圾成山,苍蝇满天飞,行人捂鼻而过,……等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环境和我们》的第四课《分类和回收利用》。本主题以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为专题收集材料,内容丰富,科普知识性强。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垃圾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环保问题严重与紧迫性,还使学生从小养成不乱丢垃圾、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废物充分利用、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把垃圾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都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里了,小组长把将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学生打开垃圾桶展示,按分类说出垃圾的名称)
生:可回收垃圾是:废报纸、废纸盒、空易拉罐、塑料水瓶、酒瓶、玻璃瓶、废笔筒;不可回收垃圾是:果皮、吃剩的饭和菜、落叶、电池、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
2、学生互相讨论学会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师:老师很敬佩你们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臭的精神,收集到那么的信息,你们知道哪些垃圾是属于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属于不可回收的呢?小组讨论一下,将讨论结果写在你们桌上的表格中。((调查表格另见附件2)
(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各小组争先恐后地将填好的表格放在投影中和同学们分享)
2、情景的鲜明对比,引发思考
(1)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二、汇报,分一分。
学生汇报。
学生对家里的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调查(课余时间进行),并进行记录。
(调查表格另见附件1)
(学生进行汇报,老师有选择并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把学生说的垃圾名称板书黑板,学生把垃圾名称写在小纸上,留着垃圾分类游戏用。)
学生分析:教学的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观察、动手、理解、合作、表达能力都比较强,这就要求在组织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给学生创设情境和指导实践活动中。因此在授课时,首先要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垃圾对我们生活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危机意识,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教学过程以活动形式贯穿整节课,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垃圾分类实践体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生的感官得到训练,在探索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过程给学生创造了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的机会,在体验、合作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给垃圾进行分类”。这样的安排既发散了学生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带学生来欣赏我校历届“变废为宝”优秀作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爱护环境,引导学生发现垃圾经回收利用后价值是非常可观的,提高学生珍惜资源,减少垃圾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保护环境。
2、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努力完成社会赋予的光荣使命。3、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教育方面:
改变学生随意丢弃垃圾,不爱护环境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处理好生活垃圾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
师:同学们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生:我的分类和他的有点不同,我觉得可回收垃圾是:废报纸、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废笔筒、果皮、树皮、菜叶、落叶。不可回收垃圾是:电池、坏灯泡、杀虫剂、指甲油、烟头。
师:两位同学有一位同学的答案比较合理,你们觉得是哪位同学说的比较合理?
生:第二位同学的答案比较合理。
3、实际操作。(把垃圾分类)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把讨论结果跟同学们分享了,老师也仔细观察了同学的结论,大致是相同的,也有小部分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了我们更加直观地进行分类了解,老师带来了很多垃圾(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垃圾和分类垃圾桶),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些垃圾分类整理清楚?(展示实物垃圾:果皮、塑料袋、菜叶、废纸、旧报纸、空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废电池、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破笔筒、吃剩的饭和菜、烟头、废笔筒)看清楚这些垃圾后进行讨论怎样分类,然后将垃圾分类放进分类垃圾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