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过关回归教材重难点04伴性遗传与遗传平衡定律

2025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过关回归教材重难点04伴性遗传与遗传平衡定律

回来教材重难点04伴性遗传与遗传学平衡定律【★01教材方位直击】本专题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的第2章以及第5章的内容,这个专题的内容偏难,但高考考察频率较低,该专题考察的题目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假如考察要求较高,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属于爬坡题。

考生须要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同时能依据系谱图精确推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

考生要能够依据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驾驭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进而推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计算相关概率。

要求考生从图中获得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学问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说明、推理,做出合理推断或得出正确结论。

【★02重难点背诵归纳】重点01:伴性遗传常见规律分析序号图谱遗传方式推断依据①常隐父母无病,女儿有病,肯定是常隐②常显父母有病,女儿无病,肯定是常显③常隐或X隐父母无病,儿子有病,肯定是隐性④常显或X显父母有病,儿子无病,肯定是显性⑤最可能是X显(也可能是常隐、常显、X隐)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能是X显⑥非X隐(可能是常隐、常显、X显)母亲有病,儿子无病,非X隐⑦最可能在Y上(也可能是常显、常隐、X隐)父亲有病,儿子全有病,最可能在Y上视察红绿色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1)子代X B X b的个体中X B来自母亲,X b来自父亲。

(2)子代X B Y个体中X B来自母亲,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

(3)假如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

(4)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快速突破遗传系谱题思维模板重难点02: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传递规律的推断推断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1)方法:隐性雌性×纯合显性雄性。

(2)结果预料及结论①若子代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相应的限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高三生物高考前复习的几点建议及重点例析

高三生物高考前复习的几点建议及重点例析

高三生物高考前复习的几点建议及重点例析一、重回课本,返朴归真认真对照生物科考试说明,重新回归教材,有系统、有条理的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逐一梳理并落实基础知识,注意教材中的生物学经典理论、重要原理或规律性知识的表述,学会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要表达的信息,如有可能,可以自己建立“生物学用语摘要”或“高考复习知识要点记忆手册”等知识归类整理工作;教材和平时练习中呈现的生物图(包括概念图)、表和关系式要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对其中容易混淆的问题要寻找原因,设法区分,以防后患。

按照以下计划完成最后一轮课本复习,每天完成后在后面打好钩。

5.12 必修1第1、2章 5.22 必修3第3章5.13 第3、4章 5.23 第4章5.14 第5章 5.24 第5、6章5.15 第6章 5.25 选修3专题15.16 必修2第1、2章 5.26 专题2 2.15.17 第3、4章 5.27 专题2 2.25.18 第5、6章 5.28 专题35.19 第7章 5.29 专题4、55.20 必修3第1章 5.30 选修1专题1课题1、2专题4课题2、35.21 第2章 5.31 专题5课题1、31、必修1“分子与细胞”部分的大题重点是细胞结构、细胞分裂(要注意这部分知识与生物遗传现象的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例1.下图是某高等二倍体生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这是动物还是植物细胞?。

作出这一判断的有关依据是。

(2)该图细胞处在时期,如果甲代表Y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3)图中有个染色体组,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条。

(4)如果基因A位于结构1上,基因B位于结构3,则该生物体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

(5)如果图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B,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或。

例2.虽然人类设计建筑与马路时均偏好笔直的线条,但大自然的选择对此并不赞同,生命偏爱螺旋结构。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3之基因工程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3之基因工程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选择性必修3之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组DNA技术。

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一、有关核酸的方向性问题①核苷酸:1’碳连碱基;2’碳(脱氧核糖连无氧;核糖有氧);3’碳连羟基(-OH);5’碳连磷酸②一条脱氧核苷酸链(DNA单链):一端的3’碳上有游离的羟基(-OH),叫3’端;另一端的5’碳上有游离的磷酸基团,叫5’端。

一条核糖核苷酸链(RNA链)也是如此。

③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构成④DNA聚合酶:总是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沿着模板链的5’-3’方向合成子链)⑤RNA聚合酶:总是从引物的3’端连接核糖核苷酸(沿着模板链的5’-3’方向合成子链)⑥tRNA的3’端结合氨基酸⑦翻译时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沿着mRNA的5’-3’方向移动⑧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的序列:沿5’-3’方向读取二、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1、来源:主要是原核生物2、对原核生物的作用:防止外来病原物的侵害,将外源DNA切割保证自身安全3、作用: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结果:切割DNA成为两个DNA片段识别的序列:①沿5’-3’方向读取;②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6个核苷酸组成,少数4个、8个。

;③多数为回文序列(因此,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碱基序列:既相同,又互补)黏性末端: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图中虚线)两侧将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平末端: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产生的是平末端。

(二)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1、E.coli DNA连接酶:①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②只能连接黏性末端,不能连接平末端③恢复磷酸二酯键2、T4 DNA连接酶:①从T4噬菌体中分离出来;②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效率相对较低;③恢复磷酸二酯键(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1、最常用的载体:质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真核细胞细胞核或原核细胞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高考前高中生物注意事项

高考前高中生物注意事项

高考前高中生物注意事项如下:
1. 回归课本:高考生物试题很多来源于教材,因此学生
需要回归课本,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概念。

2. 复习错题:回顾过去的错题,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
避免在高考中犯同样的错误。

3. 做真题练习:学生应该做一些历年的高考生物真题,
掌握高考生物的出题规律和考试技巧。

4. 保持心态平和:高考前,学生应该保持心态平和,不
要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注意时间管理:高考时,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学生应
该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因为时间不够而出现答不完题的情况。

6. 做好笔记: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做好笔记,记录
重要的知识点和自己的疑惑点,方便日后复习。

7. 坚持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
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效率。

8. 重视实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应
该重视实验,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9. 答题技巧:在考试中,学生应该注意答题技巧,例如
先做自己擅长的部分,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为时间不够而
出现答不完题的情况。

10. 准备好考试用品:学生应该提前准备好考试用品,如
准考证、身份证、文具等,避免因为遗漏或准备不足而影响
考试。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梳理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梳理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梳理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方法1、回归生物教材,重视基础,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几乎全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生物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首要复习的就是生物课本,熟记高三生物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观点、结论。

2、重视生物实验,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也应高都有一定的准备,并紧扣高三生物教材知识,在生物第一轮复习会达到很好的备考效果。

3、规范语言,术语答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要注重生物专业术语的训练,对生物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熟练掌握,做到用时不生涩,可顺利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地写在答卷上,且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4、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应选高考母题,多做中低档题,进行变式训练,让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生物题。

注:1.针对生物基础较薄弱,知识掌握不全或程度不熟练的高三学生,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首先要依据考试说明熟读教材,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把零散的生物知识串成一个体系。

2.针对有一定基础,但对知识点的认识深度不够的高三学生,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需要加强对高考真题和日常错题的分析,理解深刻,达到举一反三。

3.针对知识点掌握熟练,知识的简单运用也已经游刃有余,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能力稍弱的高三学生,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则要加强生物学基本思想的认知,重视解题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强化语言表达技巧,做到滴水不漏。

高考生物复习攻略不要因“眼熟”轻敌经过高一高二阶段生物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很多知识点已学过,翻阅课本,每个单元都很“眼熟”,复习的时候难免轻敌。

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

有理科同学感觉生物要记的东西太多了,那就需要把握记忆的规律。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3之细胞工程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3之细胞工程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选择性必修3之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的生物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核移植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一、植物组织培养(一)原理1、细胞的全能性:①定义: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即细胞具有全能性。

②在植物体内,细胞只能表现出分化现象,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③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地表达。

④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根本原因:细胞中含有一种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

2、植物激素的调节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它们的浓度、比例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将愈伤组织接种到含有特定激素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成胚状体,长出芽和根,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二)过程1、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的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脱分化(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再分化(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试管苗移栽植株2、菊花的组织培养过程菊花的幼茎段(外植体):消毒(①流水冲洗②酒精消毒(30s)③无菌水冲洗④次氯酸钠溶液(30min)⑤无菌水冲洗)、切段、接种(不要倒插,形态学上端在上)、封瓶口脱分化(脱分化培养基;18~22℃;避光)再分化(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每日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植株二、植物体细胞杂交(一)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二)过程制备原生质体(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物理法:电融合法、离心法;化学法: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再生出细胞壁、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物、选择与移栽(三)意义: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三、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1、快速繁殖:又叫微型繁殖技术。

高考生物复习中回归课本的几点做法

高考生物复习中回归课本的几点做法

高考生物复习中回归课本的几点做法417000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肖念东摘要:本文以大量的实例,论述了一些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正确回归课本,从而提高学生高考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回归课本高效复习正文进入12月,高考的一轮复习接近尾声,学生在一轮地毯式的复习中,生物学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出现了一个我没有料到的奇怪现象:原以为一轮复习后,学生做简单基础题是没问题了的,可是学生在做简单题时,就像在做难题一样,也很吃力,好像什么知识也不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到学生中了解,终于发现了问题:关键的关键是学生轻视课本,丢了课本,每天就是捧着复习资料和题目啃。

我们知道,虽然高考的试题年年在变,但不变的是编制试题考查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取得理想成绩的必要条件。

高考的每一道试题其实就是某些知识点的体现,试题的难易程度和试题包含的知识点的多少呈一定的相关性,知识点越多,试题相对难一些。

尽管高考遵纲不遵本,能力的要求可以超出课本,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越是基础的知识,越是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我们只有夯实基础,自身的各种能力才能有发挥的机会。

那么,如何把“双基”打扎实呢?回归课本是明智之选。

因此在许多备考资料以及专家讲座上出现最多的一个有关二轮复习的名词就是“回归课本”,看来“回归课本”的重要性是毋庸多言的。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怎样通过回归课本实现高效复习呢?看了一些资料中回归课本的指导方法,大多分为三步:通读,精读,研读。

就是要学生把教材读三遍。

讲得很有道理,但过于理想化,可操作性不强。

生物高考四本书,这么多知识点,看一遍就要很多时间,很少有学生会读两遍三遍。

就算读了,又有几个学生能够达到我们设想的那些阅读层次呢?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谈谈复习中回归课本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生物高考复习中对教材的回归

生物高考复习中对教材的回归
输方式 ” 的知识 内容 , 而浙科 版教材及《 学科教学 指
析、 判断 、 推理和评价 。 这种形 式一般为体现难 度的
做法 , 学生必须对相关生 物学 知识融会贯通 才能给 出正确答 案 。 大部 分非选 择题 , 以及少 数选 择题采
取 了这种 回归教材 的形式 , 上 述例 1 的正确答案选 项就是 采用了这种 回归形式 。
B . 图②表示 甲电极处 的膜处 于去极 化过程 , 乙
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需要消耗能量 。 解答 此题 的关键是理解 神经 冲动产 生过程及 主要 离子 的转 运过程 。 背 景知识 则是 “ 转
运蛋 白” 的内涵。
c . 图④表示 甲电极 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 , 乙
电极处 的膜处 于反极化状 态
键是对 极化 、 去极化 、 反极化 的理解 , 以及对过程 和
状 态 的理 解 。
3 . 体 现 推 理 和 联 系 的回 归
简析 本题 为 2 0 1 0年浙江高考理综 卷第 5题 ,
虽然教辅 材料 的基础 填空 形式能 一定程 度上 帮助学生记 忆部分知识 , 教辅材料 上的相关拓展能
” 的基 础上 , 更 有助于 引导学生 理解遗 传 与变异
内容都收入其 中 , 那些根本 不要求掌握 的内容对应
的练 习 , 往往 因为“ 图文并 茂” 而被保 留在绝大 多数 教辅 资料 中 , 如“ 植 物体细胞 杂交 ” “ 动物 细胞融 合 技 术”等相关的总结和练习 占去 了极 大的篇幅 , 于 是会 有一部分教师被教辅资料所缚 , 不得不把这些 知识 点在课堂上进一 步发挥 拓展 , 而这与“ 轻负担 、 高效率” 相左 。
查这部分内容 , 其实存在诸 多不足之处 : 大部分学生 只看空格 ,不联系前后 ,容易形成对知识的片面理 解; 课外 时间有限 , 学生对这类 “ 不动脑筋” 的作业一 般都放在最后完成 ,对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适考原文汇总必修一1.1.(14页判断题)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

1.2.(26页实验)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利于染色。

1.3.(32页)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2013年新课标一卷中涉及到:脂肪转化为糖类时,主要增加的元素就是氧。

1.4.(32页)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5.(33页)葡萄糖可以口服和注射,但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蔗糖是二糖,细胞无法直接吸收,而且血浆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而消化道中有蔗糖的相关酶。

1.6.(35页左下角图)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

1.7.(37页小结)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相对分子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

1.8.(38页知识迁移)种子晒干过程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干种子高温烘烤出的水珠的来源主要是结合水,结合水破坏后的种子不能萌发。

1.9.(41页)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小字)细胞癌变过程中,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质。

1.10.(43页拓展题)台盼蓝染色体鉴定活细胞,只有死细胞会染成蓝色,主要是丧失选择透过性。

1.11.(45页)内质网除了用于蛋白质的加工,还是脂质的合成车间。

1.12.(46页相关信息)硅肺: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但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细胞死亡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1.13.(49页图)内质网膜可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

(各种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和协调配合)1.14.(55页)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1.15.(58页检测)鲜肉立即做熟,肉会很老,鲜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反而鲜嫩,主要与细胞内的溶酶体提前把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有关。

用显微镜观察无色且未染色的细胞,应该把视野调暗些,可换成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

最原始的地球生命是单细胞生物,形成单细胞重要的一步是要形成细胞膜,根据原核与真核的区别,可猜测细胞内的膜可能是由细胞膜演化而来的。

1.16.(61页)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

1.17.(63页资料分析)对植物进行无土栽培,水和离子吸收量的相对大小会影响离子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变化。

若某种离子被吸收的相对量与吸水的相对量相当,这种离子在培养液中的浓度与初始浓度相比,就没有变化;若某种离子被吸收的相对量大于吸水量,由于被吸得多,剩余的少,实验后的该离子浓度比初始浓度就低;若某种离子被吸收的相对量小于吸水量,由于被吸得少,剩余的多,实验后的该离子浓度比初始浓度就高;根据这一原理,无土栽培植物一定要注意定期更新培养液,否则会缺少某些无机盐,甚至缺水而烧苗。

1.18.(66页右上角图)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有C、H、O、N、P在细胞膜的外表,有糖蛋白(叫糖被),消化道和呼吸道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蛋白常作受体蛋白,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

1.19.(83页右边学科交叉)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又能催化脂肪和淀粉水解。

1.20.(84页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原因:温度(高温)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速度;酸本身也可以作为无机催化剂催化淀粉的水解1.21.(87页科学技术社会)酶为生活添姿彩。

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而抗菌消炎,常与抗生素复合使用。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过的,稳定性更强。

1.22.(88页左下角图)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只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

1.23. (93页小字)线粒体一般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但也可以定向运动到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

1.24. (93页)对比实验有两个或以上的实验组,结果在事先都未知,探究某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1.25. (94页)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

1.26. (94页和103页相关信息)呼吸作用产生的还原氢,其实是NADH,而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原氢是NADPH,两种物质不同,不能混用。

1.27. (96页拓展题)鸟类和哺乳动物需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主要是靠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来维持,一般不是由ATP 水解来供能的酵母菌细胞破碎离心后,可分离成甲乙丙三部分,甲只含细胞质基质,乙只含细胞器,丙全有。

加入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丙。

原因是细胞质基质的无氧呼吸在有氧时难以进行,而且也不产水;葡萄糖又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

1.28. (99页右上小资料)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不能利用紫外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注意它们的吸收光谱曲线图,波峰表达吸收多)。

1.29. (106页拓展题)夏季晴朗的白天的中午,有些植物会关闭气孔,这直接限制暗反应;而早晨和黄昏,光照较弱,直接限制的是光反应。

1.30.(108页)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系有氧呼吸从而更好吸收矿质元素,但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减缓温室效应,因为植物和微生物有氧呼吸会产生更多二氧化碳。

1.31. (111页实验)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入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注意:运输效率不是单位时间的扩散深度)。

1.32. (114页解释现象)单细胞动物较大,细胞出现多核,有利于控制细胞;细胞内出现伸缩泡,有利于增大细胞的膜表面积,有利于物质交换。

1.33.(116页)植物根尖分生区在显微镜下的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由于取材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一般都在连续分裂,分裂是随机而不同步的,所以可以通过统计各时期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要注意取多个样本再取平均值),来估计各个时期占整个周期的比例。

1.34. (121页)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越是衰老的细胞一般越不能再分裂。

1.35. (126页小字)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累积,因此老年人的患癌率较高。

必修二2.1. (31页拓展题)人体有23对染色体,但能出生的三体综合症患者的种类极少,原因就是很多种类的三体患者在胚胎时期就死亡了,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减少了物质和资源的浪费。

2.2. (34页资料分析)人类XY染色体在大小和基因种类上都不一样,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

2.3. (46页讨论)选用细菌或病毒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易分析结果。

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的思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2.4. (60页思维拓展)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不同生物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多,说明两种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2.5. (70页小字)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线粒体DNA缺陷导致的遗传病,都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

(主要原因是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精子太小,细胞质极少)。

2.6. (88页实验)经低温处理过的植物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形态,再用酒精冲洗。

解离液:盐酸和酒精,其中盐酸中的氢离子能催化水解纤维素的连接点,有利于植物细胞分离开来。

解离后的漂洗用的是清水。

改良苯酚品红也是碱性染料。

(低温处理时,植物细胞还是活的,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分裂,但不抑制着丝点的分裂,所以有些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最后,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

(因为低温处理时,不是每个细胞都恰好正要分裂且正要形成纺锤体)2.7(92页)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遗传咨询的对策有终止妊娠、产前诊断等。

产前诊断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染色体异常可镜检染色体,镰刀型贫血可镜检红细胞形态)。

2.8.(94页练习)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人的常染色体的一半再加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24个DNA的全部序列。

2.9.(96页练习)x射线照射野生型链孢霉能使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加入某种维生素则立即能生长,说明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了维生素的合成。

2.10.(107页小结)选择育种是不断从变异个体中选择最好的进行繁殖和培育,缺点是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

2.11.(114页)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但研究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现型,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

2.12.(123页小字)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问,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13.(124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它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必修三3.1.(8页)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的指标极多,并小只是温度pH渗透压血糖这儿点。

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需要各个器官系统协调。

3.2.(12页小字)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具有信息分子。

基因表达、器官、种群和生物圈都存在稳态现象。

3.3.(13页选择题)血浆中水的主要来源有: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3.4.(14页技能应用)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后它们的血液中都有大量糖分,这说明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糖类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3.5.(19页)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除了使下一神经元兴奋,也能直接使某些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直接作用于效应器)。

3.6.(25页下图)血糖的正常含量一般是0.8—1.2g/L,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

3.7.(26页模型建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8.(31页)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3.9.(31页)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的操作,按人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