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象征与托物言志的比较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一、定义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在具体的诗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诗人写“石灰”“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示例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
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一、定义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在具体的诗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诗人写“石灰"“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示例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
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
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
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
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象征【释义一】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
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硕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令人取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精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情感。
【释义二】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画,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按照传统习惯和必然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悼念、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恶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归纳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乃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这一词最先出此刻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现在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成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托物言志【释义】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常利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常利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常利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画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1、象征偏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偏重作者的主观情感。
另: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肯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肯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
托物寓意、象征、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一.象征【释义一】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
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释义二】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二.托物言志【释义】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三.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1、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
另: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象征【释义一】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
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释义二】指借助某一具体内容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沉的思想,或抒发某种富于特定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挑选人民群众津津乐道的象征物做为本体,也可以抒发一种特定的意蕴。
例如红色寓意喜庆、白色寓意致哀、喜鹊寓意吉祥、乌鸦寓意厄运、鸽子寓意和平,鸳鸯寓意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寓意修辞学来源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
《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
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寓意手法示例礁石艾青《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是刀捅过的一样/但它依然东站在那里/不含着微笑,看著海洋…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
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
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
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颔联运用了象征手法,露总是白的,但 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 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 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
答 题 规 范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 法,“淡”,“清气”,“不 要人夸颜色好”表现了梅花的 高洁、淡雅,表现出了作者不 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 守。 析:颔联运用了象征手法,露 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 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 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 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 乡的思念。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 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 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如: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析: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 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 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 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 目光。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类似的还有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 《卜算子· 咏梅》、张九龄的《感遇》等 等。
小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 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 始道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 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 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 力的特征。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 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 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 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 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 手法,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 自开放,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 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 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了诗 人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 降的决心。
回 顾 本 堂 知 识
1、象征与托物言志
2、诗歌技巧题的答题
思路及格式
象征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 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 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 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 (《卜算子· 咏梅》);等等。
答案:
(1).客居他乡 孤寂思乡的思想感情。 (2).虚写,“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撇 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 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倍增思念。
象征
PK
托物言志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 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 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 “隐逸之花”;以“兰花”象征名贵、孤芳、 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 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的一种艺术手法。
象征
PK
托物言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歌技巧鉴赏
象征与托物言志学ຫໍສະໝຸດ 习回顾、巩固诗歌基础
目 标
知识与诗歌赏析五看 象征与托物言志手法 的区别、运用 规范答题格式,实现 能力的迁移
诗歌基础知识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 论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 问、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用 典、对偶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 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美景衬哀情、欲扬先抑等
学 以 致 用
题菊花 (唐)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 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 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 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 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 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 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 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 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解析】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
法,描写出竹子扎根裂岩之中,屹立于 青山之上,蔑视狂风的磨击,表现了竹 子不畏艰险,顽强斗争的精神和刚直坚 韧的品质,表达出了诗人的为人刚直、 不畏权贵。
学 以 致 用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宋亡后拒绝向元统治者 投降,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
答 题 规 范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 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哪个地 方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步骤三:结合此手法的作用回 答出怎样有效描写出意象或意 境的什么特征,表达出诗人怎 样的感情。
答 题 格 式
字词含义
技法+描图景+特征+效果
学 以 致 用
《题竹石》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温故 知新
赏析诗歌五看:
五看 与 通用 格式
一看题目 二看作者 三看诗歌内容 四看小注 五看题干
通用格式:
字词含义+描图景+特征+技法+效果
沙 场
练
兵
除 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 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 现手法,试简析之。
合 作 探 究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谈谈这首诗歌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淡”,“清气”,“不要人夸颜 色好”表现了梅花的高洁、淡雅,表 现出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纯洁的操守。
合 作 探 究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分析颔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