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查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含量的2倍,还有胶原酶、碱性
磷酸酶和溶酶体等。中性粒细 胞颗粒中所含的酶与中性粒细
胞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返回
第一节
溶酶体是真核细胞中行使降解作用的细胞器,它在核糖 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再进入高尔基体进行包装, 形成初级溶酶体。其含有50多种酶,大部分溶酶体酶均为 酸性水解酶,包括脂酶、蛋白水解酶、核酸酶、磷酸酯酶、 糖苷酶和硫酸酯酶等。初级溶酶体与吞噬小体融合,二者 质膜发生融合,容纳消化物后形成次级溶酶体,此时水解 酶被激活,起分解、消化和杀死吞噬体内微生物的作用。 嗜酸粒细胞颗粒含有大多数的溶酶体酶。这些颗粒也含有 强力的磷脂酶 D 和高浓度的芳基硫酸酯酶 B ,后者能灭活 过敏性的慢反应物质,这可能是嗜酸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 的主要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2 DNA和RNA含量 正常成熟粒细胞和骨髓中幼稚白细胞 的DNA含量相同。急性白血病细胞DNA含量通常较正常白 细胞高,这与急性白血病染色体数常为超二倍体有关。 在粒细胞的成熟过程中胞质嗜碱性逐渐减轻,反映RNA含 量逐渐减少。 3氨基酸 大多数氨基酸在粒细胞中的浓度较之血浆或红 细胞中高几倍,唯精氨酸的浓度较低,可能是由于粒细 胞内存在精氨酸酶之故。谷胱甘肽和其他非蛋白巯基成 分也存在于粒细胞中。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DNA 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的聚合。此酶在幼稚白细 胞最为活跃,其活性随细胞成熟而减弱。3H-TdR掺入 DNA 的改变与 DNA聚合酶活性下降相一致。中幼粒细胞是尚 能掺合 TdR至DNA中和进行核分裂的最晚期粒细胞。末端 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能在没有DNA模板时催化脱氧核苷酸的 聚合,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 变患者细胞中,其活性很高。

白细胞检查ppt演示课件

白细胞检查ppt演示课件
一般把体积在35-90fl为淋巴细胞,90-160fl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160fl以上为嗜粒细胞。 目前医院所做的血常规检验以三分类与五分类为主,这对于白细胞分类 来说的,三分类的仪器可将白细胞大体的分为大细胞(中性粒细胞)、中 间细胞(其它白细胞)、小细胞(淋巴细胞)三类。五分类的仪器可将白细 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 胞五类,而在一些医院还在使用手工分类的方法。
方法学评价(了解)
10
显微镜计数法

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优点:设备简单、费用低廉,不需昂贵 仪器,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和分散就诊 的患者 缺点:费时、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准 确性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影响因 素较多(如微量吸管、血细胞计数板、 细胞分布情况及诸多人为因素等)。

优点:操作简便、效率高,重复性好, 由于电脑计数,速度快,计数精确性高。 是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的筛检方法,适 合于大批量标本集中检测,国内已普及 到县(区)以上医疗单位。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2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DLC)是在显 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上白细胞的形态,并进行分类计数,求得各种白 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和绝对值。 由于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 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直接了解白细胞形态或分类的变化,较了解白细胞总 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方法:1.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


显微镜法

13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 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 的变化,然后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解读血常规报告PPT课件

解读血常规报告PPT课件

巨红细胞
直径>15 μm, 见于:叶酸 或/和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贫。
2、形态异常:
球形细胞
直径<6μm, 厚度>2.9μm, 涂片中>2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也见于:自免溶贫。
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横径缩短,长径增大,
横径/长径<0.78,呈பைடு நூலகம்圆型/长柱 状,
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临床意义
数目增多
量的异常
数目减少
核象变化
质的异常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核左移 核右移
形态异常
一、增多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经期妊娠
2、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或炎症:细菌性 (最常见的原因) 2)、广泛性组织损伤、坏死 3)、急性溶血或失血 4)、急性中毒 5)、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6)、骨髓增殖性疾病 7)、恶性肿瘤的晚期 8)、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AIHA 9)、某些药物 10)、严重缺氧
晚幼红
网织红
成熟红细胞
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呼吸载体
肺泡
氧 红红细细胞胞
二氧化碳
组织
3、红细胞的生存周期:120天
参考值
Rbc(×1012/L) M 4.3~5.8 F 3.8~5.1 N 6.0~7.0
Hb(g/L) 130~175 115~150 170~200
影响因素:1、总血容量的变化 2、血浆容量的变化 3、性别、年龄、居住地海拔差异
解读血常规报告


血细胞 血 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蛋白质 酶 凝血因子

白细胞计数实验课件(1)

白细胞计数实验课件(1)
用显微镜计数法计数白细胞的质量控制,除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计数外,至今尚无完善精确的质控方 法,目前应用的方法有: 【1】经验质控:
将白细胞计数结果与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相对照,看 两者是否相符,不符者,说明计数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应 予复查。
【1】经验质控:白细胞总数与白细胞分布的关系
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计数
(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
目的
• 掌握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原理及方法
原理
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将 稀释液充入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 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 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器材:一次性微量吸管、乳胶吸头、试管、棉球、 2ml移液管,显微镜、改良Neubauer计数板
×100%
评价: 白细胞≤ 4×109/L者, 白细胞在(4.1~14.9)×109/L 白细胞≥15 ×109/L者 超过上述标准者为不合格
RCS<30% RCS<20% RCS<15%
参考值
成人 :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
试剂:白细胞稀释液 :2%冰乙酸溶液中加入 10g/L结晶紫(或亚甲蓝)3滴。
标本:末梢血或静脉血
操作
1. 加稀释液: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试管中。 2. 吸取血液: 用微量吸管吸取末梢血(或抗凝静脉血) 20ul ,
擦去管外余血。将吸管插入含白细胞稀释液试管的底部,轻 轻放血,并吸取上层稀释液洗管 2~3次 。
3. 混匀: 将试管中血液与稀释液充分混匀,直至变成深棕色。
4. 准备计数板:用拭净血细胞计数板和盖玻片,采用推压法从 计数板下缘向前平有组织液,应擦去。不能过度挤压,以免组织液混 入引起血液凝固或造成计数结果不准确。

《白细胞形态检查》课件

《白细胞形态检查》课件
《白细胞形态检查》PPT 课件

白细胞形态检查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白细胞形态检查评估白细胞形态,确定疾病类型。
原理
标本制备、镜检以及形态学分类系统比较是白细胞形态检查的基本步骤。
标本制备
充分的标本制备是白细胞形态检查的关键。通过血片制备和Wright染色,获 得全血标本。
镜检
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进行白细胞形态检查。数量变化和形态变化是检验指标。
形态学分类系统比较
FAB系统和WHO系统是常用的白细胞形态学分类系统。检查内容包括形态学、 变化程度和细胞内学表现。
结束语
白细胞形态检查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标本制备、镜检和形态学分类 系统比较是该检查的基本步骤。进一步探索应用与发展,提高临床价值。

白细胞检查PPT课件

白细胞检查PPT课件

8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 (如病毒、原虫、真菌、结核杆菌等)、 吞噬和清理功能(如组织碎片、衰老血 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凝血因子等)、 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功能,还参与杀 菌、免疫和抗肿瘤作用。
9
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祖 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约占 白细胞总数的1/4。分为:在骨髓、脾、 淋巴结、其他淋巴组织生发中心发育成 熟的B淋巴细胞,占20%~30%,B淋巴 细胞寿命较短,一般3~5d,经抗原激活 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参 与体液免疫。
5

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使防御功能1~ 2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排出。正常情况下,每小时 进行更新的粒细胞约有10%。目前,根 据粒细胞群发育阶段,人为地分为分裂 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 等。
6
粒细胞生成调控
7
单核细胞的发育过程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髓系干 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而后发育为原 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释 放至外周血中单核细胞(M),大部分 黏附于血管壁,少数随血液循环,在血 中停留3~6d后即进入组织或体腔内,转 变为幼吞噬细胞,再成熟为吞噬细胞, 寿命可达2~3个月。
1)反应性增多:是机体的应激反应,动 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 进入血液循环,增多白细胞大多为分叶核粒细 胞或杆状核粒细胞。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广 泛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 性中毒、恶性肿瘤(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其他原因(如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痛风、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 上腺素、氯化锂等)。
11

白细胞ppt课件

白细胞ppt课件
( white blood cell examination )
精品ppt
2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 核细胞。
精品ppt
3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
(4 ~ 10) ×109/L
新生儿
(15 ~ 20) ×109/L
6个月~2岁 (11 ~ 12) ×109/L
病理性增多: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急、慢淋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移植排斥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减低: 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乏性疾病。
5.单核细胞
功能: ① 诱导免疫反应; ② 吞和杀死某些病源体; ③ 吞噬细胞和清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细胞; ④ 抗肿瘤活性; ⑤ 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③ 棒状小体:有棒状小体即可拟诊为急性 白血病,也可做为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 。急粒、急单有、急淋无。
精品ppt
22
(2) 异型淋巴细胞
在外周血中有时可见的一种形态变 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
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流行性 出血热等。过敏性疾病也可出现。
精品ppt
23
分为三型: Ⅰ型:泡沫型:常见 Ⅱ型:不规则型 Ⅲ型:幼稚型
产生机制: ①生成增多;②释放加速;③从边缘
池至循环池移动;④粒细胞释放入组织减 少;⑤共同作用。
精品ppt
7
分裂池
原早 粒幼

中 幼 粒
骨髓
成熟池
晚杆 幼状 粒核
储存池
杆分 状叶 核核
血液
功能池
循环池 边缘池
机制
原因
正常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三、血清溶菌酶活性试验
【原理】
溶菌酶能水解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细胞壁乙酰氨基多糖成分, 使细胞失去细胞壁而破裂。以对溶菌酶较敏感的微球菌悬液
为作用底物,根据微球菌的溶解程度来检测血清或尿中溶菌
酶的活性。 【参考值】
血清(5-15)mg/L
尿(0-2)mg/L(比浊法)
【临床评价】
l . 血清溶菌酶含量增高 可见于部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T细胞白血病的血象
【原理】血细胞中的酸性 α-醋酸酯酶(ANAE), 在弱酸性(pH5.8)条件下能将基质液中的 α-醋酸萘 酯水解,产生 α-萘酚。产生的 α-萘酯酚再与六偶氮
副品红偶联形成不溶性暗红色偶氮副品红萘酚沉淀,
定位于胞质内酶活性处,呈现单一的或散在的红色 点块状或颗粒状。
【结果】 酸性α-醋酸酯酶(ANAE)主要分布在T细胞和单核 细胞内;粒细胞、B细胞、红系细胞、巨核细胞和血
【参考值】 正常人骨髓细胞的活性为dGTP掺入l〓108个细 胞的量为(0-0.09)mmol/L。
【临床评价】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除外)可检出较高的TdT 活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时,约有1/3的病例在原始 细胞中能检出高活性的TdT。 2.恶性淋巴瘤中,原始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的淋巴结细胞中 能检出高的TdT活性。 3.此酶检查在研究造血细胞的分化与白血病的关系、白血 病细胞的起源、白血病的治疗药物选择上都有较重要的价值。
【结果】 阳性反应为棕黄色颗粒,定位在细胞核上。 TdT
为早期 T淋巴细胞的标志,在正常情况下不成熟的胸腺淋巴 细胞出现阳性反应,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中极少或无活性。
【临床评价】
95%以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大约 30%慢性粒细胞白 血病急淋变患者外用血细胞有明显的 TdT 活力,病情缓解后 阳性率逐渐减弱。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由于细胞表面 标志不同, TdT活性也有变化,T-ALL,早B前体-ALL细胞的 阳性率很高,B-ALL细胞阴性。当外周血中此酶活性升高, 就预示着血细胞的恶性变。因此 TdT 的测定对急性白血病的 鉴别和治疗都有一定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缺点:仪器较贵,结果的 准确性取决于仪器的性能 及工作状态。使用前须按 NCCLS规定的方法对仪器
•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瑞氏)染色后, 在油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 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的变化,然后 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血液分析仪法
• 原理:多采用电阻抗法。当有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由 于细胞的导电性质比稀释液要低,在电路中小孔感应区 内的电阻的增加,于瞬间能上能下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 一个脉冲信号,自然数为通过脉冲。电压增加的变化的 程度取决于非传导的细胞占据小孔感应区的体积,即细 胞体积越大,引起的脉冲越,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记 录脉冲的数目可以得到细胞的数目,不同大小的脉冲可 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液一般检验
学习交流PPT
2
————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是造
血干细胞在骨髓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调控 下,最终分化、发育、成熟并释放到外周 血液。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 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一 般呈球形。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 疾病。
白细胞分类
颗粒白细胞
白 细 胞
无颗粒白细胞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6
学T
18
学习交流PPT
19
学习交流PPT
21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 是机体对各种病理因素刺 激产生应激反应,动员骨 髓贮存池的粒细胞释放及 (或)边缘池的粒细胞进 入循环池所致
• 系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为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 异常增生并释放到外周血 所致,增多的粒细胞主要 是病理性粒细胞或未成熟 粒细胞,常伴其他系细胞 改变,如红细胞或血小板 增多或减少
• 显微镜计数法
• 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 优点:设备简单、费用低 廉,不需昂贵仪器,适合 于基层医疗单位和分散就 诊的患者
• 缺点:费时、重复性和准 确性较差。准确性取决于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影响 因素较多(如微量吸管、 血细胞计数板、细胞分布
• 优点:操作简便、效率高, 重复性好,由于电脑计数, 速度快,计数精确性高。 是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的 筛检方法,适合于大批量 标本集中检测,国内已普 及到县(区)以上医疗单 位。
加稀释液 0.38mL
采血 0.02mL
混匀
充池、计 数
计算
• 计算结果 WBC=N/4×10×20×106=N/ 20×109/L
其中N为四个大方格(蓝色 部分)的白细胞总数
参考值: 成人: 新生儿: 6月~2岁:
4.0~10×109/L 15~20×109/L 11~12×109/L
方法学评价(了解)
学习交流PPT
25
学习交流PPT
26
学习交流PPT
28
学习交流PPT
30
学习交流PPT
32
学习交流PPT
33
学习交流PPT
36
学习交流PPT
23
学习交流PPT
24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分叶核为主,胞核 常分为2~5叶,杆状核较少。病例情况下中性粒细胞 的核象可发生左移或右移
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 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核右移:外周血的中性粒分叶核细胞增多,并且5叶 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大于3%时称为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0%~40%
• 白细胞计数(WBC)是指 测定单位容积的外周血各种 白细胞的总数。
• 【检测原理】显微镜计数法: 采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如 冰乙酸)将全血稀释一定倍 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固定 白细胞,充入改良牛鲍 (Neubauer)计数板,在 低倍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 白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 升血液的白细胞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