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安全知识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矿井通风原因及矿井空气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矿井通风原因及矿井空气一、矿井为什么要通风在地面我们可以自由地呼吸,不必须要任何设施、花任何代价;而关于地下生产的矿井,却必须进行通风。
通风的目的是:1.供给井下工作人员适量的新鲜空气每一个矿井的井下工作人员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他们必须要呼吸,所以必须供给他们一定量的新鲜空气。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03条规定: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立方米。
2.稀释并排出有害气体与粉尘采掘过程中,从煤层、岩层中以及爆破作业时,都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诸如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
这些气体有的能爆炸,有的有毒,有的虽然无毒,但当空气中其浓度较高时,会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相对减少,氧气浓度过低时能使人窒息。
此外,采掘作业过程中还要产生大量粉尘,其中煤尘能爆炸,岩尘和煤尘能使人得尘肺病。
为了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危害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也必须对井下进行通风,使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流经作业场所,稀释并排出有害气体和粉尘。
3、为井下创造优良的气候条件井下比较潮湿,空气温度比较高,工作人员长期在这种条件下工作,既影响身体健康,又降低劳作效率。
矿井通风就可以为井下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气候环境条件。
因此,矿井通风非常必要和极为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矿井空气矿井空气来源于地面空气。
地面空气主要由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所组成。
上述气体按体积百分数计为:氧气(O2) 20.96%氮气(N2) 79.%二氧化碳(C02) 0.04%此外,还有微量稀有气体、水蒸气、灰尘和微生物等。
地面空气进入矿井后,在成分和性质上将发生以下变化:1.氧气含量减少。
这是因为氧能与煤和其它有机物发生氧化,井下放炮、人员呼吸等都要消耗一部分氧气;此外,从煤、岩中泄出的各种有害气体混入空气中,会使氧气的比例相对减少。
2.混入各种有害气体和粉尘。
3.空气的压力、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
可见,矿井空气与地面空气是不同的。
煤矿矿井通风培训

04 矿井通风技术与管理源自矿井通风技术发展1 2
传统矿井通风技术
以自然风流和机械通风为主,注重风流控制和调 节。
现代矿井通风技术
引入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传感器,实现风流实时监 测与控制,提高通风效率和安全性。
3
未来矿井通风技术展望
研究新型通风设备与技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 和人工智能,实现矿井通风的智能化和自适应调 节。
矿井通风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为了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对通风设备进行检查、 维修和保养,确保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设备与设施
主要通风设备
主要通风设备包括轴流式通风机 和离心式通风机等,用于提供足 够的动力将新鲜空气输送到矿井
内部。
辅助通风设备
辅助通风设备包括风门、风窗、风 桥等,用于调节和控制风流的方向 和流量。
的快速反应和协作能力。
培训考核与评估
理论考核
对矿工进行矿井通风基本知识的测试,确保矿工 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理论。
实操考核
对矿工进行通风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考核,评估其 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模拟演练评估
对矿工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总结经验 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THANKS
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遵循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矿井通风技术标准与规范,如《煤矿安全 规程》等。
企业标准与操作规程
制定企业内部的通风技术标准与操作规程,规范矿井通风设计与 施工。
监督检查与考核
定期对矿井通风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确保各项标准与规范 的落实。
05 矿井通风培训与实践
培训目标与内容
培训目标
提高矿工的矿井通风安全意识和 技能,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正常 运行,降低事故风险。
矿井通风安全知识

矿井通风安全知识矿井是矿山开采的重要设施,而矿井通风安全是保障矿山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
在井下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通风安全知识,以防止通风事故的发生和应对突发情况。
以下是关于矿井通风安全知识的详细介绍。
一、矿井通风的重要性矿井通风是通过空气流动的方式,消除井下有害气体、尘埃和热量,保持井下空气的新鲜和适宜温度,以保证矿工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矿井通风的主要作用包括:1. 保证矿工的呼吸空气质量,防止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发生;2. 保证矿工能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3. 预防尘肺病的发生,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4. 降低煤矿爆炸和火灾的风险,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
二、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由井口通风设备、主风机、支扇风机、风门、矿井巷道和采煤工作面等部分组成。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式直接影响到矿井通风安全和效率。
1. 主风机:主风机是矿井通风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产生空气流动的动力。
主风机一般安装在井口,并通过井筒将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
2. 支扇风机:支扇风机用于辅助主风机,调整矿井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压。
支扇风机一般安装在井下巷道,将空气输送到采煤工作面。
3. 风门:风门是用于调节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压的装置,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来控制空气流动。
4. 巷道:巷道是矿井通风的主要道路,既是空气的通道,也是人员和物资运输的通道。
巷道的设计要考虑通风效果和矿井的疏散安全。
矿井通风安全知识(二)1. 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矿井通风设备,保持通风系统的畅通和正常作业,确保空气流动和质量。
2. 定期检测有害气体:矿井中常常存在有害气体,如可燃气体、一氧化碳和有毒气体等。
矿工应定期进行气体监测,确保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标准。
3. 防范煤尘爆炸:煤尘爆炸是矿井通风安全的重点防范对象。
矿工应遵守煤尘防爆的操作规程,定期清理和消除煤尘,保证矿井的安全通风。
4. 防范火灾事故:矿井中存在着着火和自燃的风险,矿工应根据矿井的火灾防范规程,加强火源管理和防火措施,确保矿井的通风和安全。
矿井通风基础知识

❖②压入式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进风井口,利用主 要通风机运转时产生的能量,把地面新鲜空 气压入井下,同时迫使井下空气由回风井排 出地面。
压入式通风时,井下风流中任意一点 的压力都高于当地同标高的大气压力,处于 正压状态,因此,也称为正
它是将压入式主要通风机和抽出
式主要通风机串联运转联合工作的方法。
❖(五)井下对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的规定
❖《规程》规定,井下有害气体不得超过如下规定。
❖ 气体名称
符号
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
CO
0.0024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硫化氢
NO2 SO2 H2S
0.00025 0.0005 0.00066
氨
NH3
0.004
井巷中允许风速
井巷名称
无提升设备的风井和风硐 专为升降物料的井筒 风桥 升降人员和物料的井筒 主要进、回风巷 运输机巷、采区 进、回风巷 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 岩巷 掘进中的岩巷 其他通风人行巷道
压入式主要通风机把地面空气压入井下,
抽出式主要通风机把井下空气吸出到地
面。
¢ 2、矿井通风方式:是指矿井的进风井筒与回风井筒 在煤矿井田的相对布置位置关系。
①中央式
进风井和回风井大致都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根 据回风井沿煤层倾向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
a、中央并列式 进风井和回风井并列布置在井田的中央。
¢ (2)来源。井下火灾、煤炭自燃、瓦斯与煤尘爆炸、爆破工作 等。
¢ (3)对人体的危害。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血色素的结合能比 氧大100~300倍,严重阻碍氧血色素的结合,使血液中毒,能 使人体缺而窒息死亡。
¢ 2、二氧化硫(SO2) ¢ (1)性质。它是具有硫磺气味及酸味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矿井通风与安全知识

矿井通风与安全知识矿井通风与安全知识汇总矿井通风与安全知识汇总:1.新工人入矿必须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安排工作。
2.通风设施必须在安监部门的监督下,由安监部门的人员进行安装,所有的通风设施必须安装监控设备。
3.矿井必须制定有害气体、粉尘的监测和预警方案并严格执行。
4.矿井必须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5.矿井工人必须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6.矿井工人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包括粉尘、有害气体检测等。
7.矿井必须建立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
8.矿井必须安装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
9.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测设备,监测瓦斯浓度。
10.矿井必须安装粉尘监测设备,监测粉尘浓度。
11.矿井必须安装烟雾监测设备,监测烟雾浓度。
12.矿井必须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13.矿井工人必须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14.矿井工人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包括粉尘、有害气体检测等。
15.矿井必须建立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
16.矿井必须安装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
17.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测设备,监测瓦斯浓度。
18.矿井必须安装粉尘监测设备,监测粉尘浓度。
19.矿井必须安装烟雾监测设备,监测烟雾浓度。
20.矿井必须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矿井通风与安全知识归纳矿井通风与安全知识归纳一、矿井通风1.什么是矿井通风?答:矿井通风就是利用通风动力,使新鲜空气充满矿井,以冲淡和排出矿井粉尘、有害气体,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井下作业人员能安全、健康地工作。
2.什么是矿井通风系统?答:矿井通风系统是指矿井通风动力装置、风流控制装置和风流网络。
通风动力装置包括通风机、压入式通风装置、抽出式通风装置等;风流控制装置包括风门、风窗、防火墙等;风流网络包括风流路线、风流分支、风流汇集等。
3.什么是矿井通风能力?答:矿井通风能力是指矿井通风机在单位时间内所提供的新鲜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秒。
矿井通风基本知识

矿井通风基本知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矿井通风基本知识一、矿井通风概述(一)矿内空气矿内空气是矿井井巷内气体的总称。
它包括地面进入井下的新鲜空气和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浮尘。
矿内空气的主要来源是地面空气,但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而矿内空气与地面空气在性质上和成分上均有较大差别。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由于煤岩中涌出各种气体以及可燃物的氧化,其成分发生变化。
风流在经过采掘面等用风地点之前,气成分变化不大,称为新鲜空气或新风;风流经过采掘工作面等用风地点后,其成分发生较大的变化,称为污浊空气或乏风。
1.矿内空气主要成分矿内空气与地面空气的成分尽管不同,但其成分仍是以氧气和氮气为主,另外包含少量其它气体。
2.矿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1)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一氧化碳毒性很强,吸入人体后会引起中毒、窒息,浓度为0.4%就可使人致命中毒。
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火灾、爆破工作、瓦斯和煤尘爆炸。
(2)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微甜、带有臭鸡蛋味的气体,能燃烧,有强烈的毒性。
对人的眼睛、黏膜及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
浓度为%时,半小时内人失去知觉、痉挛、死亡。
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机物腐烂、硫化矿物水解、老空积水中释放、煤岩中放出。
(3)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硫磺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易积聚在巷道底部。
二氧化硫对人体影响较大,能强烈刺激眼和呼吸器官,使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会引起肺水肿。
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含硫矿物氧化、燃烧、在含硫矿体中爆破,以及从含硫矿层中涌出。
(4)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红褐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它与水结合形成硝酸,对眼睛、鼻腔呼吸及肺部组织起破坏作用,引起肺水肿,但起初只感觉到呼吸道受刺激、咳嗽,经过6~24小时后才出现中毒征兆。
煤矿井下通风基础知识

煤矿井下通风基础知识1、什么叫“一通三防”?根据原煤炭工业部《国有重点煤矿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中的定义,“一通三防”就是指加强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治火灾事故的发生。
2、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1)将足够的新鲜空气送到井下,供给井下人员呼吸所需要的氧气。
(2)将冲淡有害气体和矿尘后的空气排出地面,保证井下空气质量并使矿尘浓度限制在的安全范围内。
(3)新鲜空气送到井下后,能够调节井下巷道和工作场所的气候条件,满足井下规定的风速、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3、矿井通风的任用是什么?矿井通风是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矿井通风与矿井安全密切相关。
煤矿井下开采存在着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煤尘、煤炭自燃等严重威胁,搞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杜绝重大灾害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
为了创造良好的煤矿生产作业环境,对瓦斯、煤尘和火灾实施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提高矿井的抗灾救灾能力,最经济、最基础的解决方法就是搞好矿井通风工作。
4、什么是矿井空气?矿井空气与地面空气有什么不同?矿井空气是指来自地面的新鲜空气和井下产生的有害气体及浮尘的混合体。
矿井空气的来源是地面空气,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空气的成分,温度、湿度和压力都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氧气浓度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2)混入了各种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沼气等有毒有害和爆炸性气体。
(3)混入了煤尘和岩尘。
(4)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发生变化。
在通常情况下,冬季温度升高,夏季降低;绝对湿度增大,相对湿度增高;在压入式通风矿井,压力变大;在抽出式通风矿井,压力变小。
5、什么是矿井气候条件?矿井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和风速等反映的综合状态。
6、《煤矿安全规程》对矿井空气温度是怎样规定的?进风井口以下的空气温度必须在2℃以上。
一通三防常识

第三节: 第三节:矿井风量与通风设施
• 确定矿井风量时应遵守安全,经济和合理的原则。 即要保证 井下人员有足够的空气,冲淡并排出各 种有害气体与矿尘、创造 良好的气候条件,还要 防止风量过大,造 成通风电耗过大等不必要的浪 费。
确定矿井风量的原则是什么? 确定矿井风量的原则是什么?
•
什么叫通风设施? 什么叫通风设施?常见的通风设施有 哪些? 哪些? 由于井下巷道 是纵横交错,互相 贯通的,因而为
煤矿“一通三防”基础知识
“一通三防”
• 一通:通风 • 三防:防瓦斯、防煤尘、防灭火
第一章
矿井通风基础知识
第一节: 第一节:矿内空气
1、概念:矿内空气是指煤矿井巷内空气的总称。 2、地面空气与井下空气的区别: A、氧浓度减少;B、混入了各种有害和爆炸性气体; 、氧浓度减少;B C、混入了煤尘,岩尘等固体微粒。D、空气的温度、湿度和 、混入了煤尘,岩尘等固体微粒。D 压力发生了变化。 3、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 A、向井下各工作场所连续不断供给适宜的新鲜空气,供人呼 吸; B、把有毒有 害的气体和矿尘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并排出矿 井之外; C、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D、增强矿井防灾抗灾的能力,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
第二章:矿井瓦斯基本知识
第一节: 的生成、 第一节:矿井瓦斯 的生成、存在状态和 性质
• 什么叫矿井瓦斯?其主要性质及成分有哪些?存在状 态? 矿井瓦斯是指井下以甲烷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 称。有时单指甲烷CH4。 甲烷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在标 准状态下密 度为0.716kg/m3,比空气轻,其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0.554。扩散性强,扩散速率是空气的1.34 倍,瓦斯 无毒 ,但空气中的瓦斯浓度增高,会导致氧气浓度降 低,从而使空气具有窒息性。瓦斯 具有燃烧和爆炸性, 微溶于水。 瓦斯的存在状态: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通风安全知识
一、矿井通风应建立严格的测风制度。
每10天进行 1 次全面测风,并根据测风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量调节。
采掘工作面应保证工作面作业人员每分钟不少于4m3 风量,且进风流中氧气的浓度不低于20%,二
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对氧气浓度低于18%的工作地点必须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能超过
26 C,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能超过30 °Co
二、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
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 1.0%或二氧化碳浓度
超过1.5 %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岀人员。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1.0 %时,必须停
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1.0%时,严禁爆破。
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
浓度达到1.5 %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岀人员。
三、矿井通风设施要保持完好、有效。
矿井常用的通风设施有风门、密闭、风桥、测风站等四种。
风门是用以在需要通车和行人的巷道隔断风流或调节风量的设施,按用途分为永久性风门、临时性风门以及调节风门;密闭是在不许通车、行人的巷道截断风流的设施,分为永久性密闭和临时密闭;风桥的作用是使分别从两巷道流经的新鲜风流与乏风流交叉相遇时,采用立体交叉方式分开通过的构筑物。
测风站是指固定的测风地点。
四、加强盲巷和采空区的管理。
由于京西煤矿均为低瓦斯矿井,井下发生窒息的主要原因是缺氧,产生缺氧的原因主要是矿井通风不良,巷道中瓦斯等有害气体增加,使氧气含量相对下降,当氧气的浓度降到12%以下时,人就会因缺氧窒息死亡。
因此要加强盲巷和采空区的管理。
井下所有盲巷和透空巷道要及时进行封闭,根据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打栅栏封闭、临时密闭或永久密闭,封闭位置应距巷道口不超过6m o
局部通风分为利用矿井总负压通风和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两种。
由于利用矿井总负压通风有效距离较短,所以掘进工作面常采用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
但利用局部通风机进行局部通风,与矿井总负压通风相比,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较差;另外局部通风机一般都安放在巷道内,没有专用硐室,很难避免因车辆等的碰撞或人为的随意触动而停风,从而引发瓦斯积聚和缺氧窒息事故。
因此,煤矿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局部通风机通风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必要的瓦斯检查和局部通风机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局部通风机通风管理中应着重遵循的几个规定:
一)局部通风机机体要完好,高压部位不漏风。
局部通风机安装时必须垫高 并安装牢固。
同
时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
(二)应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
风筒吊挂平直无死弯,逢环必挂,缺环必补,发现破口及时缝补或替换
风筒拐弯处要设弯头,不要拐死弯,异径风筒接头要用过渡节,先大后小,不要花接。
(三)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应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小于
循环风;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应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
(四)正压风筒末端要直对工作面,在岩巷掘进时风筒口距工作面迎头不超过 10 米,在煤巷掘进时风筒 口距工作面迎头不超过 6 米;负压局部通风机排风筒出风口应顺入回风巷 10 米以上。
(五)不能使用 3 台以上(含 3 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 1 个掘进工作面供风。
不得使用 1 台局部通风机 同时向 2 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
(六)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严禁无风作业;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
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值班室)报告。
0.3 米以上(以轨面算起)
10 米,以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