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描写西湖的诗句

古诗词中描写西湖的诗句

古诗词中描写西湖的诗句(50条)诗词是古代文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诗词中描写的往往是思乡愁绪﹑爱国情怀;诗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故事,是我国祖先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得以鉴古知今。

透过阅读古诗词,青少年可增添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初步概念和理解,逐渐加深对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下面是50条描写西湖的诗句,供大家欣赏品鉴。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

晴日催花暖欲然。

——欧阳修《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欧阳修《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

西湖路,旁花行到,旧题诗处。

——张可久《商调·秦楼月》▶尝爱西湖春色早。

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欧阳修《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八首描写西湖的古诗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八首描写西湖的古诗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将西湖比作是美貌的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艳的装扮,都是如此的美丽动人。

意在说明无论西湖是阴雨天还是晴朗天,都是如此的美丽。

二、《寨儿令·西湖秋夜》张可久举头夜色濛濛,赏心归兴匆匆。

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

中,人在广寒宫。

青翠的大山,衔着明朗的月亮,桂花吐出清香,被清风送到面前,美丽的西湖夜景,令我陶醉在这人间的广寒宫中。

三、《西湖杂书》清·黄任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宋家,指宋朝。

当年大宋王朝割让了万里国土,才换得钱塘江边这十顷西湖的山光水色。

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词一独特的写法,描绘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色。

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连,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鲜红。

五、《西湖杂咏》萧彦毓花心亭上坐,满眼是湖光。

只为便幽趣,能来倚夕阳。

水边春寺静。

柳下小舟藏。

不待清明近,莺花已自忙。

这首诗写春来柳发、寺临水边、小舟静藏的景象,静谧的意境如同一幅油画,读之令人尘俗之念为之一扫。

六、《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欧阳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春天到来,西湖的美色全部归来,湖水碧绿,群花灿烂盛开,美不胜收,东风诗人精神振发。

七、《冷泉》林洪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诗人借泉水的清浊变化来表达寓意。

深潭中的泉水沁人心脾,冷暖随时,能保持自我本色,但倘若流入西湖就会变得污浊,再以不似从前了。

诗歌借物抒情,针砭时世,说明了后天环境对人的强大外化力及人自身的可变性。

八、《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许棐一春不识西湖面。

翠羞红倦。

雨窗和泪摇湘管。

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词

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词

【导语】夏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波光粼粼的湖⾯上,闪着点点⾦光。

西湖边的荷花争奇⽃艳,真可谓“出淤泥⽽不染,擢青莲⽽不妖”。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欢迎阅读!【篇⼀】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词 1、《饮》 苏轼 ⽔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2、《忆西湖》 张煌⾔ 梦⾥相逢西⼦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座⽆。

3、《西湖留别》 ⽩居易 征途⾏⾊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陰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4、《重别西湖》 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机学⽻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5、《夜泛西湖》 董斯张 放棹西湖⽉满⾐,千⼭晕碧秋烟微。

⼆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6、《西湖柳枝词》 ⽥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声声在画桥西。

7、《西湖晚归回望孤⼭寺赠诸客》 ⽩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低⼭⾬重,棕榈叶战⽔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陽。

到岸请君回⾸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8、《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曲离歌酒⼀杯。

城带⼣陽闻⿎⾓,寺临秋⽔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稀鸟⾃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9、《题临安邸》 林升 ⼭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时休。

暖风熏得游⼈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0、《离岐下题西湖》 吴融 送夏迎秋⼏醉来,不堪⾏⾊被蝉催。

⾝随渭⽔看归远,梦挂秦云约⾃回。

⾬细若为抛钓艇,⽉明谁复上歌台。

千波万浪西风急,更为红蕖把⼀杯。

【篇⼆】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词 1、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2、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诗歌鉴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晚莺争暖树,谁家崭新燕鸽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快乐湖东行严重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注释、钱塘湖:即为杭州西湖。

2、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贾亭:又叫贾公亭。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为春水初涨。

初:指没多久。

云脚高: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起来,浮云很低,所以说道“云脚高”。

云脚:吻合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在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5、崭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鸽: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观所见到,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于禽鸟。

6、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7、浅草:浅浅的青草。

就可以:刚够上。

没有(mò):啰没有,砌没有。

春行僻所见到,花繁草甜,春意盎然。

侧重于花草。

浅浅的青草刚够没有过马蹄。

8、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9、阳:指树荫。

黑沙堤:即为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尚无。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就是另一条。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绕开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宁堡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晚出来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崭新飞去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对外开放就要使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短低才刚刚没有过马蹄。

最钟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一排排绿荫中沿着一条黑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作品,这就是一首描绘西湖极具盛誉的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担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

描写西湖的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描写西湖的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题临安邸朝代:宋代作者:林升原⽂:⼭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时休?暖风熏得游⼈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美丽的西湖⼤部分环⼭,重重叠叠的青⼭把西湖拥在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地呈现在我眼前。

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夜不歇。

游客在西湖游⼭玩⽔,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领⼟,沦落的旧都!他们简直把暂时脱⾝的杭州,当成了如梦般繁华的汴州!注释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府邸,官邸(dǐ),旅店,客栈。

这⾥指旅店。

4、休:暂停、停⽌、罢休。

5、暖风:这⾥不仅指⾃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等)接触物体,使变颜⾊或沾上⽓味。

7、游⼈:既指⼀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创作背景 这是⼀⾸写在临安城⼀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政治讽刺诗。

《题临安邸》表现了当时的社会。

 公元1126年,⾦⼈攻陷北宋⾸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全被⾦⼈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发奋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政治上腐败⽆能,达官显贵⼀味纵情声⾊,寻欢作乐。

这⾸诗就是针对这种⿊暗现实⽽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民⼼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鉴赏 诗的头两句“⼭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鳞次栉⽐的楼台和⽆休⽌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表达了当时诗⼈对统治者苟且偷⽣,整⽇陶醉于歌舞升平、醉⽣梦死⽣活的不满与谴责。

诗⼈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时休?”西⼦湖畔这些消磨⼈们抗⾦⽃志的*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逸的⽣活何时才能停⽌?⾔外之意是:抗⾦复国的事业⼏时能着⼿?⼜何时能开始?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进⼀步抒发⾃⼰的感概。

描写西湖的绝妙诗词

描写西湖的绝妙诗词

描写西湖的绝妙诗词一、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衍生注释:“潋滟”描绘的是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晴日里湖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所以说“晴方好”。

“空蒙”形容的是细雨迷濛的样子,在雨雾中山色朦胧不清却别有一种奇妙之处,这就是“雨亦奇”的缘由。

“西子”指的是西施,是古代一位非常美貌的女子。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就是对西湖景色由衷的赞美。

情感上,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惊艳之情溢于言表。

在表现手法方面十分高超。

诗人先是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分别描写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晴天波光粼粼的湖水,雨天山色朦胧的景致,都各具特点。

然后笔锋一转,“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西施,西施不管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是美的,西湖也是一样,无论是晴天的艳丽还是雨天的淡雅都让人赏心悦目。

这种类比新奇而又确切,直接把西湖之美提升到了人的美女的高度,非常独特而又极具说服力。

四、作者介绍: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

他的诗词风格豪迈奔放,也有婉约清新之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他婉约清新风格的佳作,他被贬谪到杭州期间,尽情感受西湖的美,用他的才情创作出了这首传颂千古的优美诗篇。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西湖游玩。

那天的天气很是奇特,上午还是阳光灿烂,西湖的湖面如同璀璨的明珠,闪着耀眼的光,下午却飘起了小雨,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我不禁感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这景色真是变化万千,每一刻都美到人心坎里了。

”小伙伴们听到都纷纷点头赞同,也沉浸在这迷人的湖光山色之中。

例子二:有一个外地朋友来杭州玩,我带他去看西湖。

他看到西湖后特别兴奋,感叹西湖容貌多变。

我就跟他说:“这西湖就像那美女西施一样,苏轼都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杜牧描写西湖的诗句

杜牧描写西湖的诗句

杜牧描写西湖的诗句
《西湖》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杜牧最著名的一首诗,深受晚唐至宋代宋人以及西晋文献的影响。

杜牧有很多著名的作品,但是其中最有名的则是他所写的《西湖》。

杜牧以其诗句描写了神奇的西湖风光,它的巧妙的诗句把湖的景色一笔勾勒出来:
“清风十里送秋香,湖光空蒙雨云长。


这句诗句,描述了西湖十里,风送秋香,一片湖光,湖面一片蒙蒙细雨,云彩弥漫。

湖光穿过细雨把蓝天映现出来,风中的秋香把湖的景色染上了一层浪漫情调。

“水荡湖边千山秋,山映斜阳天接楼。


这句诗句,描述了湖边的景色,水荡千山,山映斜阳,天空与楼台交接,雪白的山脚点缀在红日的斜阳之下,把湖边的景色装点得格外美丽。

“断桥残雪三更寒,湖光空山青苔满。


这句诗句,描述了更深夜中孤寂的景象。

桥断半段,冰雪覆盖,三更寒冷,苔藓覆盖的湖面上遍布淡淡的湖光,空山青色的景色看起来格外的冷清。

“梅花渡头一片时,水深鱼疑出蓟原。


这句诗句,描述了湖边刚刚开放的梅花,将湖面一片染上白色,湖中深处,水荡,鱼儿好像从蓟原里出现,在这芬芳的湖边游来游去,使湖边的景色更加的美丽。

杜牧的这首诗歌,用他独特的诗句把西湖的风景勾勒出来,令人
赞叹不已。

后世的诗人也纷纷有诗词作品写出了西湖的情境,但是没有像杜牧那样,用精练的诗句表达出西湖的神奇之美。

如今,杜牧的诗句仍然被重复引用,犹如写真一样,写尽了西湖湖光湖色,水声晚风。

杜牧用他空灵的文字,勾勒出了西湖湖光秋香,山映斜阳,桥断残雪,梅花渡头,这些美景如今依然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画卷,即使是千载后,也还有许多人停留在这层穹苍,欣赏西湖的最终之美。

赞杭州西湖的所有诗词与解释

赞杭州西湖的所有诗词与解释

赞杭州西湖的所有诗词与解释
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也是文人墨客们咏史抒怀的最佳题材之一。

许多古代文人都用诗词来表达他们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以下是一些赞杭州西湖的优美诗词及其解释。

1. 杭州无限山明水秀,钱塘江上如诗如画。

诗词解释:这首诗表达了杭州西湖水山之美,将之比喻为诗画一般的风景。

2. 微风拂面吹水漾,春雨滴入湖光中。

诗词解释:这句诗描绘了春日的杭州西湖,微风吹动湖面,落下的春雨与湖
光交融在一起。

3. 清晨湖岸开花见,夕阳湖畔荡船归。

诗词解释:这首诗表达了清晨和夕阳下的杭州西湖的美景,早晨湖岸上的花
朵绽放,晚上夕阳下船只归航,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4. 独坐西泠桥上望,湖水荡漾映红楼。

诗词解释:这句诗描绘了站在西泠桥上俯瞰西湖景色,湖水倒映着红楼,美
丽绝伦。

5. 十里青山画不如,片片碧波映古居。

诗词解释:这首诗形容了杭州西湖山水如画的美景,认为十里山色优于任何
绘画作品,碧波倒映古居更是美不胜收。

这些诗词通过婉转、质朴的笔触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景和壮丽之处。

它们展现
了诗人们对西湖的深情厚意,并将这片美丽的自然风光永远留存在文学作品中。

无论是游人还是艺术爱好者,都可以通过这些诗词感受到西湖的魅力与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诗词鉴赏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天来了,古典诗歌多的是描写春景之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就是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诗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春色,可说有如一幅春郊试马图一样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但是,要问这首诗真正的妙处是什么?不见得能答得圆满,需要从欣赏的角度下一些工夫。

先看结构:这首诗是写西湖的,西湖辽阔,景物名胜也特多,要考虑从何处下笔。

白居易选择了从孤山写起,然后依一定顺序写来,把我们引入胜境。

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可称天衣无缝。

再看描写:描写的高明之处是紧扣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

早春的特征是什么呢?是春水初平堤岸,春云舒卷得贴近湖面;是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是燕子衔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是绿茵的浅草仅仅长得可没马蹄;是垂柳遮拂着苏堤;有“杨柳风微春试马”(见吴梅村《永和宫词》中句)的情趣。

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因此“早莺”“暖树”“浅草”“春泥”这些特定的词语,令我们读了,不禁感叹地赞美一声:“真是初春季节啊!”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他把莺燕的神态,湖水、春云的动静都用恰当的字、句描绘出来了。

他所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是极有分寸的,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马蹄踏过的还是初生的春草,过了不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壮丽景色就会到来。

清代的方东树评过这首诗,说它“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所引),是评得很切当的。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初中第一册教参)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鉴赏之一: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鉴赏之二: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

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

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

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

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忆江南二首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首小令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

作者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色彩明丽,写尽江南春色。

全词以平易的语言表现了优美的情韵,唤起人们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贴切的比喻和工整的对偶句,把明媚、艳丽、温馨、柔美而富有生气、诗情画意般的江南水乡春色,凝练成寥寥十四个字,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

读之,令人心驰神往。

《唐宋词鉴赏集》:《忆江南》属小令,只有二十七字,三韵,但在白居易手中,运用得流转自然,既有词的意境,又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既通俗易懂,色彩鲜明,又讲究音律,刻意求工。

按韵,这首词的结构是两句、两句一句。

作者把头、身体和尾巴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

作者于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822)七月,除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长庆四年五月底离杭赴洛阳任所。

此诗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

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

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

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

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

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

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

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

”(《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

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

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

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

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

”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翠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原载《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附]古人描绘西湖的诗词采桑子[宋]欧阳修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望海潮[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酒泉子[宋]潘阆(一)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

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

别来陌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二)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西湖渔者[明]凌云翰家住钱塘西子湖钓竿几度拂珊瑚扁舟载月归来晚不觉全身入画图西湖长题[明]吴惟英斜日长堤迥,村烟接帝京。

路从溪外转,人在树中行。

野草石桥短,沙鸥春水轻。

回看游赏地,晴色万山明。

题西湖钓艇图[清]唐寅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茅柴酒白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西湖杂感(二)[清]钱谦益潋艳西湖水一方,吴根越角两茫茫。

孤山鹤云花如雪,葛岭鹃啼月似霜。

油壁轻车来北里,梨园小部奏西厢。

而今纵会空王法,知是前尘也断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