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磁性材料是一类能够产生磁场并且受到磁场作用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电子工程、医学、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从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磁性材料是指在外加磁场下显现出磁性的物质。
据其不同磁性特点,磁性材料大致可分为铁磁材料、亚铁磁材料和顺磁材料三类。
铁磁材料具有强烈的磁性,能够持续保持自发磁化;亚铁磁材料在外加磁场下产生磁化,但在去除磁场后磁化会消失;顺磁材料只在外加磁场下磁化,去除磁场后不具磁性。
二、磁性材料的研究方法1. 磁性测试磁性材料的研究需要通过磁性测试来确定其磁场特性。
常用的磁性测试方法主要有霍尔效应法、磁滞回线法和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量材料的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和磁化曲线等参数。
2. 微结构分析微结构分析是研究磁性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界和纳米级尺寸特征,可以揭示材料内部的磁性行为和性能表现。
3. 磁性理论模拟磁性材料的行为可以通过磁性理论模拟来解释和预测。
常用的理论模拟方法有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和蒙特卡洛模拟等。
这些模拟方法能够模拟材料的磁结构、磁化强度和磁化动力学等。
三、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1.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磁性材料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磁存储领域。
硬盘、磁带等磁存储介质都采用了铁磁材料,利用其可持续的自发磁化特性实现信息的读写。
2. 电子工程磁性材料在电子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磁性材料可用于电感元件、变压器、电能计量等领域,利用其良好的磁导率和磁饱和特性。
3. 医学磁性材料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中需要用到磁性材料来产生强大的磁场,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
4. 能源磁性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磁性材料可以应用于发电装置、电动汽车、磁能回收等领域,利用其磁矩定向和磁致伸缩特性实现能量转换和存储。
固体物理学中的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固体物理学中的磁性材料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磁性材料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特殊的固体物质,磁性材料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固体物理学中的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一、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磁性材料是指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磁性金属的材料,其主要特点是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其内部自发地产生磁场,表现为磁化。
磁性材料可根据其磁滞曲线形状分为软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两大类。
软磁性材料的磁滞曲线呈现出相对平缓的倒钟形,其主要应用于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头等电子元器件中。
硬磁性材料的磁滞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开口"形状,具有很高的矫顽力和剩磁,其主要应用于电机、电磁铁、磁盘等领域。
二、磁性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质1、铁磁性材料铁磁性材料具有很强的磁性,在磁化后能够持久地保持磁性。
目前应用较多的铁磁性材料主要包括铁、钴及其合金、氧化铁、钡铁酸盐等。
其中,铁是一种典型的铁磁性材料,其磁化强度和磁导率较高,应用广泛。
氧化铁是一种非晶态磁性材料,具有小的磁滞损耗、较高的矫顽力等特点,常用于高频电子元器件中。
2、顺磁性材料顺磁性材料是指在外磁场作用下,其磁矩方向和外磁场方向一致,而不像铁磁性材料那样在磁化后仍然保持磁性。
目前应用较多的顺磁性材料主要包括铝、铜、锌等。
这些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去除其中的杂质,以获得较高的磁化率和磁导率。
3、抗磁性材料抗磁性材料是指在外磁场作用下,其磁矩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因而不能被磁化,比如铜、银、金等。
这些材料应用于磁感应计、磁强计等测量仪器中。
三、磁性材料的应用1、计算机、通信技术磁盘是计算机的重要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
在磁盘的制造中,磁性材料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外磁场作用于磁盘时,磁盘的表面就会形成一定的磁性图案,这些磁性信息将被磁头读取,并转化为电信号,最终被计算机处理。
2、医学领域磁性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磁性材料研究进展:新型磁性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探索

磁性材料研究进展:新型磁性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探索引言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磁性性质的材料,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器件、磁存储、医学影像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磁性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着重介绍新型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性能优势、实验准备及过程、以及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
一、新型磁性材料的性能优势新型磁性材料的研究旨在寻找具有更高磁性能、更低能耗、更广泛温度适应性和更好的稳定性的材料。
在物理学定律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通过磁性材料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新型磁性材料是稀土永磁材料。
定律中磁动力学性质和永磁性质的关联可以指导我们设计稀土永磁材料,使其具有更高的剩磁和高矫顽力,以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磁性材料的需求。
同时,通过研究稀土磁性材料的自旋耦合机制和磁畴壁移动特性,我们还可以尝试设计出具有更低的翻转能耗和更高的翻转速度的材料。
二、实验准备及过程为了研究新型磁性材料的性能,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
下面是一个基于磁畴壁移动的实验过程的详细解读。
1. 实验准备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磁性材料样品。
在选择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的性能参数来筛选出合适的样品,如剩余磁场、矫顽力和磁化曲线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一台高分辨率的磁力显微镜。
这种显微镜可以通过磁力探测器检测样品表面的磁场变化,并通过显微镜镜头对其进行放大和观察。
最后,我们需要一个外加磁场的装置。
这个装置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磁场,以研究样品中磁畴壁的移动。
2.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将样品放置在磁力显微镜中,并通过调整显微镜镜头的位置和焦距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然后,我们将外部磁场应用到样品上,以产生足够的磁场梯度,使磁畴壁得以移动。
在应用外部磁场后,我们可以观察到样品表面磁畴壁的移动。
通过显微镜镜头的放大和磁力探测器的信号,我们可以了解样品中磁畴壁的形态和移动速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来研究磁畴壁的响应行为。
铁磁材料的磁性研究与应用

铁磁材料的磁性研究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材料的研究日益深入,特别是在磁性材料的研究领域中,更是取得了诸多新的成果。
其中,铁磁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磁性材料,其磁性的研究与应用也备受关注。
一、铁磁材料的磁性铁磁材料是一类能持续保持磁性的物质,它们包括了铁、镍、钴等金属及其合金。
这类材料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矫顽力等优点,并且稳定性较强,在电机、传感器、磁卡等各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磁性的研究中,铁磁材料的磁性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现象,如顺磁、铁磁、反铁磁等。
在顺磁性中,当物质中存在着一定的未成对自旋电子(即分子场)时,分子场会增强磁化强度,从而形成顺磁性。
而在铁磁性中,当物质中的电子磁矩最大时,形成铁磁性。
反铁磁性则不同于铁磁性,它的磁性主要是由区域性反向排列的微观磁性单元所造成的。
二、铁磁材料的应用铁磁材料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具体的应用领域。
1.电机在电机领域中,铁磁材料是制作电机转子和定子的重要材料之一。
在现代工业中,各种大小不同、功率不同的电机都依靠铁磁材料来制造。
2.传感器铁磁材料作为一种磁性材料,能够感受并产生磁场,所以在传感器中也广泛应用。
如在运动传感器中使用铁磁材料,就可以利用材料的磁性进行测量,并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判断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3.磁性存储器铁磁材料作为一种存储介质,可以保持信息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容量大、速度快、保存时间长的特点。
因此,在电脑硬盘、U 盘等存储器中的磁性材料也是铁磁材料。
4.磁卡在磁卡制造方面,铁磁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
因为铁磁材料中的磁性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状态,能够记录信息,所以可以将其用于制作磁条,并用于支付、门禁系统等领域。
总之,铁磁材料的磁性研究与应用涵盖了诸多领域,其磁性特性和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磁性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介绍其应用的前景和挑战。
一.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磁性材料是指具有磁性的材料,包括铁、钴、镍及其合金和氧化物等,以及铁磁性、顺磁性和反磁性等。
其中,铁磁性材料表现出强磁性,能够吸引磁铁,而顺磁性和反磁性材料则不能吸引磁铁。
磁性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来源于其特殊的磁性性质及其可控制的性质,如磁化强度、大小、方向等。
其特点使其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侵入性、无辐射、体积小等优点,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如磁场强度受到局限、测量精度不够等。
二. 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1.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磁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惯性等性质,可以作为医学成像技术中的对比剂,如MRI、CT等。
此外,磁性纳米粒子还可以有效地作为药物运输器,将药物靶向输送到病变部位,从而提高药物活性和抗肿瘤效果。
2.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中的治疗应用磁性纳米粒子可以通过磁场控制其运动,从而导向到特定的目标组织。
通过刺激电磁场,可以在特定的位置释放药物、放射性标记物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热疗、光疗等方式对病变组织进行恶性病变细胞的破坏。
3.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检测和诊断应用磁性材料的磁性常数对物理环境的敏感性十分重要,可以用来检测和诊断疾病。
例如,磁性纳米颗粒可以被修饰成绑定与某些抗体或蛋白质结合,被绑定的抗体或蛋白质可识别以特定抗原或患者的分子,从而用于疾病诊断和监测。
三. 磁性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前景。
其中,具有明显优势的磁性纳米粒子,已经在某些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但同时,其面临着以下挑战:1.磁性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技术有待发展。
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代科技离不开材料科学的发展,而磁性材料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磁性材料在生产生活以及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磁性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这篇文章就来谈一谈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一、人造磁体的磁场稳定性研究人造磁体的磁场稳定性是判断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指标之一。
磁场稳定性并不能通过一两次测量就确定,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跟踪观测。
为了提高人造磁体的磁场稳定性,研究人员从各个方面入手,如材料制备、工艺改进、设计优化等。
在新材料的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发现具有高磁各向异性和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纳米晶粒磁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同时,改进制备工艺也能提高磁体的稳定性。
比如改进成分比例、优化离子注入能量等。
在磁体设计方面,改变线圈组合方式、优化感应体积等也能提高磁场的稳定性。
深入研究人造磁体磁场稳定性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其实际使用环境。
比如在核聚变反应堆等高辐射环境下的稳定性问题。
只有在真正的实际环境中进行测试,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其稳定性表现。
二、磁制冷技术的应用磁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制冷技术,与传统气体制冷、压缩机制冷等技术相比,磁制冷技术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更低的工作噪声、更小的体积等优势。
利用磁制冷技术可以制造出更节能、更环保、更健康的制冷设备。
磁制冷技术的核心就是磁性材料的磁焓变化,当一个磁体受到外界磁场的作用时,会发生一定的磁焓变化,这种磁焓变化会转化为温度变化,从而实现对制冷介质的冷却效果。
通过对磁性材料的磁焓变化机制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逐渐掌握了其制冷原理。
目前,磁制冷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在电子设备、汽车空调、医疗领域等。
三、高磁场环境下的研究高磁场环境下的磁性材料研究一直是磁性材料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高磁场环境下,磁性材料的磁化状态会发生变化,其性能表现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高磁场下的磁性材料,不仅对于制造高磁能器件、储能器等有着重要意义,还能推动整个磁性材料领域的发展。
在生物学中的磁性材料的应用研究

在生物学中的磁性材料的应用研究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学科,而磁性材料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新兴领域。
磁性材料可以通过磁场的作用发挥一些特殊的功能,在生物学研究中,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药物传递和生物成像等方面。
首先,磁性材料在生物标记方面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标记是指利用一种物质将目标生物分子标记出来,以便于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
磁性材料具有独特的磁性特性,可以通过磁场引导和聚集在特定的目标生物分子上。
例如,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标记,通过磁场可以将这些标记物聚集在一起,从而提高对癌症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
其次,磁性材料在药物传递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物传递是指将药物精确地送达到目标组织或细胞,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磁性材料可以被制备成药物纳米颗粒,利用磁场的引导作用,这些纳米颗粒可以被导向到特定的治疗区域。
通过磁场的控制,药物可以准确地释放在需要治疗的位置,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此外,生物成像是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磁性材料的领域之一。
生物成像通过观察和记录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活动,以便于对生物体进行理解和研究。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成像技术,它利用磁性材料产生的磁场与人体的磁性信号产生相互作用,通过分析这些信号可以得到生物体的影像。
磁性材料在MRI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提高成像的质量。
此外,利用磁性材料的特殊性质,例如磁共振造影剂,可以对特定的生物分子和组织进行标记,从而更加准确地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然而,尽管生物学中的磁性材料的应用研究前景广阔,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磁性材料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需要解决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毕竟,生物体对外部材料和物质具有一定的免疫和排斥反应,因此需要精心设计和改进磁性材料的表面性质,以便更好地与生物体相容。
此外,磁性材料的制备和控制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
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

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磁性的特殊材料,通常由铁、钴、镍和稀土等元素组成。
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能源等领域。
然而,传统磁性材料的性能往往受限于其固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法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因此,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成为了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
传统磁性材料的性能主要由其微结构和成分所决定。
在过去几十年里,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晶体结构和处理方式等手段,成功地实现了对磁性材料性能的调控。
例如,通过掺杂不同元素,可以改变材料的磁滞回线、居里温度和矫顽力等重要参数,从而提高材料的磁导率和磁化强度。
此外,利用纳米技术和杂质控制等方法,研究人员还成功地实现了对磁性颗粒大小、形状和结构的精确调控,从而优化材料的磁性能和应用性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已经从微观范围扩展到宏观范围。
新一代磁性材料的研究重点是实现对磁性材料的可调磁性和多功能性。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外加磁场、温度、压力和光照等外界因素,设计和制备了多功能磁性材料。
这些材料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磁性行为,具有可调磁性、磁光调控、磁温调控和磁压调控等特性。
通过改变外界因素的作用方式和强度,可以实现对磁性材料的精确控制,从而优化其在电磁波传输、磁存储、储能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除了上述的性能调控,研究人员还在磁性材料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磁性材料在电子设备、医疗器械、能源转换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铁磁材料在传感器和磁存储器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改变磁性材料的性能,可以实现对传感器灵敏度和磁存储器件的存储密度的提高。
此外,通过结合磁性材料与其他功能材料,例如光学、热学和电学材料的融合,还可以实现新型纳米器件的开发。
这些器件在光电转换、能量传输和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和应用研究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乘客乘车的凭证和票价结算的磁性卡等。
图1磁性材料
2.1永磁材料
一经外磁场磁化以后,即使在相当大的反向磁场作用下,仍能保持一部或大部原磁化方向的磁性。
对这类材料的要求是剩余磁感应强度Br高,抗退磁能力强,磁能积(BH)大。
相对于软磁材料而言,它亦称为硬磁材料。
永磁材料有合金、铁氧体和金属间化合物三类。
①合金类:包括铸造、烧结和可加工合金。
铸造合金的主要品种有:AINi(Co)、FeCr(Co)、FeCrMo、FeAIC、FeCo(V)(W);烧结合金有:Re--Co(Re代表稀土元素)、Re—Fe以及AlNi(Co)、FeCrCo等;可加工合金有:FeCrCo、PtCo、MnALC、CuNiFe和A1MnAg等,后两种中BHC较低者亦称半永磁材料。
②铁氧体类:主要成分为MO・6Fe203,M代表Ba、Sr、Pb或SrCa、LaCa等复合组分。
③金属间化合物类:主要以MnBi为代表。
根据使用的需要,永磁材料可有不同的结构和形态。
有些材料还有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之别。
2.2软磁材料
它的功能主要是导磁、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
因此,对这类材料要求有较高的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同时磁滞回线的面积或磁损耗要小。
与永磁材料相反,其Br和BHC越小越好,但饱和磁感应强度Bs则越大越好。
软磁材料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①合金薄带或薄片:FeNi(Mo)、FeSi、FeAI等。
②非晶态合金薄带:Fe基、C0基、FeNi基或FeNiCo基等配以适当的si、B、P和其他掺杂元素,又称磁性玻璃。
③磁介质(铁粉芯):FeNi(Mo)、FeSiAI、羰基铁和铁氧体等粉料,经电绝缘介质包覆和粘合后按要求压制成形。
④铁氧体:包括尖晶石型一一MO・Fe203(M代表NiZn、MnZn、MgZ.、Lil/2Fel/2Zn、CaZrt等),磁铅石型一一Ba3Me2F也40141(Me代表Co、Ni、Mg、Zn、Cu及其复合组分)。
2.3矩磁材料和磁记录材料
主要用作信息记录、无接点开关、逻辑操作和信息放大。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磁滞回线呈矩形。
旋磁材料具有独特的微波磁性,如导磁率的张量特性、法拉第旋转、共振吸收、场移、相移、双折射和自旋波等效应。
据此设计的器件主要用作微波能量的传输和转换,常用的有隔离器、环行器、滤波器、衰减器、相移器、词制器、开关、限幅器及延迟线等,还有尚在发展。
3磁性材料的应用及行业发展
3.1磁性材料的应用
我们知道,硬磁性材料被磁化以后,还留有剩磁,剩磁的强弱和方向随磁化时磁性的强弱和方向而定。
录音磁带是由带基,粘合剂和磁粉层组成。
带基一般采用聚碳酸脂或氯乙烯等制成。
磁粉是用剩磁强的r—Fe203或Cr02细粉。
录音时,是把与声音变化相对应的电流,经过放大后,送到录音磁头的线圈内,使磁头铁芯的缝隙中产生集中的磁场。
随着线圈电流的变化,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当磁带匀速地通过磁头缝隙时,磁场就穿过磁带一368~并使它磁化。
由于磁带离开磁头后留有相应的剩磁,其极性和强度与原来的声音相对应。
磁带不断移动,声音也就不断地被记录在磁带上。
应用于计算机磁性存储设备和作为乘客乘车的凭证和票价结算的磁性卡所用的磁性材科及作用原理,同磁带所用的磁性材料及作用原理基本相同,只是用处不同而已。
在磁性卡上有一窄条磁带,当你乘地铁从甲站到乙站时,在甲站向仪器中投入从甲站到乙站的票钱(硬币),之后投出一张磁性卡,在投出这张磁性卡的过程中已录上了到乙站下车的磁记录,拿这张磁性卡乘车到乙站后投入到仪器中,门开,出站。
如果没在乙站下车,而是在比乙站远的丙站下车,投入的硬币不够,出站门不开。
要拿磁性卡补票后才能出站。
在乙站或丙站投入磁性卡的过程,就是磁记录经过磁头变成电信号的过程。
再用电信号控制站门开关。
电机的铁芯所用的磁性材料一般用硬磁铁氧体,这些材料的特点是磁化后不易退磁。
对磁通的阻力小。
磁性材料的用途广泛,磁性材料在电子技术领域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3.2磁性材料的行业发展
中国地大物博,金属和稀有元素矿藏非常丰富,有着丰富而天然的原材料资源优势,磁性材料产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几乎国内都能满足。
磁性材料行业,离不开稀土。
因为稀土成本占磁材原料成本的30%,而中国是稀土的故乡,世界上80%的稀土储量在中国,因此中国稀土的资源优势,决定了磁性材料行业的中国优势。
2006年中国出口各类磁体23万吨,出口金额仅8.6亿美元;进口各类磁体6.9万吨,而进口金额达5.7亿美元。
2007年1—8月中国电磁铁;永磁铁等;电磁或永磁工件夹具等进口数量为57,031,992.00千克,用汇513,161,987.00美元;出口数量为193,840,035.00千克,创汇809,909,620.00美元。
中国磁性材料工业在产量方面已经初具规模,发展速度很快,但与日本等磁性材料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管理水平、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及产品档次都存在一定差距。
中低档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但在高档产品上还缺乏竞争力。
随着高清晰度电视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汽车、通信业的发展,对高档磁性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
中国的磁性材料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开发高档磁性材料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磁性材料工业大发展时期,世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已经转移到中国。
预计中国铝镍钴磁钢产量为3,000吨(全球产量7,840吨),铁氧体永磁产量195,000吨(全球产量676,000吨),稀土钕铁硼磁体9,400吨(全球14,400吨),软磁铁氧体产量98,800吨(全球431,000吨)。
到2010年中国各类磁体的产量均稳居世界之首,占全球的份额还将继续增大。
到2020年,中国磁性材料的产量将占全球一半以上,成为世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
参考文献
[1]胡双锋,黄尚宇,周玲,吕书林.磁学的发展及重要磁性材料的应[J].稀有全属材料与工程。
2007.(9).
[23余声明.智能磁性材料及其应用EJ].磁性材料度嚣件,2004,(5).[3]宋振纶,李卫.钕铁硼永詹材科表面防护技术:特点・应用・同题
[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8,(1).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