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部优】《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引言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优秀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经典名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下面将按照教案的逻辑顺序,为大家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核心主题和情感表达;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3.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4. 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思考和讨论。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演讲稿、课件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提问:“大家知道《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什么样的故事吗?”或者“有没有人读过这篇小说?”等等。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对本篇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学习2.1. 阅读小说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小说。

阅读时,学生可以做简单的标记以便后续讨论。

2.2. 理解主题学生在阅读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的核心主题。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为了什么?”或者“作者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等。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2.3. 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例如刘姥姥、大观园的主人、其他角色等等。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2.4. 学习词汇和短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例如“刘姥姥”、“大观园”、“宁可”等等。

可以通过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展示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

3. 拓展3.1.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们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例如“你们觉得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经历对她有什么影响?”或者“你们认为《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念?”等等。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礼仪制度以及园林建筑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段,通过对刘姥姥在大观园的见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腐朽。

2.2 教学重点: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中的寓意和讽刺手法。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刘姥姥的描绘,反映出的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刘姥姥的形象特点和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教师讲解:3.5 课后作业: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等。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关注彼此在课堂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4.3 教师评价: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红楼梦》原著及相关辅导资料。

5.2 网络资源:相关影视作品、论文和评论。

5.3 教具: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6.4 启发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20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20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01课程介绍与目标Chapter《刘姥姥进大观园》背景及作者简介01让学生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02030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多样性。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达。

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文本阅读、人物时间安排分钟。

具体安排•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课程安排与时间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文本概述及主要情节梳理文本背景介绍主要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分析刘姥姥朴实善良、机智幽默的农村老妇,通过她的视角展现了大观园和贾府的奢华生活,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贫富差距。

贾母慈祥宽厚、威严并重的贾府老祖宗,她对刘姥姥的善待体现了封建家长的仁慈和威严。

王熙凤机智泼辣、善于察言观色的贾府大管家,她对刘姥姥的接待既体现了她的精明能干,也揭示了封建家庭中的复杂人际关系。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艺术手法鉴赏经典语句解读03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Chapter揭示社会阶层差异批判封建礼教揭示人性弱点030201社会现象揭示与批判意识表达传统文化传承及其现实意义思考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家庭伦理道德思考人与自然关系1 2 3追求艺术美感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社会公正与平等审美价值追求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体现04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Chapter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及比较阅读指导推荐项比较阅读影视改编作品欣赏与评论写作指导影视作品推荐评论写作指导学生撰写影视评论,分析改编作品在呈现原著精神、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删减等方面的得失。

跨学科知识链接:历史、民俗、艺术等民俗文化历史背景讲解小说中涉及的民俗文化,如礼仪、节庆、饮食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特色05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活动设计Chapter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刘姥姥进大观园过程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分组讨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在交流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第一章:《刘姥姥进大观园》背景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掌握《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在整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刘姥姥和大观园的相关文化背景。

1.2 教学内容曹雪芹与《红楼梦》简介《刘姥姥进大观园》章节概述刘姥姥和大观园的文化内涵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关背景知识。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刘姥姥和大观园的文化背景。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理解故事情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刘姥姥和大观园的看法。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刘姥姥进大观园》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掌握《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介绍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分析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梗概。

利用图表、时间线等资料,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故事发展。

2.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梗概,了解故事情节。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故事梗概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刘姥姥进大观园》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探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矛盾冲突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注意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描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刘姥姥进大观园》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的主题思想。

探讨主题在故事中的体现和表达。

4.2 教学内容主题思想探讨故事中主题的体现和表达4.3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思考法,启发学生对主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教案第1篇1.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一、导入新课鸿篇巨作《红楼梦》,记录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的兴衰荣辱历史,描写了以宝黛为首的青年男女的爱情,刻画了金陵十二钗等人物的命运。

但有一位并不属于大观园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是七十五岁高龄的刘姥姥。

作者曹雪芹为什么不惜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起来寻求答案吧!【教学提示】或播放《刘姥姥进大观园》影视片段,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视频资源见光盘)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背景介绍。

一部《红楼梦》刘姥姥共三次进贾府。

一进:是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

到了年冬岁末,狗儿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夫人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二进: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

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园内容。

三进: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

【学法指导】了解相关背景,或阅读名著全文,可为课文做有效铺垫。

2.熟读课文,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作为社会底层的农家老妇刘姥姥,来到贵族贾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用餐,在王熙凤等人的安排下,闹出了许多笑话。

3.给本文内容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贾母便笑道……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写刘姥姥惊叹潇湘馆内的陈设奢华。

第二部分(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写刘姥姥用宴,在王熙凤等人的策划下上演“笑”剧的全过程。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情节,理清课文结构。

2.析人物,抓住对人物的描写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3.悟主题,分析作者寄寓“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深刻用意。

一、激趣导入——走近刘姥姥同学们,老师今天来到美丽的校园,我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希望在这节课上我不要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而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长了见识。

二、细读文本析人物——众人眼中的刘姥姥(一)贾府人眼中的刘姥姥1.女清客屏显: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清客了。

"(生齐读)鸳鸯是谁?(贾府丫头,贾母身边的高级丫头)她如何评价刘姥姥的?(女清客)女清客是什么意思?(书下注释为:在富豪人家帮闲凑趣的人)屏显:林黛玉忙笑道:“……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这两人从称呼代表了贾府人对刘姥姥的基本看法。

2.设局鸳鸯不但如此称呼刘姥姥,还做了什么事?(与凤姐设局捉弄刘姥姥)为此,她们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语句)3.笑局高潮来了,刘姥姥配合着这设下的局,引出了故事的高潮——一场贾府群芳笑乐剧。

(放声读),思考:这场笑局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说说原因。

4.贾母在这幅图景中,留给老师印象最深的是贾母,对她的描写主要有这四处:屏显:①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

②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③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④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菜也都端过来给他吃。

齐读以上文字,你能看出一个怎样的贾母?(睿智、慈爱、有同情心、惜老怜贫、“礼出大家”的典范)屏显补充:平儿忙道:“你快去罢,不相干的。

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讽刺。

2. 提高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创作年代等。

2. 故事梗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3. 主要人物:刘姥姥、王熙凤、贾母等。

4. 作品主题: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展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形象分析,理解作品主题。

2. 教学难点:作品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手法及其表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故事梗概及人物关系。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分享对作品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及《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背景。

2. 讲解故事梗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3. 分析人物形象:刘姥姥、王熙凤、贾母等。

4. 作品主题探讨:对封建社会的讽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

6. 案例分析:具体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表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性,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完成质量,以及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深度。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提问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红楼梦》原著或相关教学辅导书籍。

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插图、漫画或其他辅助教学的视觉材料。

3. 网络资源:如有必要,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视频、文章或讨论帖,以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种种遭遇。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梳理文章情节,概括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主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封建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体会作者对封建贵族奢靡生活的批判。

感受刘姥姥的善良、风趣和智慧,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刘姥姥、贾母、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体会文中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情节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性的复杂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文学地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知识,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程度,引入新课。

2、知识讲解介绍作者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

讲解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如“蓼溆”“麈尾”等。

3、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情节,明确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分析小组讨论: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重点分析刘姥姥的形象:刘姥姥是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妇人,她朴实、善良、风趣、机智。

为了讨好贾府的人,她故意出丑卖乖,但同时也展现了她的生存智慧。

分析贾母、王熙凤等人物形象,通过她们对刘姥姥的态度,反映出封建贵族的傲慢和冷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难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配乐:红楼梦)
知人论世,介绍作者作品:
这个故事,不简单——经典名著,经典片段
这个作者,不简单——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创作经历,不简单——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1.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2.《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二、积累生字词,把握阅读提示
1.解决文章生字词。

2.自读课后阅读提示,提取信息,了解故事梗概。

3.明确角色分工:这是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主角是____,导演是____,配角是____。

三、深入文本,把握刘姥姥形象
(一)了解舞台搭建(环境描写)
课文的标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成了她表演的舞台。

你能找出课文中对“舞台”的描写吗?
(二)分析人物性格
1.你眼里的刘姥姥。

说说人物身上体现着哪些性格特征,并说明理由。

2.观众眼里的刘姥姥。

表演精彩不精彩,要看观众的反应如何。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观众”的反应。

3.作者眼里的刘姥姥。

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是嘲笑吗?
(三)把握文章文章主旨
这场“笑剧”的背后究竟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四、学以致用
1. 请学习和借鉴本文塑造刘姥姥形象的手法,描写一位身边的同学,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以及烘托的手法。

2.安排学生作品展示。

五、总结
本文的艺术性堪称典范。

人物语言表达精彩,人物行为描写精细,人物形象刻画精微,这三点让文章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当中,注意借鉴,让自己的笔下多几个刘姥姥,多一片大观园。

六、作业
阅读刘姥姥三进贾府的章回,写一篇人物小传。

六、板书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雪芹
刘姥姥: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语言动作烘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