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一)一、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15分)1、心理学家一般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_____或_____表征。
2、概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习得:______和______。
3、按迁移的性质,可把迁移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4、教育心理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5、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过程。
6、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7、已知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某项目(是非题)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PH=0.85和PL=0.35,则该项目的难度为_____,区分度为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A、最新的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D、事例或案例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4、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5、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6、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7、经过人类复杂的认知操作活动形成的既有一定的信息意义又有一定的智能意义的命题,称为()A、联结性陈述知识;B、联结性程序知识;C、运算性陈述知识D、运算性程序知识8、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们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象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C、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D、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A、4遍B、6遍C、8遍D、9遍10、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4、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
6、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8、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
10、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11、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3、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14、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1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少年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
1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青年初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套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套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套)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学习B. 教学C. 评价D. 管理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3. 以下哪项不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特点?A.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B. 强调知识结构C. 强调教师主导D. 强调问题解决4.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马斯洛5. 以下哪个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室实验法D. 逻辑推理法...(此处省略16-20题)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7.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_________。
8. 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偏好的_________方式。
9. 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_________的心理状态或过程。
10. 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此处省略11-20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2. 解释什么是元认知,并举例说明元认知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3. 描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并说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24. 论述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5. 分析教育心理学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26. 根据以下案例,分析学生的行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案例:小明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最近在课堂上经常分心,成绩下滑,老师发现他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A5. D...(此处省略16-20题答案)二、填空题6. 教育心理7. 最近发展区8. 学习9. 学习活动10. 影响三、简答题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300题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从20年代—50年代受到心理学奠基者【桑代克】的较大影响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3.【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6.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的差异。
7.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四个阶段。
8.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9.影响心理学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遗传】和【环境】10.根基埃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1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所发生的【心理变化】12.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13.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个体对刺激比较敏感…【关键期或敏感期】14.学生现水平经他人帮可以达到较高水平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为【最近发展区】1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16.人格是指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17.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18.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0.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信息加工,信息是以【信息流】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21.斯金纳认为有机体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一种是【操作性行为】22.教师应多用正强化塑造学生良性行为,用【消退法】消除消极行为,慎用惩罚。
23.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远离或回避某目标。
24.一般来说,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一、填空题1、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国教育心理学家。
2、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2)、(3)、(4)、(5)。
3、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指。
4、我们从一个人会陈述什么,推测他具有—知识;从他会做什么推测他具有知识。
5、加涅认为,动作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
二、选择题1、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1)认知失调;(2)经典条件反射;(3)效果律;(4)社会学习论。
2、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
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接近。
(1)形式训练说;(2)关系转换说;(3)产生式理论;(4)学习定势说。
3、根据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下述论断错误的是。
(1)小学生不会使用记忆策略来帮助记忆;(2)在复述故事时,年幼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善于添枝加叶;(3)教给儿童一些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其认知发展;(4)幼儿园儿童还不会使用精加工策略。
4、心理测量所测得的智力是素质。
(1)不受教育影响的素质;(2)易受教育影响的素质;(3)发展形成的素质;(4)通过学习形成的素质。
5、科学取向教学论把学习目标界定为。
(1)学生学习的结果;(2)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3)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价值观;(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
6、“据任务分析决定教学策略”的教学原则的依据是。
(1)认知发展理论;(2)同化论;(3)学习类型理论;(4)个性差异理论。
三、名词解释1、形式训练说2、场独立性。
3、需要层次论4、叶克斯-多德森定律5、教师的素质四、简答题1、早期学习理论行为派与认知派在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的看法上有哪些根本分歧?2、根据媒体报道,电视剧《还珠格格》上演以后,有小孩模仿小燕子,从楼上往下跳。
按班杜拉视为学习论,这种学习属于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据班杜拉的替代强化理论,可以消除媒体展示的“榜样”行为(此处是小燕子的行为)的不良影响,你能提出适当建议?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教育心理学试题填空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填空及答案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_______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教师和教育环境。
3.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为_______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4.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_______。
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_______。
6.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常见的认知风格有场独立型和_______。
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_______。
8. 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_______提供反馈。
9. 教育心理学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
_______。
1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_______发展。
答案
1. 个体
2. 学生
3. 教育教学实践
4. 外在动机
5. 自我实现需求
6. 场依存型
7. 案例研究法
8. 教学改进
9. 个别化教学
10. 全面
结束语
通过这份教育心理学试题填空,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心理学在理解学生心理、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希望这份试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P27)2.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桑代克)。
他于(1903)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P12)3.学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P44)4.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划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
(P42)5.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P44)6.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P46)7.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又被称为(认知发现学习论)。
(P47)8.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P47)9.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榜样有三种形式,即(活的榜样)、(符号榜样)和(诫例性榜样)。
(P51)10.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子过程。
(P52)11.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P66)12.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网络)和(图式)来表征。
(P68)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
(P75)13. 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P91)14.官能像人的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来加强的。
这是(形式训练说)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P100)15.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共同要素)。
这是(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P102)16.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个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类化。
这是(经验类化说)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P103)17.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必会填空题五(含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必会填空题五(含答案)1.“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
A.初期B.中期C.后期D.各阶段都有可能2.根据过度学习原则,若某生学习8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实际学习次数应该是()次。
A.8B.10C.12D.153.某中学生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
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取向4.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合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5.某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不将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
该老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为()。
A.放羊式B.监督式C.参与式D.控制式6.品德的心理结构不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评价7.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影响表现。
A.定势B.逆向迁移C.正迁移D.水平迁移8.按照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原则,学生必须达到某一单元,规定教学目标()以后,才能进行下一单元学习。
A.80%B.85%C.90%D.95%9.地理课中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的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11.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12.教师通过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来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的阶段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填空题
1
律。
2
3
4
证之上的。
5
6
7
8
9、1903
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0、二十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C. Rogers
主,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11、布鲁纳(J. S. Bruner)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的专题特邀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
学习的影响。
12、二十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13、1924
14、杜威(J. Dewey
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教育的带路人。
15、在运用观察法时,观察时间不宜过长,对同一类行为可采用重复观察的方法,
的方式。
16
17
18
下的被试不同质,从而影响实验的精度。
19
实验。
2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集中于学习问题转向对教学问题的极大关注,这种
练习第二章填空题
1、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从哲学上发轫于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J. Locke
2
3、按照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儿童在6、7岁-12
4
5
或“可接受原则”。
6
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7
8
9、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食物刺激产生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它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
10
11
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2
13
式。
14
15
16
17
18
19
20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
第三章填空题
1
2
3
4
驱力。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四章填空题
1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
2
3、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
4
5
6
7
8
9
10、心理学史上最早对遗忘问题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是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
11
12
13
14
15
同的成分。
16
17
18
19
20
学习。
第五章填空题
1
2
3
4
5、按创造力水平的高低,阿瑞提(Arieti
6
7
8
9 A. P. Osbon)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10
11、从给定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否被明确界定的角度来分,可将问题分为和
12
13
14
15
16、高创造力的人具有一些有利于其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人格特点,这些特点就构成了
17、按照创造力本身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海纳特(Heinelt
18
19
20
第六章填空题
1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
2、迈克卡等人(Mckeachie et al.,
三部分。
3
4
略。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16
17
18、布朗等(Brown et al.)认为策略训练应包括三种因素:一;二是
19
20
异。
第七章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Kelman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研究中,贯穿着几个基本观点:一是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二是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三是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和公道的公正;四是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五是
18
19
20
第八章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治。
19
20
第九章填空题
1
2
立型。
31954年提出的。
4
趣。
5
6
7
8
9
10
11、个别化教学系统(PSI
12
13
14
15
16
17
18、个别化教学系统(PSI
19
20
第十章填空题
1、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
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
4
5
6
7
8
9
10
11、黑尔等(Heil et al.
12
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3、福勒和布朗(Fuller & Brown)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
14
括、积极验证。
15
发挥作用。
16、布鲁巴奇等(J. W. Blubacher et al.
17
18
19、赫金斯(Huckins
20、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冲突情境可分为三类,
第十一章填空题
1
间的角色。
2
3
4
5
6
7、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容易出现两类偏差:一类是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
8
9、勒温等(K. Lewin et al.)最早对教师的领导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们从-专制的维度将教师划分为
10、
这样几种类型。
11
12
13
14
15、对学生的理解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了解和认识;
了解和认识。
16、卡赖特与赞德(D. Cartwight & A. Zander
能。
17
18
响。
19
20、当班级中的某个成员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时间所担当的角色和相应的角色期待时,便产生了
综合练习一填空题
1
律。
2、1903
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
4
5
6
7
8
9
10
11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
12
13
14
段。
15、判断一个人心理状况应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16、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
17
18、个别化教学系统(PSI
19
切、易接近等特征。
20
综合练习二填空题
1
2、二十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3
4
5
驱力。
6
7、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
8
同的成分。
9
10
11、迈克卡等人(Mckeachie et al.,
三部分。
12
异。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综合练习三填空题
1
2、1924
3
4、奥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
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5
6
7
8、心理学史上最早对遗忘问题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是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
9
10
11
12
略。
13
14
15
16
17
18
191954年提出的。
20
综合练习四填空题
1
证之上的。
2、二十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C. Rogers
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3
或“可接受原则”。
4
5
6
7
8
9
10
11
12、道德情感从表现形成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三是
13
14
15
16
17
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8
19
的了解和认识。
20、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容易出现两类偏差:一类是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