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知识点

合集下载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含答案)第一单元常见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有的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如石油、木头、棉花、沙、丝、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

3、我们穿的衣服是用(布)制成的。

4、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5、玻璃是怎样加工的?答: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融化,经过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6、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7、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等优点。

8、我们身边用塑料制成的物品有(水桶)、(尺子)、(自动笔)、(计算器)、(饮料瓶)、(电话机)等。

9、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11、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13、一种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14、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

15、减少对“白色污染”建议:(①减少使用塑料袋。

②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③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16、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但塑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7、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

塑料手套不透气,手掌湿润;棉布手套透气,手掌干燥。

)18、什么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吗?为什么?(答:像玻璃、塑料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三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知识点一、身边的材料1.我们将具有一定功能和用途的成品成为物品。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 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如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有的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天然材料加工或合成得到材料叫人造材料。

如塑料(石油)、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都是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

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

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腈纶棉等。

7.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8.玻璃是怎样加工成的? 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熔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二、塑料1.废旧塑料制品废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

怎样减少白色污染?(1)减少使用塑料袋(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环境污染(白色污染)。

3.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5.你认识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防弹材料、变色材料等。

6.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9.汽车的轮胎和皮鞋的鞋底都是由橡胶做的,夏天的拖鞋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1、身边的材料:(第一课时)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按材料给物品分类:木材、金属、纸、布、塑料。

第二课时:我们身边的材料可以分为: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2、塑料第一课时:▲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可以代替钢铁作建筑材料。

▲塑料和木头相比。

优点:轻便、透明、防水耐磨。

缺点:易污染环境。

▲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不怕水、不易弯形、透明。

缺点:废弃后易污染环境。

▲塑料杯遇热水会变软、说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塑料手套和棉布手套比较:塑料手套:透气性能差,防水性好。

棉布手套:透气性能好,防水性差。

▲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选出许多人造材料。

包括一些新材料。

▲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合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如铝合金、钛合金。

▲认识新材料:变色材料,防弹材料。

拓展: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课件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成为:白色污染。

3、倾听声音:活动1,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

活动2:物体出声时的共同点:物体发生时都在来回运动,这种来回往复的运动可以用振动来表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使物体停止发生的方法是:停止振动。

4、物体传声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到声音。

▲我们知道声音可以透过气体、液体、固体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6、声音与生活▲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世界。

▲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称为乐声。

▲有些声音会使我们烦躁,称为噪音。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引导我们探索自然和世界的学科。

在三年级的科学下册中,我们将学习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点吧!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本章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一些变化。

我们学习到植物的种子是如何发芽生长的,通过观察豌豆的生长,我们了解到植物的幼体和成体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光合作用和水分的吸收等。

第二章:生活中的物体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我们了解到物体都有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并能从中学习到力的作用。

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到能量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转化的。

比如,太阳能是如何转化为热能的,而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光能的。

我们还学习到了一些简单的电路知识。

第四章: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本章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们还学习到了物质的溶解和挥发的概念。

第五章:身体的维持和卫生保健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体的健康和卫生保健。

我们了解到了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

同时,我们还学习到了一些简单的卫生保健知识。

第六章:地球和环境保护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到了地球的构造和一些地球上的现象,比如地震和火山喷发等。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第七章:人类历史和科学的发展本章中,我们学习了人类的历史和科学的发展。

我们了解到了古代文明的一些成就,并学习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

第八章:科学实验和观察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

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以上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和世界,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希望大家在科学学习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并积极参与到实验和观察中来,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动物、植物与人都就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与营养。

毛绒玩具与石子都就是非生物。

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与营养。

非生物有些就是人类制造的有些就是天然的。

2、机器人并不具备的生命现象,如没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特征、所以不就是生物。

3、小草与大树在形态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大,有的小,但它们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与营养物质。

5、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属于经济作物,这出经济作物可分为油料作物、药用作勿等,可以食用、药用、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等。

6、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它们制成的产品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植物资源。

7、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组成,脊柱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8、我们把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9、:珍稀动物稀少的原因有两点:一就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等变化,植物生长不好致使食物减少,从而使一些动物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二就是一些不法分子乱捕乱杀,致使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

10、动物就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必要性。

11、昆虫的共同特征就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2对翅,1对触角。

12、昆虫的种类很多,有些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益处,如蜜蜂、蚕、七星瓢虫等;有些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害处,如青刺蛾、蝗虫、蚊子等。

13、水、空气就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外界条件、仙人掌生活在干早的沙漠,通过减少蒸腾作用,为自身保存水分;莲生活在水里,水里空气比较少,通过加大蒸腾作用,可以从水里吸收更多的空气。

14、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维持生存。

莲的叶柄与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

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

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非生物有些是人类制造的有些是天然的。

2、机器人并不具备的生命现象,如没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特征、所以不是生物。

3、小草和大树在形态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大,有的小,但它们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5、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属于经济作物,这出经济作物可分为油料作物、药用作勿等,可以食用、药用、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等。

6、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它们制成的产品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植物资源。

7、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组成,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8、我们把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9、:珍稀动物稀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等变化,植物生长不好致使食物减少,从而使一些动物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二是一些不法分子乱捕乱杀,致使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

10、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必要性。

11、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2对翅,1对触角。

12、昆虫的品种很多,有些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益处,如蜜蜂、蚕、七星瓢虫等;有些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害处,如青刺蛾、蝗虫、蚊子等。

13、水、空气是植物发展必需的外界条件、仙人掌生活在干早的沙漠,通过减少蒸腾作用,为自身保存水分;莲生活在水里,水里空气比较少,通过加大蒸腾作用,可以从水里吸收更多的空气。

14、仙人掌的叶子酿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坚持生存。

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9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9

第一课:生物和非生物一、填空题1、〔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2、〔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

3、生物的共同点是:〔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

4、〔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的特点是:〔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5、毛绒玩具是〔人类制造的〕,石子是〔天然的〕。

二、问答题1、寻找你家周围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答:生物有:鸡、狗、猪、猫、牛、树木、花草、人等;非生物有:玩具、椅子、桌子、房屋、石子等。

2、机器人是生物吗?为什么?它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吗?答:机器人不是生物;机器人虽然能活动,但它不具备生物的特点,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不需要水和营养;机器人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因为它的行为判断都在一定的程序下进行,是一种运算模式。

物质的东西永远决策不了意识。

第二课:树与草一、填空题1、树和草都是〔植物〕,他们都有〔根〕、〔茎〕、〔叶〕、〔花〕、和〔种子〕,它们的生长和生存都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2、草的茎很柔软,叫〔草质茎〕;树的茎与枝干很硬,叫〔木质茎〕。

二、名词解释蒸馏水———是指自来水经过一种别离工艺,去掉其中的矿物、有机物等,获得的比拟纯洁的水。

三、问答题1、比拟蟋蟀草和桃树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征。

答:蟋蟀草:根比拟细、比拟多;叶片平展,细长条形;茎秆丛生,茎的顶端有2-7个指花穗。

桃树:主干不太高,茎比拟硬;叶子为长椭圆形;通常花瓣为5片,也有很多桃树品种为重瓣花,果实里有硬核。

2、说一说制作植物标本的过程?答:〔1〕采集漂亮的叶子与花;〔2〕找一本厚厚的书;〔3〕将叶片与花展平后夹在书中;〔4〕每隔一天将标本翻个面;〔5〕将标本固定在硬纸板上;〔6〕将植物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数据记录在上面。

第三课植物与我们的生活一、填空题1、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植物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等丰富的物质资源。

新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1. 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答: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

2. 非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答: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3. 猫和蒲公英的相同点是什么?答:猫和蒲公英都是生物,都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

4. 机器人属于生物吗?说出理由。

答:机器人不属于生物,因为机器人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5. 小草的相同点有哪些?答:都是生物,都属于植物,都有根、jing、叶的结构,其中根和jing都比较柔软。

6. 大树的相同点有哪些?答:都是生物,都属于植物,都有根、jing、叶的结构,其中根和jing都比较硬。

7. 树与草的相同点是什么?答:树和草都是植物,它们都有根、jing、叶、花和种子,它们的生长和生存都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8. 什么叫草质jing?答:草的jing很柔软,叫草质jing9. 什么叫木质jing?答:树的jing与枝干很硬,叫木质jing10. 什么是经济作物?答:经济作物是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

经济作物按其用途分为油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11. 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答:①采集漂亮的叶子与花;②找一本厚厚的书;③将叶片与花展平后夹在书中;④每隔一天将标本翻个面;⑤将标本固定在硬纸板上;⑥将植物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时间记录在上面。

12. 玉米都有哪些用途?答:食用、饲料、酿酒、制药、乙醇汽油、工艺品、工业原料。

13. 什么是脊椎动物?答: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14. 什么是恒温动物?答:体温相对恒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15. 动物的皮肤有哪些特点?答:动物的皮肤,有的裸露,有的有毛发,有的有鳞片,还有的有羽毛。

16. 昆虫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答: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2对翅,1对触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生物与非生物
1.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否具有生命特征。

2.比较就是通过观察、归纳(nà)等方法找出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豆子在一定条件可以萌发,石子不能萌发。

4.生物能生长,能繁殖(fán zhí),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

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
物。

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毛绒玩具与石子都是非生物。

毛绒玩具是人类制造的,石子是天然的。

5.机器人不属于生物,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

第2课树与草
1.周围常见的植物,我们可以用茎、叶、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描述植物的一些特征。

2.草的茎很柔软,叫草质茎。

树的茎与枝干很硬,叫木质茎。

3.像蟋蟀草那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

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4.树和草都是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花和种子,它们的生长和生存都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5.蒸馏水是指自来水经过一种分离工艺,去掉其中的矿物、有机物等,获得的比较纯净的水。

6.培养的时候,仅设置单一变量。

7.制作植物标本的过程:采集漂亮的叶子与花找一本厚厚的书将叶片与花
展平后夹在书中每个一天将标本翻个面将标本固定在硬纸板上将植
物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时间记录在上面。

第3课植物与我们的生活
1、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植物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等
丰富的物质原料。

2、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调查当地的植物种类。

根据植物的特征、植物的分布及用途,制作资料卡片。

3、经济作物是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

按用途分为油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比如:芝麻、花生、大豆、甜菜、甘蔗、茶叶、向日葵等。

4、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食用、药用、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等。

5、植物可以有很多种用途,例如玉米可以食用、饲料、制药、酿酒、乙醇汽油等等。

6、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被写进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医中药宝典。

例如:薄荷、三七、人参、枸杞、板蓝根、金银花等。

7、枸杞子是枸杞的果实。

枸杞分布广泛,宁夏的枸杞品质最好。

它是药食两用的植物,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1.我们管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如:鱼、青蛙、猫、蛇。

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如:蚂蚱、蝴蝶、虫子、蜘蛛。

2.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是
否有脊柱。

3.小猴子体温恒定,有牙齿和骨骼,皮肤上有毛。

4.按照动物的皮肤分类,有的裸露(luǒ lù),有的有毛发,有的有鳞(lín)片,
还有的有羽毛。

5.我们管体温恒定的动物叫恒温动物,例如:鸟类、哺乳类动物。

6.我们管体温不恒定的动物叫冷血动物(变温动物),例如:爬行动物、两栖(qī)
类动物、鱼类等其他除了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动物。

7.我国的珍稀动物有:褐(hè)马鸡、藏羚羊、熊猫、金丝猴等。

很多动物已经濒
(bīn)危,请多加保护。

8.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雪豹、东北虎、梅花鹿、亚洲象
等。

第5课昆虫
1.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2对翅,1对触角。

2.一般来说昆虫有1到3个单眼和2个复眼。

3.昆虫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极其灵敏。

一只雄性蚕蛾(羽毛状大触角)隔着几千米远都能闻到雌蛾的气味。

4.我们常见的昆虫有蝗虫、蜻蜓、蝴蝶、黄蜂、金龟子、蚂蚁、苍蝇、蚊子、蟋蟀、蝉等等。

5.昆虫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如蚕是一种益虫,可以吐出蚕丝,蚕丝是高当纺织品的原料;;蚊子是一种会吸血的害虫,能传染多种疾病。

益虫:蜜蜂、七星瓢虫、蜻蜓等;害虫:蝗虫、刺蛾、蚂蚁、苍蝇、蟑螂等。

6.就像面包虫一样,昆虫都有其特殊的生存喜好,并且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蜕(tuì)皮。

第6课仙人掌与莲
1.仙人掌生活在干旱高温的沙漠中,莲生活在水中。

2.比较仙人掌与莲散失水分的多少的实验,发现仙人掌水分散失要少,莲水分散失
要多。

3.水分主要是由植物的叶散失的。

4.观察植物时,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观察:(1)看外观:颜色、形状等;(2)手感:
软硬、粗糙程度等;(3)看内部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切开,观察颜色、纹理等。

5.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这些特点
有助于仙人掌储(chǔ)存水分,即使在沙漠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6.莲的叶柄(bǐng)和藕(ǒu)中有很多气孔,孔与孔彼(bǐ)此相通形成一个气
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7.植物会适应环境进化出相应的形态和结构。

8.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如莲、芦苇等。

在陆地上生长的植物称为陆
生植物,如仙人掌、柳树等。

第7课燕子南飞
1.动植物的习性指的是动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所养成的特性。

2.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的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

燕子喜欢
生活在温暖的地方。

3.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
益鸟。

4.燕子的生活周期:北迁—求偶—筑巢(cháo)—孵化(fū)—育雏(chú)—集群
—南迁—越冬—北迁。

(是一个循环过程)
5.燕子北迁的时间:3到4月份;繁殖的时间:5到7月份,繁殖2窝;南迁时间:
7到10月份。

6.有迁徙行为的鸟类被称为候鸟,如大雁、燕子、天鹅等;没有迁徙行为的鸟类被
称为留鸟,如麻雀、喜鹊、雷鸟等。

7.古人说:“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


第8课动物的换毛与换羽
1.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

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

冬季,动物的
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2.从环境角度考虑,动物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暖御寒。

3.很多动物会发生季节性换毛与换羽。

4.绒毛布料要比针毛布料保温性强。

5.雷鸟的毛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原因是:①冬季保温御寒,夏季降温凉爽;②
羽毛颜色和周围环境的底色保持一致,用于伪装,更好地生存。

6.体型越大散热越慢,更适合寒冷地区。

体型越小散热越快,更适合炎热地区。

第9课动物的特殊感官
1.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

鳍是鱼的运动器官,包括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

2.凡士林是一种石油脂,具有防水和阻隔作用,在实验室中用作润滑剂(jì)、阻
隔剂。

3.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方向。

4.蝙蝠(biān fú)的视觉不发达,但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蛾。


学家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设计了雷达。

5.蝙蝠的“回声定位”由嘴发出超声波,耳朵接收声波,通过大脑判断障碍(zhà
ng ài)物的样子。

6.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都不敏感,蛇是通过“热眼”捕食的。

人们根据蛇的“热眼”
研制了红外探测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