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分类

合集下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措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措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主要分为4种类型: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分型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在这4种类型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约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DSPN0 DSPN对神经的损害呈现轴突长度依赖型,即神经的轴突越长越易受损。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而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坐骨神经的远端分支,故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DSPN最易、最早受累的神经之一。

25%的DSPN以疼痛为首发症状,早期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有腱反射减退,但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并不明显。

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又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较少见,约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1%,通常急性/亚急性起病,常见于腰舐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表现为支配区内的疼痛/感觉障碍,继而肌肉无力和萎缩,下肢近端为主,可单侧或双侧受累,对免疫治疗有反应。

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糖尿病累及颅神经,按照频率依次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通常急性起病,其中伴有眶周疼痛的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瞳孔保留),有时与痛性眼肌麻痹很难鉴别,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眶尖/眶上裂的非特性炎症,若实在难以鉴别,在腰穿排除感染,以及加强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可以给予激素诊断性治疗。

至于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最先受累),以及重症肌无力引起的眼外肌的无力(晨轻暮重)则相对容易鉴别。

糖尿病累及脊神经,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最为常见,受嵌压部位更易受累(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表现为支配区的疼痛、感觉减退和肌无力。

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常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以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排汗异常、静息时心动过速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1. 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2. 会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3. 常伴有躯体性神经病变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饮食1. 患者食物要做到粗细搭配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吃水果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 1. 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1、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主要依靠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感觉症状通常子下肢远端开始,主要表现为远端疼痛,还可出现对称性麻木等感觉障碍,可由手套-袜套感觉减退或过敏。

诊断依靠: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四肢持续性疼痛或感觉障碍;双侧或至少一侧拇指震动觉异常;双侧踝反射消失;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并有双侧下肢腱反射减弱,双足疼痛,该病待排外。

2、会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

周围神经是指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

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于周五神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损害的疾病。

痛性周围神经病自发性症状,持续烧灼、间歇电击或刀割样痛,令人不愉快的感觉:烧灼、抽搐、撕裂。

脊髓性肌萎缩系指一类由于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的变性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疾病。

3、常伴有躯体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二)体格检查
1.感觉检查:应仔细检查患者有无振动觉、痛觉、触压觉、温度觉减退以及痛觉过敏,DPN的感觉障碍通常以下肢远端更为明显,严重者可有感觉共济失调。
2.运动检查:患者可有足部或手部小肌肉的无力和萎缩,但通常出现较晚。
3.腱反射检查:通常可出现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尤以跟腱反射为著,是诊断DPN的主要体征之一。
(五)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的测定
不同的自主神经功能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如测定卧位和立位或Valsalva试验引起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化,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B超检测膀胱残余尿和尿动力学测定有助于排尿困难的鉴别诊断。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标准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基本条件
1.明确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糖尿病。
2.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或)电生理的证据。
3.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分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周围神经受累的分布,可以分为多发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和局灶性非对称性周围神经病。
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是DPN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缓慢发展,临床表现对称,多以肢体远端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可呈现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可有腱反射减低,尤以双下肢为著,可伴有自主神经受损表现。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通常不明显。
二、辅助检查
(一)生化检查
1.血糖相关检查:对于周围神经病患者,应常规进行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明确患者有无糖尿病。
2.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可选择不同的化验检查进行鉴别,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筛查、免疫指标、免疫固定电泳、甲状腺功能、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等,必要时可进行毒物筛查、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评估和诊断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评估和诊断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评估和诊断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和截肢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是慢性感觉运动性的对称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autonomicneuropathy,D AN)[1]。

截肢的风险是对糖尿病患者的一个终生威胁,且糖尿病性足部溃疡和截肢的代价高昂[2]。

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因为预防性的干涉措施可及时的应用以减少发病率。

1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类糖尿病神经病变按照受累神经所在部位分为:(1)脊神经病变:包括远端神经病变、近端神经病变和单神经病变。

(2)颅神经病变:包括单颅神经病变和多颅神经病变;(3)自主神经病变。

按照临床表现分为:(1)亚临床型:亚临床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有神经功能异常,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阈值升高,但无临床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2)临床型: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有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和/或临床可检查到的神经功能异常。

临床神经病变为一个或一些特异性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改变。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的分类方法,将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两大类:全身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Generalized symmetric polyneuropathies)和局灶性或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Focal or multifocal neuropathies)。

1.1全身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1)急性感觉性神经病变少见,主要见于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血糖急剧波动时,而在胰岛素治疗时因血糖变化过大引起的特殊情况称为胰岛素性神经病变。

急性感觉性神经病变的特点是症状严重尤其是夜间明显加剧,但常无阳性的客观检查指标和体征。

202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202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202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但会造成身体残疾和疼痛,并且可能导致情绪和心理问题,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病死率。

虽然糖尿病的尽早诊断可能改善临床预后,但DPN发生有时无法避免,且治疗手段有限。

文中通过对最新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了DPN的临床特征、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

糖尿病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2023年估计有5.37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将达6.43亿,到2045年将达7.83亿。

此外,据估计2023年有5.41亿人患有糖耐量受损[1]o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1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发病率逐渐增高[2,3,4,5,6]o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DPN患者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5]0DPN不但会造成身体残疾和难以忍受的疼痛,并且可能导致情绪和心理问题,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病死率[2,3,5]o虽然糖尿病早期诊断可能改善临床预后,但很多患者不可避免地发展为DPN[2]0目前针对DPN的治疗手段仍然非常有限[7]o一、流行病学国外报道DPN占糖尿病患者的比率为16%~66%,2019年一项荟萃分析报道DPN在糖尿病中的患病率约为30%,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PN的比例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1,2,3,5]o国内不同文献报道DPN患者占糖尿病患的比率为10.31%~69.2%[8,9,10,11,12,13]0DPN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就是糖尿病本身,疾病的临床特征如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可能影响DPN的发生[2]o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可能影响DPN的进展,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这一措施效果有限,提示有其他危险因素参与疾病进程,例如年龄、缺乏运动、肥胖、吸烟、代谢综合征等[2,3,14]o此外,目前研究认为基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因素也与DPN发病有关[2]0二、发病机制周围神经系统与微血管系统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神经调节血管行使正常功能,而血管为神经提供营养[4J o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会造成血管内和神经元内的高糖状态,进而激发氧化应激、晚期糖基化产物产生、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 z PKC)激活等病理过程,导致血管收缩、神经元缺氧[4,15,16,17,18,19]o DPN是神经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缺氧和神经损伤,DPN患者周围神经病理可见神经内血管壁的增厚和透明样变[4,15,20]o 糖尿病神经病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小传入神经纤维,导致疼痛(痛觉过敏)和无痛(痛觉减退);背根神经节由于没有受到血脑和血神经屏障的保护而特别容易受到糖尿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4,21,22]o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4个主要途径包括:(1)多元醇途径:高血糖通过增加山梨醇等多元醇的形成来激活多元醇途径,多元醇代谢增加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具体包括山梨醇诱导的渗透应激、Na÷∕K÷-ATP酶活性降低、还原型辅酶I/辅酶I比值增加和胞质还原型辅酶口降低等,进而可能会诱导或加剧细胞内氧化应激[4]。

周围神经病变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病变鉴别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主要依靠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感觉症状通常子下肢远端开始,主要表现为远端疼痛,还可出现对称性麻木等感觉障碍,可由手套-袜套感觉减退或过敏。

诊断依靠: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四肢持续性疼痛或感觉障碍;双侧或至少一侧拇指震动觉异常;双侧踝反射消失;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并有双侧下肢腱反射减弱,双足疼痛,该病待排外。

坐骨神经痛:是指炎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支区内的疼痛综合征。

临床上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较为常见,是坐骨神经通路受周围组织或病变压迫或刺激所致,少数继发于全身疾病,根据受损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为多见。

疼痛为沿坐骨神经径路由腰部、臀部向股后。

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放射。

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根性痛在咳嗽、用力时加剧,查体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患者腰椎MRI示腰3-4椎间盘突出,椎管变窄。

腰4-5、腰5-骶1间盘膨出。

肌电图为双侧坐骨神经源性改变,该病不能除外。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慢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呈慢性进展或复发性病程。

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肢体远端或近端无力,大多自远端向近端发展。

其诊断必须具备:1、临床检查①一个以上肢体的周围性进行性或多发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进展期超过2个月;②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电生理检查NCV显示近端神经节段性脱髓鞘;3、病理学检查:神经活检示脱髓鞘与髓鞘再生并存;4、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

该患者脑脊液有蛋白增高,复查肌电图及腰椎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

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迅速进展而大多数可恢复的运动性神对称性四肢经病,一般起病迅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常在数天至周达到高峰,到4周停止发展。

周围神经病的分类

周围神经病的分类

周围神经病的分类周围神经病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一、按病因分类1. 感染性周围神经病- 吉兰 - 巴雷综合征(Guillain - Barré syndrome,GBS)-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多由空肠弯曲菌等感染诱发机体免疫反应,攻击周围神经的髓鞘,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对称性肢体无力,可从下肢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

-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 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

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可造成神经粗大、感觉减退等症状。

患者可出现皮肤损害伴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等,且神经功能损害可逐渐加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

2. 营养缺乏性周围神经病- 维生素B₁₂缺乏性周围神经病- 维生素B₁₂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缺乏时可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逐渐发展可出现肌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

常见于素食者、胃肠道吸收不良者等人群。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神经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同时还可引起代谢紊乱,如多元醇通路激活等,损害神经纤维。

患者多表现为双侧肢体对称性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下肢较上肢更为常见,病情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

3.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铅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

铅中毒影响神经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干扰神经递质的释放,损害周围神经。

患者常表现为伸肌无力,可出现垂腕、垂足等典型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腹痛、贫血等其他铅中毒症状。

- 有机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除了出现胆碱能危象等急性中毒症状外,部分患者在中毒后1 - 3周可发生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有机磷可能抑制神经组织中的神经毒性酯酶,导致轴索变性。

患者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如手足麻木、无力,逐渐向近端发展。

4.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 - Marie - Tooth disease,CMT)- 这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意思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意思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意思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意思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饮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意思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组以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

它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同构成糖尿病三联症,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DSPN)和自主神经病最为常见。

早期识别和治疗DPN,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1、病因治疗
积极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保持血糖稳定。

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 以内,但具体控制程度应个体化。

2、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目前有多种药物在临床上用于DPN的治疗,包括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的药物(如α一硫辛酸),改善代谢紊乱类药物(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以及各种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

但是,临床研究显示当DPN发生后,目前尚无药物能够逆转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3、神经营养修复药物
临床可选择多种B族维生素类(如硫胺素和甲钴胺等)作为针对神经营养修复的辅助治疗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分类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分类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如何鉴别诊断三、如何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分类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是DPN 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缓慢发展,临床表现对称,多以肢体远端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可呈现手套。

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可有腱反射减低,尤以双下肢为着,可伴有自主神经受损表现。

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通常不明显。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以自主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一般隐袭起病,缓慢发展,表现有排汗异常、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以及静息时心动过速等。

由于小纤维受累,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可无心前区疼痛的表现,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猝死的风险增加。

3、糖尿病单神经病或多发单神经病: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受累多见,常隐袭发病,也有急性起病者。

主要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在神经走行易受嵌压部位(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处)更容易受累。

脑神经亦可受累,如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等,通常为急性起病。

4、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也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为少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常见于腰骶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的疼痛和感觉障碍,相继出现肌肉无力和萎缩,以下肢近端为主,可以单侧或双侧受累,诊断时需要首先除外其他原因的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

5、其他糖尿病相关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前周围神经病是糖耐量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