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中西医诊疗
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Neu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适和痛苦。
由于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不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根据欧洲多中心研究报道,28%的糖尿病病人有周围神经病变的证据。
(-)诊断标准:L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诊可根据病史,及麻、凉、痛、痿等临床表现,结合体检和电生理学检查资料,除病史和临床表现外,物理学检查、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才能确诊。
主要诊断依据包括:①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②出现感觉、运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
④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它神经病变。
为了给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定量判断的依据,近年来国外学者先后提出多个评分系统,较为简便和广泛使用的是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
1.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专家咨询报告)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21LImmOI/L(200mg∕dl);或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21LlmnIO1/L(200mg∕dl)oL2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根据《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而定)临床症状有蚁走感、肢端麻木、疼痛或出现烧灼感,踩棉花,踏木板等感觉异常,大便干结或不干结而排便不畅。
临床体征可见感觉障碍(感觉减退感觉过敏等),膝、腱等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体感诱发电位提示周围神经病变。
2.中医辨证标准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有关内容制定)。
口干咽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肢体麻木、肢端发凉、肢体疼痛,身痒、有蚁走感,便秘。
(二)中医治疗方案1.中医药辩证论治:主症: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身痒、有蚁走感。
次症:倦怠乏力、咽干口燥、多食易饥、肢端发凉、便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例如麻木、疼痛等,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
关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单一中医或者西医方法效果欠佳,所以要采用联合治疗方式,具有较高临床运用价值,下面就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展开讨论。
西医治疗改善新陈代谢。
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第一步是改善新陈代谢,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体重对血脂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要控制体重,通过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去做,可以有效减轻体重,对于改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有很大的帮助。
医学研究表明,患者通过有氧运动可以让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改善微循环。
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而言,前列腺素制剂可以起到有效作用,让末梢循环的缺血状态得到改善,实现神经细胞修复,常见的药物有前列地尔。
营养神经。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通过医学研究发现,维生素B12在治疗中效果良好。
对症止痛。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最明显症状就是疼痛,对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用于疼痛治疗的药物比较多,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体现出较强针对性,确保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部分药物药效有限,而且患者服用后会有副作用,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
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就会导致神经肿胀,外周围神经在解剖狭窄处受到卡压,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内压会升高,缺乏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受到技术条件限制,还没有在临床中推广使用,要进行研究突破技术限制,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中医治疗近年来中医治疗受到人们重视,加强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正确指导意义。
中药汤剂。
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消渴痹症”范畴,服用汤剂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医学研究表明,之所以会引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这和肺、脾、肝、肾有着密切关系,作为治疗重要参考依据。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临床观察

1 诊 断标 准 . 2
西 医诊 断标 准 参 照参 考 文献 『— 1 12
制定 。 有入 选病 例 均符合 1 9 所 9 9年 WH O制定 的糖 尿 病 诊 断标 准 ,同 时伴 有 不 同程 度 的 D N: 1 症 P () 状: 以感 觉 障碍 、 动 障 碍 为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2 体 运 () 征: 浅感 觉 、 反 射减 弱 或 消失 ; 3 肌 电 图检 查 : 腱 () 感
21 0 1年 1 月 的住 院 和 门诊患 者 , 1 4例 。 1 共 0 随机 分 动神 经传 导速度 ( C 的变化 比较 MN V) 为 2组 。治 疗 组 5 2例 : 2 男 8例 , 2 女 4例 ; 龄 4 年 0 8 O岁 , 均 年 龄 (98  ̄ 5 8 岁 ; 程 3 1 平 5 .3 1 . ) 病 4 ~ 9年 , 平
参 照参 考文 献 [ 制定 。显 效 : 4 ] 自觉
症状 消失 , 腱反 射基 本恢 复 正常 , 电 图神经 传导 速 肌 度较前 增加 5 /; 效 : m s有 自觉症状 减 轻 , 反射 好转 , 腱 肌 电图神经 传导 速度较 前增 加 3 / ; 效 : m s无 自觉 症状 及 腱反 射无 改善 , 电图神 经传导 速度无 变 化 。 肌
j
乏一 三
置。 。
量 蓦 _ 篙 囊 量 善 _麓鬻 囊 囊 蓦
囊
6 ; 于上 肢者 , 桑枝 1g 威灵 仙 1g 每 日 1剂 , g偏 加 2、 2。
分早 晚 2次 服用 。 2组 患者 均 进 行 糖 尿 病 宣 教 并 给 予 降糖 治疗 , 每 周 监 测 2次 空 腹 血 糖 .将 空 腹 血 糖 控 制 在 39 .—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糖尿 病 61 mo L, 有 血 压 偏 高 或 血 脂 异 常 者 , 用 降 压 .m l 若 / 采 周 围神 经病 变 5 2例 临床 观 察 或 降脂 治疗 。2组治 疗 期 间均停 用 其他 治疗 神经 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843843843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 hi nese M edi ci ne M eder nD i st ance Educat i on of C hi na 第6卷第08期2008年08月有1例(0.99%)一侧下肢B r om a ge 运动神经阻滞评1分,此3例均有感觉功能恢复延迟,在停止硬膜外泵注止痛药后迅速恢复。
3、4、5各组产妇术后下肢运动功能均在1~3小时内完全恢复,没有延迟性下肢运动功能异常。
3讨论我们的观察发现,术前没有任何脊神经功能异常的产妇,CSE 腰麻后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混合液行术后镇痛对麻醉恢复有明显影响,表现为下肢感觉和运动恢复延迟。
虽然0.1%布比卡因以上浓度镇痛效果满意率稍高,但较多产妇出现下肢感觉或/和运动功能异常。
布比卡因浓度降到0.075%,其协同芬太尼镇痛效果与高浓度组没有明显差异,而下肢感觉和运动异常减少。
浓度降到0.05%时协同止痛效果减弱,而单纯用芬太尼止痛效果较差,但没有神经功能恢复异常。
总计近3%的病人出现下肢感觉恢复延迟,以局限于某一支或几支脊神经区域轻微麻木为主。
有3例病人麻醉后轻微屈髋无力,且其感觉障碍也较重绝大多数病人在停止泵注后4小时内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很快恢复。
但2组有一例出现马尾神经功能障碍,停药后会阴区感觉和排便异常长达5天,此例术前没有任何马尾神经功能异常,不能排除与麻醉和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有关,很可能这些病人对镇痛药或局麻药的敏感性较高,导致脊神经或脊髓毒性反应。
绝大多数感觉异常局限在一侧下肢,提示与硬膜外导管的位置有关,有研究表明插入长度超过5c m 时导管尖端多位于硬膜外一侧腔内[1]。
我们采用非常柔软的硬膜外导管,更容易改变方向使尖端偏离中线到某一支脊神经根附近,连续泵注很小容量药液持续作用于一支或相邻几支脊神经,感觉麻木区即为管尖所在的位置。
对椎管内麻醉和镇痛引起的神经功能异常已有很多研究,但其确切原因仍不清楚。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需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 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以 提高疗效。
中药治疗需遵循“调理脏腑、平衡阴 阳”的原则,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为目标。
03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
代医学研究
药物治疗
中药汤剂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配伍 ,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微循环,减
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广泛应用将带动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制剂生产、中医医疗 服务等。
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促进公众健 康水平的提高。
THANKS
感谢观看
轻炎症反应等。
中药注射液如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可直接作 用于病变部位,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缓解疼痛等症状
。
药物治疗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 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中药汤剂、中成药和 中药注射液等途径给药。
中成药包括丸剂、散剂、胶囊剂等剂型,使用方 便,可长期服用,但需注意药物成分及剂量。
针灸治疗
选取相关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治疗效果评估
症状改善情况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四 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 减轻。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治疗后,患者的神经传导 速度有所提高。
生活质量评估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得到明显改善,能够进行 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神经细胞损伤。
微血管病变
长期高血糖引起微血管结构异常 和功能紊乱,导致神经细胞缺血、 缺氧,进而引发神经细胞损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故仍严重危害着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導致残疾。
而中西医结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减轻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本文将对近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pecific treatment. It is still seriously endangering the health of diabetic patients, even lead to disabilit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diabetic angiopathy, alleviate and treat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reated by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血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龙口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2011.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因病机1.发病因素本病是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
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有虚有实。
虚有本与变之不同。
虚之本在于阴津不足,虚之变在于气虚、阳损。
虚之本与变,既可单独起作用,也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既可先本后变,也可同时存在。
实为痰与瘀,既可单独致病,也可互结并见。
临床上,患者既可纯虚为病,所谓“气不至则麻”、“血不荣则木”、“气血失充则痿”;又可虚实夹杂,但一般不存在纯实无虚之证。
虚实夹杂者,在虚实之间,又多存在因果标本关系。
常以虚为本,而阴虚为本中之本,气虚、阳损为本中之变,以实为标,痰浊瘀血阻滞经络。
2.病机及演变规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是动态演变的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按照气虚夹瘀或阴虚夹瘀一气阴两虚夹瘀一阴阳两虚夹瘀的规律而演变。
阴亏是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本病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1麻木为主期多由于肺燥津伤,或胃热伤阴耗气,气阴两虚,血行瘀滞;或气虚血瘀,或阴虚血瘀;或气阴两虚致瘀,脉络瘀滞,肢体失荣。
临床可见手足麻木时作、或如蚁行、步如踩棉、感觉减退等。
2.2疼痛为主期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迁延不愈;或由气损阳,或阴损及阳,阳虚失煦,阴寒凝滞,血瘀为甚;或复因气不布津,阳不化气,痰浊内生,痰瘀互结,痹阻脉络,不通则痛。
临床上常呈刺痛、钻凿痛或痛剧如截肢,夜间加重,甚则彻夜不眠等。
2.3肌肉萎缩为主期多由于上述两期迁延所致。
由于久病气血亏虚,阴阳俱损;或因麻木而肢体活动长期受限,血行缓慢,脉络瘀滞,肢体、肌肉、筋脉失于充养,则肌肉日渐萎缩、肢体软弱无力。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麻木、疼痛等表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与萎缩等、(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与大纤维介导)得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得异常改变,QST与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与/或体征得其她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明确得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得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与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得表现相符、(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她病因引起得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就是化疗药物引起得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得代谢毒物对神经得损伤。
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得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得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二)证候诊断1。
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2、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统称为“消渴病“痹痿病”既表明了合并症的症状,
还揭示了本病发展的规律即由消渴病到消渴病痹证,再到消渴病痹痿病。
古代医家对DPN病因病机的论述
禀赋不足
饮食不节
基本病因 劳欲太过
情志失调
病
因
病
本 虚:《内经》载:“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机
(肺脾肾)
论 基本病机
其他自主神经症状:如体温调节和出汗异常,表现为出汗减少或不 出汗,从而导致手足干燥开裂,容易继发感染。另外,由于毛细血 管缺乏自身张力,致静脉扩张,易在局部形成“微血管瘤”而继发 感染。对低血糖反应不能正常感知等。
神经系统检查
痛觉:测定足部对针刺所引起的疼痛的不同反应
神
温度觉:根据不同温度的变化来测定足部对温度变化感觉的敏感性。
无髓鞘 神经纤维
轴突变性
诊断要点
诊
病史
断
要
点
临床 表现
查体
辅助 检查
病史
1 糖尿病类型及病程
病
史
3 吸烟史
5 既往病史
2 糖尿病家族史 4 饮酒史 6 服药史
临床表现与体征
1.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病情多隐匿,进展缓慢
临
床
主要症状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通常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多从下肢开
神
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称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经 病
多发神经根病变
分
最常见为腰段多发神经根病变
型
主要为L2、L3和L4等高腰段的神经根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
在以自主神经表现为主者,感觉传导可以正常。感觉神经传导测定有助于发现亚临床病变。
•运动传导测定:远端运动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早期通常正常,一般无运动神经部分传导阻滞或异常波形离散; 后期可出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传导速度轻度减慢。在单神经病或腰骶丛病变时,受累神经 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可以明显降低,传导速度也可有轻微减慢。在合并嵌压性周围神经病者,跨嵌压部位 传导速度可明显减慢。
查
•皮肤交感反应测定:有助于发现交感神经通路的异常,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引不出波形。
定量感觉测定:可以定量评估深感觉和痛温觉得异常,常用于DPN的临床研究;对于痛觉纤维的评估,有
助于小纤维神经病变的判断,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其他:心率变异度测定可反映副交感神经的功能,是诊断小纤维受累为主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 痛觉诱发电位也可以评估痛觉通路的异常,目前主要用于临床研究。
辣椒素可减少疼痛物质的释放
局部应用5%的利多卡因贴片也可缓解疼痛症状
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中医诊疗
DNP的中医诊疗
糖
尿
病
周
围
神
经
病
的
中 医
中医对DPN病名 中医对DPN病因
诊 疗
的认识
病机的认识
中医治疗 DPN
中医对DPN病名的认识
中
古代医籍中没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一病名,但对其临床表现早有论述。
辅助检查
形态学检查
皮肤活检:为创伤性检查,多在临床研究中采用。
神经活检:为创伤性检查,多在临床研究中采用
辅
助
QST定量感觉检查
检
查
QST检查仪器具有多种感觉测量模式,其中轻触觉及振动觉可评估有
髓的粗神经纤维功能,痛温觉可评估薄髓或无髓的小细神经纤维功能
VPT振动觉阈值测定
简便、无创、重复性好、患者顺应性好,临床上常以VPT> 25伏特作 为评判足溃疡风险的重要指标
广 州 市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的 中 西
医 诊
糖 尿 病 周 围
院 疗神
经
陈 朝
病
俊
教
授
目录
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西医防治 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中医诊疗 肆 问题与展望
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查体
◎辅助检查
定义
糖
尿
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抑制剂
治疗顺序:甲钴胺和α-硫辛酸→传 统抗惊厥药→新一代抗惊厥药→度 洛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片 类止痛药等
其他:如神经营养
对 因 治 疗
对因治疗
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以及可 能的神经病变通过降低血糖水平而有所改善,微 血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降低2 5 % ,感觉神经功 能减退的相对危险度( R R ) 降低4 0 % 即使良好的血糖控制也并不能完全改善神经功能 严格的血糖控制易引起严重低血糖,甚至出现昏 迷、癫痫发作,还可能诱发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变 寻找最佳的血糖控制速度非常必要
周 围
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
神 经
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病
定
义
DNP分型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狭义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糖
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类型
尿
局灶性单神经病变
病 周
或称为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和脊神经
围
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测定:神经传导测定在DPN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应至少包括上、下肢各2
辅 助
条神经。
检
•感觉神经传导测定: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下肢远端更为明显,传导速度相对正常,符合长
查
度依赖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的特点。当存在嵌压性周围神经病时,跨嵌压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可有减慢。
《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肥也……转为消渴”
述 本虚标实
标 实:
(痰浊、血瘀)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凡病消瘅,偏枯、痰、厥、气逆、发满,肥贵人 人,则膏粱之疾也”
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认为邪气袭人后,其传变途径“由经脉继及络脉”,又说“大凡经主气, 络主血,久病血瘀”,指出了多种内伤杂病随着病病程的进展,病邪由经入络、由气及血、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器质
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动作电位波幅下降,
远端潜伏期延长。
辅助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确认周围神经病变,并辅助判断其类型及严重程度,对于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电生理检 查有助于发现其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注:当病史和体检已经能够明确周围神经病变及其类型时,神经电生理检查并非必需。
神经系统检查
振动觉:常用128Hz音叉进行检查。将振动的128Hz音叉末端置于双足拇趾背
神
经
面的骨隆突处各测试3次,在病人闭眼的状况下,询问能否感觉到
系 统
音叉的振动,3次中2次以上回答错误判为振动觉缺失,3次中2次以
检
上回答正确则判为振动觉存在。
查
踝反射:根据踝反射情况分为亢进、减弱及正常,反映下肢深感觉的功能情
临床表现与体征
5.自主神经病变
临
心血管自主神经症状: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冠脉舒缩功能异常,
床
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或猝死。
表
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症状:便秘、腹泻、上腹饱涨、胃部不适、吞咽
现
与
困难、呃逆等。
体
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症状:排尿障碍、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
征
染、性欲减退、阳痿、月经紊乱等。
况。
辅助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功能检查(NCV)
适用于经上述检查后高度怀疑DPN但尚未确诊的患者,
可评估周围有髓鞘的粗纤维神经传导电信号的能力,若神经髓鞘、朗
辅
飞氏结、轴索病变,则检查结果异常。
助
检
通常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及腓肠神经等。
查
结论: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发现F波异常,感觉神经传
医
• 宋代《卫生家宝》载肾消“腰脚细瘦,遗沥散尽,手足久如竹形,其
对
疾已牢矣”;
其 病
• 金代李杲《兰室秘藏》记载消渴病人时有“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 肿痛,四肢痿弱,前阴如冰”
名
的
• 《丹溪心法》有言“消渴,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烦痛”
认 识
• 《王旭高医案》云:“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
DNP诊断标准
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
诊
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DPN:
断
① 温度觉异常;
标 准
② 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③ 振动觉异常;
④ 踝反射消失;
⑤ 神经传导速度(NCV)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
经
压力觉:常用Semmes-Weinstein单丝进行检测。
系
统
以双足拇趾及第Ⅰ、第Ⅴ跖骨头的掌面为检查部位(避开胼胝及溃疡的部位),将单
检
丝置于检察部位压弯,持续1-2秒,在病人闭眼的状况下,回答是否感觉到单丝的
查
刺激,于每个部位各测试3次,3次中2次以上回答错误则判为压力觉缺失,3次中2
次以上回答正确则判为压力觉存在。
性病变•的慢性病理过程。
现代医家对DPN病因病机的论述
• 唐芙蓉认为久病消渴则正气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脉循行,渐致瘀血阻络,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