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声现象》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传播C.只要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波D.若有声波,一定有振动2.关于音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低音的声音洪亮”是指音调低响度大B.宾朋们听到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音乐声时而如雨滴敲打瓦砾般轻快,时而又缓慢悠长,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发生变化D.领唱演员通过麦克风唱歌,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C.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4.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5.“声波炮”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警察使用它可以震慑暴徒,维护秩序。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频声波是具有很大能量的次声波B.dB 是声音强度的单位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频率D.使用“声波炮”时,炮手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7.重敲鼓面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鼓面相比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大象的“声音”交流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9.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控制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敞开门窗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晚九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12.深夜,非法改装的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发出的轰鸣声引发“炸街式”的扰民,南通交警部门责令车主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

《声现象》专题训练(含参考答案)

《声现象》专题训练(含参考答案)

《声现象》专题训练『考点指津』本专题为声现象,知识掌握基本要求: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不同介质的传声性能与传声速度不同及传播特点;了解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知道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了解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

中考命题热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回声测距;实际问题中声音三要素的识别;『练习测试』一、填空题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

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 ,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s。

6.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4s钟听到回声。

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m。

7.频率为Hz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Hz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8.噪声强度如果在dB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dB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

9.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

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产生的。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基础卷(答案解析)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基础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3.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4.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6.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7.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C.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8.下列与声音有关的四个情景,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发声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中的倒车需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图丙中的发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图丁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9.弹奏冬不拉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C.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D.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11.小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的变化和钢尺振动的变化可以得出()A.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12.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D.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14.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传遍大江南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歌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C.歌声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D.歌声总是以340m/s的速度向外传播15.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

《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

《声现象》测试卷一、单选题1. 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 鼓面停止了振动C. 鼓的振动变快了D. 以上说法都不对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B. 声音借助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C. 在10m2的小房间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D. 如果月球上发生爆炸,只要爆炸足够剧烈,地球上的人也可以听到爆炸声3. 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格致实验学校举行了“童心向党快乐成长”校园合唱比赛。

合唱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 音色B. 响度C. 音调D. 振幅4. 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解释错误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C. “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D.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5. 下列关于声的应用中,主要体现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 声呐探测鱼群位置B. 声波震碎玻璃杯C. 老师用声音解读物理现象D. 蝙蝠利用声音辨别方向6.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B.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D.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7. 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A. 禁止鸣笛B.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 学校周围植树8.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B. 防噪声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D. 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9.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B. 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C.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D. 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10.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①女高音,②男低音,③引吭高歌,④低声细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答案:B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因为罩内空气稀薄,所以闹钟铃声的音量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下楼做核酸了”﹣﹣如图所示是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利用喇叭通知大家的情景。

关于喇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听到的喇叭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对于正在学习的同学来说喇叭声属于噪声C.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调D.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答案:B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听到的喇叭声也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打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故B正确;C.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是从传播途径处减弱了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将一台正在播放节目的收音机放在硬纸盒下,看到盒子上面的小“人”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A.小“人”发声时在振动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DA.在此探究中是收音机发出声音,引起了纸盒振动,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里发声并不是小“人”,故A 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B.本探究实验是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并不涉及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本实验是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故C不符合题意。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是声音的产生原理?- A. 共鸣- B. 迫近定律- C. 声速- D. 相位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不传播声音?- A. 空气- B. 水- C. 铁- D. 真空答案:D3. 音调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 A. 响度- B. 频率- C. 声浪- D. 音质答案:B4. 以下哪个参数与声音的强度相关?- A. 声波速度- B. 音量- C. 频率- D. 共振答案:B5. 以下哪一选项是声音传播的最常见方式?- A. 空气传播- B. 固体传播- C. 微波传播- D. 隧道传播答案:A...20. 以下哪个仪器适用于测量声音的频率?- A. 望远镜- B. 尺子- C. 频谱分析仪- D. 温度计答案:C第二部分: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共振?请简要解释其在声音传播中的作用。

答案:共振指的是当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输入频率相同或接近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

在声音传播中,共振可以增大声音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使声音更加明显和延长。

2. 解释声音的音量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答案:声音的音量与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声音的音量越大;振幅越小,声音的音量越小。

3. 怎样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因此,改变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频率来实现。

第三部分:计算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一根弦的长度为2m,弦上的波传播速度为340m/s。

求此弦上最低的共振频率是多少?答案:最低的共振频率为17 Hz。

2. 一台船的声音以340m/s的速度传播,在水中传播的声波波长为1m,求此声音的频率是多少?答案:此声音的频率为340 Hz。

总分:100分此为《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祝您好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手册(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手册(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吉剧是我省特有的戏曲剧种。

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锣、鼓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C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做音色。

所以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乐器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

故选C。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教室周围植树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答案:C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机场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A.固体固体B.固体气体C.气体固体D.气体气体答案:B声音即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这是通过固体传声,不堵塞住耳朵,这是利用空气传声,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故选B。

4、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了()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碎纸振动使喇叭发声C.空气可以传播声音D.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答案:D将小纸片放在喇叭上,小纸片“跳舞”,是由于喇叭振动导致的,所以这个现象能够说明发生的喇叭正在振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C.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D.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BA.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B符合题意;C.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声音的传播需要依赖的媒介是:A. 空气B. 水C. 金属D. 真空2. 下列动物中,哪个动物听觉最灵敏?A. 狗B. 猫C. 鹰D. 黄鼠狼3. 声音的基本特征是:A. 高低音B. 响度C. 音色D. 频率4. 下列声音中,属于嗓音的是:A. 铃声B. 鸟鸣C. 歌唱D. 水流声5.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A. 相同的B. 高温下快,低温下慢C. 固体最快,液体中等,气体最慢D. 液体最快,固体中等,气体最慢6. 声音波动的方向与声源的方向相同,这属于:A. 同向传播B. 反向传播C. 反射传播D. 折射传播7. 下面哪个现象与声音传播没有关系?A. 共鸣B. 回声C. 隔音D. 声纹8. 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 钟摆的摆动声音B. 小鸟啼叫声音C. 交通车辆噪音D. 海浪拍岸声音9. 下列器材中可用于放大声音的是:A. 电视机B. 放大镜C. 喇叭D. 手机10. 下列现象中,与共振无关的是:A. 管乐器发出的声音B. 摇铃响声C. 吹笛子时发出的声音D. 喷泉水柱跳动的声音二、填空题1. 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

2. 听觉最灵敏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

3. 音色由________组成。

4.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

5. 当声音从一种媒介传播到另一种媒介时,会发生________现象。

6. 回声是由________引发的。

7. 噪声可以对人体的听觉造成________。

8. 唇膏盒可以当作共鸣器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

9. 放大声音的器材被称为________。

10. 要使一个正方形铁片发出声音,应该向其施加________。

三、简答题1. 什么是共鸣?请举例说明。

2. 音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解释声音的强度和声音的响度之间的区别。

4. 请解释什么是回声,并说明它产生的原因。

5. 提供一种方法来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于传播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
...。

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
..。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真空闹钟实验
①当把玻璃罩抽成真空时,闹钟声音并未完全消失,原因是还有固体传声(或还有少量空气)
...............。

②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3、介质可以分为固体
..、液体
..的形式传播。

..三类。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
..和气体
4、声速与介质种类
......。

....和介质温度
....有关,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5、课本30页最下面的小资料中,可以总结出的两条规律是:
①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
.....
.................;15..℃的空气中.........;②声速与
......;(一般说来固体传声最快、气体传声最慢
...介质温度有关
的声速是
......)
.... 340m/s
6、百米赛跑时,位于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开始计时,那么运动员的成绩是否准确?偏大还是偏小?
如何得到准确成绩?听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成绩不准确
....................................;.这个成绩比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提高了;计时员
应该以看到枪烟时开始计时
............。

7、能否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应该如何测量?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用回声测量地球到月球
...................
的距离;应该用激光或电磁波测量地球到月
..........
...,测出光从地球到月球...................球的距离,光速(电磁波速)是
....8.m/s
..............3X10
的时间就可以测出
........。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三要素)是音调
..和音色
..。

..、响度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
.......特性的物理量;音色是表示声音的感..特性的物理量;响度是表示声音强弱(或大小)
觉特性的物理量。

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控制变量法:用力大小不变,改变钢尺露出桌边的长度
........................)
①实验现象:钢尺露出桌面的部分越长,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钢尺露出桌面的部分越短,振动得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②实验结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3、频率的定义:发声体
...1s..内振动的次数
.......的物理量。

......叫做频率。

物理意义:频率是表示物体发声体振动快慢
单位是赫兹
..,符号 Hz..。

4、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Hz
....~ 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叫做
.......,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
超声波
...的产生,对人体有害。

...。

许多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次声波
5、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音叉乒乓球实验: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音叉,听声音响度大小,并观察
..
...............................乒乓
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
.........)
①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

(转换法: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
②实验现象:敲击音叉时用力越大,音叉振动声音响度越大.,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③实验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有关,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6、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到声源的距离远近
...
........有关。

原因是声音传播越远,分散
..越大。

应用:“喇叭
状”防止声音分散
........。

7、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
............
..:闻其声而知其人、声纹锁
..决定。

举例
..和结构
第三节声的利用
声的作用有两个:①声可以传递信息
..
....;应用举例:听课
②声可以传递能量
..........
....;应用举例: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定义:①从物理学角度:是指发声体无规则振动
.....而产生的声音。

②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
..的声音,
..和工作
..、学习
都是噪声。

2、噪声(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
.........。

..来表示,符号是 dB..。

0dB是刚好引起听觉的声音
3、为了保护听力,不能超过 9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不能超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dB
过 50dB
....。

4、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①防止噪声产生
.......
......(禁止鸣喇叭)
...控制噪声)举例:汽车的消声器
......(或声源处
②阻断噪声传播
......(或在传播过程中
..........
.....控制噪声)举例:公路边植树(隔音板)
③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
........(或在人耳处
...控制噪声)举例:耳塞(耳罩)
5、吹笛子时是空气柱
..振动发声的。

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
..在振动。

...振动发声,二胡、小提琴是通过弦的
6、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你会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通过钢管
..传
来的,这个现象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

7、“闻其声不见其人”就能判断是谁在说话,是因为不同人讲话的音色
..不同,铁路工人用小锤敲打钢轨,根
据钢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不同来判断钢轨是否正常。

8、地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无线电能在真空中传播
.................,平常我们
听到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
..传入我们耳朵的。

9、击鼓时,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击鼓力量越大,响度越__大._。

10、二胡、小提琴发声时,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_低._,绷紧的弦的声音音调_高.__。

11、吹奏笛子时,抬起不同手指,是改变_空气柱的长度
......_,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发声的音调_低._。

12、李锐同学在自习课上,用复读机播放李宇春的歌带,从物理学角度看,这个声音是乐音
.._,从环境保护
角度看,这个声音是__噪声
.._。

13、医院用“B超”检查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_信息
.._。

.._,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声音传递传递_能量
14、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_声源
..处减弱噪声。

..处减弱噪声,工厂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_人耳
15、在学校附近设置禁止鸣号的标志,是通过_声源处
...__来减弱噪声的,在公路与学校之间植树是通过_传播
..
过程中
..._来减弱噪声的。

16、在①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内脏,②爆炸声将附近居民窗户玻璃振破,③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零件,④利用声纳系统探测鱼群四个实例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有_①._.④._._,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有_.②._.③._.。

17、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空气
..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声音
可以在_固体
..中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