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十八章-消食剂
《方剂学》消食剂

《方剂学》消食剂消食剂简介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积导滞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统称消食剂。
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消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程钟龄曾说:“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医学心悟》卷1)因此,凡由气、血、痰、湿、食、虫等壅滞而成的积滞痞块,均可用之。
本章主要论述食积内停的治法与方剂,其他可分别参阅理气、理血、祛湿、化痰、驱虫等章。
食积之病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虚饮食难消所致。
因此,本章方剂分为消食化滞和健脾消食两类。
食积内停,易使气机阻滞,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化。
故消食剂中又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而积消。
其他尚有兼寒或化热之异,处方用药亦应有温清之别。
此外,消食剂虽较泻下剂缓和,但毕竟属于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纯虚无实者禁用。
第一节消食化滞消食化滞剂,适用于食积内停之证。
症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等。
常用消食药如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等为主组成方剂。
食积易阻气机,又容易生湿化热,故常配伍理气、化湿、清热之品。
代表方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六两(180g) 神曲二两(60g) 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0g) 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两(各30g)[用法]上为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9g),食远白汤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方解]本方证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若饮食过度,食积内停,气机不畅,则脘腹痞满胀痛;脾胃升降失职,浊阴不降,则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清气不升,则大便泄泻等。
治宜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方中重用酸甘性温之山楂为君,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而平,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
方剂学——第十八单元 消食剂

方剂学——第十八单元消食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消食剂的适用范围消食剂适用于食积内停之证。
要点二消食剂的应用注意事项食积每致伤中、阻气、生湿、化热之变,治疗时需合理遣药配伍组方。
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纯虚无实者禁用。
细目二消食化滞要点一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一两【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证。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恶,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微黄,脉滑。
【组方原理】山楂、神曲、莱菔子—消诸饮食积滞。
半夏—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和中,茯苓—健脾渗湿,连翘—清热散结。
方歌: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趣记:山神连服半萝卜皮,饱啰山神连茯半萝卜皮,保和要点二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组成】大黄一两枳实神曲各五钱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三钱泽泻二钱【功用】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
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组方原理】君:大黄—攻积泻热。
臣:枳实—行气消积导滞,神曲—消食化滞和胃。
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痢,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止泻,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方歌: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趣记:三只神灵宰黄猪。
三枳神苓泽黄术。
【鉴别】枳实导滞丸与木香槟榔丸均为消下并用,为“通因通用”之剂,皆可治疗湿热积滞之痢疾或便秘。
枳实导滞丸清热利湿效佳而攻逐泻下力缓,宜于湿热积滞之泻痢;木香槟榔丸行气攻积之力较著,宜于积滞重而气滞胀满甚者。
细目三健脾消食要点一健脾丸《证治准绳》【组成】白术二两半木香黄连甘草各七钱半白茯苓二两人参一两五钱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煨去油)各一两【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
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舌苔腻而微黄,脉虚弱。
【组方原理】君:人参、白术、茯苓—健脾化湿止泻。
臣: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滞和胃。
方剂学_许文忠_消食剂

1.熟悉: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健脾丸。
3.熟悉:木香槟榔丸。
【说明】
需掌握的方用“▲▲▲”标志,熟悉方用“▲▲”标志,了解方用“▲”标志,无标志的为参考方。
1.保和丸本方中三个消导药是:神曲、山楂、萝卜子。
方用连翘一味是“清热散结”之意,为食积易于化热而设。
用半夏燥湿祛痰者,是因食物停积,最易“生痰、生湿”之故,并非止咳之用。
2.枳实导滞丸方中重用大黄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解。
若用于积滞泻、痢之证,取大黄下泻,此乃“通因通用”之法
3.枳术丸方中白术用量倍于枳实,意在“补重于消”,“寓消于补”。
更以荷叶裹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而升清,与枳实降胃浊之品相伍,即“升降相配”之意。
4.健脾丸方中含“四君子汤”,但苓、术用量最大,意在补脾渗湿止泻。
并与消食、理气、燥湿之品配伍,是寓消补兼施之用。
其中三味消导药是:神曲、山楂、麦芽;与保和丸之用神曲、山楂、萝卜子有别。
本方与枳实导滞丸均为消食和胃剂,但枳实导滞丸治湿热食积,以脘腹痞闷,腹痛或泄泻、下痢或大便秘结;本主为治脾虚食积,以食少难消,脘腹痞胀,大便溏泻或不畅,脉虚等。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木香槟榔丸(《丹溪心法》引张子和方)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木香槟榔丸(《丹溪心法》引张子和方)一、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茂烧、枳壳、黄连、黄柏各一两(各30克)、大黄半两(15克)、香附子炒、牵牛末各二两(各60克)。
二、用法上为细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煎水下,量虚实与之(现代用法: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3~6克,温开水下,日二次)。
三、歌括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四、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五、主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
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证,多由饮食积滞内停,气机壅塞,郁而化热所致。
积滞内停,气机不畅,故脘腹痞满胀痛;湿热内蕴,与积滞互结,致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若积热下迫,则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治宜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方中以木香、槟榔行气化滞,消脘腹胀痞满,且能除里急后重。
以牵牛、大黄攻积导滞,泻热通便。
以青皮、陈皮行气化积,助木香槟榔之力。
以香附、莪术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
枳壳下气宽肠,行胸腹滞气。
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且又止痢。
全方行气药与攻下药配伍,共奏行气导滞,攻积泄热之效。
使积滞得下,腑气得通,热随积去,诸症自愈。
本方行气攻积之力较强,宜于积滞内停,气机壅阻,郁而发热,而正气未虚者,以脘腹胀痛,下痢赤白,或大便秘结,苔黄脉实为辨证要点。
虚人误用,易伤正气。
本方较实导滞丸攻积破气之力大,而祛湿之力弱。
故本方宜于积滞较重,腹满胀痛明显者;彼则适于积滞较轻,痞而不满者。
《医方集解》所载之木香槟榔丸,更加三棱,并以芒硝水为丸,其攻积导滞之力更强。
18消食剂

枳实导滞丸
主证分析:
消食化滞剂
阻滞气机:脘腹胀满疼痛,
湿 热 食 积 内 阻 胃 肠 大便秘结
湿热食滞不化:泄泻、下痢
舌脉:苔黄腻,脉沉有力
枳实导滞丸
方解
消食化滞剂
君:大黄——重用攻积泻热,通因通用
臣:枳实——行气导滞消积
佐:神曲——消食健脾
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痢
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止泻
白术——健脾燥湿,使攻不伤正
健脾丸
健脾消食剂
随证加减:
偏寒者,可加干姜或肉桂; 湿盛腹泻,宜加薏苡仁、白扁豆、泽泻
木香槟榔丸
辨证要点:湿热积滞之重证
下痢里急后重或便秘, 苔黄腻,脉沉实
消食化滞剂
使用注意:
体质虚弱及孕妇,忌用
木香槟榔丸
消食化滞剂
随证加减:
食欲不振,可加神曲、山楂、莱菔子; 舌苔厚腻,可加苍术; 胀痛明显,可加厚朴、砂仁
消食化滞剂
?
木香槟榔丸与枳实导滞丸
均为消下兼清,“通因通用”之剂, 均可治疗湿热积滞的痢疾或便秘, 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枳实导滞丸 辨证要点:
脘腹胀满,
消食化滞剂
大便失常(或秘结或泻痢), 苔黄腻,脉沉有力
使用注意:
泻痢无积滞或兼脾胃虚弱者,
以及孕妇,不宜用
枳实导滞丸
消食化滞剂
随证加减:
胀满甚者,可加木香、槟榔; 纳差者,可加山楂、鸡内金; 腹痛明显者,可加芍药、甘草
消食化滞剂
木香槟榔丸
(《儒门事亲》)
木香槟榔丸
辨证要点:消食轻剂,食积不甚,正气不虚
脘腹胀满, 嗳腐,厌食, 苔厚腻,脉滑
保和丸 随证加减:
消食化滞剂
方剂学课件 18消食剂

饮酒无度 酒毒熏蒸
酒 脾胃受伤 积 升降失司 伤 脾 气化失司
湿阻气滞
头痛眩晕 心烦
呕吐泄泻 食少体倦
小便不利
胸膈满闷 苔腻脉滑
君:葛花—独入阳明,解酒醒脾 臣:神曲—消食和胃,善消酒食之积 佐:砂仁、豆蔻—理气开胃醒脾
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湿 青皮、陈皮、木香—行气和胃 干姜、人参、白术—温中健脾
运用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苔黄腻,脉 沉实。
第二节 健脾消食剂
健脾丸
《证治准绳》(A类)
胃虚不纳 脾不运化 脾 虚 食停气阻 食 积 食积化热
脾胃气虚
食少难消 大便溏薄
脘腹痞闷 苔腻微黄
脉虚弱
君:人参、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以止泻 臣: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 佐:山药、肉豆蔻—健脾止泻。
运用
辨证要点: 头痛眩晕,胸闷呕吐,食少苔腻。
【复习思考题】
1、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有何区别应用? 2、试述保和丸主治证的病机?方中配伍连翘有何意
义? 3、试简述健脾丸主治证的病机及方剂的配伍特点。 4、试述连翘在保和丸、银翘散、清营汤、凉膈散中
的作用特点。
5、试述黄连在清胃散、朱砂安神丸、健脾丸、芍 药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6、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真人养脏汤、健脾丸均 可用治泄泻,临证如何区别应用?
7、试分析健脾丸与保和丸功效、主治上的异同。 8、试分析保和丸的组成原则,并说明其功效、主
治。
脾虚者,配伍补益之药,消补兼施,使祛邪不 伤正。
第一节 消食化滞剂
保和丸
《丹溪心法》(A类)
中焦气滞 食 升降失司 积
食积内停
脘腹胀满 甚则疼痛
嗳腐吞酸, 呕吐或泄泻
方剂学消食剂ppt课件

相须为用
半夏曲——降逆和胃 黄连——苦寒清热 干姜——辛热温中
辛开苦降 平调寒热
麦芽曲——消食和胃
人参
白术、茯苓 补中健脾
炙甘草
35
配伍特点:
温清并用(清重于温) 消补兼施(消重于补)
36
六、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
2、临证加减: 寒重,减黄连,加高良姜、肉桂; 气滞甚,加木香、大腹皮等; 脾虚泄泻,重用白术等。
健脾祛湿
茯苓
补脾止泻
清热
连翘
健脾丸
焦三仙 陈皮、砂仁、
木香 茯苓 参、术、草、 药、肉蔻 黄连
29
保和丸
健脾丸
组
楂、曲、陈、苓、
成
菔、夏、翘
麦芽、砂、木参、术、 草、药、肉蔻、黄连
功
消食和胃
用 专于消食和胃 健脾止泻(寓消于补)
主
食积
治 实证(胀嗳较著) 脾虚食积(泄泻较显)
30
一、组成:
枳实 厚朴 半夏曲 黄连 干姜 麦芽曲 人参、白术、茯苓 炙甘草
又可作为食积证的通治方。
14
临证加减: 食积较重,加枳实、槟榔;
苔黄脉数,加黄芩、黄连; 便秘加大黄; 脾虚加白术。 注意事项:
本方属攻伐之剂,不宜久服。
15
枳实导滞丸
《内外伤辨惑论》
16
主治:湿热食积证。
湿内 热阻 食胃 积肠
阻滞气机:脘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 湿热食滞不化:泄泻、下痢 舌脉:苔黄腻,脉沉滑有力。
滞满
胃 脘
胀痛。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11
病机:食积内停 立法:消食和胃
中医方剂学-消食剂

消食剂1.枳实消痞丸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A.半夏、干姜B.黄连、生姜C.柴胡、黄连D.人参、枳实E.大枣、陈皮答案:D2.枳实导滞丸的君药是A.大黄B.枳实C.厚朴D.神曲E.半夏曲答案:A3.枳实消痞丸的君药是A.大黄B.枳实C.厚朴D.神曲E.半夏曲答案:B4.半夏泻心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A.半夏、干姜B.黄连、生姜C.柴胡、黄连D.人参、枳实E.大枣、陈皮答案:A5.保和丸的君药是A.神曲B.山楂C.苍术D.陈皮E.厚朴答案:B6.平胃散的君药是A.神曲B.山楂C.苍术D.陈皮E.厚朴答案:C7.治疗脾虚食积之泄泻,首选的方剂是B.理中丸C.真人养脏汤D.参苓白术散E.四君子汤答案:A8.治疗脾虚夹湿之泄泻,首选的方剂是A.健脾丸B.理中丸C.真人养脏汤D.参苓白术散E.四君子汤答案:D9.食积内停,脘腹胀痛,下利泄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而有力者。
治宜选用A.保和丸B.健脾丸C.枳实消痞丸D.枳实导滞丸E.木香槟榔丸答案:D10.饮食不节,脘腹痞胀,嗳腐吞酸,恶食呕吐,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者。
治宜选用A.保和丸B.健脾丸C.枳实消痞丸D.枳实导滞丸E.木香槟榔丸答案:A11.临证运用枳实导滞丸的辨证要点是A.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B.脘腹胀满,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C.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D.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E.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答案:B12.临证运用枳实消痞丸的辨证要点是A.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B.脘腹胀满,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C.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D.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E.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答案:D13.脾胃虚弱,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薄腻,脉虚弱者。
治宜选用A.健脾丸C.枳实消痞丸D.真人养脏汤E.葛花解酲汤答案:A14.保和丸的君药是A.苍术B.栀子C.山楂D.川芎E.香附答案:C15.酒食伤脾,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苔腻脉滑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良附丸
▪ 主要成份:高良姜、香附。 ▪ 功能:温中祛寒,行气止痛。 ▪ 主治: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喜暖喜温
者。
(8)温胃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囊
▪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 苁蓉等。
▪ 功能: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 助阳暖土。
▪ 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 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胀气、嗳气、纳差、 畏寒。
香顺气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用于本病 的治疗,临床应随证加以选择应用。
枳实导滞 丸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大黄一两 枳实 神曲各五钱 茯苓 黄芩 黄连 白术各三钱 泽泻二钱
丸剂,或水煎剂
功用
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主治
湿热食积证
病机
食积
阻滞肠胃
湿热
气机壅塞 传导失职
脘腹胀痛
下痢泄泻
症
或大便秘结
状
食滞胃脘证
病机 食积内停,胃气失和。
食积内停
胃气失和
脘腹痞满胀痛
嗳腐吞酸
症
恶食
状
呕逆
或大便泄泻
舌苔厚腻
脉滑
方解
山楂 神曲 莱菔子 半夏 陈皮 茯苓 连翘
油腻
消化食积 酒食
谷面
理气化湿,和胃止呕
健脾利湿止泻 清解积热
运用
1、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 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等属食积内停者。
▪ 另外,有食积的孩子还很易外感而发烧,所谓‘没有内 热,不着外感’。
▪ 如发热,舌苔厚腻,再兼有一两项伤食的证状,常为 ‘食积发热’。
▪ 这时,在使用对证的解表药的同时,参以消食化滞,病 会好得更快,更彻底。”
慢性浅表性胃炎常用的几个中成药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闷 胀、疼痛,或恶心、呕吐、嗳气、嘈杂、 泛酸等症状。
▪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 主治:纳差、乏力、胃痛、腹胀、嗳气、
反酸。
(5)舒肝丸
▪ 主要成分:柴胡、厚朴、川芎、香附、枳 壳、沉香、砂仁、木香。
▪ 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 主治:两胁胀痛、腹胀、嗳气、恶心。
(6)气滞胃痛冲剂
▪ 主要成分:柴胡、枳壳、甘草、香附等。 ▪ 功能:疏肝行气,和胃止痛。 ▪ 主治: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滞,胃脘疼痛
▪ 主要成分: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 层粉。
▪ 功能: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 消炎生肌。
▪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12)胃康灵胶囊
▪ 主要成分: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 味药物组成。
▪ 功能: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 去腐生新。
▪ 主治: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 血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小便短赤
苔黄腻
脉沉有力
方解
大黄 攻积通便,泄热
枳实 行气消积
神曲
消化食积
黄连 黄芩
清热燥湿
茯苓 泽泻 白术
健脾燥湿
[运用]
1.本方为治疗湿热积滞内阻肠胃的常用 方剂。
2.本方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痢疾 等属湿热积滞者。
返回目录
木香槟榔丸
《儒门事亲》
组成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茂 香附子 黄连 黄柏 大黄 牵牛
2、本方属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
返回目录
使用保和丸的指征
▪ 腹胀,不爱吃饭,口气或嗳气中有不消化样的食物味道, 大便酸臭或矢气中有酸臭气味,或有呕恶,或有腹泻, 或有便秘等等。这些是比较典型的伤食表现,不难掌握 和发现。
▪ 但大多患儿证状不明显,或无证状,这时只要观察到舌 苔厚、腻浊,就是使用保和丸的指征。
(13)三九胃泰
▪ 主要成分: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 木香。
▪ 功能:消炎止痛,理气健脾。 ▪ 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
性胃炎等各型慢性胃炎。
(14)猴菇菌片
▪ 主要成分:猴头菌。 ▪ 功能:消炎止痛。 ▪ 主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食道癌。 ▪ 此外,还有胃苏冲剂、舒肝和胃丸、木
气滞型
▪ 此型便秘患者,大多数是完美主义者,无论是对 工作、学习还是对家人、朋友,都要求很高。
▪ 一旦上述人或事达不到他的要求,便容易出现情 志失调,大动肝火,或郁郁寡欢,以致肝郁气结, 殃及胃肠,腹胀嗳气,出现便秘。症见:脸色抑 郁,目无生气,不思饮食,默默无言,或言则冲 动,喜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 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 神曲。
▪ 功能:理气宽中,解郁消胀。 ▪ 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
(3)香砂六君子丸
▪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 苓、甘草、半夏、陈皮。
▪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 主治:胸脘胀闷,呕吐泄泻。
(4)香砂养胃丸
▪ 主要成分:砂仁、木香、白术、茯苓、枳 实、豆蔻仁、厚朴、香附、陈皮、半夏、 甘草、土藿香。
丸剂,
功用
行气导滞, 攻积泄热。
主治
痢疾,食积。
病机
食积
阻滞大肠
湿热
气机壅塞 传导失职
赤白痢疾,
里急后重;
症 状
或食积内停, 脘腹胀满,
大便秘结,
舌苔黄腻,
脉沉实。
便秘的临床中成药选择
▪ 临床采用西药液体石蜡、大黄苏打片和某 些新型润肠通便药外,还可采用中药治疗, 但采用中药治疗需要辨证论治,根据证型 对症下药。
▪ 凡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消痞、解郁、 除满功能的中成药,都适用于防治慢性浅 表性胃炎。
▪ 目前临床上用于本病的常见中成药有:
(1)保和丸
▪ 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 连翘、莱菔子。
▪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 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
泛酸、嗳气等症。
(2)越鞠丸
▪ 治法:开郁解气,和解通便。用药:木香槟榔丸 口服,每次10克,每天1~2次(温开水送服);
▪ 或用山楂内消丸口服,每次10克,每天1~2次 (温开水送服);
▪ 或用炒枳实12克,焦槟榔、杏仁(打烂)各10克, 厚朴6克,水煎服,每日1剂。
(9)阴虚胃痛冲剂
▪ 主要成分:北沙参、麦冬、川楝子、甘草 等。
(10)养胃舒冲剂
▪ 主要成份:党参、黄精、云参、乌梅、白 术、菟丝子等。
▪ 功能: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 行气消导。
▪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 所引起的胃脘灼热,手足心热、口干口苦, 纳差等症。
(11)胃乃安胶囊
大家好
第二十三章 消食剂
第一节 消食化滞
保和丸
《丹溪心法》
保和丸的名称来源
▪ “此为食积痰凝,内瘀脾胃,正气未虚者而 设也……此方虽纯用消导,毕竟是平和之 剂”(《成方便读》)故名曰“保和丸”。
组成与用法
山楂六两 神曲二两 半夏 茯苓各三两 陈皮 连翘 莱菔子各—两
水煎服
功用
消食和胃。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