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资料

合集下载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口腔解剖生理学
年级
2006年级
专业、层次
口腔医学五年制
教员
于世宾
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理论、实验)
理论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第五节前磨牙解剖
基本教材
(或主要参考书)和相关网站
1、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王美青,《口腔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第四军医大学
/wlkc.asp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阐述前磨牙的外形特点;
2.能阐述不同类型前磨牙的鉴别要点;
3.能说出一些前磨牙的临床应用解剖。
重点:前磨牙的解剖形态
难点:前磨牙的功能特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1学时:前磨牙总体特点,上颌第一、二前磨牙解剖特点。
一、前磨牙总体特征
形态:与前牙比较楔形→立方体或长方体形
牙冠四个面→五个面(出现合面),形态复杂,沟、嵴、斜面增多。
单根→可出现双根(上颌),颊舌向分根,根柱长
二、上颌第—前磨牙
1.牙冠总体特点:
长方体形,颊舌径>近远中径(较厚)
颊尖高大锐利,舌尖矮而圆钝
2.颊面
颊面与尖牙相似,稍短;最突点位于颈1/3
曾称双尖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常有三尖型,故命名不准确。
根据图片上前磨牙所处位置引出前磨牙的动能: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协助磨牙捣碎食物。
复习牙齿专业术语:
颊侧(与唇侧比较),舌侧;近中,远中
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合面
牙尖嵴(近中牙尖嵴、远中牙尖嵴)
三角嵴(颊尖三角嵴、舌尖三角嵴)
边缘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四、口腔颌面颈部神经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三叉神经核、三叉神经节的位置。

2、掌握三叉神经的分支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和临床意义,麻醉的注意事项。

3、掌握面神经的管内段分支和管外段的走行、分布,及其与腮腺的关系。

4、熟悉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在口腔颌面的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5、熟悉迷走神经的走行。

6、熟悉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的组成成分。

7、了解内脏神经在口腔颌面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观察三叉神经起点和三叉神经节的位置。

2、观察眼神经和眶上裂、上颌神经和圆孔、下颌神经和卵圆孔。

3、观察下颌神经:耳颞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观察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腭神经、前中后上牙槽神经、眶下神经。

4、观察面神经出颅部位,管内段主干、分支、走行观察面神经穿茎乳孔后在腮腺的走行及其分支5、观察下颌下神经节。

三、实验用品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2、模型及图谱: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

四、实验时间日期:课时:五、绘图(P146 图7-1)实验五、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腮腺咬肌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2、掌握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

3、掌握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

4、掌握舌、腭部的结构特点。

5、掌握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的解剖内容和临床意义。

6、掌握颌面部间隙的解剖范围、层次内容。

7、了解颌面部各间隙的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1、观察腮腺位置、外形及腮腺筋膜。

2、观察面神经出腮腺时的位置。

3、观察咽旁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

4、观察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

5、观察软腭、舌的剖面标本。

6、观察颈动脉三角境界和内容。

三、实验用品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2、标本及图谱。

四、实验时间日期:课时:五、绘图(P222 图11-15,P225图11-20)。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牙体观察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牙体观察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牙体观察实验目的:-了解人类牙体结构及其相关生理功能;-观察和描述人类牙体的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双头手术刀;-牙科镊子;-放大镜;-实验对象的牙齿标本。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材料并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实验对象的牙齿标本已经清洁干净,并摆放在实验台上。

2.观察牙齿外观:-选择一颗成人牙齿标本,并用手术刀将其牙釉质部分切除,暴露出牙本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牙齿外观,包括牙冠、牙根、牙尖等部分;-观察牙齿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观察牙齿切面:-选取一块已经切除牙釉质的牙齿标本,用手术刀将其切割成薄片;-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牙齿切面,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等组织结构;-观察牙齿各层组织结构的颜色、密度、形状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观察牙齿根部结构:-选择有根的牙齿标本,用牙科镊子将其稳固地夹住;-用手术刀小心地将牙根周围的软组织切除,暴露出牙根的结构;-观察牙根的形态特征,包括根尖、根尖孔、根面等部分,并记录下来。

5.观察牙齿髓腔内结构:-选择一些已经切割的牙齿标本,用放大镜观察其髓腔内的结构;-观察髓腔内的血管、神经分布情况,并记录下来。

6.清理实验现场:-将使用过的刀具和镊子清洁干净,并放回原位;-将牙齿标本归位,清理实验台。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使用手术刀和镊子,避免划伤皮肤;-在观察牙齿的切面和根部结构时,要保持手稳,避免过度切割;-在记录过程中,注意准确描述牙齿的形态特征;-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并妥善保管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记录:牙齿外观观察:-牙齿颜色:______;-牙齿形状:______;-牙齿大小:______。

牙齿切面观察:-牙釉质的颜色:______;-牙釉质的厚度:______;-牙本质的颜色:______;-牙本质的密度:______。

牙齿根部观察:-根尖的形状:______;-根尖孔的大小:______;-根面的形状:______。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形态和生理功能相联系的学科,实验室实习是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观察标本、雕塑牙齿、髓腔磨片等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密细心的工作方法,为临床工作打好基本技能基础。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36学时。

四实验指导书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自编,张跃蓉,2007年。

Ⅱ正文实验一牙体测量和牙体形态雕刻方法的练习一教学目的通过对各类离体牙外形的观察和测量,使学生掌握各类牙的解剖特点,学会牙的测量方法和游标卡尺的使用。

二教学要求(一)游标卡尺的使用。

(二)掌握离体牙的测量方法。

(三)测量各类离体牙。

三教学内容(一)学会游标卡尺的使用。

(二)测量各类离体牙,掌握牙体解剖特点。

(三)记录测量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二雕刻上颌中切牙一教学目的掌握上颌中切牙的牙体外形。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握刀方法和雕刻要领。

(二)掌握上颌中切牙的牙体外形。

三教学内容(一)复习上颌中切牙的解剖特征。

(二)雕刻刀的使用以及上颌中切牙的雕刻要领。

(三)雕刻上颌中切牙。

实验三雕刻下颌第一磨牙一教学目的掌握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

二教学要求雕刻下颌第一磨牙,熟悉雕刻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内容(一)复习下颌第一磨牙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

(二)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前言《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时口腔医学的一门重要技能课程,包括牙体解剖生理学和口腔颌面颈部解剖二部分,目的是通过实习建立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动手能力,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描绘及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和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描绘上颌中切牙。

3.雕刻上颌中切牙。

实验三上颌尖牙的描绘及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尖牙牙体外形的描绘及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和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描绘上颌尖牙。

3. 雕刻上颌尖牙。

实验四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描绘及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牙体外形的描绘及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和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描绘上颌第一前磨牙。

3.雕刻上颌第一前磨牙。

实验五上、下颌第一磨牙的描绘【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上、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冠、牙根的形态特点,描绘上、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掌握上、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特点。

【教学内容】1.观察上、下颌第一磨牙的模型、标本。

2.教师示教。

3.描绘上、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六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和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雕刻上颌第一磨牙。

实验七下颌第一磨牙的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和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八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头皮、顶骨的解剖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上下颌骨,颧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学时)【目的和要求】牙体观察与测量是研究牙体解剖形态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离体牙,熟练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类离体牙。

通过测量,掌握牙体的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2.测量牙体牙【实验用品】全口离体牙模型,游标尺,直尺,铅笔,模型牙。

[方法和步骤]1.对照离体牙,复习牙的解剖形态特点,熟记各类牙的主要解剖标志。

2.熟悉游标尺的使用,练习测量数值的读取(以mm为单位)。

3.测量离体牙,具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如下:(前、后牙测量方法相同,分别见图2-1和图2-2)。

(1)牙体全长:从切端或牙尖顶至牙根尖的距离。

(2)牙冠长:从切端或最高的牙尖顶至颈缘根方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图2.IA,图2-2A)。

(3)牙根长:从颈缘的根方最低点至根尖的距离(图2-18,图2-2B)。

(4)牙冠宽:牙冠近中、远中面最突点(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图2-IC,图2-2C)。

(5)牙颈宽: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图2.1D,[]2-2D)。

(6)牙冠厚:牙冠唇面与舌面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图2-1E,图2-2E)。

A B CEDF G图2-1前牙测量方法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冠厚E,牙颈宽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E F G图2-2后牙测量方法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颈宽E.牙冠厚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7)牙颈厚:牙颈唇面与舌面颈缘上最低点的距离(图2.1F,图2-2F)。

(8)近远中面颈曲度:从近中面或远中面颈缘在唇侧和舌侧缘交点的连线与颈缘最凸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图2.1G,图2-2G)。

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结果表中。

4.根据测量数值,对照离体牙,分别绘出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一磨牙各面的外形。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专升本实验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专升本实验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供口腔医学专升本使用」前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其中:面授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自学学时40学时。

教材使用皮昕主编的《口腔解剖生理学》。

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牙体牙列的正常形态,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特点,以便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有的放矢。

一、学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实验一:牙体测量与雕刻目的要求∶1、了解口腔牙齿的形态与尺寸,掌握牙体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牙位牙齿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特点,熟悉该牙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1、测量离体牙或石膏模型,将测得的数值写入实验报告。

2、雕刻刀的正确使用,分别雕刻各牙位牙齿。

实习二: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目的要求∶1、掌握上、下颌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临床有关的标志。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即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形态和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

2、熟悉鼻骨,颧骨,腭骨,蝶骨,颞骨,舌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关节韧带的位置、起止、作用。

3、了解了解颞下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

实验内容∶1、观看本章节多媒体课件、VCD及图库。

2、实验带教老师讲解本次实验要点。

3、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教学标本。

实习三: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目的要求∶1、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

2、熟悉颌面部表面解标志。

3、了解面部比例关系、美容角。

实验内容∶1、观看本章节多媒体课件、VCD及图库。

2、实验带教老师讲解本次实验要点。

3、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教学标本。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医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医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课程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
课程代码:
一.实验总学时:36
必修实验个数:7 选修实验个数: 2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基本要求
作为口腔医学工作者,从事各类修复体的制作工作,不光要掌握各类牙体的解剖形态,还必须能够熟炼进行牙体的雕刻与塑形。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的地理解并掌握牙体的解剖形态特点,熟悉口腔专业基本修复材料的性能和用法,从而为以后修复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考核与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仪器设备配置
各颗牙体标本、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标本、
五.实验指导书
六.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注: 1.“实验总学时”: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填写;
2.“实验仪器设备配置”:指本课程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3.“实验指导书”:自编实验指导书;
4. “实验类型”:指演示型、验证型、综合型三种类型实验;
5. “实验类别”:指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
6. “实验要求”:分别为:必修、选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
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学时)
【目的和要求】牙体观察与测量是研究牙体解剖形态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离体牙,熟练
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类离体牙。

通过测量,掌握牙体的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
2.测量牙体牙
【实验用品】全口离体牙模型,游标尺,直尺,铅笔,模型牙。

[方法和步骤]
1.对照离体牙,复习牙的解剖形态特点,熟记各类牙的主要解剖标志。

2.熟悉游标尺的使用,练习测量数值的读取(以mm为单位)。

3.测量离体牙,具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如下:(前、后牙测量方法相同,分别见图2-1和图2-2)。

(1)牙体全长:从切端或牙尖顶至牙根尖的距离。

(2)牙冠长:从切端或最高的牙尖顶至颈缘根方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图2.IA,图2-2A)。

(3)牙根长:从颈缘的根方最低点至根尖的距离(图2-18,图2-2B)。

(4)牙冠宽:牙冠近中、远中面最突点(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图2-IC,图2-2C)。

(5)牙颈宽: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图2.1D,[]2-2D)。

(6)牙冠厚:牙冠唇面与舌面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图2-1E,图2-2E)。

A B C
E
D
F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