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专科 实验大纲

合集下载

重医大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

重医大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一、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牙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实验室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观察标本、雕塑牙齿、髓腔磨片等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密细心的工作方法,为临床工作打好基本技能基础。

二、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基本原理:形态为主,和生理功能相联系课程简介: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牙体解剖学与口腔生理学。

牙体解剖学包括牙的雕刻与塑形、髓腔及合型的观察。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雕刻和描绘,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口腔生理学部分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教,了解口腔生理功能的常见检查方法。

三、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实验方式包括观察标本、雕塑牙齿、髓腔磨片。

实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教程,复习所学理论,实验中按照操作步骤,独立思考,进行操作。

四、实验报告牙体形态绘图五、考核与考试考核包括:上颌中切牙雕刻,下颌第一磨牙雕刻,上颌第一前磨牙堆塑,上颌第一磨牙堆塑考试包括:30颗离体牙辨别六、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每次实验可同时开20组,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组实验1组一套:游标卡尺、双头雕刀、小雕刀、棒状器、锥状器、柳叶蜡刀、蜡刀、酒精灯、天平。

(以上现各有20套)。

雕刻牙模型三套。

七、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A综合性 B创新性 C验证演示性 D设计性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标志熟悉:游标尺的使用方法,牙体的测量方法实验内容: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2、测量离体牙教学重点: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

教学方法: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1、如何区分上下颌颌左右侧的前磨牙2、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鉴别要点实验课考核:课堂上完成各类离体牙的观察与测量,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课时:4学时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上颌中切牙的解剖形态及生理功能特点熟悉:雕牙的方法与步骤实验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2、雕刻右上颌中切牙教学重点:上颌中切牙的解剖特点教学方法:讲课、示教、实习。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教案4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教案4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教案前言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以研究人体口腔、颌面、颈部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口腔、颌面、颈部的层次关系和器官形态,掌握其功能活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后继的口腔医学技术相关课程以及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作为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同时口腔医学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通过本实验课可以提前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为后续的操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近年来的新兴学科,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各地医学院都还处于摸索实践过程,其形式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固定模式。

本大纲是参考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安排,结合我们修复工艺科生产实践经验,根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而编写,适用于口腔医学技术的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教学。

课程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实验课加强学生对于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为后续的实践操作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安排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教学的后期阶段,总学时144学时,分上下两学期完成。

评价方式:实验报告,过程评分,实验作品评分。

参考书目:1、《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七版皮昕主编2、《口腔解剖生理学》王惠芸著3、《口腔解剖生理学彩色图谱》皮昕主编4、《口腔头颈部临床解剖学图谱与生理学图解》5、《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教学时数分配表(共144学时)第一学期实验内容学时数实验一牙体观察与测量 4 实验二倍比放大雕刻上颌中切牙 4 实验三倍比放大雕刻上颌中切牙 4 实验四倍比放大雕刻上颌尖牙 4 实验五倍比放大雕刻上颌尖牙 4 实验六倍比放大雕刻上颌中切牙 4 实验七倍比放大雕刻上颌前磨牙 4 实验八倍比放大雕刻上颌前磨牙 4 实验九倍比放大雕刻上颌第一磨牙 4 实验十倍比放大雕刻上颌第一磨牙 4 实验十一倍比放大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4实验十二倍比放大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4 实验十三绘制牙列排列轴向图 4 实验十四绘制前牙及后牙覆合覆盖关系图 4 实验十五绘制SPEE曲线和WILSON曲线 4恒牙髓腔及乳牙牙体形态标本观察颞实验十六4下颌关节局部解剖标本观察实验十七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咀嚼效率测定 4考试 4第一学期合计72第二学期实验内容学时数实验一等比雕刻上颌中切牙 4 实验二等比雕刻下颌中切牙 4 实验三等比雕刻上颌尖牙 4 实验四等比雕刻下颌尖牙 4 实验五等比雕刻上颌前磨牙 4 实验六等比雕刻下颌前磨牙 4 实验七等比雕刻上颌第一磨牙 4 实验八等比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4 实验九等比雕刻全牙列 4 实验十等比雕刻全牙列 4 实验十一等比雕刻全牙列 4实验十二上颌第一前磨牙颌面堆塑 4实验十三上颌第一前磨牙颌面堆塑 4实验十四上颌第一磨牙颌面堆塑 4实验十五上颌第一磨牙颌面堆塑 4实验十六下颌第一磨牙颌面堆塑 4实验十七下颌第一磨牙颌面堆塑 4考试 4第二学期合计72总合计144实验一牙体外形识别和观测(4学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2.掌握牙体测量的主要项目和方法二、实验内容:牙体测量是研究牙体解剖形态的方法之一。

《口腔解剖生理学》订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订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牙、牙合、颌骨、颞下颌关节和头面颈诸部位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口腔功能等,并结合临床应用加以阐述,从而为学习其它口腔基础课程和口腔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要始终强调按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在教学中,要加强智能和人才的培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

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通过讲课、学习教材,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要适当地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皮昕编著.《口腔解剖生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二)参考书[1] 易新竹主编.《牙合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2] 皮昕主编.《口腔解剖生理学复习应试指南》.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3] 马莉、原双斌主编.《口腔解剖生理学》.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课终考核(闭卷)(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自学)要求,特别是对作业的要求,说明作业的形式(如习题、报告等)、作业量、以及对作业完成时间要求等。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专科 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专科 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口腔医学专科使用」前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54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其中:面授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自学学时30学时。

教材使用皮昕主编的《口腔解剖生理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与临床专业课的相互关系,掌握牙体解剖、牙列与牙合、口腔颌面颈部解剖以及口腔生理的相关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一、学时分配表:章内容面授学时实验学时自学学时总学时第一章绪论 1 1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4 2 16 22 第三章牙列、与颌位 3 4 7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4 2 4 10 第五章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4 2 4 10 第六章口腔功能 2 2 4 总学时18 8 30 54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内容】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2.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3.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目的要求】掌握:牙的组成、分类、功能,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法,牙的发育过程、萌出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四种牙临床牙位记录法,应用术语、牙冠各面的命名、牙冠的表面标志,各恒牙的位置、形态特点、牙根形态与数目、各组牙的主要鉴别和应用解剖特点,乳牙的数目、各乳牙的位置和主要外形特征及应用解剖,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髓腔的标志、恒牙、乳牙髓腔的主要形态特点及应用解剖,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根管系统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内容】1.牙的演化2.牙的组成、分类、功能。

3.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法。

4.牙的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5.恒牙及乳牙的外部形态6.恒牙及乳牙髓腔形态。

第三章牙列、与颌位【目的要求】掌握:牙列的概念、分型、大小、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牙列与面的形态特征,牙尖交错的定义,牙尖交错的解剖特征及生理意义,牙尖交错的正常标志,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四、口腔颌面颈部神经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三叉神经核、三叉神经节的位置。

2、掌握三叉神经的分支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和临床意义,麻醉的注意事项。

3、掌握面神经的管内段分支和管外段的走行、分布,及其与腮腺的关系。

4、熟悉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在口腔颌面的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5、熟悉迷走神经的走行。

6、熟悉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的组成成分。

7、了解内脏神经在口腔颌面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观察三叉神经起点和三叉神经节的位置。

2、观察眼神经和眶上裂、上颌神经和圆孔、下颌神经和卵圆孔。

3、观察下颌神经:耳颞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观察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腭神经、前中后上牙槽神经、眶下神经。

4、观察面神经出颅部位,管内段主干、分支、走行观察面神经穿茎乳孔后在腮腺的走行及其分支5、观察下颌下神经节。

三、实验用品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2、模型及图谱: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

四、实验时间日期:课时:五、绘图(P146 图7-1)实验五、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腮腺咬肌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2、掌握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

3、掌握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

4、掌握舌、腭部的结构特点。

5、掌握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的解剖内容和临床意义。

6、掌握颌面部间隙的解剖范围、层次内容。

7、了解颌面部各间隙的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1、观察腮腺位置、外形及腮腺筋膜。

2、观察面神经出腮腺时的位置。

3、观察咽旁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

4、观察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

5、观察软腭、舌的剖面标本。

6、观察颈动脉三角境界和内容。

三、实验用品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2、标本及图谱。

四、实验时间日期:课时:五、绘图(P222 图11-15,P225图11-20)。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形态和生理功能相联系的学科,实验室实习是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观察标本、雕塑牙齿、髓腔磨片等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密细心的工作方法,为临床工作打好基本技能基础。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36学时。

四实验指导书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自编,张跃蓉,2007年。

Ⅱ正文实验一牙体测量和牙体形态雕刻方法的练习一教学目的通过对各类离体牙外形的观察和测量,使学生掌握各类牙的解剖特点,学会牙的测量方法和游标卡尺的使用。

二教学要求(一)游标卡尺的使用。

(二)掌握离体牙的测量方法。

(三)测量各类离体牙。

三教学内容(一)学会游标卡尺的使用。

(二)测量各类离体牙,掌握牙体解剖特点。

(三)记录测量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二雕刻上颌中切牙一教学目的掌握上颌中切牙的牙体外形。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握刀方法和雕刻要领。

(二)掌握上颌中切牙的牙体外形。

三教学内容(一)复习上颌中切牙的解剖特征。

(二)雕刻刀的使用以及上颌中切牙的雕刻要领。

(三)雕刻上颌中切牙。

实验三雕刻下颌第一磨牙一教学目的掌握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

二教学要求雕刻下颌第一磨牙,熟悉雕刻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内容(一)复习下颌第一磨牙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

(二)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前言《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时口腔医学的一门重要技能课程,包括牙体解剖生理学和口腔颌面颈部解剖二部分,目的是通过实习建立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动手能力,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描绘及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和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描绘上颌中切牙。

3.雕刻上颌中切牙。

实验三上颌尖牙的描绘及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尖牙牙体外形的描绘及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和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描绘上颌尖牙。

3. 雕刻上颌尖牙。

实验四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描绘及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牙体外形的描绘及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和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描绘上颌第一前磨牙。

3.雕刻上颌第一前磨牙。

实验五上、下颌第一磨牙的描绘【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上、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冠、牙根的形态特点,描绘上、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掌握上、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特点。

【教学内容】1.观察上、下颌第一磨牙的模型、标本。

2.教师示教。

3.描绘上、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六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和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雕刻上颌第一磨牙。

实验七下颌第一磨牙的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和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八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头皮、顶骨的解剖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上下颌骨,颧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专升本实验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专升本实验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供口腔医学专升本使用」前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其中:面授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自学学时40学时。

教材使用皮昕主编的《口腔解剖生理学》。

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牙体牙列的正常形态,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特点,以便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有的放矢。

一、学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实验一:牙体测量与雕刻目的要求∶1、了解口腔牙齿的形态与尺寸,掌握牙体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牙位牙齿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特点,熟悉该牙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1、测量离体牙或石膏模型,将测得的数值写入实验报告。

2、雕刻刀的正确使用,分别雕刻各牙位牙齿。

实习二: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目的要求∶1、掌握上、下颌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临床有关的标志。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即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形态和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

2、熟悉鼻骨,颧骨,腭骨,蝶骨,颞骨,舌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关节韧带的位置、起止、作用。

3、了解了解颞下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

实验内容∶1、观看本章节多媒体课件、VCD及图库。

2、实验带教老师讲解本次实验要点。

3、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教学标本。

实习三: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目的要求∶1、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

2、熟悉颌面部表面解标志。

3、了解面部比例关系、美容角。

实验内容∶1、观看本章节多媒体课件、VCD及图库。

2、实验带教老师讲解本次实验要点。

3、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教学标本。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
「供口腔医学专科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54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其中:面授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自学学时30学时。

教材使用皮昕主编的《口腔解剖生理学》。

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牙体牙列的正常形态,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特点,以便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有的放矢。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实验一:牙体测量与雕刻
目的要求∶
1、了解口腔牙齿的形态与尺寸,掌握牙体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牙位牙齿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特点,熟悉该牙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
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1、测量离体牙或石膏模型,将测得的数值写入实验报告。

2、雕刻刀的正确使用,至少选择雕3牙位牙齿进行雕刻。

实习二: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上、下颌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临床有关的标志。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即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形态和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

2、熟悉鼻骨,颧骨,腭骨,蝶骨,颞骨,舌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关节韧带的位置、起止、作用。

3、了解了解颞下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

实验内容∶
1、观看本章节多媒体课件、VCD及图库。

2、实验带教老师讲解本次实验要点。

3、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教学标本。

实习三: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

2、熟悉颌面部表面解标志。

3、了解面部比例关系、美容角。

实验内容∶
1、观看本章节多媒体课件、VCD及图库。

2、实验带教老师讲解本次实验要点。

3、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教学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